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现在多少岁(1993年今年多少岁2022)

煮酒送别 2023-06-03 16:28:54 网友投稿

1993年工作,个人账户11万元,5月份退休,每个月养老金多少钱?

最近有一位读者找到我,叫我帮他算一下他能够领取多少的养老金。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读者的基本情况:1963年出生,1993年参加工作,企业上班,社保交了30年,目前个人账户里有11万元,今年5月份退休。

看了这位读者的信息后,我问他,他所在的企业是什么时候开始交社保的,他跟我说,1993年上班就开始交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计算一下这位读者的养老金有多少?

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这位读者说一开始进入企业,就缴纳了社保,所以他所在的企业应该是在1992年就建立了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这位读者在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之后开始上班,所以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在养老金的计算中,也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因此,他的养老金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基础养老金,一个是个人养老金。

有些企业的退休人员还有企业年金,不过除非是大型企业的高级人才,企业才会帮他们购买企业年金,不然一般企业退休员工都是没有的。

这位读者没有说自己有企业年金,所以我们这里就当做没有。

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60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不同年龄退休,计发月数是不一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一年度所在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二、计算养老金有多少?

个人养老金=110000÷139=791.36(元)

这位读者没有说他是哪个省份的,我们就按照上海市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11396元来计算,其他地区去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比上海低。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这个也不清楚,其实这个指数,个人是很难知道的,不过大多数人的指数都在0.8到1.3之间,我们这里就取中间值1.1来计算。

基础养老金=11396*(1+1.1)÷2*30*1%=3589.74(元)

假如这位读者不在上海,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出来的数值,会比3589.74元低。

总的养老金:791.36+3589.74=4381.1(元)

这位读者的养老金是4300多元,不过等到他5月份退休时,因为个人账户总额还会增加一些,所以到时候实际到手的养老金,会比这个数额大一些。

这个养老金水平,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话,完全足够了,说不定节俭一点,每个月还能够省下一些钱呢。

三、有视同缴费的人,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我们今天没有计算到过渡性养老金,因为这次的这位读者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那么,哪些人的养老金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呢?

企业很多都是在1992年建立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都是在2014年10月1日建立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人有视同缴费年限,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的人,也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非常麻烦,一般大家都计算不出来,所以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综述:

以上内容,就是没有过渡性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有过渡性养老金的人,就再加上过渡性养老金就行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还要再加上一个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的计算方式,等于职业年金账户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想知道自己养老金多少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算一算。

1993年工作,个人账户11万元,5月份退休,每个月养老金多少钱?

最近有一位读者找到我,叫我帮他算一下他能够领取多少的养老金。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读者的基本情况:1963年出生,1993年参加工作,企业上班,社保交了30年,目前个人账户里有11万元,今年5月份退休。

看了这位读者的信息后,我问他,他所在的企业是什么时候开始交社保的,他跟我说,1993年上班就开始交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计算一下这位读者的养老金有多少?

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这位读者说一开始进入企业,就缴纳了社保,所以他所在的企业应该是在1992年就建立了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这位读者在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建立之后开始上班,所以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在养老金的计算中,也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因此,他的养老金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基础养老金,一个是个人养老金。

有些企业的退休人员还有企业年金,不过除非是大型企业的高级人才,企业才会帮他们购买企业年金,不然一般企业退休员工都是没有的。

这位读者没有说自己有企业年金,所以我们这里就当做没有。

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60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不同年龄退休,计发月数是不一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一年度所在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二、计算养老金有多少?

个人养老金=110000÷139=791.36(元)

这位读者没有说他是哪个省份的,我们就按照上海市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11396元来计算,其他地区去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比上海低。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这个也不清楚,其实这个指数,个人是很难知道的,不过大多数人的指数都在0.8到1.3之间,我们这里就取中间值1.1来计算。

基础养老金=11396*(1+1.1)÷2*30*1%=3589.74(元)

假如这位读者不在上海,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出来的数值,会比3589.74元低。

总的养老金:791.36+3589.74=4381.1(元)

这位读者的养老金是4300多元,不过等到他5月份退休时,因为个人账户总额还会增加一些,所以到时候实际到手的养老金,会比这个数额大一些。

这个养老金水平,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话,完全足够了,说不定节俭一点,每个月还能够省下一些钱呢。

三、有视同缴费的人,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我们今天没有计算到过渡性养老金,因为这次的这位读者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那么,哪些人的养老金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呢?

