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今年多大(1992年今年多大2023)

未及挽留 2023-06-04 09:40:45 网友整理

今日男神推荐 ▎吴先生 92年 双子座 180cm 不烟不酒

今日男神:吴先生

年份:1992年

身高:180cm

学历:本科

星座:双子

职业:国企

关于我基本信息:我爱好一大堆,挣钱能力也还行,性格略带一点沙雕,不抽烟,不喝酒,不玩游戏,圈子还干净,做饭满汉全席达不到,不糊行不行,现寻一人,许一人之偏爱,愿尽此生之慷慨。父母都是单位职工,家中有个弟弟,比我小两岁。

我的爱好:旅行,以及所有和运动相关的事

对另一半的期望期待的她:开朗,笑起来好看的,情绪稳定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比较有主见,人品正虽然交往是奔着结婚去的,但是需要深入了解,着急今年要结婚的,可以略过

2023年养老金调整,工龄30年以下涨300,30年以上涨600,可行吗?

2023年养老金调整,工龄30年以下涨300,30年以上涨600,可行吗?

新年快乐!2023年已经到来,春节将至,每当新的一年开始,退休人员最关心的莫过于当年养老金的调整了,如果动作快的话,2023年第一季度的相关大会上就基本能敲定养老金调整的事宜,同时依据《社保法》相关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金。

从目前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职工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来看,以及社保基金结余、近期北京市“2023年民生计划”传出来的好消息来看,今年职工养老金继续调整几无悬念,按惯例大概率会在上半年就迎来养老金调整的总体通知。同时,工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退休人员对单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曾经所作出的贡献,那么2023年养老金调整,工龄30年以下涨300,30年以上涨600,可行吗?

诚然,在实际当中,有许多工龄长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却也并不高,不少人觉得养老金的水平和自己的工龄长度不匹配,但是养老金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因此有网友提议的2023年养老金调整,工龄30年以下的人涨300、30年以上涨600,是有一定的建设性的,首先充分肯定了退休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能够提升退休人员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提升生活质量,然后能够激励年轻上班族不断积累缴费年限,为“十四五”期间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可谓好处颇多!不过2023年这样实施的话会有几点阻力和弊端,也正是这种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我们依次看看。

(1)这些年养老金调整,其实都不是和“工龄”挂钩的,并没有相关的操作先例。因为各省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写的都是挂钩“工作年限或缴费年限”上调,并没有提及“工龄”二字,可见按工龄调整养老金只是人们口头的说法而已,并不符合养老制度的相关规定。因为工龄不一定绝对等于缴费年限,比如有部分退休人员是2014年开始建立个人账户缴费的,但是有一些人是1992年左右就开始实际缴费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工龄比较长、但是缴费年限却不多......

(2)工龄30年以下涨300,30年以上涨600,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比如说工龄28年和31年,仅仅相差三年而已,但是养老金的每月调整金额却相差了300元,另外工龄16年和29年一刀切统一上涨300元、31年和40年也同样上涨600元,这就会造成“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显然是不公平的——而现行的按照定额、挂钩、倾斜三步走的调整惯例模式,则能够更好的兼顾公平和效率,特别是对于高龄老人是比较友好的。

(3)养老金调整一般都是由各个省市自行制定调整方案,才符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全国一刀切统一按照工龄调整,会脱离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基金收入规模不同,我们看到2005年以来,连续18年上调养老金也都是放权给各个地区自行制定本省的调整方案,全国一刀切按30年以下工龄涨300,30年以上涨600,难以符合31个省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4)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模式中,其实已经有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工龄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肯定。我们也看到2022年上海市恢复了“与缴费年限挂钩”,但是2021年上海是没有与缴费年限挂钩的,这意味着31个省份都有体现对工龄价值的肯定和重视,我们也看到最近两年的养老金调整中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河南等人口大省也都明显体现了对工龄的重视。况且2023年养老金调整,工龄30年以下涨300,30年以上涨600,这个标准显然是太高了,也会造成养老基金难以承担。

综上所述:2023年养老金大概率会继续调整,不过对于工龄30年以下统一涨300,30年以上涨600,是不可行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