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详解(坤卦详解事业)

陈情匿旧酒 2023-06-11 10:20:41 网友分享

详解《易经》坤卦:大地母亲,八卦中平凡却伟大的一卦

坤卦是由三个阴爻组成的,它与乾卦正好相反。

坤为地、为母

阴爻代表柔软的、柔顺的、有形的、固态的、重浊的,代表这类物质。那么三个阴爻组成的坤卦☷就代表大地。

大地有承载的功能。它包容,能够让万物生长在自己身上,所以大地代表母亲之德,那么坤卦也代表着母德,那就是慈悲、仁爱、包容。

坤卦代表着柔软的性质,也有包容的意思,甚至有时候逆来顺受。这与母亲的品德完全吻合,母亲对孩子的呵护是最无私最彻底的关爱。

坤六断

坤卦卦象「☷」,是由六个小段组成的,所以叫做“坤六断”。

三个阴爻是六个小短段的形状像,像布料。我们身上穿的衣物和布料,上面是很多小格子、小片段编织而成,所以坤卦代表着布料,也引申为服装。

坤卦的许多小段状的象,还可以引申为翻开的书,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或者是一摞一摞纸张,堆在一起,这些都形象地符合坤卦「☷」的卦象。

坤为黄色

坤卦是大地,我们中原大地以黄土地为主,所以坤卦就代表黄色,深黄、浅黄、明黄、杏黄等等都归入坤卦。

在坤卦的爻辞里有一句叫“黄裳,元吉”,意思是说:黄色的衣服代表吉祥,因为黄色符合大地之德,方广、正大、平坦、笔直,这种德性是忠厚、仁德的君子品性,所以是美好吉祥的。

坤为“顺”

坤卦的卦徳,也就是坤卦的主要属性是:“顺”。

大地对于芸芸众生、母亲对于孩子都是承顺、包容的,大地和母亲承载我们,照顾我们,给予我们所需要的生存所需,顺从我们的意志,爱护、保护我们,甚至溺爱我们。

有了大地,有了母亲,我们就会感到安全,感到放松。这就是大地和母亲的“顺”给我们带来的。

坤为牛

在动物里面,坤代表牛。

因为牛生性非常温顺,它任劳任怨地为我们耕耘,而且所做的工作都和土地相关,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所以牛被归在坤卦里。而且中原的牛也多是黄牛,也应该归于坤卦。

坤为方

坤卦代表的形状是方形,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是一种依靠直觉得到的朴素认知。大地平直方正,所以坤的形状是方。

所以《易经·象传》里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形式平坦宽广,君子见到坤卦就告诫自己要“厚德载物”。所以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非常尊崇坤卦之德的。

坤为众、平均

坤卦还代表平均,坤卦☷的六段,分得非常细小,非常平均,这也是坤卦的一个特性。

坤卦有“众”的意思,俗话说“三人为众”。坤卦「☷」由很多密密麻麻的小片段构成,所以是众多之象。

在现代的生活中有一种事物是古代没有的,那就是我们电脑编程用的代码。代码也是由很多字母、很多片段、很多段落组成,就像“坤六断”一样,密密麻麻,所以现代的程序编码也归入坤卦。

坤为腹

在人体部位上,坤卦代表我们的腹部。因为我们的腹部是平坦的,柔软的,没有骨骼,而且它承载、包容着我们很多重要的内脏,就像大地一样的包容、承载之意,所以腹部归入坤卦,而且坤卦☷还有六块腹肌。

坤为脾

在人体器官里,坤卦代表脾胃里面的脾。脾脏的功能是把我们吃的食物消化为水谷精微,也就是营养物质,然后运化到全身各处,这与坤卦「☷」的点阵状、弥散状的卦象相吻合,所以脾脏归在坤卦里面。

坤为西南

坤卦所代表的方位,在后天八卦里位于西南方,因为西南方是一块比较平坦的土地,而且很肥沃,号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所以把坤卦放在西南。

坤为塌鼻梁

坤卦在容貌上代表塌鼻梁。因为艮卦「☶」为山,在人体上代表“鼻”。古人经常用“山”来称呼鼻梁,认为鼻梁为容貌之“山岳”,鼻梁根部称为“山根”。那么坤卦代表平地,所以代表塌鼻梁这种相貌。反之,艮卦☶就是高鼻梁。

