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签(关帝签上上签都是多少签)

樱花飘落 2023-08-10 03:42:45 用户分享

灵应泉州通淮,关岳灵签留故事:第十签冉伯牛染疾

关帝灵签故事 | 第十签 冉伯牛染疾

• 圣 意 •

名难图 财禄失 行人迟 讼未息

病留连 求神佑 莫贪求 宜守旧

• 东 破 解 •

命运多蹇 疾病连绵 但须修省托在苍天

直须冬至 祷神方痊凡百谋望 作事必全

• 碧 仙 注 •

无妄遇曲灾 阴人口舌来

一交生日后 渐渐笑颜开

周冉耕,字伯牛,鲁人,孔门弟子。以德行称。有奇疾将死,孔子甚痛惜之。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后世追封为郓公。

解曰

此签大意晓然,欲恶人知悔过。若问病讼,十月方可,不然莫解。若作非爲,祸患立至。主家神不安也。

释义

一阳复生,即有喜之义,泰来之兆也。交生诞冬节侯,名利渐亨,谋爲遂意,只当避害向善,慎勿妄动。君子占之,当式微之运,倚刚正人爲援,则立身行己不爲小人排陷。小人占此,亦宜敛退,不可进陵君子。病讼过前半月无事爲幸。

占验

一生考遗才,占此。不取,应在何须打瓦一句。又一士考后占此,中二十二名。盖十一月冬至乃一阳未复之候,而重见者,恰符二十二也。此第三句之验。

签诗故事

孔子授课图

有关人物介绍

冉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大约生于公元前544年,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在孔子门徒中以德行著称。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少时家贫,但他自小好学,讲究礼节。曾担任鲁国的司空(当时是掌工程的官员)、大司寇(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掌监察和执法)。后又周游列国,宣传其政治主张,但不被统治者所用。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有3000个弟子,72个贤人。

春秋末期,各国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接连不断地发动战争,大动干戈,至于周朝的大礼,早让各国国王们忘得干干净净。当时,孔子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周以“礼”治理国家的思想,认为不管是国君,还是国民,都应该“克已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西周王朝的礼仪)”。在孔子70岁的时候,他对人生和行为准则,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孔子说,“人到了70岁,任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越出仁道的原则和周礼所规定的规矩了。”由于孔子社会经验丰富,学问渊博,许多人前来拜他为师。求学的人中,有一个比他小7岁的人——冉伯牛。他是孔子学生中非常注重人品、讲究德行的人。这年深秋,孔子弟子南宫敬叔等人陪老师游防山,借此凭吊老师父母的陵墓。路上,他们看到一猎人朝树上的一群乌鸦射箭。结果有一只被射中了,掉在地上。即将死亡的乌鸦,在地上可怜地挣扎鸣叫着。其余的乌鸦则“呱呱”地飞在死去的乌鸦旁边。孔子见乌鸦为同类伤心,感叹道,“人说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此话不假啊!”此刻,孔子想起了年老生病已奄奄一息的冉伯牛,想起了这个自拜师以来,好学不倦,时时都以仁恕为准则的年老学生,这个德行高尚的人却得了最令人难堪的麻风病,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近来孔子听说,冉伯牛为了不让别人为他而难受,早已将自己关在家中,不与别人接触。正因为如此,孔子更想去看望他。于是提议一起去看望冉伯牛。一听老师这样说,随行的几个人都面有难色。南宫敬叔尤其大吃一惊。半月前他曾随同几个同学去看望冉伯牛,见他的身体实在让人触目惊心:全身都是密密麻麻的鱼鳞状的皮屑,大约是奇痒难忍吧,冉伯牛偶尔轻轻一抓,竟落下片片“鱼鳞”,令人作呕;再之,有的地方已经是脓血淋漓,奇臭难闻。南宫敬叔怕老师年事已高,无法忍受这样的境地,于是劝他说:“夫子今天劳累太甚,还是改日再去吧。”可是孔子坚决要去,说:“今日顺路,很是便当,何必改日?”南宫敬叔见老师无意改期,甚至可能因自己的私心而不高兴,就改口道:“伯牛病情甚重,行动也不便,夫子要是去了,讲礼貌的冉伯牛势必就要下床招待,这对他确是有害而无益啊。”曾参也赶紧凑上前说:“南宫敬叔说的对呀,夫子年事已高,改日我等代夫子前去探望就是了。”孔子又想起刚才“呱呱”低飞的乌鸦,慨然长叹说:“冉伯牛害的是不治之症,只恐已经时日无多,师生如父子,同学似手足,今日至此,岂有不去之理。”孔子看望冉伯牛的意想坚决,学生们不敢再劝,于是师生一行,终于来到冉伯牛的住处。冉伯牛的家,在曲阜东郊,是荒草中一处破落的茅草屋。几经呼唤,无人应答。门还是不开。孔子只好从窗口往屋内望去,但见里头惟有微弱的灯光。依稀可见冉伯牛气息在在躺在破屋里,等待死神的降临。孔子望着他这个年老的学生,非常伤心,情不自禁伸出手来,探进窗棂,从窗子里握着冉伯牛瘦骨嶙峋又有气无力的手。回想着他平日里种种美好的德行,不禁泪流满面。难受之余,孔子哀伤地说:“看来是难活了。这是命啊!像这样有美好德行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像这样有美好德行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在回来的路上,孔子受到这样大的打击,加上年老力衰,已是步履蹒跚,子贡和司马牛赶紧上前搀扶着他。孔子老泪纵横道:“冉伯牛是个品行端正的君子,竟患此恶疾,命运实在太不公平了!”不久,冉伯牛终于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郓(yùn)公。就冉伯牛染疾而言,一个具备美好德行的人却死于难以见人的病 ,这是很悲伤的事情。可见人的寿命长短,与人的德行是无关的,但是人活在世上,对于美好德行的追求,却是永恒的。就孔子看望冉伯牛一事而言,可见为人处事要讲行为准则。这个推则,包含“仁”和“礼”。有了这个准则,处事为人就能坚定不移。也因为有了这个准则,人的高尚品德就得以天下传扬。

