八字弱的名人(八字弱的名人多)

若即若离 2023-09-22 14:46:22 网友整理

消失的王杰:一代巨星,被谁所害?

对于王杰来说,他一生无法解开的心结,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

就像他一生都在渴望家的温暖,可命运偏偏让他半生漂泊。

王杰生来就是“外省人”。

他的祖籍在西安,1962年出生于中国台湾,3岁那年又随着家人移居到香港生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又不得不前往加拿大居住了许多年。

在王杰的命运里,“家”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王杰的父亲叫王侠,母亲名为许玉,二人同在邵氏影业工作。王杰出生时,恰逢香港影视工业飞速发展,父母时常带着他到片场开工,剧组便成了他第一个“家”,热闹也忙碌。

王杰不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一大家子人里,王杰与哥哥的关系最好也最依赖他,兄弟总是亲密无间。

王杰(左二)出道前旧照

小时候不需要上学和陪父母开工时,王杰都会独自一人待在家里,等到傍晚时分,他会根据钥匙开门锁的声音分辨回家的人是谁。

温柔一点的是哥哥,光听声音就很急躁的是父亲或母亲,通常遇到后一种情况时,王杰会火速躲回卧室,他很怕与父母单独相处。

作为家中最不受宠的孩子,王杰是在叫骂声中长大的。

父亲脾气不好,心情稍有不悦便会将王杰“吊起来打”。童年时王杰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看见父亲抽皮带,这意味着他即将要挨打,如果想免受皮肉之苦,他就必须立马下跪求饶。

可即便如此,王杰在家中最害怕的人仍是母亲许玉。

在王杰的记忆中,母亲好赌,也爱玩,父亲外出工作时,她便会将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带回家通宵喝酒、打牌、跳舞。

大人们的叫嚷声混着麻将碰撞的声音,在不算宽敞的家里一响便是一整夜,童年的家,混乱且狼狈。

王杰与母亲

到了上学的年纪,王杰被父母送进了寄宿学校,能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也变得愈发不爱说话。

12岁那年,王杰彻底失去了家。

这一年,王侠与许玉因性格不合离了婚。父亲带走了听话的姐姐,母亲带走了懂事的哥哥,唯独留下王杰一人在学校,就连家人分开的消息,他都是通过老师得知的,原本最亲近的人就这样不告而别了。

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父母在离开时并没有帮王杰缴纳剩余的学费,于是王杰不得不靠在学校打扫卫生、清洗碗碟等工作赚取生活费。

在原本可以放肆玩耍的年纪,王杰过早地背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并不轻松的童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他的“心病”。

“为什么偏偏留下我?”他始终想不通。

学生时代的王杰

半工半读地念完了中学,王杰进入大专攻读物理专业,在当时来看,如果顺利完成学业,他应该会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然后得到一份不算低的薪水。

他原本可以拥有稳稳的人生,可命运偏偏将他引上了另一条路。

大专二年级时,王杰因不满教授在课堂上的言语侮辱,与对方发生激烈争执,他打了老师,出了气,却也断送了学业,他被学校开除了。

1979年,王杰17岁,大专肄业,正式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此后为了生存,他去片场当过武术替身,也去装修工地做过油漆工,因为年纪小、没文凭,他始终找不到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

当时,外省人想在香港扎根并不容易,何况是既没有学历也没有背景的穷小子。走投无路时,王杰回到了儿时的故乡,在迷茫中寻找新的出路。

王杰旧照

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杰拥有了第一段婚姻。

那一年,他19岁,因为在街头英雄救美,他与一个女孩迅速坠入爱河,而后便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

王杰快速完成了一系列人生大事,他的“三口之家”从天而降,可现实给予他的,远没有渴望的那般美好。

自父母离婚后,王杰便再也没有见过家人,只听说与父亲分开后,母亲带着哥哥在台湾生活。王杰与妻子是奉子成婚,婚后为了方便照顾爱人,他主动与母亲取得了联系,并提出了一同生活的想法。

久违的一家人再次同住一个屋檐下,几乎是预料之中的,矛盾比温馨更早一步降临。

时隔多年,母亲好赌爱玩的习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与小儿子王杰一家同住时,她几乎天天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玩到兴头上时,甚至还会要求怀有身孕的儿媳到酒桌上陪喝。

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妻子认为受到了奇耻大辱。于是待女儿出生后不久,她便留下了一封告别信独自离开了,而此时距离二人结婚,只过去了7个多月。

在人生刚刚步入20岁的时刻,王杰成了“单亲爸爸”。

因为这个身份,他火速跨过了青年时期,没有任何准备地以一种极为狼狈的姿态,一头撞进了复杂且冷漠的成人世界。

辛酸是意料之中的。

王杰本名“王大为”,因为不喜欢父亲给的名,他自己改了字。

杰,代表出众、优秀、超出常人。

王杰以此取名或许道出了一些对于自身的期许,但现实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与“杰”背道而驰。

现如今再讲起初为人父的岁月,王杰依旧习惯称呼那时的自己为“小爸爸”,一是因为年纪小,二是因为在没有钱的日子里,人总是会将自己放得很低。

妻子远走后,王杰一人承担起了养活女儿的责任。此后几年,他尝试了包括溜冰教练、摆地摊、快递员、服务生、厨师等各类工作,为了解决女儿和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一天需要打几份工。

王杰也做过出租车司机,日常出车时,为了照看年幼的孩子,他不得不将女儿用安全带绑在副驾驶位置上。

那时,王杰最喜欢开车到商业街找活,那里是有钱人和年轻人的聚集地,很多乘客上车看到副驾驶上年幼且瘦弱的女儿,也会出于同情多付一些车钱作为小费。

王杰与女儿

仅靠开出租赚钱太慢,王杰会到剧组找一些武术替身和群众演员的工作。

这一类的工作最辛苦也最危险,时常需要在高楼之间跳来跳去,一不小心就会摔得浑身是伤。

在剧组挨一天拳打脚踢,王杰通常可以收到几十元的工资和一份盒饭,每当放饭时,他都会跑到剧务身边苦苦哀求对方将剩下的饭菜再打包一份给自己,如此便可以带回家给女儿吃。

因为营养不良,王杰的女儿时常生病,有一次王杰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结清医药费后,他的身上只剩下不到200元台币(人民币约45元)。

晚饭时为了省钱,他在路边摊给女儿买了一碗阳春面和一个卤蛋,自己则坐在一旁没有点餐。女儿看见后,将鸡蛋递到父亲嘴边小声说:“爸爸,你一半,我一半。”

王杰自认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可每每讲起女儿分卤蛋的故事,他都会眼眶通红,“没有一个父亲不心疼女儿的”,他说自己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暗自发誓,一定要给女儿最好的生活。

