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卦详解(履卦详解易安居吉祥网)

无药可救 2023-06-10 01:44:13 用户分享

歪解易经——情感八卦 十、履卦

十、履卦

此卦有如履薄冰之意。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文:乔跛装盲,暗中部署实力,俯首称臣,犹似蹑随虎后,若被发觉便有噬人之凶。因为王帝是个暴君。

如纳入感情问题解释,不外说明,因为男人往往都是大男子主义,爱他的女人必须缩手缩脚,投其所好,以柔克刚。

这里也可以指那些情妇、二奶一类依附于男人的女人的心态。

中国的女人,活该成为受害者。因为这首先源于女人们的情感拯救心理,千百年来,中国处于封建传统思维意识统领下的男女关系结构状态,女人无疑是男人的隶,无论性表现的如何变迁,在心理上女人是为男人服务的,长期的模式化关系,导致了女性心理的被压抑状态,并且由于这种状态的根深蒂固,是女人失去了对女性本身的社会含义的理解,仿佛,女人的爱情仅仅来自男人的给予,情感追求本身融进了太多的被动色彩。基于男尊女卑的心态,性乱,可以原谅男人,但绝不可以原谅女人。女人永远是性受害者。久而久之,女人们似乎彻底承受了这样一种悖论,男女永远不是平等的。

男女的平等首先应该根据社会价值观角度去认同的,按照这样一种观点,功能主义者帕森斯提出了社会分层的理论,强调,社会层次按照社会的经济价值标准来决定的,由此推理,性工作者( worker)的社会地位至少不会比从事其它“正经”职业的妇女更低,相信这是广大的中国妇女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的界定源于一定的道德层面,女人不可以超越道德,那么男人超越道德的对应物是什么?不管了,不能说。《三大纪律八项注律》,就有一条“不许调戏妇女”但绝不怀疑妇女会调戏男人,人的大公无私也包括了禁欲本身,比如宫廷里的太监,他们的私彻底灭了,所以他们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皇帝可以把自己的老婆安心的交给他们。应该说,女人的安全是建立在没有男人或有男人也不是男人的基础上。一旦有了真的男人(性零件健全的情况下),女人们便无法抵消不安定因素,换句话说,女人们会时时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女人也是人,女人的情感意识依然需要满足,怎么办?幻想成了女人的一个感情部分的元素,女人对于男人的崇拜,渴望男人的重视,表现在展示自己的性特征为只要的手法,自己美不美的问题,成了女人的第一关注,女人之间的漂亮的比较也变成了女人们自得其乐的安慰话题,女人以展示 自己的身体为勇敢,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性追求。

女人的心理状态鼓舞和培育了男人的情感意识,所以,女人总是成为受害者。受害者的心态自是履卦中揭示的那种,如履薄冰的爱着。

「子夏故坛64卦卦变图」之成因

「子夏故坛64卦卦变图」为全方位、无死角地解读《易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框架,也成为打开《易》学大门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这把钥匙,对于《易》学之殿堂,即使再过几千年,亦不可能有人会登其堂而入其室。而利用这把钥匙,子夏故坛则很轻易地通解了整部《易经》。其势如篾匠破竹,顺理而开,一以贯之,无歧无阻;其妙如榫入卯,精准无缝,毫厘不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置之四海而皆准。本来,能通解整部《易经》,这已经足以证实「子夏故坛64卦卦变图」的正确性,然而很多学者的心里还是充满疑惑,想进一步彻底弄明白这个卦变图的成因,想彻底弄明白这个卦变图中每一卦变化的成因及其变化唯一性的证据。为了满足大家这种“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求知欲,子夏故坛就在这里为大家再详细地揭示一下「子夏故坛64卦卦变图」的成因。