神秘里的真实——第九谈 易占的简化版“抽签占卜”

  上一谈里我们介绍了传统的周易卜筮法,就是正统的“易占”。想必大家也看得出来,《周易》里的卦辞抽象艰深,连高级知识分子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未免过于阳春白雪,是很难来自行解卦的。于是,中华大地又出现了一个占卜法,此法较之易占,则显得直白易懂多了,那就是抽签占卜看吉凶——即“签占”。

  抽签,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既然“随机”,那么好坏就属于运气了。而在传统中,“运气”正是人命数里的一部分。说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有没有运气,也是自身命运的一种反映,抽签运气不好也可以说成命不好(起码是在抽签的那个时辰、那个月份或那一年的命不好)。

  比如就拿买彩票来说吧,同样花两块钱,有人能中五百万,有人就什么也中不了。为什么人家就能中得巨款呢?当然是人家运气好,那为什么偏偏是此人运气好呢?民间异文化里说,这是因为那人有财运,即人家命数里有这笔财,命里该着。你看,已经上升到命数的高度了。所以说,抽签能占卜,也是以人现时的命数(即运气)为基础,通过签上的签词来判断你所卜之事的吉凶祸福,以大见小,见著知微。这是签占能够流行的原因和道理。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说:商人对一个新项目不知该不该投资,于是到庙观求签问卜。如果抽上来的是一支好签,先不管签词如何,这本身就说明此人时下的命数是不错的,“福神傍身”,再辅以签词细观财运一项即可。反之,如果抽上来的是一支下签,这本身便说明此人眼下的命数不济,就是没有运气,“衰神附体”,自然就不适宜有大的作为了。

