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骑摩托(梦见骑摩托车带人)

流水随风 2023-06-23 09:35:17 网友上传

最近总是做梦之骑摩托去旅行

中午小憩,睡过头了,做梦在一个乡村旅游的地方骑着太子摩托,带着头盔去旅行,沿路有很多的外国友人,梦里的自己好轻松,自由。。。

军长说不宜久留,战士不听:吃完年夜饭再走,叫花子还有3天年

作者:蓝颜也倾城

1929年2月9日傍晚,从井冈山突围而出的红5军在军长彭德怀和政委滕代远的率领下,辗转来到新城以西地区的一个村庄。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除夕,村里的地主、富农听说来了红军,吓得拖家带口四处逃命,留下了还未来得及吃的年夜饭。

又冷又饿的红军战士见到桌上的酒菜,个个喜笑颜开,都嚷着要打个“牙祭”,过个好年。此时的红军谁也没有想到,一直追踪他们的敌湘军第5旅也赶到了新城附近。

敌人在悄悄逼近,红五军几百名指战员却在把酒言欢,浑然不知危险即将降临。军长彭德怀从直觉上感到此地不宜久留,不停地催促大家吃完快走。

战士们不以为然,都说叫花子还有三天年,何况我们红军呢?再说了,敌人也要吃年夜饭吧?

彭德怀耐着性子劝说道,此地离粤赣公路线敌军据点最近者不过30余里。我们一路走来,沿途的乡公所都有电话,我们的行踪恐怕早已暴露。敌人随时可能追过来将我们包围。我们刚刚丢失了井冈山,现在的敌人气焰嚣张,劲头大得很!

任凭彭德怀说破嘴皮,大部分中层干部都不买账,还反驳彭德怀说的都是可能和猜测,不一定准确,要走也是天亮了再走。

滕代远

看到大家都反对,彭德怀不好硬来,便给政委滕代远递眼色。那时候在红军部队,政委有最后决定权。没想到,一向支持彭德怀的滕代远也说:“老彭,战士们太辛苦了,让大家吃饱饭睡一觉再走,如何?”

滕代远的这番话,让彭德怀始料不及。他强压住心头的怒火,放下饭碗,走出屋外去查哨。

屋外寒风阵阵,寂静的夜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吃饱喝足的哨兵也靠在门边、墙角睡着了。战士们确实太累了,彭德怀没有叫醒他们,一个人在村里村外放起了流动哨。

午夜时分,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有敌情,快集合!”彭德怀扯着喉咙大声呼喊。

集合号顿时在村中回荡,队伍集合后刚走到村口,四面八方的敌人就围了过来。“跟我冲!”彭德怀举着驳壳枪带头杀入敌阵,身后跟着滕代远和明白了面临险恶处境的红军战士。

敌人的火力很猛,不断有战士倒下。彭德怀指挥部队几经冲杀,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突围而出,近百名战士却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突出村子后,彭德怀突然发现,黄云桥的第九大队没有跟上来。

“他们可能还在村子里没出来,我带队去接应!”第八大队大队长贺国中自告奋勇。

原来,黄云桥喝了点酒后,很早就睡了。村外枪声大作时,勤务兵推醒他报告。睡得迷迷糊糊的黄云桥不信,硬说是老百姓放鞭炮过年。

李聚奎

直到三中队中队长李聚奎也跑来报告,黄新桥才清醒过来。在黑暗中集合好队伍后,才发现大部队早走了。好在敌人也追赶突围的红军去了,没想到村子里还漏了一支小部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掉队的第九大队出村后,也不知道该走哪个方向追赶大部队。无奈之下,只好往新城左罗方向走,就是觉得这条道靠山,遇到情况脱身容易些。