卦变学说存在的依据,就是孔子《系辞》中的两段话。《易·系辞传·下》第一章中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意思就是说,八卦用于取象,但八卦所代表的形象皆出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也就是说,八卦成列的形式就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先天八卦是空间八卦,后天八卦是时间八卦。八卦所代表的形象就是取自于八卦在先、后天八卦中的空间和时间意义。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八卦三画,重之为六,六画之间有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八卦,于是取象也变得丰富起来。同一画可与其它不同的画组成不同的八卦,这一画就不再只存在于一个固定不变的八卦中,而是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了,故该画可被称作“爻”了。爻者,言乎变者也。故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六爻卦中的爻,不但可以与不同的邻爻组成不同的八卦,而且可以改变位置。也就是与不同性质的爻推换位置,从而形成卦变,故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卦变使爻的取象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在静象的基础上产生了动象,使取象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圣人系辞多是描述卦变所产生的这种生动活泼的现象,故曰“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可见,没有卦变理论,圣人系辞也就失去了依据,从而也就不会有被称为群经之首《易经》了。

《易·系辞传·下》第八章中又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里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就是对卦现象的具体描述。卦有六位,称为“六虚”,爻在六虚之间变动不居而周流,刚上则柔下,柔上则刚下,刚柔相推,或上或下,故曰“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刚为大,代表君子;柔为小,代表小人。刚上而柔下,代表君子道长而小人道消;柔上而刚下,代表小人道长而君子道消。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孰消孰长,非不变之典要,随时而变者也,故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又曰“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文以载道,没有卦变,圣人则无以系辞;无圣人之辞,则无以载道。可见,卦变在易学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卦变学说的结构体系如一杆生长着的竹子,有干有枝,干伸而枝蔓。干伸而有节,节处生枝蔓,枝蔓而有度,其度再斯可。十二消息卦就是卦变的主干,就象竹子有十二节主干;其它非消息卦就是卦变的枝蔓,就象竹子节处的枝丫。十二消息卦的六爻,其阴阳不交不杂,依序而自然消息,其变化自成体系,而且其变化具有唯一性。十二消息卦这种具有唯一性的变化体系,反映了天道运行变化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没有人为的或後天的选择性,这就是所谓“天行健”。而非消息卦是在消息卦的基础上旁生而枝出,六爻的变化具有可选择性,故成枝蔓。然而枝蔓也不是无限无节的,而是要遵循卦变的一些基本规律。

谈卦变及其规律,下面我们不再涉及十二消息卦自身变化的体系,而是只针对十二消息卦演变为非消息卦的情况。卦变的第一个规律就是“任何非消息卦都是由消息卦变化而来的,消息卦是卦变的本源卦。”这是一条铁律,没有例外。消息卦的特点是阴阳有畴,不交不杂。十二消息卦自成体系的变化,反映了天地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故我国古圣人据此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并创以十二地支以纪之。每个消息卦分别代表一个特定的月,其中《坤卦》代表子月(夏历十一月),《乾卦》代表午月(夏历五月),《泰卦》代表卯月(夏历二月),《否卦》代表酉月(夏历八月),《临卦》代表寅月(夏历一月),以此类推。

由于十二消息卦反映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故具有原始属性,从而成为卦变的本源卦,其它任何非消息卦都是由消息卦变化而来的。同时,《易》讲象数理,其中“数”就是指天时历数,某一非消息卦的天时历数就是由其卦变所由消息卦决定的。时也,命也。天时决定卦的属性及气运。非消息卦是由哪个消息卦变化而来,其天时历数就和这个消息卦是一样的。譬如《谦卦》是由消息卦《剥卦》变化而来的,那《谦卦》就是亥月之卦,也就是孟冬之卦。冬天到了,阳气下潜,万物闭藏,故《谦卦》的属性及气运就是守成固本,逊下致恭。子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卦变的第二个规律就是“参伍以变,即一变再变,再变而终”。也就是说,卦变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三则滥矣,正如孔子所言:“再,斯可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事物的变化都不过是三种状态而已,即起因、过程和结果。故卦变以三卦为一组,包括一个消息卦和两个非消息卦。消息卦是卦变的本源卦,象征事物变化的起因;而其它两个非消息卦则一个表示事物变化的过程,而另一个表示事物变化的结果。起因、过程和结果,这三者是事物变化的三要素。三要素备则万物变化之情可见矣,故卦变以三卦为一伍。这就是《系辞传·上》第十章所谓的“参伍以变”。参者,叁也。伍者,古代军队最小编制单位,泛指一个最小的编制序列。“参伍以变”的意思就是指卦变时以三卦为最基本的一个编制序列,这也是一条铁律,没有例外。

