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签解签(第六十三签解签全解)

饕餮少女 2023-06-01 18:19:48 网友分享

农历十二月初六 近代高僧观本法师圆寂纪念日

图为1938年,南华寺春戒期间,虚云老和尚与妙参、观本(左二)、心悟、纯果等诸位法师合影。(图片来源

观本法师(1868-1945),近代高僧、无量寿功德林住持,俗家姓张,名寿波,号玉涛,广东省中山县人。生于1868年闰四月初三,是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张性田公的长子。据说他和虚云老和尚一样,出生堕地之时,为胎衣所包,是一个肉球,剖之乃出。两岁时,他的伯父星槎公弃养。星槎公无子,按宗法社会的习俗,以观本为嗣。他的祖父益阶公久在福州经商,他3岁时随着祖母到了福建省福州,7岁在福建省福州启蒙受学,礼番禺名儒胡箕畴为师,攻读经史。观本颖悟异常,过目能诵,在乡里有神童之誉。

观本11岁时,祖父病殁,观本与他父亲回广东省中山继续攻读。19岁时补县学生员,中了秀才。23岁补为增生,1891辛卯科乡试,中式第六名举人,时年24岁。

观本中举人后,曾与族叔张仲球先生,在澳门创设了一所原生学堂,以教学认真,图书馆藏书丰富。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海军败北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观本目睹国势如此,义愤填胸,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观本曾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参加公车上书。1898年戊戌,“百日维新”失败后,观本避祸日本,入横滨大学商学院就读。1901年毕业回国,在武汉经商。1903年发生日俄战争,他协助容翰屏等为红十字会募款,曾得到奖章。1904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后来移居神户,任日文学校校长,为华侨教育作出贡献。1911年自日本回国,在汉口商会任职。次年再去日本,在大阪的一家化学工厂中,研究化学工业,及学习制造当时流行的草帽方法。学成后回国,在上海开设草帽工厂。但因时局多变,鼎革之际,工厂被毁,损失颇鉅。自此感世事无常,人生如幻,遂发心学佛。

1914年,于上海玉佛寺皈依于冶开长老座下,法名观本。1915年返回广东,后来举家迁居澳门,在澳门建立佛化家庭,劝导母亲及眷属学佛,他的妹妹受他影响,后来出家为尼。

1916年,观本再到上海,转赴常州天宁寺参谒冶开长老,在长老座下受持五戒。1919年,观本专程赴南京宝华山,依浩净老和尚座下受菩萨戒。

以后数年间,因家庭迭遭变故,使他修道之心益切,乃将自己在澳门的住宅,改为无量寿功德林,作为女众共修的道场,并照章向澳门政府立案,永为慈善性的女众修院,礼请朝林老和尚出任住持。

1930年,决心出家。是时冶开长老业已示寂,乃由澳门无量寿功德林的朝林老和尚代冶开长老操刀为之剃度。观本至此现沙弥相,时年已63岁。

1933年2月,观本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虚云老和尚素知观本道业精进。圆戒后即派他为涌泉寺监院。同年,澳门无量寿功德林的朝林老和尚圆寂,观本被功德林同修推举为功德林住持。

1934年春,观本辞去涌泉寺监院,和明观法师一同随侍虚云老和尚经由香港、广州到了曹溪南华寺,至此乃辞别虚云老和尚,回到澳门,晋山继任无量寿功德林法席。他在功德林中设立了佛学院,自任主讲,同时还兼着香港佛学院主讲,及五会念佛教授。

1935年春,虚云老和尚应香港东华三院之请,赴港建水陆,事毕回鼓山辞去涌泉寺方丈,回到韶关南华寺,继续重兴南华。虚云老和尚邀观本法师相助,命他担任监院。

1937年7月,日寇侵略战争爆发,后来广州沦陷,广东省会由广州迁到韶关,而南华寺徒众日多,观本奉虚云老和尚之命,到香港与佛教人士募集经费,支援南华寺。他在香港时,于沙田普灵洞讲经,以普度女众为己任。

