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丧后回家的忌讳(奔丧后回家的忌讳有哪些)

往事如风 2023-09-17 12:30:08 网友投稿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之丧葬习俗(三)

十四、请主

实际上就是“陪客”,但根据各地的习俗笼统地称为“请主”,笔者在祖父去世的时候,听见站在院子中的“执事”大声地喊叫。就是在开吊祭奠的前一天下午,把“五服”之内先于死者而亡故的兄弟及妯娌的“亡灵”请回来,陪伴新故者共享祭礼。男的去世请“兄弟”,女的去世请“妯娌”,请男女亡灵不得混淆。“请主”时,前面鼓乐吹打,孝子列队相随。请谁,谁的长子抱其“牌位”带头烧纸,一定在坟上烧,坟头找不到的在十字路口烧。

“请主”完成之后,女婿、外甥或儿子向死者进献羊,俗称“领羊”。“领羊”为了使死者在阴间当做马来骑,或者给死者食用,或给死者运送钱物,根据当地的习俗而定。

十五、开吊

通常在安葬的前一日,设席待客祭奠,当日清晨,由孝子跪拜烧纸,“执客”动手,在大门之外“出纸”。人们把这种“纸”叫“大纸”,由“纸货匠”用各色纸(以白色为主)裁剪出来的,用苇子或竹子做架子,扎成亭台楼阁的样式,然后用浆糊粘成筒装样的长条形,外加纸条旗幡飘带,吊悬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其繁简有丧家决定。“出纸”有扬幡招魂、招回死者灵魂享受祭奠的意思。

“出纸“”后,接着是孝子在亡灵面前磕头烧纸,给亡灵献饭。献饭时,还要把丧事中杀过的猪头献上。当天,亲朋邻里纷纷前来祭奠。凡有客人到来,吹鼓手将鼓乐齐奏,迎接前来奔丧的客人,丧家大门外设“礼桌”,有“执客”,专职接待客人。

十六、祭礼

丧事应当过几天,各地习俗不同。

一是依据阴阳先生推算挑选的埋葬吉日决定。

二是根据丧家的筹备情况而定。

三是根据季节时令而定。

古时丧事大致分为普通事、官宾事、加祭事三种类型。

普通事没有主官、土官、礼宾,有少数吹鼓手和唢呐即可。

官宾事场面宏大,礼节复杂,耗资较大,古时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办得起。

加祭事就是旧时因家贫或者其他原因,认为父母葬礼太简单,后来儿孙们都比较富有了,选择吉日另行祭奠;或是另择“风水”改葬、迁坟。

十七、辞灵

在埋葬的前一天晚上,从晚八点左右开始,鼓乐班子齐坐亡灵旁,由孝子到至亲,按门氏远近一次分别进行。该谁“进饭”,谁就端跪灵前,双手持香于胸前,鼓乐曲子奏起,有一人用盘子端上茶饭献于亡灵前,一首曲子吹毕,“进饭”人叩头退位,第二个人继续。

十八、出殡

出殡,就是把灵柩从家里抬到墓地的过程。

出殡之前,先有吹鼓手吹奏一番,告知乡邻要起灵了,需要给丧家帮忙。

出殡往往不用车(现代社会多用车拉),旧时一般由四人或八人扛抬。

一切装备妥当以后,由孝子跪地烧纸“起灵“,灵柩起动时,长子在前一手拄着“哭丧棒”(一般用柳树棒),一手拉着扯迁布,抱着灵牌,低头弯腰哭着到墓地。

出殡的队伍顺序是:鼓乐走在最前面,吹奏哀乐。还有一人搭着灯笼,俗称“引路灯”。一人提着纸笼边走边撒“纸钱”,俗称“引路钱”。一人提着斗,斗内装五谷杂粮、铭旌和牌位等物品。一人端着献饭,一人背着祭桌,这些大都由女婿、外甥完成。接着就是男孝子、灵柩、女孝子,“送埋”的亲朋好友随行。灵柩出村是路过谁家,谁家大门前就烧起火堆,一则为“路祭”,二则为驱邪。这个场景,笔者小时候亲眼见过很多次。

十九、下葬

灵柩抬到墓地,要绕墓穴转一周,表示死者踏看新地方,熟悉环境。转完,把灵柩放置在墓穴前面。孝子全部跪倒于地。阴阳先生进到墓室,把罗盘测定灵柩放置的位置,同时画线。下葬时辰到了,用绳子把灵柩吊入墓室,摆正位置。将灵牌、墓志砖、阴阳地契等物品放入墓中。

接着开始填土“全墓”。孝子再次大哭,长子填进第一锨土,娘、舅家人也要填上几锨。进行最后告别,接着众人动手堆成一个新的墓冢,冢上撒上五谷杂粮,孝子与众人一起跪拜烧纸和纸货,埋葬宣告结束。

埋葬完毕回家后,全体孝子叩头烧香敬天;然后再“谢灶”,最后,招呼众人吃饭坐席,丧事全部完毕。

农村“白事”忌讳多,这些禁忌要牢记,免得犯错

现在提倡火葬,但农村还是很多土葬的。在农村办白事是有很多忌讳的,你都知道那些呢?小编今天就来给你说一说,这些可要记牢,千万别犯了忌讳。虽然各地风俗有些不同,但在很多大面上是一样的。

一、亲人去世报信的时候不能说死

过去没有电话,都是孝子亲自前去给亲戚报信,不会直接给亲戚说某某死了,而是告诉对方,某某走了,或则去世了,什么时候上山,避开死了一说,是对去世的人的尊重,也可以让亲戚听到过度伤心。