走了不多远,发现右后方有队伍,立即趴下喊话,原来是贺国中带人追了上来,第九大队这才跟着第八大队顺利归建。

东方破晓时,红五军终于甩脱了敌人的追击。彭德怀下令部队停止前进,清点人数。此时全军仅剩283人,约有半数人马由李光率领不知所踪。

事后才知道,李光带着两三百人在三岔路口跑错了方向,开到了广东南雄地区。由于群龙无首,不到1个月时间就被敌人击溃,李光生死下落不明。

悲观、失望、沮丧、甚至怀疑的情绪在队伍中间蔓延,有的人公开主张解散部队,各寻出路。经过滕代远耐心地开导,大家的情绪才有所好转。彭德怀站上队伍前的一块大石上,坚定地说:“我们红5军现在人虽然少了,但我们有群众支持,我相信不用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到刚上井冈山时的气势!”

彭德怀、滕代远镇定的神情和乐观的情绪,感染了那些低沉苦闷的战士们。部队士气又恢复了,战士们都说要继续跟着军长干革命。

2月中旬,红5军抵达于都(今于都)桥头、兴国莲塘一带,与当地地下组织取得了联系,粮食和都得到了补充。

刘士毅

赣军刘士毅部当然不会坐视红5军在他的地盘发展壮大,遂集结了2个团,气势汹汹地向红5军扑来。

与此同时,红5军也收到了地下组织送来的情报,刘士毅部主力已出于都城,城里只留了1个营和少量民团驻守。

机会难得。彭德怀当即决定,避开敌人主力,用18小时急行军180里,奔袭于都城。

夜半时分,红5军抵达城下,立刻架梯攻城。睡得迷迷糊糊的守军做梦也想不到,远在180里外的红军会突然出现在面前。大多数敌军来不及抵抗就乖乖做了俘虏,少数负隅顽抗的也很快就被解决了。

这次偷袭战只用了1个小时,全歼守敌1个营和靖卫团、警备队共700余人。缴获步枪300余支,子弹数十箱。所有俘虏经过教育后,都发给路费回家。红5军卫生员还给敌军伤兵上药治疗。在红军的宣传和感召下,有150多名俘虏主动留下来参加了红军。

袭取于都是红5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占领的第一个县城。久违的胜利驱散了战士们心中失败的阴影,战士们个个兴高采烈,当地群众也把红军称为“天兵”。

彭德怀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刘士毅的主力很快就会回援,于都城不可久留。队伍集合完毕,红5军于当日下午3时渡过于都河,向信丰、会昌、于都三县交界的山区转移。

3月,红5军再次奔袭安远县城,消灭驻守县城的民团400余人,缴枪百余支,部队重新发展到800余人,红5军又恢复了刚上井冈山时的气势。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一年2000万辆,为什么年轻人疯狂爱上摩托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商隐社,作者 | 阿空,编辑|甄幸运

一个夕阳产业,如今竟然迎来了超40%的销量增速,这说的正是中大排量摩托车。

八九十年代流行在早一波富裕起来的人群中的交通工具,成了当下年轻人追求自我的玩物,于是被遗忘在街角的摩托车产业迎来了第二春,去年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

这得益于年轻人旺盛的热情和购买力,以及不少城市“禁摩令”的松动。当然,视频上疾驰而过的极具冲击力的骑行画面,配以兴奋的旋律,仿佛一种时代的召唤。

而当面容精致的女孩穿着紧身衣、超短裙、黑丝,与本田、川崎、铃木、春风、钱江这些品牌和排量参数结合起来,复兴的趋势达到了高点。

随之而来的是频发的摩托车事故,一位资深玩家表示,他关注的15位女骑博主已经走了8个,摩托车绝非《罗马假日》中浪漫的想象。

年轻人究竟为何迷恋这样的“肉包铁”?

摩托车骑行对于当下的人有何重要意义?

骑手都有哪些烧钱的行为,为什么有人会为几十万的摩托和牌照付费?

进口车、合资车、国产车,千亿市场如何风起云涌?

长期困在低端的中国摩托车行业能抓住这个高光时刻吗?

