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出生的人很可怕(2月8日出生的人很可怕嘛)

几分真心 2023-07-25 20:37:18 网友投稿

星座准确吗?什么时间出生的人最幸运

有的人比较幸运,有的人比较倒霉,为什么?跟出生日期有关系吗?

心理学家怀斯曼决定通过研究运气心理学来回答这些有趣的问题。

为此他已经跟1000多名幸运儿或者特别不幸的人携手合作过,这些人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幸运儿和不幸的人在人生历程中的差异非常明显,而且他们与幸运之神的关系还颇具连续性。

幸运的人看起来总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幸运之神总是对他们宠爱有加,即便遇到危险也总能化险为夷。不幸的人则刚好相反。他们的生活好像就是由一连串的失败和绝望组成的,而且他们都深信这些不幸并不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

苏珊是研究对象中最不幸的人之一,她是一名34岁的看护助理,来自英国的布莱克普尔。

特别是在感情的道路上,苏珊一直走得磕磕绊绊。有一次她被安排与一名男子相亲,对方骑着摩托车赴约,却在路上发生了车祸,他的两条腿都摔断了。

下一个相亲对象则是不小心撞到玻璃门上,把自己的鼻梁给撞断了。几年以后,她终于找到了结婚对象,可就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他们所选的教堂被人一把火给烧了。

除此之外,苏珊还遭遇了一系列令人跌破眼镜的意外。其中有一次她算是被厄运之魔给死死盯上了,在一段不到50英里的旅程中,她就遭遇了8次车祸。

怀斯曼很想知道人的运气好坏是不是偶然事件,或者是否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生历程。因此,他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人的运气。

其中有一次实验至少让人印象深刻,他给那些志愿者每人发了一张报纸,请他们仔细看过后告诉他里面共有几张照片。其实,他还在这张报纸上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不过他并没有告诉他们。

在报纸的中间部位,他用半版的篇幅和超大的字体写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告诉研究人员看到了这句话,就能为自己赢得100英镑!”

那些运气不佳的人把心思完全花在了清点照片的数量上,所以并没有发现这个赚钱的机会。

与此相反,那些幸运儿显得非常放松,所以看到了报纸中间的大字,从而为自己赢得了100英镑。

这个简单的实验表明,幸运的人总能够把握意想不到的机会,从而为自己带来好运。类似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那些志愿者的运气好坏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所决定的。

幸运的人通常乐观开朗,而且充满活力,所以容易接受新的机遇和经验。相反,不幸的人性格相对孤僻,而且反应不够敏捷,所以常常对人生感到不安,不太愿意充分利用摆在面前的大好机会。

俗话说,有些人生来就是幸运儿。

怀斯曼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这句话是不是属实。这个项目其实源自他在2004年收到的一封古怪的电子邮件,发件人是瑞典于默奥大学医学院的捷安堤·乔泰教授。

捷安堤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在探讨人们的出生日期跟其心理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其中的一项研究中,他要求大约2000人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借此来衡量他们自认为喜欢追求刺激的程度,然后查看问卷的得分是否跟人们的出生日期相关。

追求新奇和刺激是我们人性的一个基本方面。喜欢寻求刺激的人无法容忍他们此前已经看过的电影,喜欢与他们捉摸不透的人相处,容易被登山和蹦极等具有较高风险的运动吸引。

与此相反,不爱寻求刺激的人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部电影,感觉跟自己非常熟悉的老朋友相处非常舒服,而且不喜欢去他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捷安堤的研究结果显示,喜欢寻求刺激的人通常是在夏天出生的,而那些喜欢熟悉事物的人则更可能出生在冬季。

捷安堤在邮件中说,他看过怀斯曼在性格和运气之间关系上所做的研究,所以很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天生就是幸运儿。

