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多大(1983多大)

未及挽留 2023-08-18 02:10:41 网友整理

55年,34岁的参加中央会议,毛主席诙谐道:你是我的父母官

1955年,毛主席来湖南视察,得知家乡湘潭县委书记是一位高个子的北方人,他颇有好感,当即提出要求见一见。

这位高个子的北方人,就是。

在湖南的初次见面,毛主席对印象深刻,特别是的务实态度,让他很欣喜。

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七届六中全会,受到毛主席的邀请参加,并且发表了讲话。

会议期间,毛主席对非常亲切,还将他介绍给各位中央领导,毛主席指着,笑着说:“这是我的父母官哪。”众人哈哈大笑。

如何当上毛主席的父母官?他之后与毛主席又有了怎样的接触呢?

1921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县,原名叫苏铸,1938年,17岁的苏铸参加革命,遂将名字改为了,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他的一生。

参加革命后,兢兢业业,表现出色,赢得了上级的欣赏,1949年,来到湖南,担任湘阴县委书记,之后,他又被调到了湘潭,担任了湘潭县委书记。

众所周知,湘潭,就是毛主席的家乡。

是一位务实的人,他十分重视农业发展,这一点与毛主席重视农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此期间,曾写出《充分研究农村各阶级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持依靠贫农》等比较具有乡土气息的文章。

也正是由于务实的态度,使得他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

1955年,毛主席回湖南视察工作,专门提出要求,要见见,后来回忆,与自己一同见毛主席的还有省委副书记谭余保,省委常委胡继宗、徐启文三人。

这一年34岁,但是他的资历不容小觑,已经参加革命近20年了。

毛主席见到,非常亲切,询问了他一些农业问题,非常了解这些东西,不慌不忙地回答,毛主席看着胸有成竹的样子,很是欣慰。

接见结束后,毛主席主动邀请合影,这让很是激动,对于伟大领袖,之前一直是闻其名,但从未见过,此时毛主席邀请他合影,他感到非常的荣幸。

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他已经走进了毛主席的心里。

1955年9月,毛主席邀请前来北京参加七届六中全会,这时候,担任的是湘潭地委书记,在会议上,不卑不亢,详细介绍了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的经验,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毛主席非常满意,务实能办事的态度和能力,他将找来,介绍给其他中央领导人,毛主席指着,笑着说:“这是我的父母官哪。”

众人哈哈大笑,毛主席又转过头,当着众人的面夸赞:“你是个老实人。”

很是激动,这一年,他才34岁,而毛主席已经62岁了。

由于毛主席对青睐有加,的职务也是一升再升,1957年升任省部长,1958年任副省长。

毛主席对湖南的工作看得很重,因为近代湖南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而毛主席每次回湖南,都会点名陪同,有时候,毛主席在北京,他也会让替自己在湖南招待一些人士,像是唐生智,程潜等人。

1959年,毛主席再次回到湖南,一直陪在毛主席身边,庐山会议后,毛主席点名,要他担任省委书记处书记。

在湖南,曾办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

建国后,许多人来到湖南湘潭,参观毛主席的故乡,当地政府为了便于大家参观,便建造了一个临时的陈列馆,后来来韶山时,认为临时的陈列馆影响了百姓生活,便要求当地政府将陈列馆迁出来。

1963年,向陶铸提议成立毛主席陈列馆。

陶铸当即同意,并且拨款50万,得到陶铸的支持,又担心地问:“要不要告诉毛主席?”

陶铸坦然回答:“不能说,要是告诉毛主席,他老人家会反对的。”

就这样,将建立毛主席旧居陈列馆的事情提上议程,1963年10月1日,陈列馆正式开馆,地址位于毛主席故居1里地的引凤山下。

1966年,毛主席回到韶山,有工作人员去参观毛主席旧居,他们将此事说了出来,毛主席摇摇头说:“不要只宣传我一家,韶山还有许多烈士,也要多宣传他们。”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又下令让陈列馆人员,到处搜寻韶山其他烈士事迹。

不久,韶山党支部五位烈士的事迹陈列栏被推出,得知后很欣慰。

1971年,来到了北京,参加了中央工作,由此,在毛主席的培养下,逐渐担任了更多的重要职位。

1975年,周恩来病重,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周总理去世后,被任命为国务院代总理,从这件事上,可见毛主席对的信任和器重。

毛主席去世后,悲痛欲绝,后来,在他的坚持下,大家都同意保留毛主席的遗体,供后人瞻仰。

80年代初,辞去了所有职务,安心过上了晚年生活。

离休后虽然还享受着国家领导人的待遇,可以到全国各地走访调查,但是很少离开北京,他也从来不会去议论时政。

从搬出来后,住在了距离不远的九号大院。

尽管“无官一身轻”,但是从来不是一个“闲住”的人,

1983年,他特地前往北京郊区的几个葡萄园,学习种植和管理葡萄。

学成后,将家里的大院里,种上了葡萄,一共有五六十个品种,虽然种了这么多的葡萄,但是一家吃得很少,大多数都被送给部队的战士们。

在晚年,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天都要坐在电视面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可是他从来都是看,也不说话。

虽然很少出北京,但是有时候他还是会出家门去外面转一转,作为曾经的领导人,他很多时候会被群众认出来,围在一起,并且答应群众的要求和他们一起合影。

虽然不讨厌这些,但是觉得很是打扰到老百姓的生活,因而他之后出门的次数也减少了。

有一天晚上,难得出去前往王府井办事,到了地方,他还是被一些工厂的工人认出来了,大家高兴地问:“是吗?”

诙谐地说:“我不是。”

看着大家不出声,又补充一句:“天已经很晚了,大家快回去休息吧。”

虽然一年在家很少外出,但是有两天,是一定要外出的,第一个日子是9月9日,第二个日子是12月26日。

从这两个特殊的日子,恐怕各位读者朋友们已经看出了一些原因。

第一个日子9月9日,是伟人毛主席的离世时期,第二个日子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

每年的9月9日,12月26日,必定带着家属和工作人员,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每次瞻仰毛主席的遗容,都会亲自喊礼:“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随着时间的流逝,的身体情况有些糟糕,2007年,意识到了什么,12月26日,他要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但是家人和医生都阻拦他。

难过地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难道你们也不让我去吗?”

听闻的话,家属和医生不再阻拦,大家含着眼泪,将搀扶到了毛主席纪念堂,这次来纪念堂,待了许久,他看着毛主席的遗容,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一会儿,他甩开了旁人的手,自己努力的站直身子,然后大声喊道:“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这次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也成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

2008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牵挂了全国人民的心,8月8日,也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

在这一年,一直有个心愿,他想要亲自看看北京奥运会,8月1日,出院回家,距离奥运会开幕式只有7天的时间,家人本以为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可是他出院仅两天的时间,他的病情就再度恶化了。

不得已,再次住进了医院,这次住院,没有再离开。

2008年8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这一年,距离第一次(1955年)见毛主席过去了53年,距离毛主席去世(1976年),过去了32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潮河滔滔向前,奔流不息,尽管时间会消磨人们的华年,但是我们知道,对于历史有贡献的人,为人民服务一生的人,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人民忘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