摩托车在年轻人中再度流行

96年的郁升在2020年夏天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那时他刚结束研究生复试,“感觉还不错,就直接提车了”。

那是一辆中国台湾产的入门级排量摩托车,复古的外观深深吸引了他,上完保险2万5,算作对自己辛苦备考的小小奖励。

那时候,在预算范围内,具有工业设计美感的摩托车选择并不多。买车后,郁升才慢慢感觉西安路上的摩托车多了起来。

在北京也是如此。94年的王雨喆去年买了一辆国产小排量的无极300RR,同样也是2万多。这辆车拥有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比较适合新手——刹车踩到底时会变成点刹,从而避免翻车或侧滑。

问起热爱摩托的原因,王雨喆坦言是受到短视频的影响。或许更早,是他回想起小时候站在妈妈骑的踏板摩托车上兜风的感觉,以及记忆深处16岁见过的那位骑士,“他在那炸街,来回骑,真帅啊!”

那时他一年都没有上班,趁着空闲考了摩托车驾照。不过在此之前,他早早买下了车,摆在家里楼下,天天没事看两眼。“真挺着急的,驾照考下来当天我就骑车出去了。哪个男孩没有一个机车梦呢?”

不仅男孩,女孩也可以有机车梦。

00年出生的刘欣丹就是大家好奇的女骑中的一员。她是天津人,在北京工作,外地牌照进京困难,京B的摩托车给了刘欣丹这样的外地人极大的温柔。

刘欣丹去年刷短视频已经“迷恋得不行了”,早早看好了车,交了定金。上午刚拿下驾照,下午就去提车了。在为数不多的几款对女生友好的仿赛车型中,她选择了一辆二手铃木gsx:品控好、颜值高、皮实不怕摔,最后两万三拿下。

这两年,像郁升、王雨喆和刘欣丹这样买下人生第一辆摩托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集中在25-35岁,有一点积蓄但也不会太多。从学生到白领,遍布各行各业,北京还有一个由医护人员组成的“柳叶刀骑士团”。

准确地说,摩托车是从2020年开始火起来的。据公安部统计,这一年摩托车新注册登记826万辆,比前一年增加249万辆,增幅达43.07%。

北京的数据更夸张。《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市2020年普通摩托车的数量较上一年增加了10.7万辆,增幅高达71.8%。

今年增长态势依然,仅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的摩托车就有534万辆,与去年同比增加了108万辆,增长了25.38%。

摩托车火爆,驾照自然也跟着火爆。2020年,仅北京就有20万人报名学摩托车。今年上半年达到12万,多家驾校的摩托车夜间训练班几乎场场满员。

至于为什么是这两年,政策是一个底层原因。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一台摩托车一度成为家庭富裕的象征。然而“禁摩令”的出台却给了当时欣欣向荣的摩托车市场一顿暴击。

所谓的“禁摩令”是指禁止摩托车上路。1985年北京最早对摩托车上路进行了限制。此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以“交通隐患大”“污染环境”“飞车抢劫”等为由,相继颁布了不同形式的“禁摩令”或“限摩令”。

时至今日,北京四环内仍然限制京B牌摩托车通行。京A可以,不过一张牌照高达40万左右,自1995年停发后,目前仅存2.5万张。

正因为禁摩令的存在,城市里的摩托车越来越少。乡镇倒是不限制,但那里的摩托车更像是三轮车一样落后、土气的交通工具。

2017年11月,西安成为中国第一个解禁摩托车的城市,此后,陆陆续续有超过200个城市都对摩托车解除了禁令。

这也是郁升决定在西安买车的直接原因。虽然半年以后要回到上海上学,但郁升还是决定买车:“当时对于考完研的我来说,买摩托是一个完全兴趣导向的事情,骑摩托也是一个很小的经历。如果我不把握住这半年去骑一下的话,回到上海就完全没有机会了。要知道,上海的一张摩托车牌照大约48万。”