1985年前后,23岁的王杰在朋友的建议下,带着女儿去了台北市。

在那里发展时,王杰开始尝试写歌赚钱。他去夜市低价购入了两台录音机,一台负责录他写下的曲子,另一台则负责记录他的声音,两盘磁带混合在一起,便是一首歌曲demo。

王杰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念书时又自学了乐理知识,14岁时便写下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原创作品《娃娃在哭了》,如此看来,进入唱片行业对于王杰来说理应轻而易举,可现实却是好事多磨。

那段时间,王杰将自己的作品先后寄给张学友、齐秦,但都没有得到回应,后来他又找到了姜育恒所在的唱片公司,同样也遭到了拒绝。

制作人将王杰的磁带随手扔在录音室里,恰好被路过的李寿全捡到。

1985年,李寿全曾与罗大佑、张艾嘉共同发起并组织了群星演唱《明天会更好》活动,在业内轰动一时。

阴差阳错的,王杰被发现了。

王杰与李寿全

几天后,李寿全主动找上了还在酒吧兼职驻唱的王杰,询问他有没有做歌手的打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台湾唱片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而滚石唱片公司也在此时签约了罗大佑、李宗盛、张艾嘉、周华健、齐豫等人,一跃成为整个实体唱片行业的领航者。

在李寿全的引荐下,王杰参加了滚石唱片的面试,但因为不会运用时下流行的“颤音”唱歌,他一开口,就遭到了面试官李宗盛的否定。

此后,李寿全又带着王杰去了飞碟唱片,虽然顺利签约,但在当时,公司已经手握苏芮、蔡琴等多张王牌,“长相土气又不会唱歌”的王杰,则成了最不起眼的存在。

进入公司后不久,王杰开始筹备唱片。拍摄专辑封面时,摄影师嘲笑他“长得太丑,只有半张脸能看”;录制歌曲时录音师又教训他“唱歌太白,根本不懂音乐,只能随便唱唱”。

作为新人,公司分配给他的制作班底都是圈内名气不大的“边缘人”,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一场游戏一场梦》的词曲人,王文清。

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专辑封面

首张专辑正式发行前,有人让王杰预测自己的唱片会卖出多少张,王杰大胆推测自己的专辑销量大概在30万张左右,不想此话一出,就引起了全公司哄堂大笑,“大家都以为我在做梦”,王杰还因此得了一个“30万哥”的外号。

1987年年底,王杰首张个人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发布,短短3个月内,唱片在中国台湾的销量便突破了70万张,“整个华语乐坛都惊呆了”。

唱片销量暴涨,李寿全也破例在版税打入公司账户之前,自掏腰包给了王杰2万台币作为奖励,那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钱”,当时他26岁。

拿到钱之后,他先是将现金用胶带和布条死死地缠在手上,然后又把手藏在外套里,一路从公司狂奔回家。为了庆祝,王杰带着女儿吃了牛排,然后又去商场买了新书包和衣服、运动鞋。

那或许是王杰生命中最开心的一天。

王杰与小虎队合影

《一场游戏一场梦》之后,王杰的歌唱事业不断向高峰挺进,到达最高点时,他近乎可以横扫唱片行业。

1988年,他发行第二张专辑,销量突破40万张,成为中国台湾1988年“十大畅销唱片”的冠军,其中的歌曲《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忘了你忘了我》还被王家卫选中,作为自己电影作《旺角卡门》的插曲。

此后一年,王杰接连发布《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孤星》两张唱片,皆取得了创纪录的成绩。

在进入歌坛近5年的时间里,王杰是战无不胜的“王者”。

由他创作的歌曲斩获无数奖项,由他主演的电影破票房纪录,巅峰时期,他的《谁明浪子心》位列“十大劲歌金曲”榜单第八名,而排在第十名的则是梅艳芳。

当时,媒体形容他为“直接填补了邓丽君、刘文正和凤飞飞淡出时期的巨星空缺”,还有一些八卦媒体称,香港“四大天王”的出现,不过就是为了打败王杰。

再讲起过往的光辉战绩,王杰说:“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福祸相依,右口袋有钱,左口袋就要有同样的石头才能平衡。”

可让他无法预料的是,那些被放在口袋里的重石,在日后都将成为他走向更高峰的“绊脚石”。

1990年代,王杰将事业中心由台湾转移到香港。

当时,乐坛仍有“谭张争霸”的余温,实体唱片行业的竞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同一时期闯荡香港的罗大佑如此形容当时的香港娱乐圈:

“(那时候的)香港人讲究‘搏到尽’,要把自己压榨到全都没有了……他们知道尽量去把别人打倒的好处是什么,所以他们才会竞争得很厉害,讲难听点,甚至会踩得很厉害。”

香港乐坛注重快、准、狠,“不仅要把歌唱到最好、舞跳到最好,还要想尽办法和歌迷搞好关系。

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外来人”王杰显得格格不入。

为了追上香港歌坛的节奏,他一度强迫自己参加各类娱乐节目,但因为造型不修边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他每上一次节目,都要被八卦媒体以“耍大牌”奚落一次。

同行之间竞争激烈,一些艺人会抱团孤立王杰,参加活动时也会故意将他挤到舞台边缘,不给他露脸的机会。

渐渐地,王杰也习惯了被排挤,可张国荣却对他说:“不要怕,你越胆小,那些人就越猖狂。”

“我在香港的那些年,张国荣和梅艳芳是对我最好的艺人。每当我被人挤到旁边时,张国荣都会把我带到舞台中间,梅艳芳还会请我到家里吃饭,有他们在就没人敢欺负我。”

此后很多年,张国荣离去,梅艳芳病逝,王杰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几人合照,配文:

“这张照片四个人之中只剩下我一个了,一个人会很孤单寂寞的。”

陈百强、王杰、梅艳芳、张国荣

音乐是王杰的天赋,但在成名之后,也很快成了唱片公司赚钱的工具。

在当时,王杰是音乐圈里出了名的天才歌者。一张专辑10首歌,别人录音需要3个礼拜,他对着谱子和歌词学一遍,只用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并且首首都大卖。

公司看中王杰的人气和能力,与他签订了一份每年需要出4张新专辑的合同。

为了完成协议,王杰只能每日写歌、唱歌,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如此连轴转了2年,王杰患上了严重的厌食症,“看见食物就想吐,看见话筒就想哭”。

那段时间,王杰的身体迅速消瘦,身高1.74米的他体重最轻时还不足100斤,有时为了上电视不吓到观众,他只能在牛仔裤里穿上棉裤,如此才能遮掩他的病态。

他一度很害怕照镜子,因为每当看见镜中极度瘦削的自己,他都会忍不住大哭。

当时,医生告诉王杰,如果继续高强度的工作,他的生命最多可以维持6个月。消息以讹传讹,到了八卦媒体的笔下就成了“歌手王杰患上不治之症”。

于是很多导演和图书出版商找到王杰,希望可以帮他在“余下的时间里”拍摄几部纪录片和撰写几本自传。王杰知道后哭笑不得,可他也知道,如果还不停下休息,那“谣言”恐怕就会成真。

