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码吉凶打分测试(电话号码吉凶打分测试查询)

简单的爱 2023-06-16 21:18:11 网友整理

王李张刘陈五大姓,每个姓氏的7位代表人物是他们

王姓代表人物

纵横家始祖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曾任楚国宰相,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据传鬼谷子的师尊是老子,而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等众多风云人物均出自鬼谷子的门下。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等。鬼谷子对后世影响巨大,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他为王禅老祖。

“书圣”王羲之(公元303—361年或321—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因做过右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与同为著名书法家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博取,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创制妍美流便的新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创作和书写的《兰亭序》共28行, 324字,记述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诗佛”王维(公元701或699-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被后人推崇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因于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其擅长五言,他的山水田园诗,以画入诗,清新淡远,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留存下来的诗多达400余首,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变法宰相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谥“文”,世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两度拜相,在全国改革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散文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上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词曲上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知行合一”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门下弟子众多,世称姚江学派。继承和发扬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对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加以发扬,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神韵诗论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多能,诗文成就突出,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他的书法被称为“诗人之书”。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生著述多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

大学者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字静安,初号礼堂,晚号观堂,谥忠悫,浙江省海宁人。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代表作有《人间词话》等。在词曲戏剧、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和创新。是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

李姓代表人物

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即老子,生于公元前574年的楚国苦县,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17代化身,是道教始祖、道德天尊,为道教最高的“三法尊神”之一。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出任周朝的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共81章。老子主张的“无为”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启蒙和引导的作用。

名垂千古的水利专家李冰(约公元前302-前235年),号陆海,战国时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被后人尊为川主。秦昭王时,任蜀郡守,和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他废除了开明开凿的引水口,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灌县玉垒山处,保证了更大的引水量,形成通畅的渠首网。创筑的都江堰,是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冰在修完都江堰后,又在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于此。

贞观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公元598 - 649年),即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唐代也因此被世界公认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一代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集中诗作多为醉酒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的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赢得了“千秋万岁名”。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也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漱玉词》。生于书香气息的家庭,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晚年独身漂泊在江南,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李清照的词不拘泥于小儿女情愁,而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化愁为美,既有哀怨缠绵,又有执著坚韧的刚烈之气,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真情大志,饱含着民族气节与人格上的超拔脱俗。

一代医药大师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他继承家学,着重研究药性、药理,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前后花了整整30年的时间,完成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其中的内容至今还广泛应用于医学界。《本草纲目》是我国明朝之前药物学的总结、继承和发扬,达尔文称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晚清重臣李鸿章(公元1823—1901年),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世人多称“李中堂”,因排行第二,民间又称“李二先生”。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张姓代表人物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刘邦评价张良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张良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公元前164-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汉武帝时期,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这就是今天闻名天下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木圣”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等,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誉为“木圣”。他的著作有天文学《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算罔论》,文学作品《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等。

“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154-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公元678-740年)字子寿,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著名政治家、诗人,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深为时人所敬仰。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留有《曲江集》。

万历首辅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在内阁首辅任职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财政、军事、吏治上均颇有政绩。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又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横渠先生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创立的“关学”是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他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等。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理论高度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刘姓代表人物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江苏沛丰人,西汉皇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和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秦末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响应陈胜起义,起兵反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在位期间采用休养生息政策治理天下,强化皇权,注重文化,重农抑商。采用适合当时形势的政治礼仪制度,推行《九章律》。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缓和双方关系。

汉武大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刺史督察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刘彻。开疆拓土,国威远扬,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57年),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王莽新朝末年,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后登基称帝,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各地割据,结束了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在位三十三年,勤于国政,改革开拓,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光武中兴时代。

“算圣”刘洪(约公元129-210年),字元卓,东汉时泰山郡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被后世尊为“算圣”。学识渊博,尤精于天文、历法,发明了“正负数珠算”,因此被后人尊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他对《九章算术》进行注释,撰成《九章算术注》。撰成的《乾象历》是人类传世的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的历法。把日月食回归年的长度定为365.2462日。

“诗豪”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曾参与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的永贞革新,官场上数度被贬。才华突出,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传世。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浓墨宰相”刘墉(公元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著有《石庵诗集》。刘墉父亲刘统勋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刘墉一生为官五十多年,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是乾隆朝重要大臣,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好收藏,书法造诣深厚,尤善小楷,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人。清朝名臣,战功卓著,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著述有《刘壮肃公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等。在台任职期间,编练新军,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

陈姓代表人物

西汉开国功臣陈平(?-公元前178年),阳武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陈平早年从项羽处投奔刘邦,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被项羽困于荥阳和被匈奴被困于平城,都是陈平用计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汉高祖死后,陈平任郎中令,汉文帝时,出任丞相。

良史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曾在蜀汉任职,蜀汉降晋后,在西晋任职。他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叙事简略,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广受好评。

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公元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人,祖籍颍川,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出身低微,通过交州平叛,讨灭侯景,击退北齐等,渐渐控制了梁朝的,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南梁灭亡,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史称南朝陈。陈霸先在位仅三年,但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他在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贡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念天地之悠悠的陈子昂(公元659-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年轻时弃武从文,两次从军远征边塞。陈子昂诗风苍劲有力,寓意深远,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他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有《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一门四进士的陈省华(公元939-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县人。早年随祖父迁居四川阆洲,后定居阆中县,官至左谏议大夫,死后赠太子少师,封秦国公。生有三个儿子,都是一代名臣,世称“三陈”。父子四人都是进士出身,故称一门四进士。长子陈尧叟,状元,历任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等,官至宰相,著有《请盟录》。二子陈尧佐,进士,善书法,工诗,官至宰相,治水功劳卓著,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三子陈尧咨,状元,工书法,特别擅长隶书,擅长军事,官至天雄军节度使。

云间派领袖陈子龙(公元1608-1647年),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官至明朝和南明兵科给事中。明亡后,开展抗清活动,英勇殉国。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的文学家,云间派(包括云间词派和云间诗派)领袖,诗、词、骈文、散文均自成一家,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代第一词人”,是清词中兴的开创者,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曾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定稿,著有《陈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等。

陈氏五杰:陈宝箴(公元1831-1900年),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义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客家人,官至湖南巡抚,是晚清维新派著名政治家。长子陈三立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美誉,是“维新四公子”之一。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陈三立为表明抗日决心,绝食五日而死。陈三立的儿子陈衡恪是著名画家、国画大师,陈寅恪是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陈衡恪的儿子陈封怀是我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现五位杰出人物,被人称为“陈氏五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