此时,摩托车驾照政策也有所松动。去年刘欣丹学车时,需要在拿到汽车驾照后增驾摩托车需要实习期。现在,取消了增驾实习期,而且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了。

2019年是一个转折,国家开始施行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规定最高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5km/h,要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等,于是不少原来超标的电动车车主纷纷骑上了摩托车。

也是在这一年,摩托车行业迎来了新的排放标准,由此带动了一波更新换代,传统老旧的摩托被淘汰。

而且从今年起,摩托车不再需要年检。自注册登记之日起10年内,只需要在第6年和第10年检验两次就够了。叠加疫情三年来公交出行的限制举措,汽车堵车等烦扰,更多人转而选择更加灵活的摩托车通勤。

当然除了政策的先导作用,让年轻人爱上摩托车的理由也各有不同。

骑摩托车到底有多快乐?

帅气,是多数年轻人关注摩托车的起点,人类毕竟是视觉动物。设计感十足的摩托车,配以个性十足的头盔、皮衣、牛仔背心和高筒靴,成为摩托骑士的时尚宣言。

快乐,是骑行爱好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我骑上摩托车就很快乐,有时候什么都不干,只是漫无目的地骑车就很开心。”

王雨喆是北京人,工作单休,这不妨碍他每周末进山看看天,看看风景,放空自己。第一次在蜿蜒的山路上以接近60迈的速度压弯儿,倾角低到路磨到了鞋。“那一瞬间脑子里的多巴胺咔咔咔就出来了,我觉得真帅,能压这么低。”

骑车的快乐来自骑行时吹在身上的风,路上打招呼的人,不断变换的声音灯光,以及触手可及的自由。

相比于自行车、电动车、汽车,摩托车更让人欲罢不能的点在于操纵感、交互感以及掌控感。

摩托车类似手动挡汽车的操作过程,直线、拐弯、上坡、路口,骑士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去配合调整离合、档位、刹车、油门,从而变换速度。

因此,摩托车是一个相对比较有门槛的“大玩具”,有一些技术含量,操控感比较强。一拧就跑的电动车、需要脚蹬助力的自行车则欠缺了这种体验。

交互感来自跟周围环境、人的互动,所有的一切都好像离你很近。骑车时,不同的速度,风吹在身上的感觉不尽相同。等红绿灯时,面对汽车司机好奇的目光,他们报以点头、微笑,进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王雨喆在山里骑车,在路况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有时候对面来一溜人,我们都会互相竖大拇指的。”

不仅如此,骑车还会带来一种掌控一切的快感。骑行时间久了,会感觉车是跟着人动的,你想让它怎样它就怎样,你有信心完全掌控它,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这其实也有一种征服的心理在里面。

很多时候,骑摩托充当了年轻人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一个出口。

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郁升透不过气,只有晚上九点之后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时候,摩托车就成了能够完全投入、沉浸其中的一个小的载体。他常在半夜两三点偷偷带好头盔护具下楼,把车推到小区外(不至于扰民),打火启动,让40迈的摩托车带着自己随意去往任何方向。

电影《荒野大飙客》一度让郁升感触良多。电影讲述了四位陷入中年危机的男子,相约一场摩托旅行,并在旅途中找回自我和久违的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笑的爆米花电影,但又让我觉得很现实。它既包含了无奈,又包含了一些尴尬的笑点。普通人的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在尴尬的境遇中想要去寻找一点点更接近自我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才对摩托这个载体产生好感。”郁升说。

骑行让年轻人远离社会、工作、家庭、生活中的所有烦扰,就只是放松自己,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沿途的风光。

更重要的是,摩托车带领年轻人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张帆曾跟男朋友一路从北京骑到内蒙乌兰哈达火山,“路上天地苍茫你都是一直在感受的,美好放大了很多倍,自己也融进去了。虽然特别累,但印象很深刻。”