1994年,风头正盛的王杰向当时的唱片公司支付了一大笔违约金,而后便带着家人远走加拿大,开始了一场自我修复。

他暂停了创作歌曲以外的全部工作,以一种极为决绝的姿态,为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按下了暂停键。

被推着闯入名利场后,连王杰自己都搞不清楚命运给予他的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他好像“大获全胜”,又好像真的一无所有,他说:“我已经不敢去看从前的自己了。”

王杰唱片销量纪念

王杰漫长的假期在1999年结束。这一年,他37岁,在理疗师与医生的帮助下慢慢恢复了健康。

待伤病痊愈后,他从加拿大返回中国香港,然而乐坛却早已发生了变化:

“娱乐圈已经‘疯了’,狗仔靠猜想就可以写明星八卦,只要他在标题后面加一个问号,你就告不了他。”

在王杰疗伤的几年中,香港乐坛变得愈发复杂。

为了再续过去的辉煌,公司奉劝王杰要学会讨好“大佬”,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曝光度,但他并不愿意:“我是个爸爸,我不想让孩子看见,爸爸是靠着耍手段、玩心机爬上高位的。”

因为不愿配合媒体炒作、制造八卦话题,王杰“得罪”了一些人,几次遭到雪藏。那时他带着自己创作的歌曲找到唱片公司,竟没有一家公司敢与他合作。

日后谈起那段窘迫的日子,王杰说:

“大家进入演艺圈都要走两条路,要么为了名和利不择手段,要么选择理想。我就是后一种,否则今天的我怎么会那么讨人厌呢?”

各方压力之下,重返歌坛的王杰再难回到顶峰,与唱片公司的矛盾也愈演愈烈。2010年,王杰在参加《鲁豫有约》时说:

“现在在这里,我能说的只有20%,剩下的80%一辈子都不能讲……我只能说,你不愿和别人同流合污,就不要走到人家的地盘上去。”

似乎是没有预料到王杰会如此快言快语,鲁豫有一瞬间的慌张,她问王杰:“你怕回去有别的麻烦吗?”

王杰哈哈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段对话结束后不久,王杰便在另一档节目中坦言,自己的嗓子曾在多年前被人“下药”,中了一种铅毒。

经过紧急救治,他虽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声带却留下了永久的损伤。

关于“投毒”往事,王杰曾在很多场合反复提起,但事件细节都略有偏差。因此,有人猜测王杰是迫于威胁掩藏了真相,有人说所谓“下毒”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故事变得扑朔迷离,但不可否认的是,2006年之后,王杰的歌声确实不如从前清亮高亢了。

王杰叙述自己中毒经过

2009年,47岁的王杰在歌里写:

“我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歌手,知道我写的歌你不再听之后,我想了很多借口给自己一个解脱,我不在乎你的诅咒,我习惯漂泊,现实总会给人一些欢喜和忧愁。”

大起大落之后,王杰决定“独自孤单地飞”,而此时距离《一场游戏一场梦》问世刚好过去了12年。

岁月一轮回,曾经的人却再也没能回到原点。

过去有人问王杰,目前人生遇见最挫败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道:

“不是事业带来的,而是始终没能拥有一个大家庭。”

王杰曾自嘲与父母是“八字不合”。

当初父母离异后,王杰曾有近20年未见过父亲,而对于母亲,他也始终又爱又恨。

由于好赌,母亲曾多次偷偷变卖王杰的房产还债,二人经常为了钱财争吵,母亲甚至还对王杰说“如果你死了,那财产就是我的了”。

并不亲密的亲情关系让王杰无比渴望温暖,同时也极其恐惧孤独。

在香港闯荡时,他坐拥十几亿家产,“可以一口气买下一栋7层的楼”。

那时候的他结交了很多所谓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人找上他,想方设法地问他借钱、找他请客,在大吃大喝一顿后就消失在人海。

对于酒肉朋友的把戏,王杰全都看在眼里,但当对方下次发出邀请时,他依旧会去,这是他驱散寂寞的方法,哪怕换来的只是虚假且短暂的热闹。

“没得救了,太孤独了。”

也正因如此,王杰一直渴望拥有“可以聚在一起,共患难”的亲人。

去加拿大疗养身体时,他在当地买下了一块地,面积等同于3个棒球场。他曾幻想在上面建一所大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亲人和小孩,待他老去后便可与爱人颐养天年。

他无比期盼拥有一个“家”,但却又几次与“家”擦肩而过。

王杰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好运气。

上中学时,他喜欢上一个名为德莎的女孩,为了表达爱意他写下歌曲《安妮》,不想对方还未听到便因车祸离世。

与第一任妻子分开后,王杰也谈过几任女友,但最终都不欢而散,他因此很是沮丧,以至于日后每一次恋爱时他都会自问:“这个女孩到底是爱我的钱,还是我这个人?”

1993年,31岁的王杰与莫绮雯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因为“相处不睦”,这段婚姻也仅维持了4年便草草收场。

王杰与莫绮雯

与莫绮雯分开时,王杰正深陷“、家暴”等传言之中,他不仅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还被法律限制必须要与儿子保持500米以上的距离。

由于太过思念儿子,王杰写下歌曲《如果我老了你还爱不爱我》:

“如果我老了你还会不会爱我,如果我死了会不会难过?当你长大后,会不会记得我?”

他说:“人的生命真的太脆弱了,我不知道哪天会走,但我有很多话和他说,我怕他不知道爸爸爱他。”

王杰与儿子为数不多的合影

许多年以后,王杰的女儿成为一名空姐,可以陪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

浮浮沉沉小半生,王杰唯一渴望的不过是一个“家”,可最终也只能求而不得:

“活到这把年纪了,却从来没有和家人拍过一张全家福,我已经没有办法不孤独了。”

刚刚出道的王杰

近50岁的王杰

2015年之后,王杰逐渐离开了大众视野,为数不多的几次露面,也都集中在综艺访谈类节目中。

前几年他曾担任过歌唱类节目的导师,因为点评犀利、直白,他惹恼了某位明星的粉丝,遭到了诸多恶评。

闹剧过后,时年已经56岁的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下短文《我对得起自己》,之后8个月,他再次撰文《珍重》:

“我带着自己的骄傲离去了,纵使繁华落尽,我依然是我,从没改变。再远的异乡,也能找到一个让我停泊的港口,无牵无挂地过着浪子的生活。”

2018年,56岁的王杰

那天之后,王杰真的“消失”了。

没人清楚他的去处,只能通过其在个人社交平台写下的只言片语推断,他已去往了“新家”。

在无人知晓的地方,王杰继续着有关“家”的梦想,尽管他已孑然一身。

记得很多年前他也曾说:“我不担心自己老死他乡。”

奔波在路上的王杰

作者:陆六六,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人物,记录最真实的人物,品味最温暖的人间。转载请联系最人物授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被袁珙看相好命的人却穷困潦倒,为何靠八字霉运的人做了兵部尚书