这些就是坤卦的经典卦象。

关注【易就是简单】,日常更新《易经》知识原创视频

最新易经视频课上线,点击下方卡片,与30000人一同观看

易经详解第12篇—坤卦是在一个框架里践行乾卦所代表的天理

坤卦卦辞分析完了,接着我们看看《文言传》。坤卦文言比乾卦文言短很多,只讲了一遍,先看第一段。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至柔而动也刚

“坤至柔而动也刚”,“坤至柔”,坤卦是最柔顺的,随顺乾道,纯阴至顺。“而动也刚”,“而”是能够,柔到了极点,就物极必反,阴极转阳,这叫“动也刚”。

“至静而德方”,阳主动,阴主静,坤卦六个爻都是阴爻,所以说“至静”。“方”是仿效,是讲坤卦规规矩矩地在一个框架里循序修习乾卦所代表的天道。坤卦静承天德,也能够用“方”的原则来自处,这是点明了坤卦的自处原则。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先

“后得主而有常”,坤卦不能“先天”而行,“后天”而行才能“得主”,“主”指的是乾卦,就是坤卦象传里说的“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常”是常理、常道,坤卦随顺乾卦,以乾阳为主遵守常道,这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含万物而化光” ,这句跟象传里讲的“含宏光大,品物咸亨”意思差不多。“含”是包含。“光”是光大。“化”是转化,从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就叫化。坤卦含载万物,通过化育的功夫,把万物发扬光大。“坤道其顺乎”这是赞美坤卦的随顺之道。“承天而时行”承是承接、支撑、继承。坤卦是乾道的践行者,但坤道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顺时而行的,当作则作,当守则守,当从则从。就像四季交替,在不同的时间顺应不同的规律做不同的响应,这个就叫“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谭立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明朝有一本著名的劝善书,书名叫《了凡四训》,作者是明朝的一位官员,姓袁名黄,字了凡。这本书是袁了凡先生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以及改过迁善的方法;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实际经验来现身说法。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双喜曰嘉,众喜曰庆,庆是皆大欢喜的意思。善报、恶果,都是日积月累来的,自身的行为是因,余庆还是余殃,这是果。积善行,得善果;积恶行,得恶报。一切都在自身的选择。“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臣弑君,子弑父”,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从有念头开始,到形成这个结果,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根由在于没有及早察觉。等察觉到的时候想再处理,已经来不及了。这里直接道出来了“臣弑君,子弑父”的原因:由辨之不早辨也——由于没有及早察觉。辨是辨别、察觉。这句话很有名,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篇里,司马迁就引用了这一段;这一段还和孔子写《春秋》有关。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乱世,礼崩乐坏,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止,“臣弑君,子弑父”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孔子作春秋就是看到了履霜坚冰至。“《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顺字,可以做两种解读,都是通的。一是慎,谨慎的慎,在履霜的时候就得谨慎了,不久之后就是坚冰至,应当早做打算。第二种解读,顺就是顺,顺沿的顺,履霜坚冰至,是说,事物的发展顺沿着一定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就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知道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就可以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早做准备。这段讲的是初六爻,接着来看下面的内容。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方、大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直”是品德端正、是内在的“正”,“方”是行为适宜、是外在的“义”。“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就讲得很清楚了。君子居敬持守,以正内心,集义讲学,以方外物。“敬义立而德不孤”,“敬”就是“敬以直内”的“敬”,指内在的功夫;“义”就是“义以方外”的“义”,内在和外在都建立了,当然“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直则不矫,正则不私,义则不争,方则不躁,做到了直、正、义、方,这就是大。大说的是乾道。六二爻做到了,当然别人对它的行为不会有怀疑,就叫“不疑其所行”。下面是解释六三爻。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

