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卦详解(曾仕强大壮卦详解)

君心似我心 2023-06-16 01:14:12 网友投稿

《易经》六十四卦之大壮卦

卦辞

大壮。利贞。

大壮卦。适宜正固。

雷天大壮是遁卦的覆卦,底下四个阳爻,趋势是一定往上走,但最好不要太快,因为目前是很美好的时候。再往上行将变成五阳一阴的夬卦,盛极必衰,最后会变成六阳爻的乾卦,又要准备重新再循环了。所以到了大壮卦不要急,让这个美好的时刻维持得久一些,适合正固。从爻辞来看,六爻多是警惕之语,因为美好的时候需要的不是掌声,而是警惕。人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走到顶点,很快就有接班人上来。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让人生存,安乐让人灭亡,提醒人要能居安思危,是大壮卦的主要涵义。

《序卦传》说:“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退避到一定程度,就须转而走向大壮。《序卦传》说得好:“大壮则止。”一般讲大壮应该是势力很大,雷天二字听起来有赫赫威严,但此时需要“止”,在美好的时候要让它停下来,持久一点。因为知道停不住,所以发出警惕,提醒人最美好的时刻过后就是黑暗了。在十二个消息卦里,大壮代表二月,正是春暖花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彖传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彖传》说:大壮卦,是说大的一方壮盛。刚强者还能行动,所以壮盛。大壮卦适宜正固,是大的一方为正。守正而能大,就可以看出天地万物的真实情况了。

大代表阳爻,有四阳爻所以很壮,与遁卦的“小利贞”相对,小代表阴爻。下为乾卦,是刚强者,内在刚强,行动是指上面的震卦,外在行动,此之谓刚强者还能行动。在阳爻壮盛的情况下,有如君子居位得势,所以“利贞”。由正大可以明白天地的实情,天地之大在于无不覆载,天地之正在于无所偏私,人若守正能大,则合乎天地之道。

象传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象传》说:雷在天的上方,这就是大壮卦。君子由此领悟,对不合礼仪的事都不要进行。

“礼”代表正,不合正道的事就不要做。做人要走在正路上,正路可以理解为礼仪。

爻辞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初九。强壮在脚趾上,前进会有凶祸,但仍有信实。

《象传》说:强壮在脚趾上,它的信实会走到尽头。

初九在全卦底部,所以说“趾”。下卦是乾卦,所以虽然壮在最底下,力量还是很强,但大壮卦是希望能停止,往前走大壮就无法继续维持了。但又为何有诚信呢?诚信来自于它要继续推动阳爻上进,既有信心,也想真正去做。但这种信实上无正应,初九与九四不应,所以要走也得不到帮助,不见得走得动。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二。正固吉祥。

《象传》说:九二正固吉祥,是因为居于中位。

九二和六五正应,九二以阳爻居柔位,躁进之势稍缓,既在下卦中间,又有六五正应,因此正固便能吉祥。大壮卦原本就“利贞”,要止住。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dī)羊触藩,羸(léi)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九三,小人仗恃的是强壮,君子凭借的是蔑视,正固会有危险。公羊冲撞藩篱,卡住了羊角。

《象传》说:小人仗恃的是强壮,君子就只能蔑视了。

由取象来说,九三在互卦兑里,兑是羊,“羝羊”是大角公羊。上卦为震,震卦是长子,长子在古代是要继承的,所以也是诸侯,为天子屏藩,保护天子。九三和上六正应,往前冲的力量比较大,但被震卦挡住,再怎么冲撞也在上卦震之下,过不了这一关。不仅如此,还会“羸其角”。“羸”是缠绕、困住的意思,它的角被缠绕困住,所以君子即使不“用壮”或蔑视“壮”,同样会陷于进退不得的困境。在大壮卦中从九三开始都提到羊,是因为互卦兑,兑是羊。上六也提到羊,则是因为它与九三正应,所以和羊有关。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fù)。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九四。正固吉祥而懊恼消失,藩篱裂开不再缠住,因为大车的车輹十分坚固。

《象传》说:藩篱裂开不再缠住,是因为要往上前进。

九四已进入上卦,上面是两个阴爻六五和上六,对它来说藩篱可以冲破,所以正固吉祥而懊恼消失。九四阳爻在柔位,阴阳调和,可以稳住。“輹”是连接车厢和车轴的重要零件,輹若坚固则车行顺利而难以阻挡。九四在上卦震中,震是坤的初爻变为阳爻,有如大舆下方的横木。“坤”是可以载东西的牛车,震卦像车厢,下有底部,上面是空的可以坐人,很坚固。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六五。在边界失去羊,没有懊恼。