一、

在元朝末年,有个相术奇人叫袁珙,他一家十七口都死于战乱,只有他一人活下来流落到普陀山东南的洛迦山上。

洛迦山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地方,袁珙在这里遇到一个奇异的和尚,这和尚看袁珙与众不同,就把秘籍相人术传授给了他。

袁珙回到家后,自称为“柳庄居士”,就在鄞县城里开了个相馆,给人预言生死福祸,没有不灵验的。

很快,袁珙就积攒下万贯家财。他就把这些钱财拿来放贷,只收很少的利息,为的是扶弱济贫帮助别人。

袁珙的借钱放贷,不是谁想借就借的,而是要看人相面借钱。面相好的他就多借一些,并且给其评点,面相不好的就少借一些或者不借。

当时,在鄞县城里有个平民百姓,叫程徐,这个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少年苦读诗书,本来想考取个功名,可是时局动荡,战乱不停。

程徐只好废了学业,就开了个很小的杂货铺子,卖些草纸灯心之类的货物。

可是这小本生意常常入不敷出,程徐就想找袁珙借一些本钱,但又害怕他的一双眼睛,万一给自己相面说得不好,心里犯嘀咕不说,还有被外人讥笑。

程徐左思右想,没有办法,只好就写个五两的借条。次日一早,程徐拿着借条来到柳庄,远远地看到排着几百人的长队,他也加入到队伍中来。

等到了放贷的时间,柳庄的管家从头到尾把借条收上来,然后叫号。

这时,程徐看到袁珙坐在大堂当中,两边站着十几个家丁,气派非凡。

只见袁珙按名号逐个把借钱的人喊上去,然后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后,给出评语,再看票放贷。在这些借贷的人中有想多借钱的,但被袁珙减半,有借钱少的反被袁珙改为多的。

借贷的人兑完银子走下来时,评语好的,个个脸上都透出喜悦,高兴地走了;而评语差,借钱被减半的,下来时,一个个都垂头丧气,都低着头掩面而去。

程徐看到这个情景,就有些懊悔,心想:“这银子也不是白借的,终究要还,何苦让袁珙给讥讽一番,他想要不借,可是借条已经被收上去了。”

就在这时,他看到前排到号的一个借债人,长相身材都跟自己差不多。心想:“我细听袁珙是怎么评价他的。”

于是,程徐睁大眼睛观看,就见袁珙将此人上下打量后,问了他的生辰八字,再看借条上的钱数,却是五百两。

袁珙一笑说:“你借不起五百两银子?”

这人说:“我虽然家穷,但也有一千亩田产,这银子是有抵押的,怎么说我还不起?”

袁珙说:“老弟不要怪我说,就你这副长相,别说有千金田产,就是百金你也是存不下的,无论你干啥都是赔钱,做生意跟不做生意都是一样,将来这些田产都是别人的。劝你啥也别干了,不如请回去安逸几年算了!”

这人勃然大怒说:“你不借就是了,何必说这些损人的话,”说完骂骂咧咧地走了。

程徐一惊,这人的八字跟自己一模一样,命运是这等惨,顿时心里凉了半截。他左思右想,要不说自己干啥啥不行,原来是个穷鬼命。他呆愣了半个时辰,就想去管袁珙要回借条回家。

可这时,就听袁珙喊他的名字,程徐低着头上前就说:“袁先生,别说了,把借条还给我吧!”

没想到袁珙看到他的相貌后眉开眼笑,又把他的手掌一捏站起身来说:“为什么五两银子还不借了?”

程徐说:“袁先生又来取笑了,晚生家里一贫如洗,朝不谋夕,只怕这五两银子还不起。”袁珙大笑起来说:“老弟这副尊相,将来位极人臣,不费一点力气,家资就在我之上,别说什么五两,我借你五百两就是了。”

说完把五百两银子兑齐,叫家人护送他回家。

程徐心里疑惑:“我不信世上竟有这样奇事,两个人八字一样,他有千金产业,袁珙一分钱也不肯借他;而我一个穷鬼,他却肯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我身上,难道我真会做个财主不成?”程徐胡思乱想回到家后,望着这五百两银子决定出海去淘金。

二、

元末时,浙江一带沿海的商人都往南海去易货,很多人发了大财。

于是,程徐就找来一个熟识的客商跟他商议,说自己要跟他去南海做点买卖。客商知道程徐是读过书的人,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就欣然同意带他同行,还不要他出路费。

程徐非常高兴,就把这五百两银子全都买来绸缎,随客商一起上了商船。程徐是个书生,平时就喜欢写字读书,所以这次出远门也带着文房四宝,没事的时候就在船舱里写上几笔。

这天,商船停泊在一个小岛上补充淡水,程徐在船中闲坐无事,就把自己的绸缎解开,逐一在每匹捆扎的包装写上”南海游记”然后按上印章。

三个时辰后,就在商船正准备要启航时,忽然一伙强盗,手持利斧,跳上船来,大喝道:“快拿出银子来买命!”

商人们一见不好,一齐跪下说:“我们的银子都买了货物,腰里只有一点银子好汉拿走就是了。”

就见一个宽脸大汉的头目对众人说:“我只要货物,不要银子,银子赏你们做路费回家去吧。"说完,就令强盗们把船上的货物全搬下来。强盗们就一齐动手,很快就将货物搬到岸上,只剩一条空船。

满船的商人个个都号啕痛哭,商客埋怨程徐:“都是带了你这个没时运的人,大家跟着倒霉。”程徐哀叹自家命穷,低着头听众人数落。

商船又返回到家后,程徐愁容满面,没有办法只得又来到柳庄。

袁珙一见程徐吃一惊问:“你做什么生意,这么快就还本钱来了?”

程徐说:“晚生命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承蒙袁先生看得起我,我今生做牛做马也要偿还您的债务。”

谁知袁珙一笑毫不在意地说:“胜败兵家常事,我如今再借给你五百两银子,你再拿去做买卖怎么样?。”

程徐苦笑着说:“您不怕本钱再丢第二次吗?”

袁珙说:“我若不把你扶持起来做个财主,我就不叫柳庄居士,你放心大胆地用就是了。

于是,袁珙让管家再取来五百两银子当众交给程徐说:“这银子你拿去,我还有一句先凶后吉的话告诉你。万一这些银子又出差错,你再来管我借。我的眼睛是不会看错的!”