企业很多都是在1992年建立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都是在2014年10月1日建立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人有视同缴费年限,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的人,也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非常麻烦,一般大家都计算不出来,所以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综述:

以上内容,就是没有过渡性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有过渡性养老金的人,就再加上过渡性养老金就行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还要再加上一个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的计算方式,等于职业年金账户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想知道自己养老金多少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算一算。

2023年在广东退休,累计缴费20年,账户5.3万,养老金能有多少

请先看一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核定表》(以下简称核定表),坐标 广东省珠海市。

从核定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网友1999年2月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到2019年11月,此时缴费年限为20年10个月。从2019年12月到退休(2023年的5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这样缴纳养老保险妥否?养老金计算时,计发基数用哪年的?她的养老金被拉低多少?若养老保险一直缴纳到退休,养老金会差多少?文末,我们详细的分析计算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解析计算一下这份核定表吧。

一、个人基本信息

1、出生日期:1973年5月。

2、退休日期:2023年5月,退休时50岁,从6月份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

3、参加工作时间:1999年2月。

4、视同缴费年限:0年(这位网友参加工作比较晚)。

5、实际缴费年限:理论上(1999年2月~2023年5月)=292个月=24年4个月。

但从核定表中我们看到,她的实际缴费年限只有250个月=20年10个月。断缴养老保险,从2019年12月到2023年5月=3年6个月。

她的实际缴费年限=24年4个月-3年6个月=20年10个月=20.3333年。

6、累计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20年10个月=20.3333年。

7、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53771.71。

8、养老金计发基数:7486(2019年 ,广东省的)。

9、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0.5768。

二、养老金计算

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

(一)基础养老金

公式=退休当年所在省养老金计发基数×(a+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7486×(0.9613+0.5768)÷2×20.8333×1%=1199.4

注:

(1)a 的确定:

当平均缴费指数≥0.6时,a=1。

当平均缴费指数<0.6时,a=平均缴费指数÷0.6

本案例,平均缴费指数为0.5768<0.6,a=0.5768÷0.6=0.9613

(2)养老金计发基数,应使用退休当年就是2023年的,但这位网友养老保险缴纳到2019年11月,从2019年12月一直到退休,没有再缴纳养老保险。所以,养老金计发基数就用养老保险终止年→2019年的7486。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公式=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计发月数

=53771.71÷195

=275.75

注:计发月数与退休时的年龄有关: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个月。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个月。这位网友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个月。

(三)过渡性养老金

公式=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定额加发+缴费年限津贴

1、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

公式=视同缴费账户存储额÷120=0÷120=0(这位网友参加工作比较晚,是1999年的2月,所以她的视同缴费年限为零,视同缴费账户额也为零)。

2、定额加发

按粤劳社(2009)32号文,每人每月增加100。

3、缴费年限津贴

按粤人社(2014)8号文发放,累计缴费年限满1年发放4元,不满1年不发。这位网友累计缴费年限为20年10个月,按20年来发缴费年限津贴。

缴费年限津贴=20×4=80

过渡性养老金=0+100+80=180

(四)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

1、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0

2、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

公式=退休当年所在省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1993年底前的工作年限+1994年1月~1998年6月实际缴费指数和)÷12×1.2%=0

这位网友1999年2月才参加工作,所以这项等于零。

3、比较

当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缴费年限津贴)时,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0

本案例,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0<(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0+缴费年限津贴80=80),所以这位网友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0。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

=1199.4+275.75+180+0

=1655.15

解析计算结果与核定表中数据吻合!

※※分析:这位网友若2019年12月不终止缴纳养老保险一直缴纳到退休,那么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会有所增加(这项我们先忽略不计),仅看基础养老金这项能差多少?