六三爻是内在美。含蓄不露地为君王做事,功成不自居。地顺承天、妻顺承夫、臣顺承君,都是这个道理。当然,在现代家庭关系来说,不一定是“妻顺承夫”了,也有“夫顺承妻”的,无论哪个是主哪个是从,得有主从,不然就会出问题,家庭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人,没听说过一个人有两个脑袋的吧?一定有一个是让的,两个都很强势、互相不让步,是没办法相处的。接着后面的内容:“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代”是暂时的、假定的。王朝的更迭,大多打的都是替天行道的旗帜,替天行道就叫“代”。坤卦代替乾卦执行他的意志,功成之后就身退,绝不恋栈,马上把东西交还回去,就叫“代有终”,终是最好的收尾。人和人之间,不知道多少事,都是坏在一个“争”字上,而这个爻定位很清楚,知道让,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居敬持守,谨言慎行

这段是解释爻“括囊,无咎无誉”的。“天地闭,贤人隐”就是“括囊”的时候,外在环境不好,大家都谨言慎行,因为世道太坏了。“天地闭”就像否卦一样,贤人如果有表现,就会惹祸,所以他就隐居起来,像“括囊”一样,把自己封闭管理起来,这样无咎也无誉。不过,恶劣的环境总会过去,这就是“天地变化,草木蕃”。“蕃”是茂盛,以草木茂盛来喻比百业兴旺。世道变好了,就要出来有所作为了。“天地闭,贤人隐”是坤卦第四爻“括囊”的本象。“天地变化,草木蕃”是第四爻的变卦豫卦的象,是将来会发生的事。先能够“隐”,将来就有机会“蕃”。这两个象一动一静,是在教我们怎么看得更远。“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最后用一个“谨”字来概括了爻,告诫我们居敬持守,谨言慎行。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黄中”,黄是中间色,中是指六五爻居于上卦之中,文德蕴于内。“通理”,是说文无不通、理无不至,通达一切事理。第五爻是尊位,就叫“正位居体”。“体”是核心、主体。领导人负责大政,很少干涉部属,这是柔性管理。“美在其中”,是说柔性的内在美。“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四支”是指四方,六五爻大德行远,表里兼顾,广被[pī]四方。什么叫“事业”呢?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坤卦的事业就是履行乾道,广被四方。“美之至”这是坤卦之美的表现,是高度赞赏坤卦“黄裳元吉”的领导方式。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这是讲上六爻,解释“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阴阳之间到最后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文言传指出冲突的关键,就在“阴疑于阳”。第二爻行为坦荡,“不疑其所行”;第六爻走到极端,矛盾加深,变成了“阴疑于阳必战”。一旦僭越本分,乾卦就出来摊牌了,一旦摊牌,阴阳之间不再和衷共济,诚信的基础完全被破坏,互相怀疑,最后就走到诉诸武力的程度。这个“疑”很糟糕,一产生怀疑,就不再信任,不信任就有了障碍,然后各种子虚乌有的事好像也都变成真的了。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是一样。

“为其嫌于无阳也”,乾卦来找麻烦了,因为他怀疑上六爻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坤卦前五个爻,乾卦都没有出面,直到坤卦在第六爻走了极端,他才出手,一出手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由于上六爻误判形势,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终于引起阴阳大战。“故称龙焉”,龙的形象,乾卦的威力,就在坤卦最后一爻显现出来了。“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龙的阳刚力量一发动就会很惨,这个时候已经积重难返了。“犹未离其类也”战争打起来之后,上六爻才大彻大悟,明白看清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必须回到坤卦的角色。“阴阳相合”就叫“类”。坤卦脱离不开阳大阴小、阳主阴从的关系圈;就像孙悟空怎么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很多夫妻关系也是这样,一段时间感情黯淡,各行其是,最后发现“犹未离其类也”,还是得回到原来的关系中。“故称血焉”,到了刹不住车时,就一定会流血解决。“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一旦爆发冲突,两败俱伤,乾卦和坤卦的血混杂在一起。这就是坤卦第六爻的惨象。在历史来看,这一爻是权臣和圣主的对战,每当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果都是极其惨烈的。

乾卦代表的是天理,坤卦代表的是现实。在现实中,或多或少,人都习染了种种的后天情欲,积攒到了一定程度,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等到“龙战于野”的时候,才发现天理昭昭,悔之晚矣。乾坤要合,才能生万物,这是不易的法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