程徐拜谢了袁珙回来,心里核计:“袁先生的意思是激励我,他教我大胆些,上次就是因为把钱全投资买了绸缎坏了事,如今必须得谨慎了。飘洋过海的冒险事是断然不可能再尝试了,如今只能做别的生意,留个退步。”

于是,程徐把二百两封好,藏在地窖中,只拿出三百两银子去做生意。有了上次的教训,程徐就带着三百银子到湖广贩米。

这天,程徐在客店里偶然遇到一个同乡的老汉,年纪有六十多岁。两人都是乡音,越聊越投机,这老汉就买来酒菜,二人就边吃边聊,一直到了半夜才分头睡去。

一觉醒来,程徐再一模身边的银袋不见了。他大惊,急忙去找掌柜的说店中有贼。掌柜的一查点客人,单单不见了那个同乡的老汉。程徐知道银子被他偷去,捶胸顿足大哭了一场,只好依旧回家。

回家后,程徐叹息:“多亏我留下退步,要按袁先生的话,一分也没了。”于是,程徐又把地窖中的银子拿出来,依旧去湖广贩米。

这天,程徐到了湖广,因为贩米的客人多,米少,就得排号等货。忽然他看见有个客人,面貌身材与自己相似,听他讲话,也是鄞县口音。

程徐忽然想起这人来就问:“兄长在几个月之前,是不是到柳庄借过银子?”这人愤愤地说:“是去过一次,但他不借给我。”

程徐说:“那日小弟也在排队借钱,听见兄长和袁先生的对话,小弟也替兄长鸣不平。”这人说:“袁先生虽然嘴黑,但看相确实不差。他给我看相之后,就弄出来一场人命官司,我那一千亩地只得变卖打官司。最后只剩下这二百两银子金,拿出来贩米。万一再赔本的话,就应他说的话了。”

程徐劝道:“他的话断凶有准,断吉不一定灵验。”于是就将袁珙预测他是个大财主,而自己却屡遭倒霉的事说了一遍。

这人一听就说:“你的大名在乡里都传开了,说袁珙相中一个人,将来位极人臣,不想就是老弟了。”

于是,两人互通姓名,这人叫程芳,生辰八字和程徐一模一样。二人都很惊异。于是兄弟俩就拜了把子,搬到一个房间里居住,可巧的是两人的行李袋子也一样,于是就放在了一起。程芳就把自己的银子取出来看了看,然后又放回包裹中。

这一天,商家派人来通知:“米到了,请各位取银子去买货。”

程徐就让程芳先买。程芳进去取银子时,忽然大叫起来:“不好了,银子被人偷去了!”急忙找店家说:“我房里并没有外人来,只有你家的伙计送茶送饭,一定是趁我们兄弟俩不在屋里时,开锁偷去了。我这二百两银子是一家人的性命。你若不替我查出来,我就死在你家!”

店家说:“这伙计是我的侄子,决不是做贼的,你应该问你同房这位客人去查,我们是不会包赔的。”

程芳说:“同房的只有我这个弟弟,他是不会做贼的。店家说:“说别的也没有用,现在就把你兄弟的行李搜一搜自然就会真相大白了!”

程徐一听,怒气冲冲走进房间把行李搬了出来,叫程芳搜查,程芳不肯搜。

程徐就自己打开了银袋说:“这是我自己的二百两。”

店家说:“怎么他是二百两,你丢的也是二百两,难道一点零头也没有吗?”然后就问程芳:“你的银子是多少一封,每封是多少件数,可还记得吗?”

程芳说:“我的银子是用田产变卖来的,记得太清楚了。”说完就把银子的封数详细说了一遍。

店家又问程徐:“你把封数件数也说一下,看对不对。”

程徐的银子是借来的,藏在地下已经两个多月,取出来时也原封不动,那还记得。于是就回答说:“我的银子封数记得,件数却记不清了。”

于是,店家就把银子拆开一看,和程芳说的封数件数一丝不差。店家冷笑着对程芳说:“如今银子给查出来了,你不要再胡赖我家伙计了。”说完,推门就走了。

程徐气得说不出话来。程芳就说:“贤弟,这件事兄也难办,不认吧,我的银子找不到,一家人的性命难活,认了吧,又怕冤枉了贤弟,要不这么办,这二百两银子各分一半去做本钱算了。”

程徐说:“岂有此理,老兄如果认为这银子是您的,我也无话可说!”说完,背了包袱就走。程芳苦留不住,就取了一百两银子赶到路上去送他,程徐坚决不要。程徐心里刀割一般回到鄞县,依旧去见袁珙,哭诉自己命穷,二次失去了一千两银子。

袁珙好言安慰他后,还要把银子借给他,程徐哪里再敢借,就坚决推辞,含泪回到家。从此以后,就靠坐馆教学生度日。

柳庄相士袁珙看走眼,借给穷书生一千两银子的消息很快传开,而袁珙坦然自若,也不辩解。

三、

程芳自从程徐走后,就去买米,可不曾想因为银子丢失的事耽误了一天,米早被别人买走了,只剩下几千斤还没有碾的稻子。

商家说:“你若不买,还要再等几天才能到货,不如买下来后,自己去碾米,省得耽误功夫。”

程芳一想也是,于是就用二百两银子买下稻子后搬运上船。程芳把稻子运到苏州,再去脱皮,转眼就过去了而个多月,这一年当地饥荒,颗粒无收,稻子竟卖到五两一担。

程芳货到,成千上万人抢购,不到半个月,一本万利,二百两银子的本钱收获五千两。接着程芳又在苏州买了一船茶,运到河南去卖。

没想到,茶运到河南时,出现疫情,人们口干发热都买茶止渴,程芳就把茶叶当药卖。数月之后,净赚二万两银子。

程芳没想到一步登天,仿佛就像梦中一般。他思量袁珙给自己的评语,恨不得飞到家中,抽他一个嘴巴。

而后,程芳又在郑州置办一些土货,带到杨州发卖,然后又把一些绸缎,带到广东。这样,一年后,程芳回到家时,已有五六万银子,还有一批货物都放在船上。他自己先回到家来。

推开门一看,妻子灰头土脸地见他回来,很吃惊地问:“你这一年去哪了?”程芳说:“我出门去做生意,你是知道的?”

妻子一脸茫然说:“你哪来的钱做生意?”

程芳大笑说:“一本万利,如今我是个大财主了。”妻子越发吃惊地问:“你连本钱都没有,怎么做得生意?”

程芳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我不是摊上官司把田地变卖最后剩了二百两银子,带去做生意了,怎么说没本钱呢?”

妻子说:“你那二百两银子现在在家中,什么时候带去的?程芳顿时呆住了。

妻子说:“一年前,你出门之后,我在衣柜里摸着一封二百两银子,以为你走的匆忙,会回来取,谁知你一去不返。

程芳叹一口气说:“我冤枉兄弟了,这银子真是他的。”于是就把丢失银子的事跟妻子讲述了一遍。

妻子说:“这银子虽是他的,但时运却是你自己的,如今你把这二百两银子还给他就是了。”程芳说:“岂有此理,我若没有兄弟这本钱,别说做生意,就是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仔细想来,我只有将本利一齐送给他,才是个男人。”

于是,当晚把货物留在船上,派人看守,次日一早就和妻子去寻访程徐的家。半天的功夫找到他家,只见一间破旧的茅屋,两扇柴门,推开门进来,只见有许多孩子坐在桌上写字。

程徐衣衫褴褛,见到程芳夫妇吓了一跳。连忙走过来施礼。没想到程芳竟跪下来说:“兄长该死,冤枉兄弟了!”