这是一个很令人着迷的想法,因此我们俩决定联手对这个问题一探究竟。捷安堤此前的研究表明,出生日期跟人的性格之间的确有一定的关系,但相关性并不是很大。

为了找出这种微妙的联系,我们必须对数以千计的人进行研究才行。我们也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知道,即便是找几百名学生参与研究都已经是困难重重了,而调查需要的是数千人,而且他们还要来自各行各业,否则我们就别想找到我们期望看到的蛛丝马迹。

幸运的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帮手。苏格兰的爱丁堡国际科学节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科学盛会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科学节。

如果能把他们的实验纳入科学节的活动之中,就很有可能吸引到所需的大批实验对象。

科学节的主办单位给怀斯曼开了绿灯,他们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网站,人们只要输入自己的出生日期,并回答一份怀斯曼设计的标准调查问卷,就能够对他们的运气好坏进行评估。

进行这种实验跟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研究不同,你只有一次机会把它做好,而且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人们是否愿意花时间参与其中,不过,研究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强烈关注,并很快传遍了全球。

网站正式上线才几小时,就已经有数百人前来访问。到了科学节接近尾声的时候,已经收到了四万多人提交的数据。实验的结果相当明显。

捷安堤已经发现夏天出生的人更乐于冒险。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显示,与那些冬季(9月到2月)出生的人相比,夏季(3月到8月)出生的人也会觉得自己更幸运一些。在12个月份出生的人中,幸运度的自我评价曲线呈波状分布,其中5月最高,10月最低(如下图所示)。只有6月与整体的分布形态不符,我们将其归因于统计偏差。

天生幸运儿实验结果:

一年中的12个月中出生的幸运儿比例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很多种解释,其中大多跟冬天的环境温度比夏天低这个观点有关。

可能是因为冬天出生的婴儿要面对更为严酷和恶劣的环境,所以会比夏天出生的婴儿与看护人的关系更为亲近,所以在生活中比较不喜欢冒险,运气相对来说也要差一些。

也有可能是因为在严冬生产的女性摄取的食物不同于在夏季生产的女性,所以孩子的个性也会有所不同。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效应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很有趣的,它暗示着出生时的温度对于个性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不过,在接受任何与温度相关的解释之前,必须首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影响机制。或许这种效应跟温度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跟另外一种会随着月份不同发生变化的因素相关。

支持占星术的人可能会说,天体活动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夏季时行星和其他星辰的排列分布注定了会给新生儿带来好运。

要对各种不同的解释进行有效的评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到一个温度跟月份没有太大关系的地方重新做一次研究。如果跟温度相关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在温度较高的月份出生的幸运儿在比例上应该还是会高一些。如果占星术给出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5月、6月、7月就应该是新生儿的幸运月。

对于生活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人来说,温度和月份的关系刚好相反。在北半球,6月是很炎热的,而12月是很寒冷的。在南半球,6月却是严寒的冬季,而12月是烈日炎炎的夏季。

正因如此,怀斯曼决定到地球的另一端去重新做一次研究,看看到底是与温度相关的解释更有说服力,还是占星术就“天生幸运儿”给出的解释更为合理。

达尼丁市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东南岸,这里每两年举办一次科学节。2006年,怀斯曼收到了新西兰科学节主办单位发来的电子邮件。他们已经得知他想在南半球重新进行一次“天生幸运儿”的实验,所以想知道他是否愿意在他们的科学节上重复再做一次研究。

怀斯曼为第二次“天生幸运儿”实验重新设计了一个网站,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媒体也都对该实验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这非常有助于吸引人们访问网站。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有2000多人提交了自己的出生日期,并给自己的人生幸运度打了分数。实验结果显示,与温度相关的解释占据了绝对上风。

那些在南半球的夏季(9月到2月)出生的人觉得自己要比在冬季(3月到8月)出生的人幸运多了。这次实验得出的幸运度自我评价曲线也呈波浪状,不同的是幸运儿比例最高的月份变成了12月,比例最低的则是4月。“天生幸运儿”之类的研究显示,出生月份的确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细微的影响。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人员研究过两者之间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效应。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真实生日的阐述。

必追剧

#电视剧平凡之路#开播啦!开播啦!