1941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窃占香港。观本法师乃间关内进,回到南华寺。继而随着虚云老和尚到云门寺,持戒益严谨,修持益精进,所至之处,四众景仰,男女善信皈依者逾万人。

抗战胜利之后,广东省佛教协会请他返回广州,驻锡菩提精舍;中国佛教会也聘他为指导员,指导整理广东佛教。然老和尚世缘已尽,于1945年农历十二月六日,在菩提精舍安详示寂,世寿78岁,僧腊18年,戒腊16夏,遗著有《香光阁随笔》《五会念佛谱》等书。

农历十二月初六 近代高僧观本法师圆寂纪念日

图为1938年,南华寺春戒期间,虚云老和尚与妙参、观本(左二)、心悟、纯果等诸位法师合影。(图片来源

观本法师(1868-1945),近代高僧、无量寿功德林住持,俗家姓张,名寿波,号玉涛,广东省中山县人。生于1868年闰四月初三,是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张性田公的长子。据说他和虚云老和尚一样,出生堕地之时,为胎衣所包,是一个肉球,剖之乃出。两岁时,他的伯父星槎公弃养。星槎公无子,按宗法社会的习俗,以观本为嗣。他的祖父益阶公久在福州经商,他3岁时随着祖母到了福建省福州,7岁在福建省福州启蒙受学,礼番禺名儒胡箕畴为师,攻读经史。观本颖悟异常,过目能诵,在乡里有神童之誉。

观本11岁时,祖父病殁,观本与他父亲回广东省中山继续攻读。19岁时补县学生员,中了秀才。23岁补为增生,1891辛卯科乡试,中式第六名举人,时年24岁。

观本中举人后,曾与族叔张仲球先生,在澳门创设了一所原生学堂,以教学认真,图书馆藏书丰富。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海军败北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观本目睹国势如此,义愤填胸,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观本曾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参加公车上书。1898年戊戌,“百日维新”失败后,观本避祸日本,入横滨大学商学院就读。1901年毕业回国,在武汉经商。1903年发生日俄战争,他协助容翰屏等为红十字会募款,曾得到奖章。1904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后来移居神户,任日文学校校长,为华侨教育作出贡献。1911年自日本回国,在汉口商会任职。次年再去日本,在大阪的一家化学工厂中,研究化学工业,及学习制造当时流行的草帽方法。学成后回国,在上海开设草帽工厂。但因时局多变,鼎革之际,工厂被毁,损失颇鉅。自此感世事无常,人生如幻,遂发心学佛。

1914年,于上海玉佛寺皈依于冶开长老座下,法名观本。1915年返回广东,后来举家迁居澳门,在澳门建立佛化家庭,劝导母亲及眷属学佛,他的妹妹受他影响,后来出家为尼。

1916年,观本再到上海,转赴常州天宁寺参谒冶开长老,在长老座下受持五戒。1919年,观本专程赴南京宝华山,依浩净老和尚座下受菩萨戒。

以后数年间,因家庭迭遭变故,使他修道之心益切,乃将自己在澳门的住宅,改为无量寿功德林,作为女众共修的道场,并照章向澳门政府立案,永为慈善性的女众修院,礼请朝林老和尚出任住持。

1930年,决心出家。是时冶开长老业已示寂,乃由澳门无量寿功德林的朝林老和尚代冶开长老操刀为之剃度。观本至此现沙弥相,时年已63岁。

1933年2月,观本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虚云老和尚素知观本道业精进。圆戒后即派他为涌泉寺监院。同年,澳门无量寿功德林的朝林老和尚圆寂,观本被功德林同修推举为功德林住持。