卦变的第三个规律就是,卦变的方式在每个卦的卦爻辞中,尤其是在《彖传》中多有提示和表述。这是一条柔性规律,并不是每卦都有关于卦变的提示和表述。譬如《彖传》中多有“刚来而下柔”、“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刚上而柔下”、“柔上而刚下”、“分刚上而文柔”、“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等等这些表述。这些表述就是对卦变方式的描述。另外,每个卦的爻辞大多是对卦变所产生的象进行的描述,故卦变方式的正确与否,完全可以用爻辞来验证。正确的卦变方式,其产生的象,不仅符合动爻的爻辞,而且必然符合相关所有卦的爻辞。是真理必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卦变的第四个规律就是,消息卦如果属阴消阳息的状态及趋势,那么卦变时就是“刚上而柔下”,代表阳气发泄;反之,消息卦如果属阳消阴息的状态及趋势,那么卦变时就是“柔上而刚下”,代表阳气潜藏。凡是“刚上而柔下”变来的卦,其属性和气运都是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反之,凡是“柔上而刚下”变来的卦,其属性和气运都是退隐潜藏,守成自保的。在同一组卦变中,要么都是“刚上而柔下”,要么都是“柔上而刚下”,不会出现混用的现象。也就是说,道不同不相为伍,同一组卦的属性和气运是一样的。这也是一条铁律,没有例外。

属阴消阳息的消息卦包括《复》、《临》、《泰》、《大壮》和《夬》;属阳消阴息的消息卦包括《姤》、《遯》、《否》、《观》和《剥》。《乾卦》和《坤卦》是阴阳消息状态达到极点而其趋势将发生转折的卦,《乾卦》阴消阳息达到极点而将转换为阳消阴息,而《坤卦》正好相反。《乾卦》和《坤卦》六爻相同,没有卦变的余地,只会参于十二消息卦自然变化的体系,有干而无支。

卦变的第五个规律是,在同一组卦变序列中,卦变时如果有两个动爻,那么这两个动爻在本源卦(消息卦中)是有上下的,而卦变最终也是分上下的;在终卦中,原来在下的动爻还在原来在上的动爻之下,而不能跑到原来在上的动爻之上。卦变时如果只有一个动爻而连续动作,那么它的运动规迹是直线型的,而不是折返型的。这也是一条铁律,没有例外。

卦变的第六个规律是,通常情况下,互综的两个消息卦,同次卦变所形成的卦也应该是互综关系,但也有个别例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存在有些卦的综卦是其自身的情况。这是一条柔性规律,通常大多情况如此,但也有不少例外。另外,互综的两卦,意义互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故卦变时一定不会同伍。

卦变的第七个规律是,一般情况下,非消息卦与卦变所由的消息卦,其阳爻阴爻的数量构成是不变的,但也有例外。这是一条通常的规律,个别特殊情况属于例外。事有反常,卦变也有特例。根据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的提示,我们知道了卦变体系有4组特殊的卦变形式:①《泰卦》→《大畜卦》→《家人卦》;②《否卦》→《无妄卦》→《睽卦》;③《遯卦》→《离卦》→《豐卦》;④《否卦》→《旅卦》→《明夷卦》。这四组特殊的卦变形式,特殊就特殊在改变了本源卦原有的阴阳占比结构。