《象传》说:在边界失去羊,是因为位置不恰当。

羊一路冲到边界了,六五可理解为边界,直接面对底下四个阳爻,为阳爻上升的趋势所迫,由互卦兑来取象,所以说“丧羊于易”。不过它居于上卦中位,又有九二正应,所以无悔。但它以阴爻居中位,并且碰到四个阳爻首当其冲,所以说是“位不当”。一般而言,居中位者少有位不当的情形,但一个卦就是一个天地,当然可以就本身的特定情势来理解,因此大壮的六五在此是“位不当”。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上六。公羊冲撞藩篱,不能退后,也不能如意,没有任何适宜的事。在艰难中才会吉祥。

《象传》说:不能退后,也不能如意,是因为没有详察处境。在艰难中才会吉祥,是因为灾难不会持续太久。

“遂”是如意、如愿,让自己的意念可以实现。大壮卦是放大的兑卦,等于是一头羊,上六与九三正应,九三不能遂,想要进进不得。上六和九三一样碰到角,想要退退不得,进退不得所以“无攸利”。上六在上位,“咎不长也”,就算有些什么缺点也不会太久,稍微忍耐一下就过去了。“详”是详察处境,上六未能认清自身的处境,才会希望有九三的正应,以致陷入困境而动弹不得。意思是上六想要履行“大壮则止”,与九三正应而停下脚步。事实上,虽然大壮卦希望止,但到上六的时候,就该知道退。顺着消长之势而功成身退,若能忍受艰难则吉,这就是上六应认清的处境。

曾仕强:你以为“非礼”仅限男女那点事,大错特错!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一下是否合理。

「曾仕强每日箴言」

古诗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春分,正如诗人描摹,人间大地精彩纷呈。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时间定格到了春分。南燕北飞,雷乃发声,始电。

《易经》说:雷电合而章。从惊蛰到春分,《易经》十二消息卦的大壮卦,都与之对应。而大壮卦却说:雷在天上,“非雷”弗履。

何谓“非礼”?

当年,孔子也曾说过四个“非礼”。《道德经》也强调: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关于“礼”与“非礼”,圣贤为什么会发出颠覆现代人思维的智慧名言?

春分之天象,《易经》与之对应的卦象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时值春分,春光过半,光阴寸金。不如让我们一起复盘,研习宝典中的智慧,献上一份春祭。

01

老子为何说“礼”是乱之首?

《道德经》中,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难道老子认为“礼”是罪过?而且,从儒家观点看,也感觉老子好像批评得太过苛刻。

那么,老子所批“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真的是我们想象的意思吗?

其实不然。

老子认为:人类历史,“有道”的时候,根本没有仁、义、礼,为什么?因为不需要。当社会安定,秩序良好时,不需要仁义礼。

孔子也讲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失了道,才开始讲德。失了德,对良心又不相信,怎么办?那只好讲仁,仁是什么?

仁就是将心比心;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是,真正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为对方着想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怎么办?

那只好讲义,义是什么?

义就是合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合理。

可是,没人管的时候,就不合理了。不讲仁义的人越来越多了,怎么办?

那只好讲礼。其实,讲礼才是失礼的开始。

如果社会越演变越乱;人与人之间的忠诚没有了,信用越来越薄弱了;

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因为我们重视“礼”而开始混乱了。

难道这真的是“礼”的罪过吗?

当然不是。其实,这是人的罪过。

现实中,有些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有礼貌就好,讲究礼仪就好。

试问:面带笑容,讲话客气,就是出乎真心?

为女士挪动椅子这样标准化的礼仪,就是真心相待?怎么可能?

《易经·坤卦》说:地道光,天道明。

坦露本性,坦露自己的真性情,才是真正的美德。

其实,礼貌也好,礼仪也罢,是无法伪装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感觉就会不一样,表现也会不一样。

只有出乎自然本性的礼貌,出乎真心诚意的礼仪,才是真正的以礼相待。

所以,我们不应以有礼貌作为满足,而要不断提升自己修养的层次。

先提升到“义”的层次;再提升到“仁”的层次;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修行。最终,提升至“道”的层次。

这才是老子所批“礼”为“乱之首”的真正用意。

02

如何理解孔子的四个“非礼”

《论语》中,孔子讲了四个“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非礼”是什么意思?