电视剧《平凡之路》中的演员你喜欢谁呢?

《平凡之路》是由刘进执导,郭麒麟、金晨领衔主演,晏紫东、朱珠主演,还有很多友情出演的演员,是一部都市职场轻喜。该剧于2023年5月3日在央视八套播出。

剧中最喜欢的演员有郭麒麟,朱珠等,一开始追剧也是因为该剧中,有这两位喜欢的演员同时出现在《平凡之路》这部电视剧中。

郭麒麟,本名郭奇林,1996年2月8日出生于天津,父亲是德云社的班主郭德纲,师父于谦,他2016年,参加东方卫视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表演相声《谁是一哥》,参演的电视剧《庆余年》,2021年2主演的电视剧《赘婿》都有不错的表现,在荧屏上带给大家满满的欢乐气氛,也因此超喜欢他[呲牙]

朱珠,1984年7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在荧屏上认识她是因她2019年主演的都市律政剧《精英律师》,2020年主演的古装剧《大秦赋》在两部电视剧中朱珠的表演都很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赞]

这次《平凡之路》开播,两位喜欢的演员在同一部电视剧《平凡之路》中同时出演太喜欢啦,此剧必追,而且这部电视剧也有很多的看点。

从剧情和预告片内容来看,这部电视剧以法律的视角,从不同的法律案件切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能够直接面对大家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难题、困境及冲突。

并且,剧中的节奏感也很强,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而在剧中,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到位,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俺喜欢的郭麒麟、朱珠两位演员,他们将人物形象诠释得非常精彩,此剧值得一看,必追剧呀![赞][赞][赞][赞][赞]

多名男女酒店内互相发生性关系,私密进行也被判有罪,如何避雷

#律师来帮忙#

你以为只是大家私底下给冷淡的生活加点猛料,殊不知法律认为你已扰乱公共秩序——聚众罪

目录1.引言2.聚众罪的前世今生3.聚众罪的构成要件4.仅仅用手但没实质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吗?5.多名男子互相用手解决问题构成犯罪吗?6.多名失足妇女同时向一人提供构成犯罪吗?7.多人组成固定情侣关系互相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吗?

引言

1997年刑法规定聚众罪的最初几年,聚众的案件发生数量并不多,人们一度忘记了这个罪名的存在。直到2010年“换偶案”的发生,聚众罪才被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广泛关注。

2009年8月17日,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在一次扫黄行动中,在某连锁酒店的房间内当场抓获了5名参与“换偶”的人员。之后,警方顺藤摸瓜,通过这5人又抓获另外17名曾参与“换偶”的人员。在这22名涉案人员中,男性14人,女性8人,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53岁。经调查,警方发现,时年53岁的马某某是这一系列“换偶”活动的组织策划人。

马某某,研究生学历,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1957年出生的马某某有过两次婚姻,第二次离婚对他打击很大,不但把房子给前妻,还背上了一大笔债务。离婚后,马某某与患有老年痴呆的母同住在学校提供的公寓里。可能有家族遗传病的关系,马某某的兄姐相继被发现患有精神病,而他一直颇为疼爱的外甥女也出现精神异常的症状。

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幸使马某某喜欢上了网上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某某被拉进了一个名为“游戏”的QQ群。虽然马某某当时没有伴侣,但可能是为了排解生活的苦闷,他开始热情研究“换偶”,查阅国内外资料,并开始组织“换偶”活动。

2007年夏天至2009年8月间,马某某和其他网友共计22人,包括两对真实的夫妻,先后35次聚集多人进行活动。其中,马某某组织或参加“换偶”活动18次,有14次是发生在其家中。

检察院认为,马某某等22人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关于聚众罪的规定,并认定马某某为组织者,将其列为第一被告。

马某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但是不认同构成聚众罪,其辩解称:

因为我的家庭和亲人屡遭厄运,最初浏览夫妻交友网站,后来建立换偶俱乐部的群,都只是为了分散自己的痛苦。同时,自己有权支配自己的身体,所有参与者均没有受到强迫。我从没有想到这种行为是犯罪,直到这次被警察抓住,才第一次听说聚众罪这个罪名。