《无妄卦·彖传》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由此可以断定,《无妄卦》初九是外来之刚,且不是来自于外卦,因为外卦皆为刚爻,原本就无其位,故只能来自于卦外,故知《无妄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否卦》是仲秋之卦,天时在酉月。仲秋之月是收获的季节,而不是生荣的季节。《无妄卦》初九自外而来,入于《否卦》初位而为震体主爻。“震于稼也为反生”,意思就是《无妄卦》初九为仲秋之月的反生之稼,庄稼反季节而生,不逢时也,必无好的结果,故为妄也。

《否卦》变为《无妄卦》,接下来《无妄卦》只能变为《睽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睽卦》只能由《无妄卦》变化而来。《睽卦·彖传》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这就说明《睽卦》六五是从下卦上行至中位而成的。如此则《睽卦》不是由《无妄卦》变化而来就是由《讼卦》变化而来,别无它外。《讼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如果《讼卦》再变为《睽卦》,这就违背了卦变的第五条规律,故《睽卦》只能由《无妄卦》变化而来。

确定了《否卦》→《无妄卦》→《睽卦》这组卦变形式,再根据卦变的第六条规律,我们就初步可以确定如下一组卦变形式,那就是《泰卦》→《大畜卦》→《家人卦》。《大畜卦·卦辞》曰:“不家食,吉”,《大畜卦·彖传》释之曰:“不家食吉,养贤也。”这里的“不家食”就表示《大畜卦》中的上九是外来之刚,去国背井而就食于别人之家。“家”在先秦时代是指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当时的卿大夫之家常养食客,秦国实行的“客卿制”,都是为吸引外来人才而为我所用,这就是《大畜卦》所谓“不家食”的实质意义。引进外来人才是君子齐家的重要举措,故《大畜卦》最终变为《家人卦》。

《易》讲内在的平衡和矛盾的对等,有“刚自外来”的情况,就会有“刚自内出”的情况。《豐卦》上六爻辞曰:“窥其户,阒其无人。”其《象传》释曰:“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自藏则是阳气潜隐也,故知《豐卦》上六其实是上九自藏所致。如果《豐卦》上六不自藏而为阳,那就是《离卦》,故知《豐卦》是由《离卦》变化而来的。又《离卦》九三爻辞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这里的“日昃”就是太阳偏西的意思,而“鼓缶而歌”则流露出一种知天命而退隐的情绪,故知《离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如此,则《遯卦》先变为《离卦》,然後《离卦》再变为《豐卦》的卦变方式确定无疑矣。

《明夷卦》上六爻辞曰:“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这里的“不明,晦”暗示《明夷卦》上六本应有“明”,但“明”被夷灭,故显“晦”。这里的“初登于天,後入于地”说明《明夷卦》上六原本在乾体中,後来才变成坤体。根据这些提示和表述,我们应该领悟到,《明夷卦》应该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因为只有《否卦》才是上天下地之象。

《否卦》先变为《旅卦》,然後《旅卦》再变为《明夷卦》。《否卦》上卦是乾,“乾为天”;《明夷卦》上卦是坤,“坤为地”。《否卦》为初,《明夷卦》在後,故《明夷卦》上六爻辞曰“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否卦》天时为酉,为一天内的日入之时,也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否卦》先变为《旅卦》,《旅卦》上离下艮,“离为日”、“艮为山”,故《旅卦》有日薄西山之象。《旅卦》最终变为《明夷卦》,卦变时,《旅卦》九四下行的同时,上九被夷灭而显现为上六。《明夷卦》为日入地下之象。《旅卦》是日薄西山之象,晚霞满天还是很光明的,变为《明夷卦》後,却是日入地下之象,光明被夷灭,天下一片昏暗,故《明夷卦》上六曰“不明,晦”。由此可见,这一组卦变经过爻辞的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掌握了卦变的结构和基本规律,预知了四组特殊的卦变形式,接着我们可以把64卦按阴阳爻的数量进行分组,以缩小“叁伍以变”的分组范围。

