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要合八字么(结婚之前要合八字吗)

落荒而逃 2023-08-13 22:15:29 用户分享

在温州男女结婚前会有合生辰八字的习惯

我不知道其他温州地区有没有这个习俗,在瑞安就有这个合八字的事,相亲认识的,双方父母会通过媒人拿到对方的生辰八字,最后到算命先生那合,看看双方似否合适,这一关不行,什么都不要说了,也许年轻人可能不在乎,可是双方父母真的很在乎的,年轻人不在乎愿意在一起但是以后出问题,就会说看吧,八字不合叫你们不要在一起,你们拼不信,这到底为什么呢,谁也不清楚,反正从以前到现在都有合八字的习惯。

结婚前,为何要拿八字“合婚”?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谈婚论嫁乃是人生大事,不可不慎重。

“八字合婚”是中国传统习俗,合婚又称“合年命”、“合八字”,古称“卜吉”。男女在婚前互换庚帖,以卜八字是否相配,即称“八字合婚”。

因每个人的出生都有年、月、日、时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占干、支各一个字,四个部分共计八个字,所以叫批\"八字\"。

八字合婚对双方八字之间五行是否和谐,双方大运、流年有无冲克或和合等问题详加研究,使婚姻可以避凶趋吉。

八字合婚合什么?

合婚无法左右婚姻,但可以影响婚姻质量。

有些人以为,结婚之前只要合过婚,合适了,就一定万事大吉,这其实非常错误。

合婚只不过将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指出,看你如何取舍,不是说可以左右这个婚姻。但如果提前知道了这段婚姻的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有时你就可以趋吉避凶,提高婚姻质量。

1、分析两人的婚姻运势

合婚分析男女二人的八字,主要看二人八字中有关爱情、婚姻及桃花等的信息。

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好,婚姻运势都不错,且双方命理配合得当,婚姻美满幸福。这是八字合婚中最喜欢看到的情形。

如果男女双方中一方的八字不好,命中有不利婚姻的因素;或者是夫妻感情不睦,婚姻不顺;合婚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

2、两人的命理是否可以互有助益

生辰八字从出生之时就已注定,先天命理无可更改。但后天运势却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男女双方中的一方,先天命理不是很好,五行中的某一行偏弱,而另一方的命理正好有所补充或为对方所喜,这样的合婚,也是一种吉利的婚配。

3、分析两人的流年大运

根据生辰八字,可以分析两人的先天命理,也可以预测出二人的流年大运。夫妻二人互相影响,从夫妻一方的运势,也可以判断出另一方运势的好坏。

如果二人的八字分析,其大运流年相合因素居多,则说明二人比较相合;而如果二人的流年运势全无关系,甚至截然相反,就说明二人的婚配不利。

4、分析二人的子女运是否相合

根据每个人的八字,可以分析出其子女的性别、数量多寡、健康与否、是否孝顺、有没有出息等方面。

如果从二人的八字来看,子女运大致相合,就说明二人的婚配比较相合;而如果二人的子女运相差太远,就说明这样的婚配难以白头到老。

相爱容易,婚姻不易,八字合婚能从八字中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判断身边的人是否能缘定一生,以及该怎样正确经营情侣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婚姻质量。

想了解更多命理知识,请关注“易园天地”

算八字、定吉时,婚龄早、纳妾难,明代为何产生\"荒唐\"的婚姻习俗

在中国婚礼的历史中,明代的凤冠霞帔成为了最好看,也是最主流的审美。在明末清初的小说文集之中,婚礼中的凤冠霞帔,一直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在这种美学背后,就产生了一个历史问题,明代的婚礼是怎样的?

文化之间的交融,在一些固定的仪式中,是难以彻底抹除的。无论战争怎样进展,朝代如何更替,一种被世人所默认的礼仪仪式,成为了文化的继承与坚守。但是在明朝,婚礼的礼仪及风俗,有着汉朝的体制,以及唐宋时期的美感。

在现代的生活中,婚礼仪式的举行中,依旧可以看到延续千年的文化背影。王朝的政治难以持久,但在世俗的文化生活中,有些文化与礼仪是难以改变的。那么在史料的记载中,明代的婚礼礼仪与风俗,是怎样的?与现代相比,又有怎样的时代背景?

