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属羊的运势怎么样2022(今年属羊的运势怎么样2022年结婚)
闲在家里等“羊”,给最“2”的2022年,写个年终总结
2019年提前退休的时候,写了个年终总结回应亲朋好友的关心。当时想,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写年终总结了。但是,魔幻的2022年,最“2”的2022年,又让我有了写个总结的念头。算是个记录吧,只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要不,也许过两年就忘了,人的忘性是很大的。
关于疫情的那些关键词,贯穿我的2022年有疫情三年来,2022年是最“2”的一年。比起前两年,许多不曾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许多不曾经历过的事情经历了。
——黄码
健康码伴随了我们三年,但从来都是绿码的我,今年却被“黄”了三次。8月底先生单位一例阳性,全单位集中、居家隔离不等,他被居家,我是同住,也被赋黄码居家观察7天。10月下旬到河南林州,白天好好的,到傍晚,同行人员中码一半黄一半绿,我是黄之中的一个。几经申诉,几小时后转绿,才能继续前行。11月下旬在宜宾,好端端哪儿没去,码又黄了。各种渠道申诉,没人理睬。直到“新十条”出台第二天,才变回了绿码。
——核酸
“出行检”、“落地检”、“三天两检”、“七天三检”,“24小时核酸”、“48小时核酸”、“72小时核酸”,“单管”、“混管”、“10混1”……坐飞机要、坐火车要、坐公交要,进商场要、进公园要、进饭店要……8、9月份在内蒙和山东那还算是好的,落地做了核酸给你贴个小标志,同一个州、市就不用再做。最过分的是10月份在河南、山西,同一个县的都不认,一天做三次五次核酸不算多,走200米就得再做一次也不算奇。
——行程码
这一年行程码经历了从记录14天行程到7天行程,从带*到不带*到取消的过程。那绿箭头下面,记录着你去过的每个地方。说它不准吧,你去过哪个省、市人家都知道;说它准吧,只准到市一级,你在离那个市老远的地方也非说你去了。直辖市们更是不分区,北京动不动就给带个*,走哪儿都好像低人一等。有一次,多走了两个地方,检查人员看了我的行程卡,很嫌弃地说“你这行程码太复杂了”,感觉跟早年说你“社会关系复杂”的样子。
——静默
这一年,静默成了流行,动不动城市就静默了。我算运气好,北京5、6月相当于静默的时候我在四川,宜宾8、9月静默的时候我在北京。但也没有逃脱静默的命运。8月下旬,我们自驾去内蒙,那天傍晚,排好久的队才好不容易进了满洲里。到宾馆才知道,因为下午检出一例阳性,全城要静默三天。我们便在满洲里做了个宾馆三日游。奇的是我们排队进城的时候已经决定要封城了,但没有人告诉你不要进去,大有放进城“瓮中捉鳖”的意思。
——封控、管控
封控本来是指出现病例,封了家门、单元门、楼门、小区,实际上,还有更大范围的管控。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的交通阻隔。我们10月份在南太行的时候,亲眼所见,四通八达的国道居然被焊死的铁门阻断,人、车均无法通行。绕来绕去,本来几十里的路能跑出几百里,而且只要是来自隔壁省份的,无论经过何处,通通集中隔离7天。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荒唐之至啊!
——弹窗
这个是北京开的恶例。开始吧,如果去的地方出现了一例或以上的病例弹窗了,还有迹可循;后来吧,就没准儿了。8月下旬我们从满洲里出来弹窗③了,只好开着车到辽宁、山东游荡,混过了7天,经申诉弹窗解除,赶紧连夜开车回京,生怕一会儿又“弹”了。9、10月份的时候,别管你去了哪里,出京就基本弹窗,别想回去。我去南太行被弹窗回不了京,直接回了四川;先生出差青岛也回不了京,只好也到四川来“养码”。后来四川也搞了个入川码,进川就给你个弹窗,按要求做了三天核酸才能解除。
——等“羊”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相对正常一些的上半年和过山车一样的下半年。从严格管控,动不动就这里静默了、那里封城了,从防控政策几乎让人寸步难行,到颁布“20条”没多久,然后又“新10条”,一下子核酸也不查了、健康码也不看了,放开了!然后,北京、成都、昆明、泸州、宜宾……我们认识的人绝大部分都“羊”了,我和三位老人家,天天关在家里等“羊”。
依然是那三件人生大事,贯穿我的2022年申请提前退休的时候,自己最想做的就是这三件事;退休以后,我的人生大事也主要是这三件事:一是照顾好高龄的父母,二是在最好的季节去看最美的风景,三是随时可以读想读的书。2022年,仍然如此,只不过都深受疫情的影响。
——护老