(一)、疑由《坤卦》变化而来的卦(0个阳爻,6个阴爻)有:无。

(二)、疑由《复卦》或《剥卦》变化而来的卦(1个阳爻,5个阴爻)有《谦》、《豫》、《师》、《比》等共4个。

(三)、疑由《临卦》或《观卦》变化而来的卦(2个阳爻,4个阴爻)有《屯》、《蒙》、《蹇》、《解》、《震》、《艮》、《萃》、《升》、《晋》、《明夷》、《小过》、《颐》、《习坎》共13个。由于《明夷》属于特殊的卦变序列,这里予以排除不再考虑,故只剩12个。

(四)、疑由《泰卦》或《否卦》变化而来的卦(3个阳爻,3个阴爻)有《咸》、《恒》、《随》、《蛊》、《井》、《困》、《涣》、《节》、《噬嗑》、《贲》、《渐》、《归妹》、《损》、《益》、《既济》、《未济》、《豐》、《旅》等共18个。由于《豐》、《旅》这2个卦属于特殊的卦变序列,这里予以排除不再考虑,故只剩16个。

(五)、疑由《遯卦》或《大壮卦》变化而来的卦(4个阳爻,2个阴爻)有《需》、《讼》、《巽》、《兑》、《革》、《鼎》、《大过》、《中孚》、《大畜》、《无妄》、《家人》、《睽》,还有《离》等共13个。由于《大畜》、《无妄》、《家人》、《睽》以及《离》等5个卦属于特殊的卦变序列,这里予以排除不再考虑,故只剩8个。

(六)、疑由《姤卦》或《夬卦》变化而来的卦(5个阳爻,1个阴爻)有《同人卦》、《履卦》、《小畜》、《大有》共4个。

(七)、疑由《乾卦》变化而来的卦(6个阳爻,0个阴爻):无

这样,掌握了卦变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特例,再经过大体宏观的分组,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确定“参伍以变”的每一组卦变形式了。首先,《乾》、《坤》两个消息卦是纯阳和纯阴卦,不能发生阴阳交杂的变化,故存而不论。

由《复卦》或《剥卦》变化而来的卦有《谦》、《豫》、《师》、《比》等共4个。这4个卦中,《豫卦》“雷出地,奋”,其属性必然是奋发进取的。《比卦》“王用三驱”而得天下,诸侯亲比而拱卫,亦是进取的属性。《谦》讲逊下,故其属性是归隐。《师卦》讲军事,“兵者,诡道也”,国之重器,不可轻易示人,故其属性是隐伏。根据卦变的第四条规律,《复卦》是进取属性的卦,卦变时“刚上而柔”,而《剥卦》是退隐属性的卦,卦变时“柔上而刚下”。

同样是根据卦变的第四条规律,《豫卦》和《比卦》一定是由《复卦》变化而来的,而《谦卦》和《师卦》必然是由《剥卦》变化而来的。再根据卦变的第五条规律就可以断定,《复卦》先变为《豫卦》,然後《豫卦》再变为《比卦》;而《剥卦》先变为《谦卦》,然後《谦卦》再变为《师卦》。这样卦变,同时也符合了卦变的第六条规律。

由《姤卦》或《夬卦》变化而来的卦有《同人卦》、《履卦》、《小畜》、《大有》共4个。这4个卦中,《同人》与《大有》互综,不会同伍以变,《小畜》与《履》互综,也不会同伍以变。

《姤卦·彖传》讲“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而《小畜卦》爻辞中“夫妻反目”的言辞,就是对“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的呼应,故可断定《小畜卦》一定是由《姤卦》变化而来,同时《履卦》就一定是由《夬卦》变化而来。另外,履者,礼也。我们知道,五德之礼配五行之火,必是夏天之卦,而《夬卦》天时为巳,孟夏之卦,故《履》由《夬》来。《同人卦》初九爻辞曰:“同人于门,无咎。”其《象传》释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这里一句“出门”就可知初九为卦变动爻。《同人卦》六二是全卦唯一阴爻,初九动则其必动,故知《同人卦》只能是由《姤卦》变化而来的。这样已断定《姤》、《同人》和《小畜》乃“参伍以变”者也,故《夬》、《大有》和《履》叁者为伍以变不演而可知也。