明代特别的婚礼制度

从社会资源进行区分,在明代的生活史中,可以分为皇家与民间。虽然皇家的人数少,但是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多。所以,在很多仪式场合,皇家总比民间要规范,要隆重。由此,要介绍明代的婚礼过程,就必须将其分开来看。

在比较与分析了皇家婚礼与民间婚礼之后,明代的婚礼仪式便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对其总结与分析,就会发现,皇家婚礼与民间婚礼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表面上来看,皇家婚礼可以称为民间婚礼的升级版。

1、皇家婚礼的过程

在皇家婚礼中,主要有四大流程,“定吉期、大婚年龄、纳采问名礼、整容上巾礼”。首先是“定吉期”,在结婚之前,皇家的钦天监官员要观星占卜,以确定一个好的日期。其次是“大婚年龄”,皇帝及皇家宗室,在16岁左右,就要举办婚礼了。

然后是“纳采问名礼”,由礼部选择有名望的官员,去迎娶的女方家庭中施行纳采、问名之礼,类似于民间中的媒人。最后是“整容上巾礼”,修饰好服装妆容,等待最后的大喜之夜。

据史料记载,皇家的婚礼在明朝后期,费用开始大幅度上升。从万历皇帝的10多万两,到万历太子的20多万两,再到万历福王的60多万两。在婚礼的费用上,皇家的胃口逐渐增大。除了一些政治影响外,还有追求奢侈的心理表现,由此导致明朝后期的经济压力逐渐增大。

2、民间婚礼的过程

在明代的民间婚礼中,与皇家婚礼有诸多雷同的地方。因为古代的婚礼礼仪,都是文化历史的传承,“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最古老的六个步骤。如《诗经》中的“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是古老婚礼仪式的一种体现。

但是在明朝,对古老的婚礼仪式进行了精简,保留了“纳采、纳征、请期、亲迎”四项礼节。

与皇家一样,民间婚礼首先要选择好的时期与相匹配的生辰八字。在吉日与八字匹配之后,媒人承担起了联络的作用。两家认可之后,发布婚讯与婚帖,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在两家亲人的欢迎中,男女结为夫妻,共携白头到老。

3、大体相同的仪式

在皇家婚礼与民间婚礼中,首先的一个点便是算吉时。虽然吉时缺乏科学的考证,且含有迷信的因素,但是对于吉时的推算,明代世人是深信不疑的。

因为八字与吉时,源自于《周易》。在古代夏商周时期,就有用于占卜的龟甲,直到《周易》的问世,对这种占卜与推算进行了文化的总结。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中,占卜问期,成为了一种文化行为。

除了日期上的选择心理相同外,在婚礼的举行中,媒人成为了一个关键人物。因为没有媒人的话,明代的婚礼是难以进行的。

首先,这种选择归于传统的礼制,没有媒人参与的婚礼,是不被认可。其次,两个亲家在婚礼之前,出于面子上的考虑,不利于婚礼之间的洽谈,而媒人在中间进行联络,不仅避嫌,而且提高了婚配的成功率。

与现代不同的风俗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风格。在文化的表现中,是难以持久不变的,在历史的选择之中,不同文化都会在主线的控制中,产生外表性的改变。而婚礼与文化之中,就隔着一项风俗。因为只有当世人都认可,且成为一种习惯时,文化就在这种习惯中,得到了体现。

如果只讲明代风俗的话,未免会产生历史记述的枯燥。不如换一种视角,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明代婚礼的风俗背景。在与现代观念进行比较与分析之后,明代的风俗特点,也可以得到更直观的体验。