若一直缴到退休,她的基础养老金计算有两个数据会发生变化。(1)是养老金计发基数要用2023年的,现在2023年的还未发布,我们暂时用2022年的来代替,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8682。(2)是累计的缴费年限也会增加3.5年,也就是24年4个月=24.3333年。

基础养老金

=8682×(0.9613+0.5768)÷2×24.3333×1%

=1624.71

用1624.71-1199.4=425.31,不终止养老保险的话仅基础养老金一项就会增加425.31。这还是用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的,若用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此项还会略有增加。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是不要终止缴费。认为缴费达到15年以上了就可以不缴了,这样对养老金的影响是很大的。二是可以提高缴费档次,使平均缴费指数达到0.6,这样使得a值=1,拉高基础养老金。

以上观点妥否,请朋友们批评指导。

感谢阅读!感谢留言、评论!

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预测

最近陆续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人口的文章。既分析了全国的人口出生数据与人口趋势,也分省分地区对各地的人口形势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与鼓励,在此表示感谢。

中国出生人口从2016年开始,连续7年快速下跌。分别是2016年1786万,2017年1723万,2018年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0万,2021年1065万。人口下降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有部分网友给我留言,让我预测一下2022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为了感谢各位网友的大力支持,我尝试着基于我收集整理的人口数据库数据,结合三种常见的人口出生预测方式进行一下推测,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预测方式一:基于上半年人口出生抽样数据推算

我们知道,非人口普查年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均为千分一样本抽查数据,其误差相对较大。由于出生登记制度的完善和网络的普及,各地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已经相当准确。从上半年主要省份部分地区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出生人口相比去年大概有10%左右的降幅。

该数据占实际人口出生数据的15分之一左右。样本数已经足够大,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尤其是河南省的数据,河南省的人口波幅基本和全国一致。另外,山东的青岛、四川的成都、浙江的宁波均是人口大市,其数据很有代表性。而贵州省贵阳市作为为数极少的增长城市,其样本纳入统计,对预测数据有正面提升。关于贵州人为什么这么爱生育,我后面准备开一个专题讨论。

我们来看看数据吧:

上半年部分地区出生人口数据

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年轻人口大量涌入的成都、宁波、青岛,生育率均在急剧下跌。去年的生育率已经只有0.99,全球倒数第二,仅高于韩国。今年更不乐观。很多省份的非省份城市,由于年轻人的流失,比如四川的巴州区、湖南的凤凰县、江西的庐山市等,下跌幅度更是断崖。这已经是在前几年快速下跌的基础上的再次下跌。

如果我们按照上表数据进行预测,2022年出生人口将比2021年继续下跌10.57%,则全年预计出生人口为949.7万人。这也是继去年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低后,首次跌破1000万人。而印度,今年预计出生人口超过2800万人。所以,从理论数据上看,印度人口今年4月份已经超过了我们。

而今年我国预计死亡人口1070万,该数据会在5年左右上升到2000万左右(从1950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出生人数超过2000万)。今年我国人口将首次负增长,并且在5年内将快速上升到每年减少1000万左右。

预测方式二:基于结婚人数预测

我国的传统观念是必须结婚才能养儿育女,因此,结婚人数对生育指标有很大的先行参考作用。尤其是随着积累的二胎需求基本释放完毕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民政部公布的结婚数据吧:2020年结婚对数是813万对,2021年结婚对数是764万对,同比下降6.1%,2021年出生人数为1062万,则在出生率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出生人数为998万人。

预测方式三:基于上半年抽样数据预测

该预测方式为年龄段的大预测,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我国平均婚育年龄为28岁,则我们根据去年0.98生育率进行测算。1993年出生人口为2156万,1994年出生人口为1947万。按照这个数据预测,今年的出生人口为959万。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我们得出的结论,今年的出生人数分别在949万,959万和998万三个范围。

亲爱的各位朋友,您觉得今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大概在多少?欢迎您提出您的预测数据,我们到时候一起见证,看谁的数据更准确!到时候我们给预测最准确的朋友奖励哟!哈哈。

也恳请各位朋友点赞支持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