1934年春,观本辞去涌泉寺监院,和明观法师一同随侍虚云老和尚经由香港、广州到了曹溪南华寺,至此乃辞别虚云老和尚,回到澳门,晋山继任无量寿功德林法席。他在功德林中设立了佛学院,自任主讲,同时还兼着香港佛学院主讲,及五会念佛教授。

1935年春,虚云老和尚应香港东华三院之请,赴港建水陆,事毕回鼓山辞去涌泉寺方丈,回到韶关南华寺,继续重兴南华。虚云老和尚邀观本法师相助,命他担任监院。

1937年7月,日寇侵略战争爆发,后来广州沦陷,广东省会由广州迁到韶关,而南华寺徒众日多,观本奉虚云老和尚之命,到香港与佛教人士募集经费,支援南华寺。他在香港时,于沙田普灵洞讲经,以普度女众为己任。

1941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窃占香港。观本法师乃间关内进,回到南华寺。继而随着虚云老和尚到云门寺,持戒益严谨,修持益精进,所至之处,四众景仰,男女善信皈依者逾万人。

抗战胜利之后,广东省佛教协会请他返回广州,驻锡菩提精舍;中国佛教会也聘他为指导员,指导整理广东佛教。然老和尚世缘已尽,于1945年农历十二月六日,在菩提精舍安详示寂,世寿78岁,僧腊18年,戒腊16夏,遗著有《香光阁随笔》《五会念佛谱》等书。

发如雪 泪如雨!十堰女儿扮爸爸为63岁妈妈披上白婚纱

来自11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的故事:故事从一张照片讲起。这是一张迟到40年的婚纱照,不过照片的主角不是夫妻而是一对母女。右边的是妈妈,今年63岁,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披上婚纱;左边扮着男装的是女儿,今年28岁。

“骗”妈妈披上婚纱 一束花催泪潸然

女:前不久,女儿“骗”妈妈拍了这组婚纱照,提前并不知情的妈妈当场落泪。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我们就从照片讲起。

罗小琴:写的什么?就是我爸爸离开得早,欠了我妈妈一个世纪的婚纱,终于我长大了,可以转接完成,然后配乐专门用了《甜蜜蜜》,就想让我妈觉得很甜蜜。为什么要说欠了一个世纪的婚纱照?因为我觉得已经不会再有了,不管你等多久都不会再有了,我觉得一辈子只能这一次,但是跟一辈子比起来我妈已经是(受苦)很久很久很久了,对我来说那是很长时间,我觉得相当于一个世纪了。

这是我们的主人公,湖北十堰女孩罗小琴,前不久,她在网上发布的一组婚纱照,一夜之间引来了上千人的点赞和留言。

罗小琴:我就想好像我妈(的日子)也要倒着数的那种感觉,我就说不行,得留下点什么东西。可能就从那个时候就想着一定要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东西。

21年前,小琴刚刚7岁的时候,她的爸爸因为肝癌去世了,也因为此,家里一直缺一张全家福。而更令人遗憾的是,爸爸和妈妈连一张合影也没留下,唯一能纪念父母爱情的,只有这张40年前的结婚证。

罗小琴:女人穿婚纱的时候应该是最美的,我觉得只要是作为一个女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渴望,她都希望有一个依靠。然后,我爸已经不在了,没有那样的依靠了。那我就想着从另外一方面,起码可以做到这个角色,穿婚纱是唯一一个能让我找到方法去充当这个角色的。

然而,女儿深知,操劳了一辈子的妈妈不会轻易答应。思量再三,她决定先瞒着妈妈,只告诉她要照的是普通合影。

罗小琴:我妈说拍什么照,我说今年生日,我们也没啥,我说留个纪念,我就这么说,我都订好了,钱都给了,你不来都浪费了,然后她才说好,她来。

9月20日这一天,母女俩如约而至。为了缓解妈妈的紧张,小琴和影楼商量先照另外两套生活照。在女儿的引导下,慢慢的,妈妈露出了笑容,留下了这些轻松愉快的照片。女儿想,这时正是给妈妈换上婚纱的好时机。

