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生水(天一生水是什么意思?)

心软是病 2023-09-24 19:55:44 用户分享

华夏文明之“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是于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的竹简。

原文部分内容: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热。凔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太一生水

太一者,道之别名也。水者,太一之形像也。正因为道不好下定义,所以要借物来解之,以水之形来喻之。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此句描述水之性,上一篇重点是水之德,详见上善若水)

太一有水性,水之性者,极阴则凝寒冰,呈固木之像,极阳则化炎气,展虚无之态,常居万物之下,至柔以润万物,至强以弥四方,与太一之性同也。太一性静者,聚而化浊气,成地之形,太一性烈者,散而化轻气,成天之像。天地者,太一形像也。

“太一生水”实际上就是最早对“天一生水”的详细描述。而“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出自《尚书大传,五行传》。

总的来讲,这一篇被认为是道家失传已久的一种宇宙生成论。正所谓太一生水,万物始生。

而在遥远的古希腊,有这么一个人,他曾提出来一个很相似的理论:“万物源于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他就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该学派约在公元前624年产生,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被誉为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上面的观点看似简单,但又极具创造性。因为这一观点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断说。

泰勒斯把思想从神话思维进步到了逻辑思维。他打破了神话传统。

虽然在泰勒斯的思想中这一种转变并不很彻底,此后的哲学家们也有所反复,但泰勒斯的确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代表着人类理智征服宇宙的发令枪声。

以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的观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开创了理性思维,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这或许与米利都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城邦、人们都比较务实有关。他们的思想观点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源的强烈兴趣。

后世的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说万物源于水,有一个解释是来于自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大洋之神俄刻阿诺斯和大洋女神是产生世界的最初双亲,而诸神发誓时都要以地狱中的冥河斯底克斯来发誓。

俄刻阿诺斯

水在希腊神话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米利都学派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

当然具体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他们指的水,到底是实质的水还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它看做是一种抽象概念的话,根据目前的科学发现,认为宇宙最初形成就是各种物质聚在一起,就像一团巨大的高温液体。

更有意思的是,各种类似说法在世界各地,几乎是在差不多的年代出现,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部分朋友可能会有疑问,道家不是秉承着“万物皆一气而来”的说法吗?到底是水还是气?

其实不冲突,气是抽象概念,而水是可感知可观测的便于我们理解本源的一个事物对象,并不代表真正的本源。

更细致的区分我们以后再讲。

关于“天一生水”的理解

序:

对玄学感兴趣很久了,可以说通过文化的影响,玄学概念影响了很多人,不过随着科学昌明,玄学变得越发晦涩,对于想学习了解的人而言,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资料不够,而是资料太多,甚至误导的资料太多。

在没有明确传承体系的情况下,学习玄学本身成为了“玄学”,不过作为一个兴趣,未尝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了解一下,将学习的过程记录在此,希望能够通过日后回顾、同好讨论的方式,得到一些收获,此为序。

引:

如无意外,一般来说学习日记按照三步法来记载,第一步,根据直觉和文化底蕴去理解概念,其实也是原始世界观对于一个概念的展现;第二步,找到概念的原文和参考资料,帮助对该概念做二次消化,避免常识错误;第三步,提出思考后的理解和联想。

今日主题:天一生水

一、直感

字面意思看,通俗的说就是“第一天产生了水”,“首先出现了水”,然后马上联想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水是生命之源”。感觉也挺有道理的,按照生物科学的理念,生命的前提就是水,所以水是所有有生命物体,有机生命的开端和前提,易经里面也将水的地位提的很高,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有说法称人是碳基生物,电脑是硅基生物,但是无论碳基还是硅基,都缺不了氢元素和氧元素,而水就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基本组合。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一生水好像确实反映了玄学与科学在发现人能观察到的基本原则与规律上的某些一致之处。

二、调查

直接上百度百科吧,马上发现上面从字面理解好像是有问题的……

“天一生水”的概念来自于“河图”,河图是什么不解释了,几句话也说不清楚,下次学习河图的基本概念。天一生水是其中关于河图中所罗列的数字的一个方面的解释,这个方面涉及到万物生存的道理,当然,这应该也是后人解释,毕竟河图本身就很难确认严格的逻辑,河图是龙马送来给伏羲的,这个有点太难理解了,龙马是什么,什么时候送的,伏羲是谁,谁看见这事儿,谁传播这个事儿,为啥传播这个事儿,都太不靠谱了。

总之,某版本原文如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三、感想

(1)五行学说

根据原文看,并且搜罗了一些资料来辅助理解之后,天一生水应该说的是五行的理念,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一种对上文的理解是从中能够理解到天象、季节的知识。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不断循环轮转,天上的星星也在不断循环,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然后土在夏秋之交。按照上面那些古文,天一是水、天三是木、天五是土、天七是火、天九是金,所以顺序下来就是水木土火金,还是按照上面那些古文,地二是火、地四是金、地六是水、地八是木、地十是土,所以顺序下来就是火金水木土,如果对应季节的话,就是冬春(土)夏金、夏秋冬春(土),看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也就是说,古人发现了季节的规律,包括一些星象的规律,然后总结成了春夏秋冬,再从春夏秋冬季节的特性中,总结出了所谓特点,定义为水火木金土,还挺有趣。

(2)天地、一到十是什么意思

有说法称天地代表阴阳、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概念,也就是古代术数的基础。

不过天地之中,到底天是阴还是阳,这个怎么定义的,貌似还没看到什么便于理解的靠谱答案。一到十是基本数字概念,这个可能是因为人的手指问题吧,正好十根手指,方便人来计数,所以自然十进制就成为了基本概念。

(3)为什么要写的这么拗口

这个倒是可以理解,应该是为了便于传播。古代不像现在信息传播方式这么发达,交通这么便利。一个牛人今天想出了一个很牛的概念,最佳选择就是货卖帝王家,赶了老远的路到了帝王家门口,上门就说,我告诉你啊,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太容易理解了,估计就被赶出来了。所以必须得搞得神秘点,总结出一个概念来,然后拿出来一说,感觉万事万物都能往这个概念上套,太神奇了,这样帝王才会认同,才会崇拜你,然后你的学说才能开枝散叶。所以在古代,河图、洛书、周易之类的东西,都搞得神神秘秘,难以理解,反而能够传播开来。

不说古代,就是今天,还不是因为占卜、星象、风水这些神神秘秘的概念存在,所以玄学才会有一直存在的空间。

(4)有什么用

现在这个玄学有什么用,就要结合当下的环境,不过当下科学过于昌明,很多玄学想解决的问题,科学已经通过另外的路实现了,比如基因学就是在另一种方式回应人身体的宿命问题,大数据就是在回应占卜预测问题……

然而,在当时,玄学有什么用呢。

其实还是挺多方面的,比如星象可以预测自然灾害,古代耕种决定人的生存是最大的问题。所以祭祀活动应该是星象观察的形式与延伸,古人相信祭祀能够影响天象,因此整个封建社会,礼部都是很重要部门,当然后来礼部应该还管社会风气等一些事儿,不过最开始应该就是管祭祀的。再如,计数决定了打仗的水平,古代打仗还是靠人数以及训练水平,如果不说后勤支撑能力的话,一个将领能够统帅的士兵就是其信息传达的范围,如果这个将领不会数学,连自己有多少兵都搞不清楚,怎么能打好仗,所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一个例子,就是韩信点兵法,是一种数学方法。

四、概念坑

第一天学习就留下了两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一:什么是阴阳,怎么定义;第二:河图洛书是什么。

下次再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