  笔者上述是在说些签占的思想根源,绝非意在宣扬封建迷信,请各位朋友细审之。

  抽签占卜在我国也算得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卜筮方法了,虽然比不了易占的历史,但最晚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出现了。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僧人,姓释名文莹(佛家入籍弟子都姓“释”),字道温,又字如晦。这个和尚你不要小瞧,他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还一起聊过学问呢。释文莹写了一本书,叫《玉壶清话》,又称《玉壶野史》。在这本书里他就记述了在五代时期,道观里就有签占的活动了。

  我们接着说,这签占是由易占发展而来,这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跨越是将《周易》里的卦辞、爻辞进行通俗化。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必须要提到两本著作。

  西汉时期牛人很多,其中有一位姓焦名延寿字赣壶清话》,又称《玉壶野史》。在这本书里他就记述了在五代时期,道观里就有签占的活动了。

  我们接着说,这签占是由易占发展而来,这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跨越是将《周易》里的卦辞、爻辞进行通俗化。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必须要提到两本著作。

  西汉时期牛人很多,其中有一位姓焦名延寿字赣得出你的“本卦”和变爻变动后的“之卦”。还举上一谈里的例子,假如你的本卦为坤卦,第五爻为老阴可变爻,在变化之后,之卦就是比卦。按照传统的卜筮法,这要看坤卦“六五”的爻辞,即:黄裳,元吉。

  但是,在《易林》里,这叫“坤之比”,就是“本卦为坤,之卦为比”,这有专门的卦词:“孔德如玉,出于幽谷。升高鼓翼,辉光照国”。就是这样,每一个本卦配上之卦都有一个卦辞,就不用爻辞了。这么一来,每一个本卦就能配六十四种之卦,合起来就是六十四乘以六十四,共四千零九十六卦,每种变化都有了专门的卦辞。

  这样,《易林》的四千零九十六个卦辞,较之《易经》卦爻辞有十倍之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而且,《易林》的卦辞都是统一的四言诗格式(间或有三言诗),相对《周易》就通俗了不少。顺便一提,这些四言诗的水平都巨高。一代大师钱钟书先生,在他的不朽学术著作《管锥编》第二卷里就有《焦氏易林》的专题,钱先生对其四言诗给予了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它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矱(音同‘约’。矩矱,即法度、标尺的意思)”。连钱先生都这么说,可见《易林》里那些卦诗的水平确不一般。

  还有一本书就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灵棋经》,关于此书的作者已不可考。传说是黄石公传授给张良,后来东方朔掌握了其术,才流传于世。不管作者是谁,这是一部道家的著作。而且,《灵棋经》以棋为卜筮工具,卜棋成卦,卦有棋辞。在此之前,中国卜筮所用的工具全部是带有灵气的天然物品,比如龟甲,蓍草等,而灵棋则是我们祖先自造的灵物。这是占卜工具上的一个创新发展,它也为签占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灵棋经的卜法极为简单,卜具是一面刻有上中下不同字样的棋子,共十二枚,上四枚,中四枚,下四枚,不刻字的一面称为“镘”。占卜时只需将十二枚棋子随意一掷,即可成卦,然后根据书中的棋辞和注解判断吉凶。

  现今所存的《灵棋经》共有一百二十五卦。和《周易》相仿,内容包括“经”与“解”两大部分。具体而言,每卦由卦名、象辞、棋型、注解等构成。其卦名为六字体,如《渐泰课受福卦》、《富昌课吉庆卦》等等。其中许多卦名也是从《周易》演变而来的,像《富盛课通泰卦》之中的“泰”、《小过课小成卦》之中的“小过”等等都属此类;有的卦名则是选取《易经》卦爻辞的语汇再加上搭配辞而成的,如《苦节课乾阳卦》、《习坎课虚劳卦》等等。至于在卦名之下所标的“一一一”之类就是棋型,亦类似于《周易》的爻象。在棋型之下的解说文字就是棋辞,类似于《周易》的卦辞,这棋辞也是四言诗,较之《易林》则又通俗了一些。

  笔者摘一个《灵棋经》里的棋辞:

  一上三中三下

    才达卦 安吉之象

    群阳下盛 乾天西北

    象曰:

    济济多士,令德辉光。

    相见欢喜,长乐无殃。

    诗曰:

    贵人相暗助,藏用得相宜。

    莫讶花枝少,须知结果迟。

  大家看,是不是比《易林》里的卦诗还要直白了?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革新以外,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本土道教的兴起,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寺庙和道观,一时间中华大地烟雾缭绕,香火鼎盛。这也在思想和物质的层面上为抽签占卜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正是基于此,签占通常是在庙、观里才有的。后世“撂地”摆摊算卦的签占我们回头再说。

  最传统正宗的签占用的“签”是竹签(关帝庙里的签是例外,可以用铜钱),即用竹子做成签,放在庙观正殿侧旁的所置的一个竹筒(即“签筒”)里,每只竹签上面都被编上了号码。签筒旁边还有一本册子,册子里面都是签诗,也都被相应地编了号。

  这样一来,求签问卜就很简单了。先是磕头拜佛,焚香祷祝,然后将签筒摇上三次,再任意抽出一支就行了。也有在摇晃的过程中倾斜签筒,使其随机甩出一支签的做法。接着,看看这支签上的编号,再从签诗册中找到对应编号的签诗即可。

  到了这个阶段,签诗的正文已经从四言诗发展成了五言或七言诗,字数越多描述的也就越具体,当然就更容易懂了。不过,此时庙观内还是有僧人和道士帮助问卜人解签,即解释签诗的内容和含义。然而到了后来,签诗正文前都会标注如“上上大吉”、“中吉”、“中下”、“下下”、“凶”之类的定性词汇;还有的签诗正文后还会加注一些历史典故和传说,甚至是小说戏曲里的著名桥段来帮助问卜人理解签诗,这下更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

  这里要说一句,佛家和道家的签诗是不同的。佛家传统用《天竺灵签》、《观音签》等佛签,道家一般用《上帝签》、《东岳大帝签》等道签。

  后来,随着许多民间神明的创立和出现,签占的场所已不仅限于佛家的寺庙和道家的道观里了。几乎可以说,有什么神灵的庙和祠,就有什么样的签。比如说:城隍签(拜城隍的)、关帝签(拜关公的)、天后签(拜妈祖的)、土地签(拜土地爷的)、灶王签(拜灶王爷的)、月老签(拜月下老人的,主占姻缘)、黄大仙签(拜赤松子的)、华佗签(拜神医华佗,主占病患)、诸葛神算签(拜武侯诸葛亮的)、财帛星君签(拜财神太白金星的,主占财富)吕祖灵签(拜吕洞宾的)、吕祖药签(又称“博济仙方”,也是拜吕洞宾的,但主占医药疾病。它里面还分为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眼科,有哪里的病就占哪一科的签)。

  除了上述还有很多,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名目繁多的灵签,它们每种的签数也不相同。笔者所知的几种(也许有讹传):观音签为一百签;天后签为一百零三签;灶王签为五十三签;华佗签为三十六签;还有只有二十八签的土地签及多达三百八十四签的诸葛神算签。这么一比,咱们的孔明大人真是不负神机妙算之名,连签数都比别人的多。

  签数虽然大相径庭,但是在吉凶分配上,就是上签(包括“上”和“上上”)、中签(包括“中上”、“中平”、“中下”)、下签(包括“下”、“下下”)三种各自的数量还是基本相差不远的,而且下签一般不会太多,毕竟善男信女都不想触霉头嘛。比如说:华佗签里面有十五个上签、十二个中签和九个下签;灶王签里有二十二个上签、二十个中签和十一个下签。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到了近代,卜筮这种活动竟然从个人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职业——卦师,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算卦的”。而且在当时的艺界江湖上占到了首席的位置,即江湖行话里所谓“金、皮、彩、挂”四门里的“金”。有关“金、皮、彩、挂”的种种,笔者以后有机会再介绍。我们接着说算卦。