罗小琴:(妈妈说)你个“鬼炸精”,这就是我们的方言,臭美的意思,然后她说,穿什么穿呀,不拍。

母亲 陈兆莲:她骗我的,我去了她要照这个(婚纱照),我气得脸垮着,她说看妈气的,您为什么气?我怕照了人家笑,你一个丈夫没在了,你一个人照,我怕人家笑。

在场的人轮番劝说,妈妈的口气终于软了下来,在影楼工作人员帮助下,她穿上了这件洁白的婚纱。

罗小琴:很美,真的。穿上婚纱真的很美,特别美。以前可能印象当中我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或者是干农活的工人,就这种类型的。那一天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妈可以摆脱这一切这种东西,可以是优雅的女人。

倍感欣喜的小琴托着妈妈的裙摆走进了摄影棚。母女俩面对面站在幕布前,还没等到正式开拍,女儿举起了手中的花。

摄影师 毛加军:妈妈是站这个位子,女儿是站这个位子,她拿着花送给妈妈的时候有个对视的感觉。

罗小琴:我当时想的第一个,就是先说,就是先把花递给我妈,然后我们再开始拍。就想表达我很爱她,我很爱你,你很辛苦,你今天很美,真的非常美。但是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就在这一瞬间,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女儿的一束花让饱经沧桑的母亲潸然泪下。

母亲 陈兆莲:为什么哭了?我就是想到这个,他爸要是不去世多好啊,我俩再来照多好啊,是不是。

几天前,这些照片终于洗了出来,小琴特意送回了老家,给一直惦记着的妈妈。

艰难日子里 妈妈撑起一个家

这组婚纱照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妈妈流泪的瞬间,在女儿小琴眼里,这泪水既是幸福的也是辛酸的。

爸爸的去世彻底改变了妈妈的生活,最让女儿心疼的,是之前20多年里,妈妈历经的那些艰难的时光。

这栋房子1990年建起来的时候,是村里人羡慕的“小洋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琴的爸爸买下了拖拉机替人拉运输,靠着勤劳和智慧,换来了40多万的存款,在他们老家,这已经是村里为数不多,令人羡慕的富裕家庭了。

记者:原来爸爸在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好不好?

母亲 陈兆莲:好啊。

记者:怎么个好法?

母亲 陈兆莲:我们啥都有。

记者:有什么?

母亲 陈兆莲:别人没的东西我们有,这空调啊,冰箱啊,彩电啊我们都有。

记者:都是爸爸挣得?

母亲 陈兆莲:嗯。

爸爸生病后,尽管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顶梁柱塌了,没有了经济来源,这个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人该怎样支撑下去?一夜之间,这个重担压在了妈妈陈兆莲肩上。

罗小琴:我爸刚走那两年,晚上睡觉,我妈会哭。就是哭又不敢哭出声音来,可能自己蜷在那里,背对着我,我也会很害怕,我会背对着她,从来不会去讲。

母亲 陈兆莲:为什么夜里偷偷哭?我不习惯啊,两个人时间长了那哭得眼泪多得很,那哭得眼泪真是多,别人说你哭的眼泪不值钱。干活干了(哽咽)休息了就去哭。

然而,每当天亮,妈妈必须擦干眼泪,为这个家谋生。靠着村集体的接济和自家地里的产出,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度尚能勉强糊口,但其余开销则要完全自力更生。

罗小琴:哪个山上着火了,可能需要一些人去救火,我妈也会报名去,都会去。然后就一个人头就给几十块钱,30块、50块这样她就去了。

那些年里,妈妈捡过破烂,做过清洁工,当过工地炊事员,生活最艰难时,路过村里的火车扔下的垃圾她也会去抢。就这样,因为有妈妈,一家人天冷了能有棉衣穿,口渴了能喝上一口热乎水;因为有妈妈,即便深处变故和窘迫,小琴也并没有经历缺衣少吃的时候。然而,时间一长,小琴发现,妈妈的脸上不再有笑容,不再主动开口说话。

