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出生的人很可怕(11月15日出生的人很可怕吗为什么)

无药可救 2023-06-04 23:21:01 互联网

“但愿牺牲保祖国”——访秋瑾故居槐庭随感

来源:【湖南日报】

陈邵桂

秋瑾祖籍浙江绍兴,1877年11月15日出生于福建几代为官的家庭。1893年,她随父亲迁居湖南,1896年,与出生于富商家庭的王廷钧成婚,居湘潭三都(今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王家大屋。株洲市秋瑾故居槐庭布展以来,我几次前往参观,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并随记于心。秋瑾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可她选择了“但愿牺牲保祖国”。

秋瑾天生诗才,如果选择做诗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必将占有重要一席。秋瑾6岁上学,因过目成诵,而有才女之名,11岁即能作诗。她在十四五岁时作的《杂兴》诗已才情初露:“瓶插名花架插书,数竿修竹碧窗虚。晴明天气吟诗地,畅好峨眉做隐居。”可是,秋瑾出生及成长的时代,我国社会正加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近代中国路在何方?少年秋瑾因此十分崇拜梁红玉、花木兰,立志做巾帼英雄,学骑马击剑。其闺阁中的诗篇,如《芝龛记·八章》组诗第三章写有“始信英雄亦有雌”,第八章写有“鼎足当年花木兰”等诗句,即充满豪情和豪气。

秋瑾与王廷均成婚后,将居所取名“槐庭”,如果在槐庭选择做贤妻良母,生活是富足而安逸的。因国势所迫,她不安于无忧的个人生活。戊戌变法失败及义和团运动被列强镇压以后,秋瑾在《宝刀歌》中感慨道:“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涕泪多。”她在《宝剑诗》中立下誓言:“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祖国。”诗言志,秋瑾的诗表现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忧国情怀。

1904年6月22日,秋瑾虽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1897年、1901年儿子元德、女儿灿芝先后在槐庭出生),但仍毅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她在《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中写道:“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1905年7月,秋瑾在东京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评价秋瑾:“同盟会成立未久,发刊《民报》鼓吹三义,遂使革命思潮弥漫全国,自有杂志以来可谓成功最著者。其时慕义之士,闻风兴起,当仁不让,独树一帜以建义者,踵相接也。其最著者,如徐锡麟、熊成基、秋瑾等是也。”秋瑾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见。

1906年初,秋瑾从日本回国从事革命斗争,如果在被捕前选择避走,人生可能不会在30岁戛然而止,可是,她像谭嗣同一样选择舍命唤醒民众,践行了“但愿牺牲保祖国”的诺言。在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她和徐锡麟等组建了50000余众的光复军,以绍兴大通学堂为掩护训练骨干队伍,策划光复军起义。后来,徐锡麟赴安庆,秋瑾主持绍兴大通学堂。安庆起义失败,浙江光复军事泄,王金发来到大通学堂,劝说秋瑾出走暂避风头,秋瑾未依。1907年7月13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有人再次劝说秋瑾从后门出走。她说:“若满虏能将我押上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秋瑾随后在大通学堂被捕。时年14岁的范文澜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幕,多年后他写下《女革命家秋瑾》一文,表达了对秋瑾“决心拼一死来挽救中国”的无限崇敬之情。

被捕当晚,秋瑾坚不吐供,仅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笔。1907年7月15日凌晨,清兵在既无口供也无证据的情况下,匆匆将一代女杰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因而激起社会公愤。媒体纷纷刊发秋瑾诗文,报道其革命事迹。仅仅四年后,武昌首义一呼百应,清朝被推翻。

秋瑾曾孙女王学东曾将秋瑾女儿王灿芝刻写在大型石印上的诗发朋友圈:“自从襁褓别慈躬,昨忽英魂入梦中。为述当年殉难日,醒来血泪染衣红。”正是因为近代中国无数英雄及英雄家庭的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1961年,在《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一诗中写道:“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鉴湖在绍兴城西南,秋瑾与鲁迅是绍兴同乡,自称鉴湖女侠。1981年,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辛亥革命时期,许多爱国志士加入领导的革命行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讲话中点到“爱国志士”33人,秋瑾为其中之一。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秋瑾和宋庆龄、何香凝、唐群英、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帅孟奇被称为“中华百年八大女杰”。

201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株洲市委、市政府及石峰区委、区政府决定修复秋瑾故居并布展。秋瑾故居槐庭陈列展采用郭沫若撰写纪念秋瑾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勿忘秋瑾烈士。

(原载《老年人》2023年第5期)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