马某某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门口

马某某的代理律师是曾代理过“许霆案”的姚永安律师,其坚持为马某某做无罪辩护。姚永安律师认为:

聚众罪,是指召集他人胡乱进行的行为,而马某某从事的活动属于,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一男一女单独进行,没有胡乱。而且进行了两年多,没有影响社会秩序,不构成聚众罪。

2010年5月,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判决:22名被告人均犯有聚众罪,其中,马某某为组织者,依法从重处罚,判处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其余21名被告人被分别判处刑罚,最高为两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聚众罪天生具有吸睛属性,加上马某某的副教授身份以及参与人数有22人之多,马某某“换偶案”在当时引起热议。一时间,聚众罪的存废之争成了热点话题。

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主张应对取消聚众罪,其认为:

法学家张明楷教授主张:只有公开的聚众才可能构成犯罪。

法学家贺卫方教授支持保留聚众罪,其认为:

刑法将聚众规定为犯罪,公开进行的构成犯罪可以理解,但在私密空间未公开展示的也构成犯罪,罪在何处呢?追本溯源,不妨先看看这个罪是怎么来的。

聚众罪的前世今生

聚众罪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刑法规定的流氓罪。当时,聚众被解释为流氓活动的一种。

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治安开始面临挑战。

到了80年代,我国的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1983年,国家首次提出了“严打”这个概念,并进行了第一次严打。

在第一次严打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当前办理流氓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其中,下列情形,均被认定为流氓行为:

1.利用物品教唆、引诱青少年进行流氓犯罪活动的,或者在社会上经常传播物品,危害严重的;2.聚众进行活动(包括聚众奸宿)危害严重的主犯、教唆犯和其他流氓成性、屡教不改者;3.不以营利为目的,引诱、容留妇女,情节严重的;4.以玩弄女性为目的,采取诱骗等手段奸女多人的;或者虽奸女人数较少,但造成严重后果的;5.勾引男性青少年多人,或者勾引外国人,与之搞两性关系,在社会上影响很坏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聚众正式在法律文件中被规定为犯罪行为。不过,在当时被认为与聚众具有同等危害程度的第4项和第5项行为,现在已不再被视为犯罪行为。

后来,1997年对刑法进行修订时,鉴于流氓活动的定义过于宽泛,容易被滥用,流氓罪被分解为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聚众罪和强制、侮辱妇女罪。

最终,基于我们的传统观念和法律倡导的良善价值,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认为聚众仍有打击的必要,聚众罪被从流氓罪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罪名。

在现行刑法中,聚众罪被分类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中的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也就是说,刑法认为聚众罪并非侵害了个人利益,或者说并非仅仅侵害了个人利益,更大程度上侵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法律才需要打击聚众。

聚众罪的构成要件

1.聚众

聚众罪的中的聚众,是指三人以上(含三人),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纠集下,多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活动。在男女性别上,既可以是男性多人,也可以是女性多人,还可以是男女混杂多人。

2.

所谓,是指不符合道德准则的性行为,除了自然之外,还包括其他为了寻求刺激或满足的行为,通常参考公安部门的规定来加以认定。

3.自愿

在聚众活动中,包括组织者在内的全部参与者都必须是自愿的,绝不能是被强迫的。如果以暴力、胁迫、麻醉或者其他方法强迫他人参与聚众活动,则应视具体情况构成罪(含和罪共同犯罪)或强制、侮辱妇女罪等犯罪。

4.处罚对象

聚众罪处罚的是首要分子和多次参加者。

聚众的首要分子,是指组织、策划、指挥三人以上进行活动的。多次参加者,是指参加聚众活动三次以上的。

对偶尔参加者,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给予必要的治安处罚,不宜定罪处刑。

5.公开进行?