由《临卦》或《观卦》变化而来的卦有《屯》、《蒙》、《蹇》、《解》、《震》、《艮》、《萃》、《升》、《晋》、《小过》、《颐》、《习坎》共12个。这12个卦可以先按属性分为两类,一类与《临卦》为伍,孟春之卦,阳气奋发;一类与《观卦》为伍,季秋之卦,阳气退隐。夫卦,凡言艰难、节制、受困、限止、需求、增益、升进等的,皆为进取性质的卦,卦变时皆为阳气上升,因为上坡路难行,故有困难阻塞。《屯》讲物之初生,《蹇》讲前进中的困难,《震》讲谨慎行动,《艮》讲动而知止,《升》讲向上发展,《小过》讲小者之过,且小者不宜上宜下,乃是大者用事之卦。以上6卦皆为大者奋发属性,当与《临卦》为伍以变。反之,剩余6卦皆有大者受封得养,功成思退,收族固本和培养下一代的思想,乃阳气潜隐属性,故当与《观卦》为伍以变。

卦变时同伍的卦,其意义具有关联性。在《屯》、《蹇》、《升》、《艮》、《震》和《小过》中,《屯》与《蹇》皆讲万事开头难,故《临》、《屯》、《蹇》三卦同伍;在万物初生之时,出入莫疾,升而不已必有所止,故《临》、《升》、《艮》三卦为伍;《震卦》讲“君子以恐惧修省”,以恐惧修省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行过乎恭,用过乎俭,丧过乎哀”,这正是《小过》之道,乃小者委屈求全之意,故《临》、《震》、《小过》三卦同伍。

同理,在《蒙》、《解》、《萃》、《晋》、《颐》和《习坎》中,《蒙卦》讲对下一代的教育,老一辈把下一代扶上马护送一程,下一代的地位巩固了,老一辈就能松一口气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蒙卦》最终会变为《解卦》,故《观》、《蒙》、《解》三卦同伍;《萃卦》讲立庙收族、开国承家,同时要“除戎器,戒不虞”以守家国,而《习坎卦》正是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之象,故《观》、《萃》、《习坎》三卦同伍。《晋卦》讲封赏,封建诸侯国,赏赐土地和民众。土地和民众正是古代贵族安身立命,赖以颐养的物质基础,所以《晋卦》最终会变成《颐卦》,故《观》、《晋》、《颐》三卦同伍。

由《遯卦》或《大壮卦》变化而来的卦有《需》、《讼》、《巽》、《兑》、《革》、《鼎》、《大过》和《中孚》等共8个。《遯卦》天时为申,五行属土,其德有信。一是讲中庸有信;二是讲致役乎後代有信。“巽为进退”,引申为权衡,求其平衡点,以无过无不及也,故《巽卦》有中庸之德。《中孚卦》讲取之有道而“信及豚鱼”,更明显有中庸之德。故《遯》、《巽》、《中孚》三卦为伍。《讼卦》讲诉讼,诉讼本质上也是讲公正,在诉讼双方间求平衡。又《讼卦》讲“食旧德”,所谓“食旧德”就是受长辈的荫庇,长辈荫庇子女就是致役乎後代。《讼卦》所争者,非寻常之物,而是王权,是王权世袭制与禅让制之争。争讼成功,那就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君子以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而“正位凝命”,乃是《鼎卦》,故《遯》、《讼》、《鼎》三卦为伍。

《大壮卦》天时为辰,五行属木,其德仁而近乎礼。天时为辰,为一年之中的季春之月,亦为一天之中的食时,吃饭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後,则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需求过高乃是大者所为,是谓“大过”。大壮之时,正是能吃饭的时候,吃饭是大壮者的第一需要,第一需要一旦满足,就会有更高的需要。这样,大壮者追求更高的需求就是大者之过,故《大壮》、《需》、《大过》三卦为伍。大壮之时,血气方刚,敢作敢为,最大的作为就是改天换地,谋取天下。《兑卦》之象,就是武人用武力夺取了王权。《兑卦》讲的是革命的过程,《革卦》讲的是革命的结果,故《大壮》、《兑》、《革》三卦为伍。

