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孤寡老人)

孤独是毒 2023-07-08 17:47:05 网友上传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关于“孤寡”二字,你们都理解错了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曾仕强学堂的精品课《曾仕强讲中华文化·大合集》编辑丨柠心榭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的帝王,特别是秦始皇之前的诸侯王,都自称“孤”或者“寡人”。这个自称听起来有些高处不胜寒的况味,可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谦虚?才不是

关于为何古代的君王经常称孤道寡,很多学者给出的解释是谦虚,也就是自谦的称谓。其实并非如此。寡是至尊之意,并非谦辞。所谓“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可见这“寡人”其实是地位最高的。

清代学者龚自珍曾有过这样的观点:“寡者,无二无匹最尊之词;孤亦无二无匹最尊之词。”所以无论是孤还是寡,都是人数上最少的那个地位,也就是一国之君。

谦虚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君王身上更重要的是霸气和制衡。帝王的权威才能撑得起经天纬地的不世之功。所以,在权力顶峰的那个人,格外寂寞。我想,这也是他们称孤道寡的原因。

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一个皇帝,总不能跟平民一样都叫同一个名字,那不是看不出差别了吗?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既简单又不容易重复的自称。这个时候,孤、寡这种词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热词”。

寂寞的王者

无敌确实很寂寞,在权力和极欲的巅峰独孤求败。有时候膨胀得太过,可能会死的很惨。所以为君者,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是亦步亦趋。朱元璋这样平民出生的皇帝都写诗抱怨: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其实当皇帝,真的是个辛苦活。想做出点成绩,就要足够勤勉。比如雍正,那就是活活累死的。再比如崇祯,虽然结果不怎么好,但是十九年不观歌舞,不宠嫔妃,正常人也很难做到吧。他们看似站在帝国的顶端,其实却是最不能称心如意的人。可偏偏这种寂寞,没什么人能懂。

且不说皇帝,位极人臣的也不见得多开心。比如纳兰性德,宰相长子,天子近臣,按说这是一个标准年轻有为的富二代。可惜人家偏偏看不上,向往江湖悠远,自由自在的生活。

所以说,权力大了欲望多了,反而是一种压力。能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的毕竟是少数,做皇帝不容易,做好皇帝就更难。他们整天孤独寂寞冷,也没人能分担江山社稷这样的重担。到最后,只能用“孤”、“寡”来形容自己。我想,这两个词如今有这样的情感色彩,也与此不无关系。

关于主播和课程:

曾仕强学堂,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讲述曾仕强教授的研究所成。本课程是全网唯一的曾仕强教授课程大合集,国学大家毕生的智慧结晶全在这里了。以《道德经》、《易经》智慧为根基,逐章解读,正本清源,颠覆解释被误解的经典,洞悉先贤智慧。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和独角兽企业,占据 73%市场份额,总用户超过 5.3 亿。

孤寡老人

孤 寡 老 人

岁月无情已沧桑,

孤寡年迈悲凄凉。

曾经美貌多姿彩,

如今驼背拄拐杖。

儿成家,孙满堂,

各自忙碌撇下娘。

老头归西早离去,

只好独自晒太阳。

周末 | 千年第一世家,这个家族是怎样做到的?

处事不可不决断。

存心不可不宽厚。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鏐。钱家从钱鏐到钱弘俶、从钱易到钱大昕、从钱玄同到钱锺书、从钱穆到钱伟长、从钱学森到钱永健……三十多世,遍布海内外的钱家后裔人才辈出,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国学大师钱穆,力学大师钱伟长,工程力学专家钱令希,金属物理学专家钱临照,经济学家钱俊瑞,工程环境专家钱易等6位两院院士。

鸿山七房桥宽不足十米的啸傲泾两岸涌现6位钱姓院士,这绝非偶然,钱氏家族有自己独特的成功之道。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一大秘密,是世代相传的家训。《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形成了崇文倡学、徳才并重的钱氏家风。

钱氏家训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二个秘密,是好读书、重教育。“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是钱伟长教授在解答“钱家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名人”时给出的答案,虽然语带调侃,却道出了家族成功的秘密。吴越王钱鏐是钱家人发奋学习的榜样。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秉承这样的家学渊源,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国学大师钱穆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三个秘密,是互爱、互助的家风。从宋始,钱家就形成了族内相互扶持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读,钱氏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建在鸿山七房桥的“怀海义庄”就是一个典范,义庄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难解纷、兴学育才”。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佃农和附近农家子弟学费酌减。国学大师钱穆兄弟及力学家钱伟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

钱伟长少时家境贫困,父亲、叔父都是贫穷的乡村教师,据他回忆,在进大学前,他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的后经母亲改裁的旧衣,布鞋袜都补了又补。钱伟长4岁时,七房桥旧宅失火,全家迁居荡口。他随从父叔,先后在荡口镇南东嶽庙小学、镇北司前弄小学、后宅镇小学、荡口镇的鸿模小学和无锡荣巷公益学校就读。进入苏州高中一个月,父亲去世,一家六口,无隔日之粮。然而,母亲和叔父恪守“家居虽寒,诗书须读”的祖训,要他好好读书。在困窘中,他依靠四叔钱穆及宗族义庄的救济,完成了学业。

力学大师钱伟长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四个秘密,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相对于家世、财富,钱家人更看重配偶的个人素质,“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的家训,一直影响着子孙的婚姻观。细数近代钱氏家族的配偶身份,从钱学森的妻子蒋英(著名声乐教育家),到钱伟长的夫人孔祥瑛(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再到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著名核物理学家),钱氏子孙的配偶几乎全都德才兼备。正是这样的“优优联姻”,使得钱氏家族的基因不断被优化。

钱学森与蒋英

上述四点加上吴地文化的熏陶使得钱氏家族千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

钱氏家训

个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作者:王彩霞(版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发布:代俊

投稿邮箱:nosubjects@qq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