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父母离婚孩子心理问题)

风里有诗句 2023-07-09 13:45:13 网友投稿

父母离婚对孩子伤害太大,3个方法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文:好爸妈在线(陈雪莹原创)

当你面前坐着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你会对他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但父母离婚已成事实,你就面对现实吧”之类的话吗?

你知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吗?

你想了解怎样的帮助,才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支持吗?

讲真,笔者也曾经历过父母离婚,因此我能体会案例中孩子的心情和需要,也愿更多人懂得突然“被单亲”的孩子,需要世界怎样的温柔相待。

1、父母离婚,如何与孩子说伤害会少一点?

一个五年级男生小明(化名),来自单亲家庭,在校行为古怪,有时无故大叫,有时突然躲起来玩失踪,有时候莫名情绪失控大哭。

当社工第一次跟小明面谈,一聊到家庭情况时,小明就不可控制地大哭了近一个小时,边哭边诉说对妈妈的思念:

“妈妈以前是怎样细心陪伴自己,煮过哪些好吃的,时常带自己和弟弟去公园玩……自从父母五年前离婚后,妈妈就不见了,呜呜……如今,只剩下自己和弟弟由爷爷照顾,爸爸常常早出晚归,大晚夜回家不是问作业就是爱教训,我不喜欢跟着爸爸,但是妈妈到底去哪里了……所有人都说妈妈不会再回来了,长大了,要面对现实,我不明白为什么……”

我不断同理地倾听孩子心中的甜蜜与痛苦:

“你真的很爱妈妈”

“你忍不住想妈妈,如果我妈妈突然不见了,我也会很想很想她”

“嗯,我听到你说……你可以多说一点……”

孩子像久逢甘露一般,一股脑地倾吐埋藏心中已久的念想。

同时,我从孩子爸爸那里了解家庭关系情况,没想到爸爸直言孩子对他说“我恨你”。

但生活重担让他无力更多陪伴孩子,看着孩子那样子就忍不住管教一番,孩子却越来越叛逆。

离婚后这些年,孩子一直与自己疏离,希望孩子真的能够接受现实,收拾心情,好好上学。

2、如何读懂父母离异的孩子内心?

成人选择离婚,想必是有过不下去的理由,无可厚非。

然而,决定离婚的同时,如何对孩子作出保护、将伤害降到最低,值得家人再多一点的重视与理解。

由于离婚时父母双方可能存在冲突、负面情绪,因此往往争夺利益多于安抚孩子,以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赡养费,就是对孩子未来生活安稳的保障;

又或是要离开的父/母,认为彻底离开孩子生活,能让孩子接受现实,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比如,小明妈妈从小带孩子情感很深,尽管有诸多不舍与无法言说的痛苦,她仍然选择悄然远去。

这些成人的想法,常常没有体会孩子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得到保护?

对小明而言,出生后奠定安全感基地的六年里,大都是妈妈满足他所要的关爱与陪伴。

而妈妈悄然离去、家人不愿提及,制造了生命的创伤——深深的被遗弃的感觉。

孩子体验到像失去港湾庇护的小船,在风浪中飘摇无依。

所以,五年过去了,孩子还压抑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情绪,内在是一连串的问号。

包括父母为什么离婚?是不是自己不够好?

是不是妈妈厌倦带我了?是不是我不值得爱?

是不是……

但这些问题没有人解答过自己,只是叫他忘记过去,好好学习!但是怎么可能忘记?!

这样拥堵不堪的情绪与困扰,在第一次与咨询师面谈时,仅仅感受到许久未有的接纳、不带评判的倾听与关心,他一下子就抑制不住大哭倾诉。

我没有让他接受现实,而是允许他哭泣、想念妈妈,鼓励他表达负面情绪,接纳他乖张行为背后的脆弱。

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充分的情感支持,看见生活的希望,看见自己的力量,提升他适应新的生活境遇的信心。

3、如何帮助父母离异的孩子,3个tips帮到你

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基于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要,采取三步介入策略。

一是共情理解,疏导积聚的情绪。

让小明宣泄积压在心里的不满、遗憾、伤心难过,因为堵在身体里出不来,才会引发他很多情绪和偏差行为。

老师和家长以为让孩子尽快面对现实,就能忘记父母争执的不愉快,忘记离开的父母,殊不知,唯有“哀悼失去”,才能重建未来。

孩子需要的,是有人理解自己心中对父母的爱甚至恨,而不是着急着劝他放下、忘记。

倾听孩子,才能引导孩子理解父母选择离婚的原因,并非因为自己不够好;

看见父母对自己不同的爱的方式,当重新拥有内在安全感,才能重建未来生活的信心。

二是挖掘资源,重塑内在安全感。

这五年来,到底孩子是怎样过来的呢?我们可以用叙事疗法,帮他找到悲惨故事主线的旁支。

而这些被灰暗悲伤遮盖的生活中一丝一缕的明亮暖意,往往能挖掘出困境中支持孩子成长的资源。

比如,在小明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谁又在他身边,他曾经求助过谁?他是如何走过最初难过的日子呢?

即使没有任何人,而他能够靠着自己的力量成长,这个内在资源也是值得被发现和肯定,从而增进他内在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三是导向未来,寻解期望的生活。

当孩子过度沉浸在过去,就会重复无效的行为,让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转向未来,聊聊他期望现在生活的状态有些什么好的变化?

向着未来的期望,现在可以迈出的一步改变是什么?怎样能够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比如,情绪从5分到6分,做些什么会产生这1分的改善?由此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

又如,当跟爸爸出现意见分歧,可以怎样说让爸爸觉得自己是有想法的,而不只是“斗气”?

由此,帮助他学习一些正向沟通表达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愿望。

为什么让孩子面向未来期望,更有动力改善现在的行为?

根本在于满足即将踏入青春期的孩子,对独立、自主的内在需要。

一句话,当面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别急着帮他告别,请帮助孩子找回力量:从难过无奈,到重建希望吧!

帮助父母离异的孩子,三个TIPS:

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心情,先做情绪疏导与情感支持;

二是让孩子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和力量,重建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

三是让孩子找到对生活的期望,形成“我决定自己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