由《泰卦》或《否卦》变化而来的卦有《咸》、《恒》、《随》、《蛊》、《井》、《困》、《涣》、《节》、《噬嗑》、《贲》、《渐》、《归妹》、《损》、《益》、《既济》、《未济》等共16个。《泰卦》是仲春之卦,天时为卯,阳气出达,是典型的进取向上性质的卦;而《否卦》是仲秋之卦,天时为酉,阳气收敛,是典型的退隐趋下性质的卦。这16个卦到底与《泰》为伍还是与《否》为伍?根据卦的属性就可大致分开。

《咸》与《恒》互综,《咸》讲男女之道,《恒》讲夫妇之道。夫妇之道是男主外女主内,阳气上升,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故《恒卦》是春天之卦,与《泰》为伍;男女之道是少男追求少女,男子逊下用柔,阳气下隐,故《咸卦》是秋天之卦,与《否》为伍。

《随》与《蛊》互综,《随卦》讲顺其自然,天下随时,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且其《象辞》曰:“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这里的“向晦”就是日入,天时为酉。《彖传》更是指明卦变的形式:“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故《随》与《否》为伍。《蛊卦》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象辞》曰“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一个“振”字便可证明《蛊》是一个进取奋发的卦,时在春天。其《彖传》中说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也证明《蛊卦》是春天之卦。《彖传》又说“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更是直接指明了卦变形式。“咸”是无心之感,“随”也是无所用心,顺其自然,故《否》、《咸》、《随》三卦为伍以变。“恒”是有心之亘,用心而谋长久,能久而终成蛊也,故《泰》、《恒》、《蛊》三卦为伍以变。

《涣卦》与《节卦》互综。《涣卦·彖传》指出“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故知《涣卦》是秋天之卦,阳气退隐,是《否卦》变化而来。《节卦·彖传》中提到“刚柔分而刚得中”,这里的“刚柔分而刚得中”是指九五得中而使刚柔相杂,故知《节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阳气上行而为仲春之卦。《井卦》与《困卦》互综。《困卦·象辞》曰:“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是一个奋发进取性质的卦,达于天命而实现自己的志向。凡言节、困、蹇之类,说明事物处于上升阶段,下坡容易上坡难,这是常理,故知《困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井卦·象辞》曰:“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这是一个安居守成性质的卦,“劳民劝相”就是与民休息,不相折腾,故知《井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

《井卦》其实并不是水井之象,而是往来汲水之象,真正有水井之象的是《涣卦》。《涣卦》上巽下坎,“巽为木为绳直”、“坎为穴为水”,《涣卦》悬木垂绳于上,穴地出水于下,这是一个标准的水井之象。《否卦》变《涣卦》反映的是凿井的过程,《井卦》是井成而用、往来汲水之象,故知《否卦》、《涣卦》、《井卦》三卦为伍以变。事物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时,要有节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行止失度则陷于困境,困是前进中的艰难,是常事,并不可怕,故知《泰》、《节》、《困》三卦为伍以变。

《噬嗑》与《贲》互综。我们知道,《噬嗑卦》有市场交易和用狱之象,这些民事和政事在古代都在秋天举行,故知《噬嗑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天时为酉。《噬嗑卦·彖传》曰:“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这就直接点明了《噬嗑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卦变方式。《贲卦·彖传》提到“柔来而文刚”,又提到“分刚上而文柔”,这就点明了《贲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卦变方式。

《归妹卦》与《渐卦》互综。《归妹卦·彖传》中提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这就说明《归妹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因为《否卦》就是“天地不交”之卦。《贲卦·彖传》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很明显,这描述的就是《渐卦》九五的变动情况,乃是刚上而之于五位,往而得中且多功也。这就说明《渐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