刘欣丹自称此前是个宅女,年龄小,再加上没钱没伙伴,来北京两年多,连都没去过。公司提供宿舍,她每天就只是上班下班,睡前抱着手机看小说刷视频,强迫自己睡觉,日子过得一成不变。

自从开始接触摩托车,哪怕朝九晚十的上班时间,也阻挡不了刘欣丹骑行的步伐。去年冬天一个月2000多公里的骑行里程,见证了她骑遍京郊的每个角落,四海、南雁、金海湖、密云水库赵家洼观景台,能去的地方都去过了。

每去一个地方,刘欣丹都要打卡拍照,再把照片洗出来。趁年轻,有钱有时间有精力,就要多玩。她很怕等以后玩不动了,或者有了更多诸如结婚生子等不能玩的因素,现在不玩会后悔。真的到了那时候,只能翻翻照片聊以慰藉。

摩托车拓展了刘欣丹生活的边界,以至于上个月摔车受伤后,她如今还不能骑车,“我整个人都是沮丧的,你知道吗?上班都是沮丧的,都没有笑脸了。这属于享受过自由再给我锁上的那种难受。我现在做梦都在骑车。”

刺激的背后:混杂圈层的迷人与危险

除了骑行本身的快感,摩托车所承载的圈层文化,也给了这些玩机车的年轻人温暖的支撑。

骑士精神,是兵长一直乐于挂在嘴边的。兵长今年28,已经是有着9年骑行经验的资深骑士了,目前是北京摩托车俱乐部“摩友帮”的主理人,拥有2600位成员。同时经营一家摩托车维修店“机车医生”,兼做二手车生意。

在兵长看来,真正的骑士对摩托车保有纯粹的热爱,而不会夹杂性吸引、攀比、装B等目的。他们是不区分任何车型的,哪怕骑着农村那种两三千的跨骑125,一样可以驰骋自如。

他眼中的骑士精神更多是由骑摩托延伸出的社交属性,平等、友善、互助。相比于同事圈、亲友圈,骑行圈更加模糊社会身份。大家单纯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没有情感、利益的纠葛,也没有权力、身份之分。

兵长每次组织小长途的活动,大家常常选择三五个人共同睡一间屋。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也不管你是白领还是蓝领,都会彼此融入。毕竟玩机车的大部分年轻北漂一族,条件有限是常态,只因共同爱好相识,并不会感到隔阂或是生分。

有着两年骑行经验的王雨喆,已经走出新手村成了中级选手。但他现在反而更愿意带着新手玩,把自己骑行的经验,尤其是踩过的坑告诉他们。特别是在山里,如果看到有人骑得很快,他都会对他们摆一个往下压的手势,示意对方慢一点。

摩托车容易出故障,骑车的人路过基本都会帮一下,哪怕只是正好带了一个保险丝。早期兵长运营俱乐部,只要群里有人说车坏了,他二话不说,从昌平骑到门头沟、大兴义务帮人修车。哪怕在市里吃了个违章,他也认了。

刚出了车祸的刘欣丹对此也深有感触。摔车后,她没敢告诉家里,就在小群里跟伙伴们说了声。当时她正在医院等着缴费做手术,群里一个大哥马上转了她2万,让她先治病,等医保报销以后慢慢还。而那时她跟大哥因摩托车结识也才不过半年而已。

刘欣丹说自己又菜又爱玩。此前一次车祸,认识的哥哥姐姐都训她安全意识太差,盯着她练车。“大家都不希望谁出事,不希望身边的人玩着玩着突然消失一个。”

在兵长看来,玩机车的年轻人大多飒爽、直率、真诚。摩托车本身就筛选了一部分胆小柔弱的人。只有先接受摩托车,才能慢慢吸引一群相似的人玩到一块儿。

玩机车的人来自各行各业,骑摩托这件事很大地拓展了年轻人的交际圈,买车、考驾照、参加活动,或是路上帮个忙、打个招呼,都可以留个联系方式以便再聊。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交圈是良性的,可以带给年轻人积极向上的能量的。

