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卦爻)

未及挽留 2023-06-03 01:56:01 网络

傅佩荣:《易经》中这13个卦实在厉害,中华文明的开启与之有关

《易经·系辞传》中谈到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与舜五位圣人,为了建国安邦,一共参考了《易经》十三个卦。

1 文明创始

首先谈到伏羲氏制作八卦,他是如何着手这个大工程的?

《系辞传》说:“伏羲氏统治天下时,抬头就观看天体的现象,低头就考察大地的规则,检视鸟兽的花纹与地理的特性。

就近取材于自己的经验,并且往远处取材于外物,然后着手制作八卦,用以会通神明的功能,比拟万物的实况。”

接着说:“他编草为绳并且制成罗网,用来打猎捕鱼,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离卦的“离”字有“罗网”之象,由此产生具体的效用。

但是,离卦原是指“火”,它列为伏羲氏应用的第一卦,也可以指“火是文明的创始力量”。没有火,人类难以在洪荒世界存在。

2 农业与商业《系辞传》在介绍了伏羲氏之后,接着谈了一段历史。

原文说:“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他砍削木头制成犁,揉弯木条制成犁柄,取得耕地锄草的便利,再用来教导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

神农氏代表古代的农业社会阶段,他为了农耕的需要,所参考的是益卦。理由是:“本卦下震上巽,巽为木,震为足,中间有互艮与互坤,艮为手,坤为地。合之则为手持木器,脚入地而行动,为耕田之象。”

这句解说使用了多重象征,值得仔细玩味。接着,原文说:“每天正午开设市集,招来天下的民众,聚集天下的货物,大家相互交换然后散去,让人人都得到所需之物,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

“噬嗑”一词有“市合”之意,有如市集交易而货畅其流,各得所需而合其心意。

由卦象看,噬嗑卦“下震上离,离为日,为龟,震为行。中间有互艮与互坎,艮为手,坎为平(水)。

合之则为在太阳下,行人以手易物,公平交易。龟在古代为值钱的货物。”

走到这一步,社会大致稳定,可以逐渐开启文明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受了《易经》的启发,真是令人惊讶!

3 天地定位

接着上场的才是乾、坤二卦。《系辞传》说:“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会通各种变化,使百姓不会倦怠,以神奇能力化解困难,使百姓适宜生存。

《易经》的法则是:穷困就会变化,变化就会通达,通达就会持久。因此,获得上天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

黄帝、尧、舜让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卦与坤卦。”

这段话意在告诉我们:只要把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原理,自然无往不利。

乾卦象征“衣”,坤卦象征“裳”,古人服饰为“上衣下裳”,表示上下定位,各得其所,形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景观,亦即无为而治。

并且,乾为天,坤为地,只要天地定位,则万物自化,永保和谐安宁。

不过,人类世界的开展,却不会如此单纯。

圣人除了具备超凡的智慧与能力之外,还需要卓越的德行,并且必须教导百姓在人生的各种问题上,明白正确的道理,追求真正的幸福。

4 生活的便利

《系辞传》在乾、坤二卦之后,继续描述古代社会如何借由卦象来制作生活必需品与制定行为规范。

原文先说:“挖凿树干做成船,砍削木头做成桨,船与桨的便利,可以助人渡过横阻的河流,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

涣卦是木在水上,中间互震,震为行,有行船之象。

其二,“驯服牛,乘着马,可以拉着重物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

随卦下震上兑,由行动而喜悦,都是为了造福天下人。

其三,“重重门户加上打更巡夜,用心防备凶暴的来者,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

豫卦下坤上震,坤为关起门来,震为出声示警。

其四,“截断木头做成杵,挖掘平地做成臼,杵与臼的便利,让所有的百姓得到帮助,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

小过卦下艮上震,下止而上动,为舂米之象。

其五,“揉弯树枝做成弓,削尖树枝做成箭,弓与箭的便利,用以威震天下,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

睽卦下兑上离,水火背道而驰,需要威镇之。

这一切都是为了长治久安,圣人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易经入门17讲》双十一特惠7折!

5 社会的规范

《系辞传》最后谈到文化礼俗方面的建设。

原文说:“上古时代,人们住在洞穴与野外,后代的圣人改变为建造宫室,上有栋梁下有屋宇,用来防御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

大壮卦下乾上震,乾为人,震在东方属木,象征人有遮风避雨的屋子。

其二,“古代埋葬死人,用许多层柴草把人裹起来,埋在荒野中,不堆成坟墓,也不设立标志,服丧也没有固定的期限。后代的圣人改变为用棺椁殓葬,这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

大过卦下巽上兑,巽在下为木,兑在上为反巽,为反盖之木,中间互乾为人,有如人在上下二木之间,为棺椁之象。

其三,“上古时代,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治理,后代的圣人改变为使用文字记事,官员得以治理,百姓得以监察,这大概是取象于夬卦。”

夬卦下乾上兑,乾为金,兑为言,合之则为把言语刻在金属上,形成书写的文字,有文字才有法律,也才能记载历史。

以上所述十三卦,是《易经·系辞传》介绍古代圣人的非凡成就时所参考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由此我们不难体会,《易经》在中国古代的重要价值,实在是不可取代的。

读懂易经64卦爻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掌握这3个关键专业性极强

天底下凡是有通例的,就一定有特例,有合乎规矩的,就一定有例外。这样你就掌握到《易经》的精神了。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2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在《易经》中,不同的卦有着不同的卦象、卦辞、彖辞以及象辞。

而每一卦,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会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所以,对于学习《易经》的人来说,单单从每一卦的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深入细化到每一爻,因为每一爻在不同的情境下,也都会隐含着不同的玄机。

《易经》每一个卦都包含或阴或阳六个爻,代表自下而上,一共有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可能是连贯的,可能是分段的,也可能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变化。

每一卦都不太一样,相应的,每一爻所代表的情况也有不同的解释。

就算是同样位置同样的爻,上下关系,对应关系,这当中也有很多奥秘的地方。

那么,如何读懂爻际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从3个方面分析一下,如何来看《易经》卦象中爻与爻之间的关系?