罗小琴:背驼得更厉害了,瘦得更多了。自卑我觉得也是,可能她长时间,长年累月的做清洁工,身上味大嘛,会觉得你可能会嫌我脏,你不说,那我就主动离你也远一点。久而久之我妈就越来越,别人离她远,她离别人更远。

母亲 陈兆莲:怕吃不上,怕赶不上人。心里有压力,有压力就不想说(话)。

在女儿的手机里,妈妈的称谓叫做“伟人”。在她对母亲的情感里,除了爱,还有永远无法弥补的心疼,心疼妈妈在磨难中失去的时光。

守望相助 团圆平安就是幸福

母亲失去的时光令人心疼,但好在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衬着母亲

守望相助,始终不离不弃,秉持着淳朴的家风,一家人共同渡过了那些艰辛岁月。

在妈妈陈兆莲的生活中,还有一项重要的角色,儿媳。丈夫去世后,她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虽然老人还有3个女儿,但陈兆莲一天都没让婆婆离开过自己身边。

母亲 陈兆莲:儿子去世的时候我给他表态了,表态我一直照顾妈,我说你不要担心,我送你老娘上山,她活到啥时候我招呼到啥时候。

如今,年迈的婆婆已经过了80岁,几乎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儿媳陈兆莲,她常常认不出其他人。旁人都清楚,这是陈兆莲2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换来的。今年,村里首次推选最美婆媳,她们众望所归。

六里坪镇财神庙村村干部 王军:她首先当选,因为她老公和老公公都去世很多年,她一直担起家庭重担,来抚养婆婆无怨无悔没有任何怨言,现在婆婆年龄也大了,吃饭穿衣洗漱她都要照顾。

陈兆莲的为人得到了村里人的尊重,虽然不识大字,讲不出任何道理,但她的身体力行,让这个平凡的家庭树起了善良淳朴的家风。

如今虽不再等着钱养家糊口,但劳作了一辈子的陈兆莲还是停不下来,在往返老家和十堰市的火车上做保洁工,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打扫一节车厢。这一节车厢的报酬,普速列车是10块钱,动车5块钱。

母亲 陈兆莲:自己动手丰衣富足,你自己动手了你用钱方便,你问娃子要是给娃子负担,你去赚钱你用的时候拿起来我就用,你要问娃子要,娃子有了你要,没有了你去要啥?我不喜欢给娃子找麻烦。

面对母亲的坚持,这个家保持着一贯的同步。罗小琴的哥哥为了给家里赚更多钱,开始干起了帮人长途送车的行当,这段日子,他去了遥远的新疆,一直未露面。罗小琴的嫂子漆传英自从嫁到家里,就学着婆婆那样,操持一家人的生活。

母亲 陈兆莲:只要一家人过得好,生活过得好一家人团圆团结就行了,不吵不闹。只要是不吵吵闹闹都过得可以,过得幸福。

守望相助,团圆平安,就是这一家人的幸福。而为了团圆,罗小琴结束了异乡漂泊的日子,回到家乡创业,开了一家舞蹈工作室。

许多人以为,带妈妈拍完婚纱照,小琴就了却了一桩心事,其实,在她心底,还藏着一个心愿,想要争分夺秒地去实现。

罗小琴:我很想在哪一天,我的经济变成非常独立自由的时候,我想让我妈跟我一起出去逛一下,我想跟我哥我嫂子他们都一起,我们一家人从来没有一起逛,我很想有一次家庭旅游。

母亲 陈兆莲:她说去我肯定想去,我肯定不会要求你带我去哪去哪,你要是带我去了我就去,你不提了我也就不去,老年人都想着节约钱,娃子挣点钱不容易,也是熬了多少夜,也是操了好些心,你看我们娃子都瘦了(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33.5万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