程徐不知道为什么,也跪下来对拜。二人拜完了,分宾主坐下。

程芳说:“兄长今天来是负荆请罪的!”于是,程芳将自己的银子分文未动,遗留在家的事说了一遍。”

程徐大惊说:“老兄尽可以隐瞒真相,为什么要说出来,足见兄长是一位仁爱的大人,小弟命薄,不敢再收本钱,只要能洗去我的贼名,也就心领了。”

程芳说:“那里的话,这都是贤弟的福份,用您的本钱兄长才发了大财!”于是两个人争论不休。程芳的妻子一看,急忙说:“你们兄弟俩不要争了,应该找袁先生给评评理!”

程芳一听一拍大腿,不由分说拉着程徐三个人来到了柳庄。

四、

袁珙的府上依然是人来人往,三个人等了一个时辰,快到响午时,人少了。兄弟俩才走到袁珙近前。

袁珙看了程芳的脸有些吃惊说:“你的相貌,是个彻底的穷人,但如今脸上居然气色改变,不但晦气没有了,还生出许多阴骘纹来,你一定是做了天大的一件好事,才有这种气色。

程芳被袁珙一语道破。急忙倒身下拜说:“先生真是位神人!”于是就把去年看相回去后怎么摊上人命官司,卖了田产,本钱忘了带,错把程徐的银子认做本钱,后来做生意发财的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程徐这时也走过去说:“这位仁兄说得没错,但如今他要连本带利送还我钱财,我决不能接受。”

袁珙听了,仰天大笑对众人说:“怎么样,我袁某人的眼睛是不会看错人的。”然后指着程徐说:“我去年借你一千两银子你都赔了,我说过你位及人臣,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个大财主。怎么样?你折了二百银子却变成万贯,这不就是个财主吗!”

堂下站着很多看相的人齐声喝采:“袁先生好相法,真是神仙!”

袁珙笑了一顿就对程徐说:“这钱财,是天意!你不要也得要,我如今替你兄弟俩说句公道话。你们一个出了本钱,一个费了心力,这些钱财对半均分怎么样?”

程芳说:“袁先生分付,不敢不听,但是说来这些本钱,都是从您手中借来的,理应加倍奉还!”

袁珙说:“我只收一千三百两的本息!”于是就派人把程芳船上的钱和货物对半分开。晚上,袁珙大摆筵席,招待程芳夫妇和程徐。

次日,程芳辞别了袁珙和程徐,将一半的钱物装载回家。

到家后,程徐夫妇大惊失色,只见两扇大门粉碎,屋里被抢劫一空。程芳知道这是家中被强盗洗劫,禁不住叹口气对妻子说:“袁珙真的是个活神仙!我若贪财住在家里,咱们夫妻都得被绑票,这万贯家财都得被强盗劫去。”

妻子说:“如今你发了大财名声在外,这乡间是不能住了。”

“袁先生说我发财是靠了兄弟的时运。如今看来千真万确,不如咱们搬到兄弟家中,一块居住生活怎么样?”程芳说。程妻欣然同意。

于是,夫妻俩雇了车把所有的财物搬到了程徐的家中。程徐非常高兴,两人就在城中购买了一所大房子。两家同居在一起,如同胞手足。程徐依旧在家开办学馆。

这天,程芳与程徐商议说:“家已经安顿完了,兄长想出外做生意,家里的事交给兄弟你了。程徐同意了。

五、

程芳走后不久,这一天,程徐正在学馆教书,忽然外面人喊马撕来了一队骑兵。他们在学馆门前停下,只见一个宽脸、身材魁梧的大汉来到门前,喊一声:“程先生,您出来一下!”

程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门出来。大汉急忙施礼说:“我叫俞廷玉,您还记得二年前,你去南海的一个小岛货物被强盗抢劫的事吧!”

程徐忽然想起这个人就是那个强盗头目,不禁大惊失色。

俞廷玉说:“先生不要害怕,我是受吴王朱元璋的委托来请你出山的。二年前,我跟随韩林儿造反,后来率水军投奔了朱元璋。当时军兵缺衣少粮,所以我只好假扮强盗抢劫了你们的商船,原本不知道您的名字。后来发现一些绸缎中,有程徐的印章和字体,所以就留心访问,可是战事频繁,如今才打听到先生在城里开学馆,所以吴王爱惜人才,特邀请您出山。”

程徐是个有理想的人,他早已看到元朝的气数已尽,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而朱元璋在几个起义军首领中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此时真是发挥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

于是,程徐欣然应允,把家里和学馆的事处理完后,就跟着俞廷玉投奔了朱元璋。

半年后,程芳做生意得利回来,不胜之喜,只晓得这次飘洋得利,还不晓得讨了陈帐回来。这才知道兄弟已经被朱元璋请去。于是,他就居家做生意,照顾两家的老小。

一晃几年过去了,此时,朱元璋已经打败张士诚,一统了江南。

这时,程徐才有机会回到家中,看到程芳,兄弟俩百感交集。

等明朝成立后,程徐官拜兵部尚书,洪武二年又改任刑部尚书,正和袁珙相面预测的一样位极人臣,而程芳也靠仁义厚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讨伐袁世凯失败后,有人要给算八字,:我八字很简单

从上古时始,遇事先问鬼神的“卜筮”的习惯就有了,如今求签问卦依然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非常重视的事情。

因为这个传统,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注定的“八字”,也成了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依据。

1913年,革命先驱先生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暂时移居日本。因为革命屡次受挫,一些的追随者特意从上海赶到日本,想要为先生推算“八字”,以此推断他领导的革命事业能不能成功。

作为坚定唯物主义者的,听到他们的来意之后,不气反笑,他反问这些想用迷信手段来推断革命是否能成功的人:我的八字不好,你们就不革命了?

他接着就坦然地说了自己的“八字”,让那些人看看凭借这个“八字”,革命能不能成功。

听到说出的八字,那些求签问卦的人讪讪地说不出话来。其他人则被说的八字折服。

先生说的“八字”是什么呢?

一 、此“八字”非彼“八字”

“八字”是什么?