  此时,这些“算卦的”早已走出了庙观,开始在集市街道摆摊设点了。而且这些“算卦的”一般分为两种,即“看相的”和“算命的”。

  “看相的”指会看面相、看手相或摸骨等观相之学。

  “算命的”指会“批八字(即八字算命)”,懂得命理学说。

  之所以提到这二者,是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都备有签筒,里面也有竹签,但略有不同。

  “看相的”签通常为二十四根。据笔者的长辈介绍,其每支签上都有一个四字词语,分别是(也许有错讹):金榜题名、马到成功、天官赐福、喜气盈门、困龙得水、恶虎得食、锄地得金、旱苗得雨、他乡遇友、枯木开花、俊鸟出笼、明珠出土、斩将封神、阴云蔽日、虎入陷坑、鸟困笼中、鱼来撞网、鹰鸟同林、如履薄冰、急过独桥、隔河望金、水中捞月、青龙入位、太岁月建

  这二十四签也均配有相应的签诗。笔者抄录两首如下:

  俊鸟出笼诗:俊鸟幸得出笼中,脱离灾难显威风。

  有朝一日复得志,东西南北任尔行。

  如履薄冰诗:路上行人色踌躇,急急过河履薄冰。

   小心谨慎尚得过,一步走错落水中。

  这种诗直白得近乎搞笑,笔者看这连打油诗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顺口溜。它和庙观里那些正规的签诗相比,其文学性上就差了老大一截。而且和庙观里的签占还有不同,就是“看相的”看过问卜之人抽过的签后,还会结合其所擅长的看相和摸骨之法给问卜人做出更详尽的解释。当然,这之后问卜之人是得给钱的,这叫“卦资”,要不人家“看相的”回家吃什么?

  另外一种“算命的”,他们的签就更加简单了。他们的签一般多为十六根。因为其目的是为了赚钱,加之针对的都是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所以,在他们的竹签上连签诗都不配了,直接就写的是定性的名称。还是据笔者的长辈介绍,这十六支签写的分别是:上上第一、上上第二、上上第三、中平第一、中平第二、中平第三、下下第一、下下第二、下下第三、三皇、喜神、贵神、青龙、白虎、朱雀、太岁。

  问卜的人需要抽出三根签给“算卦的”看。然后,“算卦的”会根据问卜人所抽之签的等级,再结合其个人所擅长的“批八字”、干支命理理论对问卜之人或其所问之事做出解释。当然最后掏钱也是少不了的。

  最后,笔者还是循例罗嗦一下。

  抽签问卜虽来源于《周易》,但其骨子里已于《周易》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大相径庭了,说它是迷信也许并不过分。不过它的流传对于传统民俗学的研究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好也不要让它彻底绝迹。实际上到了当代,求签问卜早已不能左右人们的决策了,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了一种消遣娱乐的手段,一个旅游的项目安排。它的形式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适应如今人们生活的节奏。比如说,“黄大仙”是香港同胞最信奉的一位神仙,在香港的黄大仙祠里,有投币式的抽签机,游客只需投进两元的港币一枚,机器就能随机吐出一张打印好的签条。

  可见,如果能将带有糟粕的传统东西无害化、娱乐化,不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么?

《关帝灵签》第四签 小秦王三跳涧 甲丁 下下

【签意】

去年百事可相宜 若较今年时运衰

好把瓣香告神佛 莫教福谢悔无追

【圣意】

功名滞 求禄轻 讼不宜 婚难成

病难愈 行阻程 若求吉 祷神明

【解曰】

此签吉事已去,凶祸将来,官事临身,是非自至。凡事谋望不成,求财交易不就,所为皆不利。急宜祈祷神明,积德回天,庶不致贻后悔耳。凡事不宜妄为。

【历史典故】

唐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时,被周武部将尉迟敬德追杀一山坡,遇一虹霓涧,宽数丈,波浪甚急,又无船可渡。李世民一看惊惶无措,仰天说道:“前有深涧阻拦,后有铁骑急追。世民若有天子之分,此玉马一跳而过;若无其分,连人带马落涧而亡”。世民尽力着鞭,那马一跃飞过霓涧,后被秦叔宝相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