现代人把“非礼”的意思弄得过于狭隘,好像只有男女之间的性骚扰才叫“非礼”。

《易经·噬嗑卦》说:“屦校灭趾,不行也。”

如果你妨碍了大家,破坏了秩序,就要限制你的自由,不然,你还会干涉别人,这就叫做“屦校灭趾”。

因为罪行不重,所以获得的刑罚也相对较轻。但如果犯错误的人善于弥补过错,从此弃恶从善,就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遗症了。

“不行也”,就是犯错的人不能继续前进了,不能继续搞破坏了,不能再做了,到此为止。

那么,回到孔子讲的四个“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不行。

实际上,“非礼”就是不合理,不合乎礼制,不合乎整个社会的秩序。不合理,就是不行。

既然不行,就不能继续盲目地前进。否则,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坏,越来越糟。

再回到春分之天象:雷乃发声;始电。

《易经·噬嗑卦》说“雷电合而章”,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老天爷想通过电闪雷鸣,这种激烈的自然现象,向人类发出警示:

如果遭遇有人存心对立,故意从中作梗的“噬嗑”祸端,就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躬身反思了。

其实,从卦象看,文化就像噬嗑卦,离不开“口”。

在文字没有诞生以前,人类的文化都是口口相传的。由此可见,人会讲话原本就是好事情。

但事实是,最可怕的也是人会讲话,为什么?因为祸从“口”出。

人一旦乱讲话,骂来骂去的,迟早会产生“讼”,也就是口舌是非,甚至官非。

其实,《易经·噬嗑卦》就叫做“内自讼”。

“内自讼”就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反省自己的思想,检讨自己的行为,想办法改善自己。

只有这样向内反思自己,才能亨通。

03

《易经》为何说“非礼”弗履?

我们接着看“春分之卦”:大壮。

《易经·大壮卦》说:君子看到“雷在天上”的状况,就告诉我们“非礼”弗履。

“非礼”就是不合理。

如果雷的力道很足,一直打到天上去,那就叫雷声响彻天下。

但是,会发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一种结果:自然万物接收到雷的正能量,壮大起来。

另一种结果:雷是负能量,破坏的力量,大树也会被雷劈倒毁掉。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哪怕力道再足,再有把握,如果不合理,就不能做。

这才叫做有所不为,适可而止。

《易经·大壮卦》为什么叫我们适可而止?

因为当一个人声势浩大的时候,往往会被成功冲昏头脑,经常会不顾一切,所以要“非礼”弗履,思考一下是否合理。

这里有一股力量在支撑,我们把它叫做浩然之气。

现实中,如果做完事情,后面产生一大堆问题,就是这个看不见的“气”在起作用。

如果是“非礼”,不合理,这股气就是邪气暴气。那么,这种小气,这股邪气暴气,无论冲到哪里都会伤害别人。

其实,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心存浩然之气,才能免除后顾之忧。

但是,我们与其花费心思去担心后期会出现什么问题,不如在前期就铲除所有隐患,从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呢?

所以,大壮卦提醒我们:

雷在天上,要时刻保持清醒,避免走上物极必反的道路。

俗话说:福祸无门,惟人自招。

春分之天象“雷乃发声,始电”,如果与噬嗑卦“雷电合而章”的卦象对应。

就是老天爷以激烈的自然现象做出的善意提醒:当我们遭遇存心对立,故意作梗的噬嗑祸端,不要向外求,只有“内自讼”。

因为祸从口出,只有向内,修好自己的口德,才能避免口舌是非,甚至官非的恶果。

如果春分之天象与大壮卦“雷在天上”的卦象对应,就要当心“雷”的破坏力量。

这也是老天爷善意的提醒:当我们春风得意之时,往往会过度膨胀,乱发脾气,邪气乱冲,伤人伤己。

只有“非礼”弗履,严防“非礼”,时刻反思自己,保持清醒,养成浩然之正气,才能利人利己,避免祸端,由祸转福。

通过复盘《易经》,才理解:原来,“非礼”并非只是现在狭隘的意思。

“非礼”就是不合理,不合理就不行。

孔子所讲的四个“非礼”,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不行”。

通过复盘《道德经》,才发现:原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句话并非我们所想象的意思。

老子真正的用意:是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修养的层次,一步一个脚印,从“义”到“仁”,直至“道”的层次。

有诗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春分已来,好好读经,莫负春光,莫负似水年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