就是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还有出生的时辰。

古人用的是干支纪年,甲乙丙丁这些为十天干,十二生肖的子丑寅卯是地支,什么年、什么月、什么日、什么时辰这些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但是先生自己说的“八字”却不是他的出生日期,而是切切实实的八个字。

先生1866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市的翠亨村,和鲁迅先生一样,他一开始也抱着从医救人的信念。

但是清政府的让意识到,学医并不能挽救国人,于是就立志推翻满清统治,让中国人走上自由的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兴中会。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革命为宗旨的团体。

兴中会在的领导下,影响不断扩大,在兴中会的基础上,1905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

有了统一的政党,中国人终于可以推翻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了。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终于为满清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敲响了丧钟。

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这一年正是辛亥年,所以武昌起义也被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革命先驱者,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但是当“中华”真正建立的时候,却让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中华第一任大总统。

袁世凯出身旧军阀,当上总统后一心想要恢复帝制,当皇帝。

就这样,辛辛苦苦把清帝溥仪赶下台的革命党人,紧接着又得面对袁世凯复辟野心。

1913年3月20日,就在中华第一次国会前夕,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枪杀。

接着,袁世凯又向英法等五国银行借款共计2500万英镑,用这些钱扩充北洋军备调兵南下,准备向南方的革命党人发起攻击。

为了捍卫革命果实,在上海接连召开三次军事会议,敦促南方各省独立,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分割开来。

同时,他也希望和南方各省讨论讨伐袁世凯的事情,但是却没有人响应他。

因为内部的分歧,导致讨伐袁世凯的行动迟迟没有动静,袁世凯这边准备好之后,在当年7月便命令北洋军第6师开赴江西九江,对南方各省首先发起攻击。

袁世凯进攻后,南方各省这才团结起来,纷纷发电响应讨伐袁世凯。

但是因为失去了先机,这场仗打得格外艰难。

8月13日,吴淞被袁军占领、8月18日,江西南昌失守、8月20日,南京城也陷落。

安徽讨袁军柏文蔚,因为下属的师长倒戈,总督府都被占了;广东陈炯明在袁军进入广东之后,也避走香港。

剩余的福建、湖南两省虽然在讨袁行动开始时宣布独立,但是一看其他各省相继失利,他们赶忙取消独立。

这场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以派系的失利告终,不得不避居日本。

“二次革命”的失利,让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思想产生动摇,所以才有了他们要给“批八字”的举动。

作为立志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先驱者,先生自然很不赞同这种以封建迷信手段讨论革命的行为。

他反问来人:难道我“八字”不好,你们就不革命了?

随后就坚定地告诉他们,他的八字很简单,就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二 、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回应想要替他“批八字”的那些人的八个字,不但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他自己的决心。

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一朝被新的制度所代替,自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一点,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之后,立即紧锣密鼓地安排“复辟”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当初之所以愿意把“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就是因为在清帝“逊位”这件事情上,手握北洋新军的袁世凯作用很大。

可是当时口口声声说着“人心思共和”的袁世凯,在成为中华的“大总统”之后,立即又是另一幅面孔,不但攻击南方的革命党人,还为自己的“称帝”积极准备起来。

袁世凯也知道,再像满清一样搞皇权专一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决定效仿日本和英国,搞“君主立宪制”。

其实袁世凯“称帝”,一定程度上,是被人“拱上”帝位的。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为了让自己能当上“皇太子”,派人印刷了很多假报纸放在袁世凯的案头。

假报纸上,清一色都是各方对于袁世凯称帝的拥护之词,甚至各国也都希望袁世凯能够称帝。

这些报纸误导了袁世凯,让他认为自己“称帝”是人心所向。

当然,就像古代帝王声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的说法一样,袁克定也没忘给袁世凯造这样的“势”。

袁克定收买了袁世凯的贴身丫鬟。

袁世凯有一天睡醒之后,这个丫鬟做出一副受了惊吓又很惊讶的样子,故意引诱袁世凯向自己询问原因。

当袁世凯问丫鬟时,丫鬟就告诉袁世凯,刚才袁世凯睡觉的时候,他的身上盘绕了一条金龙。

虽然袁世凯对于这种说法有些不以为然,但想到当皇帝,出身官宦的他也有点意动。

袁克定双管齐下,再加上袁世凯身边想要升官发财的那些人一撺掇,袁世凯就算只有三分称帝的野心,此时也已经有了十分了。

而且南方革命党人发起的“二次革命”,没过多久就在袁世凯北洋新军的攻击下失败了,所以袁世凯也是底气十足。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中华”为“中华帝国”,将1916年称为“洪宪元年”,自己也将于元旦那天登基称帝。

袁世凯本以为自己“称帝”,是顺应天理人心,谁想到他称帝之后,全国各地的反对声,比“二次革命”还要猛烈。

梁启超的学生、云南都督蔡锷一路从北京秘密南下,回到云南后立即举起讨伐袁世凯的大旗。

也派革命党人李烈钧前往云南,与蔡锷共同领导讨伐袁世凯的“护”,掀起了一场捍卫共和体制的“护国运动”。

与“二次革命”截然不同的是,护一路所向披靡,袁世凯引以为傲的北洋新军,这次却被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北洋新军内部的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的元老,也因为袁世凯称帝,逐渐与他离心离德。

内外交困之下,只当了六个月“皇帝”的袁世凯就在忧愤中去世。

袁世凯称帝的失败,正印证了的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革命”不是个人的荣辱成败,也不是像封建帝王开疆拓土一样,建立一个“家天下”的王朝,而是引领一个、自由的新时代。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特地从上海赶来,要给先生“批八字”的人,虽然可能是一片好心,但是方法确实让人不敢苟同。

所以先生才会告诉他们,自己的八字,就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三 、人民当家作主

先生的“八字”,不是说说而已,为了中国革命,他确实也是殚精竭虑。

袁世凯死后,北洋一系的段祺瑞执掌“中华”大权,但是他上台之后视“”和“共和”为无物,不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也不愿意召开国会。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共和制度,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又成立了一个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的又领导了一次“护法运动”。

虽然被“军政府”推举为“非常大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但是他手中并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依靠的只是一些地方军阀,所以很快他就在军政府内部受到了排挤。

这些军阀、政客之所以肯把“大总统”、“大元帅”的职位给, “护法”是假,借助他的声望是真。

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护法运动”自然又以失败告终。

“护法运动”的失败,让意识到不管是袁世凯的北洋一系,还是南方的军阀,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地盘,不是真“革命”。

所以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开始对自己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反思之前的错误。

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这给了极大地鼓舞:列宁能领导俄国人民推翻帝制,那中国也能成功革命。

为了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与陈炯明决裂之后,会见了苏俄代表,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之后,有了中国和苏俄的加入,领导的革命才算是拨开了迷雾。这支汇聚了中国各阶层的有志之士,以摧枯拉朽的力量瞬间将北洋军阀扫荡一空,可惜去世后,没有继承他的遗志,将变成了新的“北洋军阀”。

1925年,为革命尽了最后一份心力的先生,因为罹患癌症在北京去世,他留给后人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虽然他生前没有完成“打倒军阀”的愿望,但是却一直践行着他“继续革命”的信念。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革命先驱者,中国人民才能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有了让人们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结语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个想要建立,并且长久存在,“民心向背”才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因素,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最后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带领我们革命的队伍,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心愿。

所以当革命遇到难题时,问问“苍生”真正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这远比求神问卜更有用。

先生虽然没有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可是他作为革命的先驱者,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才会坚定地说出“打倒军阀,继续革命”这8个字。