1

首先看爻当位不当位

首先,我们要知道,易经中,奇数代表阳爻,偶数代表阴爻。

一、三、五是阳数,所以每个卦自下而上,一、三、五这三个位是阳位。

一、三、五位上如果出现阳爻的话,就叫当位的爻,所以初九,九三,九五就叫当位的爻。

如果一、三、五的位上出现阴爻,初六,六三,六五,那就是不当位的爻。

二、四、六这三位是阴位,如果这三个位上是阴爻的话,那就当位。所以六二,,上六是当位的爻。

如果二、四、六的位上出现阳爻,九二、九四、上九,那就是不当位的爻。

当位多半是比较好的。

这里讲多半的意思,就是说《易经》告诉我们天下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有当位好的,就有当位反而不好的。

因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就要做什么样的适应。

这个环境是正的,那正的就好;这个环境是斜的,那正的就反而吃亏,反而不好了。

既然这样,是不是就要不正,就要斜呢?不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适应的办法。接着往下看。

2

看完当位不当位,还要看它相应不相应

《易经》中的每一个卦,下卦的初爻跟上卦的初爻(也就是第四爻)有密切关系,二、五有密切关系,三、上有密切关系,叫“应”。

应是跟远方的感应。

如果下卦的初爻跟上卦的初爻,这两个爻是一阴一阳的话,那就叫相应。

下卦的第二爻跟上卦的第二爻,不管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只要一阴一阳,它都是有感应。下卦的第三爻跟上卦的第三爻也是同样的状况。

相应的话,一般表示关系良好,因为异性相吸。

如果下卦的初爻跟上卦的初爻,下卦的第二爻跟上卦的第二爻,下卦的第三爻跟上卦的第三爻,同为阴爻,或者同为阳爻,同性相斥,那就是不相应。

比如乾卦,每一爻都是阳,都是刚的,初爻跟四爻,二爻跟五爻,三爻跟上爻都是硬碰硬,不相应。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硬脾气,就一辈子倒霉,人家不会赏识他,也不会提拔他,他只能孤军奋斗。

那么,《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没有既当位又相应的卦?

完全当位又相应的卦,就是第六十三卦,叫做既济。

既济一三五都是阳的,当位;二四六都是阴的,当位。

然后一跟四,二跟五,三跟六,都是一阴一阳相应的,那当然叫既济了。

其他的卦有很多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子。

讲到既济,我们马上想到跟它相错的那一卦,叫做未济。

未济是完全不当位的,可是虽然不当位,它也相应。所以不是说当位的爻就一定相应,相应的爻就一定当位。

那,完全不相应的卦有没有?也有。比如兑卦。

照理说兑卦应该是很开心的,很喜悦的,可是它的六个爻一跟四都是阳的,二跟五都是阳的,三跟六都是阴的,没有一个是相应的。可是它又让你很喜悦。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再强调一遍,就是一切都不是固定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天底下凡是有通例的,就一定有特例,有合乎规矩的,就一定有例外。这样你就掌握到《易经》的精神了。

3

最后看相邻两爻之间的关系

然而,爻与爻之间不仅仅只是相应与否。相邻的两个爻之间,也存在着四种关系。

第一种,相邻的两爻是相同的,叫比。

也就是说你是阳的,我也是阳的,你是阴的,我也是阴的。这种上下两个爻,性质相同的,这就是比。

比的意思就是说它们有连带作用,然后就有增强的力量,有扩大的一种能量。

第二种,如果上爻是阴的,下爻是阳的,这个叫做凌乘,就有一点欺负的味道。

我是女的,你是男的,我就不服你,我一定要爬到你上头来。

阴凌乘阳,多半比较不好,这在很多卦的爻辞里面可以找到证据。

第三种,如果阳在上面,阴在下面,那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站在阳的立场上,叫做阳据阴。阳据阴就表示阳的力量,是超过这个阴的。

“据”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抱定说我吃定你了,那就不好了;如果感觉说我很感谢你,幸亏有你帮忙,那效果比较好。

二是站在阴的立场上,阴在下,阳在上,而阴会主动去承这个阳,叫做阴承阳。就是说我承载你,我帮助你,我配合你,我支援你。

所以这里面除了行为表现出来,还有它动机是什么,都要看得很清楚。

在《易经》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爻所代表的不同现象,得到相应的启发或警示。

并且通过研究爻与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不同的人生环境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走向有利的局面。

当然,仅仅依靠爻际关系来理解卦还是远远不够的。

想全面解读一个卦,还需要根据卦的卦象、卦辞、彖辞、爻辞,象辞等等,来做全盘考量。

总之,读《易经》,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悟道也不一样,你要怎么去反应也不一样。

《易经》只有一点,那就叫道。

道永远在那里,道不远人,你随时可以去找它,但是它不会主动帮助你,所以你要自己帮助自己。

看完以后,你怎样调整你的观念,怎样改变你的行为,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调整,命运就是这样改变的。

《易经》多次告诉我们,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你要自求多福,你要自助,人家才会助你,你要自助,老天才会助你,一切都要靠自己。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