公开进行是否属于聚众罪的构成要件,这在刑法理论界引起了广泛争论。例如,不少学者就提出,聚众中没有受害人,受到侵害的是社会秩序和善良风俗,这就要求刑法打击的聚众应当限于公开进行的行为。

罗翔

虽然上述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公开进行并非聚众罪的构成要件。只要实施了聚众的行为,即使在私密空间下进行,按照法律规定仍然需要予以打击。

仅仅用手但没实质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吗?

聚众中的,主要是指行为,即群宿,且不限于自然,还包括其他为了满足的行为。

发生在安徽的一起案件,2018年12月28日,张某邀请潘某到外出唱歌,各自挑选了一名陪侍女后进入包厢。在包厢内,张某通过用金钱刺激的方式,提出让两名陪侍女脱潘某的裤子。两名陪侍女将潘某的裤子脱下后,当着张某的面为潘某。之后,张某、潘某在陪侍女上身裸露的情况下,与陪侍女跳舞,并分别亲吻其胸部。张某将上述过程用手机拍摄了视频。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聚集多人到娱乐场所的包厢内实施活动,其行为符合聚众罪的构成腰间。至于陪侍女是否具有聚众的故意,不影响聚众罪的成立,只要陪侍女参与了聚众活动,就应当计算在聚众的人数中。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犯聚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

案件来源: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法院(2019)皖1821刑初96号刑事判决

多名男子互相用手解决问题构成犯罪吗?

通过法律对活动的界定可以看出,聚众并不要求限于异性之间,同性符合构成要件的,同样可以构成聚众罪。

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案件,2013年4月的一天,男子余某驾车邀请张某某(男,1996年8月20日出生)、韩某某(男,1996年7月13日出生)外出吃饭,并为二人购买衣物,赠送零花钱,最后引诱至其违约上海市闵行区的住处,以相互的方式聚众。

同年5月,余某再次以请客吃饭、给零花钱的方式,引诱张某某、杨某某(1996年2月8日出生)至其住处,采用相同的方式聚众。

最终,法院判决余某犯引诱未成年人聚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

案件来源: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2013)松刑初字第1393号刑事判决

多名失足妇女同时向一人提供构成犯罪吗?

在基层民警办理的案件中,一名男子一次招多名失足妇女同时同时提供特殊的情况并不罕见。例如,之前网红“薛蛮子”案发后就自曝丑事。

涉嫌聚众,“薛蛮子”钱色交易

在另一起案件中,39岁的吴某个体经商多年,有了些钱后就经常在外寻花问柳。妻子因此与他离婚,但吴某仍不思悔改。一天夜里,吴某招4名女子与自己发生关系。后因他人告发,公安机关将吴某当场抓获。那么吴某和4名女子的行为属于还是构成聚众罪呢?

按照刑法定罪量刑,需要行为人同时满足主客观的要件。聚众罪,客观上需要存在聚众的行为, 主观上须具有寻求精神刺激、性满足等的心理状态。毫无疑问,吴某的行为同时具备聚众罪的主客观要件,应依法定罪量刑。但是,一起共同向吴某的多名妇女并不具备聚众的主观故意,其目的只是为了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而已。

因此,对于吴某花钱招来的妇女,应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处罚。

多人组成固定情侣关系互相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吗?

虽然是固定的情侣关系,但是,为了寻求刺激互相发生性关系同样构成犯罪。

发生在安徽的一起案件,男子叶某甲与同村女村民俞某长期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俞某同时还与另一男子叶某乙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2016年5月19日上午,叶某甲邀请叶某乙至俞某的出租房,提出三人在一起发生性关系。之后,叶某甲先与俞某发生了关系,并让叶某乙在旁边观看。叶某甲完事后,叶某乙以身体不适为由未继续进行活动。

2016年5月20日上午,被告人叶某甲又邀请叶某乙、俞某来到某酒店的房间内,这次三人互相发生了性关系。

2016年6月初,叶某甲带着妻子时某来到俞某的出租房,先后与妻子时某、俞某发生性关系。

最终,法院判决叶某甲犯聚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案件来源: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法院(2017)皖1525刑初17号刑事判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