之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圈子也不乏各种乱象。

最近圈里都在热议23岁的网红女骑“小鱼爱吃鱼”出车祸去世的消息。在以往的视频里,该博主骑车时戴着头盔,穿着紧身衣、超短裙、黑丝袜,只为了营造某种视觉上的刺激。

这在刘欣丹看来是非常危险的。“穿黑丝一点防护性都没有,就算原地倒车,砸伤、擦伤都很严重。”

因此她每次骑车都穿戴齐全,头盔、护具、鞋子、骑行服,样样不落。哪怕只是两分钟的路程,头盔、护具也是一定要带的,这些救过她的命。

一次,刘欣丹要去公司一公里外的饭馆吃饭,骑车只要两分钟。“穿戴完都不止两分钟了,这么近没必要吧”,她带有一丝侥幸心理。但还是怂,刚出门就折返回来戴上了。

意外发生得很突然。当时刘欣丹只是以30迈的速度骑车,路边停靠的四轮机动车起步左转没看后视镜,撞到她车头右侧。300斤的车倒地压在她腿上,幸好穿了护具才没压折。但当时买的500块的头盔却裂开一个口子,此后她格外重视头盔的质量。

鬼火少年也为圈里人所不齿。这群人骑着没有手续的车,车的外观跟进口很贵的车一模一样。他们用各种零件拼起来,改装得花花绿绿的。这些车统称为“地平线”,上不了车牌和保险。他们大多未成年,没钱图便宜,又爱慕虚荣。

“这种我们是不跟他们玩的,在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买便宜的车和头盔,这都不会让人瞧不起的。有多大实力就买什么样的东西,真没必要买假的,主要是不安全。”王雨喆显然有些激动。

实际上,摩托车并不是一个舒适的交通工具。骑车比开车要累很多,屁股和腰没有受力点。风吹日晒雨淋,甚至还会被排气烫伤。只是因为喜欢,大家都在承受这种痛苦,所谓痛并快乐着。

随着骑行里程越来越多,组织活动经历越来越丰富,兵长在意的不再是速度与,而更加享受机车带来的风和自由的惬意。他的活动主打休闲、舒适,安全也是他跟成员们反复强调的。

刚开始玩车时,王雨喆也追求过速度。他曾经在高速上拉到了190迈。“我当时心想真牛逼,碰个石子我就得死。虽然还能往上升,但我不敢再拧了。那时候是夏天,我穿的短袖短裤,戴个头盔,路上所有东西都是一条线。风吹到胳膊、腿上就跟刀子似的,风是硬的。”

死亡的感觉,刘欣丹是体验过的。她刚开始玩时也冲动,曾天真地想既然生命是短暂的,定格在青春也挺好。就在上个月,车倒下,死亡逼近的那一瞬间,她才意识到,如果死了,家人会有多伤心。

王雨喆如今更信奉“慢慢骑,管住右手骑到老”。在他看来,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要树立防御性驾驶的意识。骑车并不是一定要达到多少迈才会快乐,有时候只是慢慢溜达也很快乐。

复兴中的行业格局

摩托车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也让带动起了这门生意。进口车、合资车、国产车,在年轻人的目光中,千亿市场风起云涌。而长期以来,被困在“低端”的中国摩托车品牌,也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其实,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自1993年成为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以来,产销量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稳步上升。2021年我国摩托车行业规模超过200亿美元,占全球摩托车行业市场规模近20%,其次是印度、泰国和美国。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形成了广东、浙江、重庆三大摩托车产业集群。重庆板块的特色在于具备深厚的零配件工业基础,以力帆、宗申、隆鑫为代表。广东板块的崛起主要是销售兴旺,从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以五羊-本田、大长江、天马摩托为代表。浙江则是依靠灵活的体制、优化的成本以及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成为摩托车行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禁摩令”,生产那么多摩托车都卖给谁了?