相术大师袁树珊,铁口神断评点大人物,一生算命不信命

有网友问我,我国历史上能掐会算的牛人,除了诸葛亮、刘伯温之外还有谁呢?我说还有很多啊!比如唐朝的大国师袁天罡和李淳风。

说到姓袁的,我突然想起,时期也有两个能掐会算的人物,其中一个也姓袁。

这二个人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相术学家、占卜界的翘楚,有“南袁北韦”之称。

“南袁”说的是袁树珊,“北韦”说的是韦千里。这两位都曾给、宋美龄和一些显贵之人批过八字算过命,据说很灵验。

比如袁树珊为算命时,曾暗示“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意思是说胜了不要离开四川,败了以后不要离开台湾。

还别说,袁树珊点评得相当精准。不过也有说“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是五台山上的一个老和尚算给的。

除了这件事之外,袁树珊还有许多奇闻异事,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个人。

一、 

袁树珊生于清光绪七年闰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1881年9月8日,江苏镇江人。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七月十五不是鬼节吗?袁树珊出生在鬼节,这生辰八字可不吉利。

确实如此,不过他这一生却巧妙避过了这一缺憾,最终成了一代相术大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袁树珊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袁开昌是当地一个知名的中医。有人说懂中医的人算是半个算命先生,这话没毛病。

中医讲究的是人的器官对应金木水火土,适用于“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以及望闻问切,望闻问切不就是察言观色吗?因此袁开昌除了行医之外还给人们算卦相命。

配图

他曾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历代卜人传》的书,这本书是袁树珊接触相术的指导教材。

小时候的袁树珊一边上学,一边看他爹的算卦相面书籍,是个爱好广泛的好孩子。

长大以后他就接了父亲的衣钵,一边给人们看病,一边捎带给人们指点迷津。

这时候行医是袁树珊的主业,算命是副业。建立后,也就是袁树珊在30来岁的时候,由于他推测得很准故而名声大震,此时算命成了他的主业,行医倒成了副业。

除了爱好以外,我觉得袁树珊的算命收入剧增起了一定的作用。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出要废除中医、占卜、道门等方案。

配图

袁树珊得到消息后,带领同行上书政府据理力争,并把自己所著的《中西相人探原》一书呈了上去。

当时政府的行政院长谭延闿读罢这本书大呼过瘾,谭延闿也略懂些相术,通过这本书,他了解了医卜同源的来龙去脉,认为不应该取缔中医和占卜。

在谭延闿等人的坚持下,国民政府这才没有废除中医,袁树珊的饭碗总算保住了。

通过这件事,谭延闿就认识了袁树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奇才,于是想把他拉进政府里来,袁树珊却说自己是一个山野村夫,自由惯了,不喜欢约束。

谭延闿

谭延闿也不强人所难,顺势把他介绍给了和宋美龄。很迷信喜欢算命,经过测试,袁树珊果然有些本领,点评的和宋美龄心悦诚服。

在大人物的加持下,袁树珊迅速成了享誉全国的相术大师。不知大家留心过没有?凡是有名望的大师背后都有大人物的推手,大人物无疑是活生生的广告。

出了名的袁树珊成了军阀、豪门、权贵府上的座上客。比如他曾为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算过命, 说他 五十一二岁上 流年不利 ,官煞主事 , 让他注意着点。

不得不说袁树珊算得很准,吴佩孚 52岁上 这年被广东的北伐军 和国民军 击败, 他一下子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成了一个闲散之人。

袁树珊还算出了吴佩孚六十来岁上有血光之灾,并嘱咐玉帅到时候小心提防。玉帅是吴佩孚的雅称,要知道老吴也是个文化人,忽悠他可不容易。

吴佩孚

结果老吴在65岁上因吃羊肉饺子惹上了祸。

原来他被混在羊肉馅里的骨头渣子伤了牙齿,稍后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打针吃药,十天后竟离奇 死了。

有人说是日本人害死了吴佩孚,说吴佩孚不听话。总之这事防不胜防,不管怎么说,袁树珊又算对了。

二、

我再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袁树珊曾为国民政府的立法院副院长缪(miao)斌算了一卦,缪斌是江苏无锡人,少年得志,后担任政府的要职。

众所周知,算命先生能说出过往不算本事,只说过往有事后诸葛亮之嫌,袁树珊赞美缪斌的话说完后,话锋一转道:“缪先生将受累于吴”。

缪斌

缪斌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问,袁树珊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先生到时便知。”缪斌只当是袁树珊故弄玄虚,也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日本侵华后,缪斌投靠汪精卫当了汉奸。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缪斌遭到清算,他被政府以汉奸罪判处死刑。

在生死之间,缪斌想起了老乡吴稚晖,吴稚晖是元老,心想让他说情一定会给面子。

于是缪斌就用金钱贿赂狱卒,传话让其夫人向吴稚晖求援,吴稚晖念在同乡加之金条的份上,极力为缪斌开脱罪责。

老吴三天两头往蒋这里跑。很奇怪,吴稚晖怎么这么卖力呢?莫非之前两个人就有勾连。最怕手下拉帮结伙,结果一怒之下枪毙了缪斌。

吴稚晖

到此袁树珊的话又灵验了,“受累于吴”原来在此。

三、

有人可能问了,袁树珊算命真的那么准吗?我告诉你,袁树珊本人算命他自己却不信这一套,之所以说他算得很准,是因为他善于察言观色,能读懂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他接触的都是一些大人物,他与大人物交谈得到的信息,经过他大脑过滤汇总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自然算得准。

他也有算得不准的时候,但是没人去说,无疑造成了他算得很准的假象。

袁树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算命的无怪乎就三种人:一种是受到了某种刺激,一种是走投无路,一种是求功名利禄。

只要把握住这三种人的心态,通过察言观色就能洞察他们的心理,找到谈话的切点,通过对话引出他内心想说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袁树珊更像一位心理专家。

再就是袁树珊接触的黑白两道人物多,消息来源广,通过交往,袁树珊就把有用的信息记在了心上。

我个人认为,从古至今就没有什么神算之人,谁也没有推测未来的本领。

文章开头我给大家留了一个扣,说袁树珊是七月十五鬼节出生的,他的八字不好,还说袁树珊巧妙躲过了这一缺陷,他是如何弥补缺陷的呢?

伏羲创建八卦

袁树珊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他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伏羲,一个是武训。武训就是那个清代平民教育家,就是那个自己很穷却讨饭办义学的那个人。

袁树珊算命不迷信,他认为开智必须办学,他曾把自己算命挣来的钱用来办义学,尽力让贫苦人家的孩子能上学。

武训纪念馆

他的父亲袁开昌曾为儿子批八字说:

树珊虽然五行缺水,但能得天时的水来补救,人虽然愚钝但学可以小有成就,名声虽不显扬,品德尚无缺陷,如果能读书安命,一定不至于败坏家声而沦为恶鬼。

袁树珊没有违背父亲的教诲,生辰八字虽不好,却没有影响他的一生,事业有成,他活了71岁,1952年去世。

算命而不信命,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奇人袁树珊的真实写照。

文/秉烛读春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