《渐卦》讲“女归”,而且发生在春天,故这是一种明媒正娶的行为。《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娶妇之时。”《白虎通义·嫁娶篇》云:“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夏历二月就是仲春之月,也就是卯月,是嫁娶的正期。《渐卦》上巽下艮,“巽为长女,艮为少男”,故《渐卦》是一种童养媳式的婚姻。少男不懂男女之事,《杂卦传》所谓“女归待男行也”,夫妻有名无实,可见《渐卦》是建立在“文胜于质”的基础之上的,而《贲卦》正是讲文饰的卦,故《泰卦》、《贲卦》、《渐卦》三卦为伍以变。

《归妹卦》也讲“女归”,却发生在秋天,那么这就是一种纳妾行为,古代正娶在春天,纳妾则是“秋以为期”。秋天是交易旺盛的季节,秋天纳妾,就是因为纳妾形同商品交易,《礼记》上所谓:“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归妹卦》是建立在交易的基础之上的,而《噬嗑卦》正是反映交易的卦,故《否卦》、《噬嗑卦》、《归妹卦》三卦为伍以变。

《既济》与《未济》互综。其实,《既济》与《未济》不仅互综,而且互错,关键还是相为交互卦。交互卦反映本卦的本质内涵,故《既济卦》的本质内涵是“未济”;而《未济卦》的本质内涵是“既济”。《既济卦》六爻均当位,表示各就各位,已经做好了出发前的一切准备,说明还没有行动,故其本质内涵是“未济”。万事俱备,只等发令枪响就行动,这是春天的特性,故《既济卦》一定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未济卦》六爻皆不当位,但阴阳分布均匀而有序,表示事物正在紧张的整合变化之中,马上就完成了。其《卦辞》曰“小狐汔济”就意味着已经接近成功;其《彖传》曰“不续终也”,就是指已经接近终点却还未到达终点的状态。故《未济卦》的本质内涵就是“既济”,也就是万物接近功成之时,这正是秋天的属性,故知《未济卦》一定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

《损》与《益》互综。《益卦》讲增益,其《彖传》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天生,其益无方。”其《彖传》又曰:“利涉大川,木道乃行。”这里的“木道”就是指春天之德,春天五行属木,万物生发也。综上故知《益卦》一定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有益必有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损益有时,《益卦》是春天之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那么《损卦》必是秋天之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

《既济卦》表示各就各位,做好了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那么接下来就是积极行动,正如《益卦·彖传》所描述的那样:“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这也就是所谓“木道乃行”。由此可知,《既济卦》最终会变为《益卦》,故《泰》、《既济》、《益》三卦为伍以变。《未济卦》表示已经接近终点却还未到达终点的状态。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越到最後越艰难。故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就要懂得舍弃、减损,克服人性的缺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惩忿窒欲,轻装冲刺,以赢得最终胜利。由此可知《未济卦》最终会变为《损卦》,故《否》、《未济》、《损》三卦为伍以变。

所有64卦“参伍以变”的卦变由来到这里就全部讲述完了。真理是唯一的,是真理就会置之四海而皆准,是真理就会经得起任何的实践检验。《系辞传·下》第十二章中说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卦变使消息卦刚柔不交不杂的原始状态变得刚柔杂居,从而产生吉凶悔吝;卦变使不动的卦象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有利于圣人以言系辞,故曰“变动以利言”。《易经》的爻辞彖(象)辞就是圣人根据卦变的情况而言的,故曰“爻彖以情言”。

卦变是《易经》中圣人系辞以言的最主要的依据,故要验证卦变的正确与否,置之爻辞、彖辞中即可。如果卦变所产生的象与相关卦的爻辞、彖辞天衣无缝地柤互验证,那么这组卦变形式就无疑是正确的。子夏故坛已经用《子夏故坛64卦卦变体系》通解了整部《易经》,实践证明这个卦变体系就是卦变应有的样式。

(本文共约11170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

2023年5月1日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