1、结婚年龄过早

在明代婚礼中,首当其冲的,是婚龄与生辰八字。因为在社会上层阶级中,为了防止变故,都会在合适的年龄,进行婚礼的选择;而普通百姓在“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中,都希望子孙得到快速的繁衍,所以明代婚龄的过早,成为了一大特点。

在明代,男子16岁,女子14岁之后,就可以进行婚配。与如今婚龄的20岁起步相比,明朝的婚龄确实过早了。在上初中的年纪,就要面临人生的另一个伴侣。自己对人生的认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却首先要了解一个异性。在教育与人生的角度中,过早结婚确实有失从容与理性。

2、取妾并非易事

明代除了婚龄较早以外,取妾的严格,也成为了一大特点。在古代历史中,男人取妾,是被认可的。为了满足人口的需要,与多个女子进行婚配,无疑成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可是取妾在古代,也需要物质上的支持。

而在明代,取妾的消极影响逐渐出现。如妻妾与妻子的不和,以及乱性等影响,明代法律对取妾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

“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杖九十,并改正”,“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在明代法律中,取妾并非一件易事。所以对于古代取妾的渴望,在明代是体会不到的。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然,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明代婚礼的主线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为在婚礼的选择中,古人认为自主选择婚姻,往往会与乱性挂钩。为了防止乱性的发生,由父母与旁人加以规束,成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可是在如今的现代文明中,人性的进步与解放,推翻了这种古老的约束。或许担心是对的,但是在自由选择的人性之中,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进展。不能一直以畏惧的心理,去拒绝大部分事物的发生。因为在未知的事物中,只要善于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长远价值,这种勇敢就值得被认可。

残余的影响

除了仪式与风俗上的明代特点以外,至今还可以看到明代婚俗的影子。可是在两性的婚姻生活中,还有古代婚礼的消极影响。其中的消极影响,并非明代所特有,在婚姻的关系之中,中国传统的固式思想,成为了最大的“元凶”。

1、闹婚中的荒唐事

为了增加婚礼的喜庆程度,闹婚本是一件相对文明的事情。可是在混乱之中,人性的残暴与扭曲,也得到了体现。在明代,为了防止闹婚的影响,“新妇的衣服鞋履都用线缝缀,恐有疏脱,以及于乱”。

由此,闹婚确实可以提高婚礼的喜庆氛围,但是野蛮的行为确实是不被允许的。在婚礼举行之前,做好礼仪的安排与准备,是应对闹婚过激的关键。当然,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杜绝,也是一种智慧。

2、男尊女卑的狭隘思想观

在明代,以及古代历史中,只有男子可以写休书,女子的休书是不被认可的。这就证明,古代的婚姻生活中,是男尊女卑的情景。首先,男性在古代经济中,其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女性。其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女性一直是男性生活的附庸品。

在现代文明中,女性的权力与价值,都得到了大的解放。可是这种固化的古老思维,还在影响着现代的生活。只有平等的对待两性之间的婚姻生活,才能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因为知识的力量,使人们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3、母以子贵的传统观念

在古代的传统家庭中,男子一直是家族后代繁衍的关键。如明廷的太子之争,以及士大夫的宗族传承,都以男性为主线。在族谱的记载中,女性往往以姓氏带过,而男性却有属于自己的名称。而妇女为了保证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母以子贵的观念成为了价值的一种体现。

可是在实际的考虑中,生男生女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孩子无论男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为其奉献无私的爱,孩子都会真心感受,并怀一颗感恩之心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女性权力的进步,使母以子贵的观念逐渐消散。

婚礼的民俗智慧

虽然明代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有五百年之久,但是文化文明的传承,依旧没有断裂。明代历史的经验教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无价之宝。在明代的婚礼之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人文智慧。

明代对古老的中国婚礼进行了精简化的传承,保留了关键环节,并规范了不合理的延伸。婚姻虽是两性之间的感性关系,但是以一种理性的仪式,来开启两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种深远的寄托。所以美好的婚姻,要在感性与理性中跳跃,才能实现婚姻之间的价值与幸福。

参考文献:

《明代社会生活史》

《明史》

《家礼》

《明实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