二、抬棺材的时候千万不要说好重

在农村都是八大金刚抬棺材,因为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不管是抬那头,都不能说好重或则好沉,因不你说好沉会真的感觉越来越重,越来越累,这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因素。

三、闻到异味千万别说好臭啊

过去农村没有冰棺,要收尸水都是靠端公道士做法收,有的技术不行的,特别是夏天,容易臭,这个时候你闻到味道千万不要说臭,这味道会跟到你走的。

四、出殡之前逝者的家属不能串门

因为穿着孝服去串门,一是人们会认为不吉利,二是有人认为没有上山可能游魂会跟到孝子到处晃荡,一般我们这边报丧都是在亲戚家门口给亲戚报丧,都不会进屋。如果非要去邻居家或亲戚家,就要把孝服和孝布这些取掉在进去,没特殊的事情还是不去串门的好。

五、丧盆不能摔两次

很多地方都有摔丧盆的习惯,一般是起灵的时候,由长子来摔,需要一次性摔碎,如果不能摔碎就由抬棺匠踩碎,不能摔第二次,这样认为不吉利,最好就是一次摔碎,很少有换人或则重摔的。

六、送葬回途不能回头

送上山后磕完头就往回走,不能回头,我们这边是回来的时候,都不能走送上山那条跑,要绕一条路回家。不能回头,更不能哭着回头,这样代表不舍,会让去世的人内心不忍,跟着回家来。

七、白事帮忙要给红包,为死者买的东西一定要自己掏钱

农村白事你请人帮忙了,一定要给帮忙的人红包,俗话说的“喜钱”。毕竟白事不是什么好事情,特别是送葬的车子这些,还有就是春节里有人过世了,这些必须要给红包,给人冲喜。过去有人去世了都是亲自去吊孝,但现在大家忙了,不一定有时间,如果叫人代买,一定要将钱给代码的人,否则会被认为诚心。

图 / 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今日互动:你们都知道这些忌讳吗,还知道哪些忌讳呢?欢迎评论分享

我是泉新三农,一位想为淳朴的家乡带来清新的精神面貌,为古色的家乡带来高新的技术的新媒体人!也欢迎各位农友们进行点赞,转发及评论。

农村丧葬习俗,“烧库”有啥讲究?“五七不吃家中饭”,啥意思?

古人常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生死之事体现了传统的孝道文化!生前,子女侍奉左右,谓之“前养”,这体现了子女对于父母的孝道;而死后,子女操办葬礼,每逢清明、寒衣扫墓烧纸祭奠,谓之“后养”,体现了孝道文化中的慎终追远!

在农村,由于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对于丧葬的习俗也多有不同,但是,主旨思想在于孝悌往序,是植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积淀!农村,很多地方老人逝世成为“老了”或“殁了”,葬礼是一个人在世的最后一个仪式,也是体现子女孝道的一种方式,古时讲究“忠孝”文化,因此,对于身后事的葬礼也有各位隆重的仪式,俗话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报丧、吊孝这是民间丧葬习俗中的传统流程,很多地方,老人殁了,要通知娘家人以及至亲前来“烧倒头纸”,这也是农村办白事最为重要的流程!

当然,丧葬习俗有很多讲究,孝子执哀杖,摔了老盆儿后就要进行路祭,前来的宾客送老人最后一程,然后,移棺至祖坟地方,开始落坟安葬!在葬礼完成后的第三天,孝子要前往圆坟,将坟堆修缮成圆鼓鼓的,越大对于子女的寓意越好!

然而,落坟以及圆坟仅是葬礼仪式的完结,但是,这也开启了“烧七”的仪式,老人走后第七天,意为“头七”,每隔7天,以此类推,直至“十七”后,便要烧“周年”……

在烧七仪式中,一般来说,都会由逝者的儿孙辈负值,但是,对于“五七”来说,也被称为“烧库”,这也是老人故去后,最为重要的一次祭奠仪式,所谓的“库”就是用纸糊成的金山银山以及房屋、车辆、生活用品以及老人生前很在意的物件!

“烧库”的祭奠仪式在“烧五七”中进行,当然,有些地方,“烧十七”时也会重复一次,这一天,老人的子女会将其生前的衣物以及被褥等,让其闺女以及儿媳等挑选一个留下来,寓意“留个念想”,其余衣物多与纸扎的祭品一同送到坟地前的空地上,以此摆开,孝子跪拜在两侧,用火将其燃烧殆尽!

而在农村,以往“烧七”多以孝子负担所需的用度,但是,“烧库”则不同,这也祭品的花销由其闺女、女婿进行承担,因此,老话常有“五七不吃家中饭”的习俗,寓意有出门的闺女进行承担!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移风易俗的推进,很多传统葬礼也在不断做“减法”。很多丧葬习俗的礼仪程序也不断简化,以往葬礼时路祭流程十分的复杂,前来吊孝的宾客要依次跪拜行礼,如今,也多被集体鞠躬替代!而烧七的流程也被不断简化,有些地方“烧库”以后,直接跳转至烧周年,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当然,在丧葬仪式中,也有很多铺张浪费的现象,这确实需要“移风易俗”,一些葬礼上甚至出现“哭丧”以及“大跳歌舞”的现象,这也是与传统葬礼格格不入,个人认为,传统葬礼文化,讲究的是慎终追远,是孝道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还是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农村丧葬习俗,“烧库”有啥讲究?“五七不吃家中饭”,啥意思?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