答案是出口和下沉市场。我国每年摩托车对外出口份额占比在50%左右。除了城市,我国还有上千个县级市,辽阔的农村市场。

这也导致了我国摩托车之间的竞争大部分集中在中低档摩托车市场,消费者更看重产品价格,而不苛求产品质量。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摩托车是一个落后的交通工具。

然而在高端车型市场中,摩托车工业技术与研发同步在进化。大排量车型的功率较大,速度较快,对个别零部件的性能要求更高。比如摩托车发动机转速比汽车高,对曲轴凸轮轴等部件性能、耐受度、工艺上要求会更高。再比如轮胎,在追求操控和速度的同时,对抓地力的要求也更高。

此外,还有配备有弯道ABS、电子动力牵引系统、电子快排等各种“黑科技”,让骑行过程变得更安全以及富有乐趣。

这两年,年轻人偏好的也是相对高端一些的娱乐型、大排量摩托车。今年8月,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单月销量7万辆,同比增长128%,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仿赛、街车、复古等车型尤其受到欢迎。虽说所有骑士的最终归属是踏板,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骑着低油耗、安全的踏板车,总归有一点向生活妥协的意思。

国内大排量摩托车的渗透率从2019年的1%上升到目前2.3%。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的中大排量摩托车人均消费量仅为1辆/万人,远低于美国、日本、欧洲的7.9辆/万人、7.4辆/万人和8.1辆/万人。国内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从世界市场格局看也是如此。亚洲、中南美洲偏好排量较小的摩托车,多用于通勤;而美国和欧洲的需求集中于更具设计感、性能优良的摩托车,一些定位休闲、运动的高端娱乐用车具有良好的市场。

这也体现在了销售收入上,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制造商是本田,其市场份额占比接近25%,其次为雅马哈、哈雷、TVS和川崎等。

兵长表示,国内摩托车消费群体在选择摩托车品牌时,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倾向于选择进口车。消费能力中等的,倾向于合资品牌摩托车。国产品牌摩托车面向更多的是新手及消费能力较弱的购买者。

判断一辆好摩托车的标准,在于质量品控、生产工艺、外观设计、骑乘舒适度等。再具体点,需要看发动机、车架、焊接工艺、外观板件、止震垫、骑行三角点等。

好的摩托车比汽车还贵。意大利品牌杜卡迪被称为“摩托车界法拉利”,象征着中年成功男性的财富地位。而宝马财报显示,中国市场2021年的摩托车销量超过1.4万辆,成为其全球第五大市场。王雨喆现在最大的梦想则是中彩票,买辆40万的宝马摩托车。

这当然不是普通年轻人消费得起的。近年来,国产品牌崛起,探索出很多新的车型,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凭借超高的性价比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因而大部分年轻人买入门级的摩托车,综合考虑价格、品控和颜值,往往会选择国产车、合资车以及二手进口车。

与中国汽车行业一模一样,摩托车行业很长时间也靠着合资来积累生产经验。合资车兼具国内的优良配套体系,以及外方的技术、品牌实力。摩托车行业资产重组一度成为浪潮,例如新大洲与本田,大业长江与铃木,建设集团与雅马哈,宗申与比亚乔、哈雷等的合作,逐步在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

玩机车是一个烧钱的爱好,年轻人负担得起的车大多集中在1万到3万这个价格区间。再加上车牌、保险、骑行装备、改装设备等,还要再多花五六千。

围绕年轻人骑摩托及延伸产业撬动了千亿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努力迎合年轻人,争取分得一块蛋糕。

在国内上市的摩托车企业中,春风动力、钱江摩托和隆鑫通用踩中了这个风口成功转型,目前稳居第一梯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女骑士”成为年轻人中增长最快的群体。但目前仍然稀有,在兵长2600人的俱乐部中,只有150位女生,约6%。虽然人少,购买力却不低。