平常有三舅在家里照顾老爸老妈的生活,先生还未退休,这几年我在北京和四川之间跑来跑去,这边呆一段那边呆一段。春节、清明、国庆、老爸老妈生日必须在,一般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季节转换老人易病,这个时候也必须守在宜宾家里,陪伴父母,给老人家们调试地暖、及时解决小病小痛,消弭大病于未起。而今年因为疫情,却时常不能按计划行事,或者来了就走不了,或者去了就回不来。算一算,一年中有近8个月在四川。
最魔幻的要算年底这一趟了。11月初回宜宾,安排好父母的事情,我本来是准备12月出去逛逛,然后回北京的。12月7日“新十条”一下,没多久,不但北京的亲人朋友,就是宜宾的亲友同学,迅速都“羊”了。这下我可哪里也不敢去了。囤了各种药,准备了仪器,天天盯着老人家们进出消毒、盐水漱口、勿触他人;天天碎碎念,谁谁谁又感染了,老人家感染了不得;能躲一天是一天,能晚一日是一日……
说实话,要光是我自己,倒真是宁愿在2022年把这“任务”给完成算了。但是一人有“羊”,全家覆没,老爸老妈都近90了,三舅也已70多,如果感染,危险说多大就多大。而且“羊”了我自顾不暇,如何照顾老人。所以我还是不敢“羊”。
不断有亲朋好友的老人病情转重、医院进不去等消息传来,我虽然表面平静,心里是瑟瑟发抖的,压力山大。开始我还想,总不能为了一个不知道何时到来的“羊”限制老人家们的活动,后来,随着周围的“羊”越来越多,为了不让三舅去跟球友打乒乓球、羽毛球,我重拾旧技陪三舅。再后来,眼看着“杨过”们纷纷出笼在外游逛,今年的最后一周,干脆不让老同志们出门了。我在这里时不时“幻阳”,但目前还是没“羊”。老同志们也没“羊”。不知道我们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网上段子说,能坚持到元旦还没“羊”,就进入了“四强”。我这个时候发文,我们算进入四强了吗?
——旅行
自驾旅行,在最美的季节看最美的景色,是我的人生乐事。这一年,虽然因疫情和政策,出行路途多艰,但回想一下,还是瞅准空子,去了好几个心心念念的地方。新年伊始,去了从小就向往的西沙群岛,那和煦的阳光和七彩玻璃海,满足了我们对大海的一切想像。7月,自驾川西环线,在多姿多彩的山水间,多角度多方位仰望雪山之王贡嘎。8月,自驾去内蒙,看光影游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羊儿如同珍珠洒落。因弹窗不能回京,又驾车从内蒙直奔辽宁,乘船过海到胶东半岛,看至美的大海潮起潮落。10月,自驾南太行,穿越挂壁、飞车崖上,享受越野太行的极致乐趣。
在北京的时候,随着季节去看故宫的雪、西堤的桃、植物园的梅、玉渊潭的樱、云蒙山的枫……去博物馆穿越历史时空,看各种美物;在四川的时候,去看全国开放最早的中都油菜花,去看世界最高立佛八仙山大佛……只要有可能,我就尽量走出去,去看看那些美好。
观景之后,我都会写写游记,把自己的行走和看到的美景,还有一些经历和思考,分享一下。今年在《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了50篇图文,23个视频。阅读量最高的达到6.4万多呢。还是挺勤奋的吧?往年《今日头条》也会给做一个年终总结,今年不知为何没了。
也很可惜,因为疫情的影响,计划中的旅程,如春天去林芝看桃花、毕节看杜鹃,夏天走完内蒙的边境线,秋天去秦岭深处看红叶,冬天去云南看银杏和樱花、去牛背山看云瀑等等,都没有能够实现。期待来年。
——读书
随时读想读的书,也是我的人生乐事。疫情对读书的影响,倒是正面的。因为出不去逛,读书的时间就多了。这是今年“微信读书”替我统计的读书情况,用老同学的话说,已经赶上美国人均读书水平了。其实不止这些,这里统计的仅仅是电子书,我在北京的时间,还读了不少纸质书,许多以前存下来没时间读的书。
这个“随时读”,现在通过在线读书实现了。几年前,我还不习惯读电子书,总觉得要读纸质书才有读书的感觉。现在纸质书已经很少买了,一个是懒得去书店,一个是跑来跑去的带书不方便,一个是现在又近视又老花的,拿着纸质书,远也不行、近也不行,费劲。所以现在基本是在“微信读书”上读,想看的书大都有,最方便的就是“随时”,睡前10分钟、停车等候人、排队做核酸……掏出手机就可以看。光线好的时候可以看,光线不好也可以看。做家务、运动的时候还可以听,不过听的大部分是AI读书,体验感不好。
读的大多还是文史方面的书,今年祝勇的故宫系列基本都读过了。读完他的书,再到故宫看见那些他描述过的青铜、玉器、古画,就感觉那些美物更有生命力,它们在沉寂的故宫中、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活起来。
除了三件大事,跟着老年大学老师线上教学坚持练字,略有进步;自学“剪映”等视频软件,可以动手剪辑一些视频;出门带相机拍摄,把看到的美景定格留存;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快走5公里、跳操1小时、打两套太极拳;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同学们相约相聚……
回首看看,2022,既满意,也不满意。期待2023,一切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