《2021京东Z世代汽车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Z世代消费者中,女性摩托车用户的购买量在2021上半年超过了同龄男性,且在35岁以下人群中,女性用户增速普遍高于男性。

国内有生产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推出了主打女性群体的仿赛车赛,座高比正常矮一些,方便女生双脚安稳着地。

此外,还有一些品牌生产的小排量具有特色的通勤摩托车,也凭借复古简约的外表,友好的座高,收获了不少年轻女孩的芳心。

然而,需要承认的是,国产摩托车同国外仍有不小差距,品控不足,设计上仍在模仿国外,发动机技术至少落后二十年。国产600排量4缸的发动机提速只有220迈,而同样排量的进口车能达到250、260迈。

修配、装备,行业的其他“富矿”

今年618,摩托车品类成销售黑马。京东数据显示,摩托车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106%,摩托车头盔同比增长202%,摩托车装备同比增长280%。

骑摩托同滑板等户外运动一样,强调个性,展现自己的风格和态度。机车整车、骑行服、护具、头盔等设计细节都能体现车主的特别之处。

天猫数据显示,2021年底,天猫淘宝摩托车及装备在线商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50%。今年第一季度,头盔耳机、风镜、摩托车记录仪、手机支架等热门装备品类同比增长超过50%。

就拿头盔来说,头盔又分为全盔、四分之三盔、揭面盔、半盔,头盔的制作制作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都会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损耗,每个头盔的平均寿命为2-3年。

一般来说,普通国产头盔一千左右,好的进口品牌四五千甚至上万。差别在于舒适性、安全性、竞技性、版画等。

头盔对于保命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玩家重视。刚开始戴着500块的劣质头盔,被撞成轻微脑震荡后,刘欣丹如今更信赖大品牌正品头盔,虽说进口更好,但国产质量也不差,相对更加经济实惠。

而且网上容易买到假货,最好去实体店试盔,有专业人士指导讲解,试戴后才能买到适合自己脑形以及头围大小的头盔。现在用的4000元的头盔,救了她两命。

王雨喆则为了更喜欢的版画选了4000多元的进口碳纤维头盔,相对于同材质的国产头盔价格翻了一倍。

事实上,摩托车更烧钱的地方是改装和换车。改装是为了体现个性,比如贴膜改色等,不过需要先去公安局备案。北京摩友的平均换车周期大概是一年半,玩家通常从250cc排量的摩托车入门,不断升级为更大排量的摩托车。

王雨喆现在的车是钱江赛600,总共花了5万5,比他第一辆无极贵了一倍。而摩托车并不保值,一般一年后卖二手需要打七折,他的旧车只卖了一万多。

“你不要去考虑赔多赔少,你要想它陪伴你这段时间,给你带来这么多快乐,这就很值得了。钱没有了可以继续去挣,但如果今天不快乐,明天永远不会把今天的快乐再补上。”他总会说服自己。

摩托车行业除了销售新车的前端市场,提供维修保养维保救援等服务的后端市场也大有可为。

摩托车不像汽车,很少有4S店。原因也很简单,禁摩政策的限制导致市场仍存在显而易见的天花板。4S店前期投入巨大,前景却不明朗。高价玩乐车目前只在一二线城市比较流行,三四线城市以及更下沉的市场鲜有人消费得起。

每次出行,油钱也是持续的投入。按95的油价算,依据车排量,每百公里少则30块,多则100块。尽管对刘欣丹来说:“100块钱的油钱能给我带来一天的快乐,我感觉快乐不贵。”如果再参加俱乐部组织的活动,烧烤、露营、聚餐、住宿,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所以说,摩托车衍生的文化、旅游、餐饮等产业也将迎来春天。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摩托车赛事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鲜活而流动的人文景观

现代城市生活除了享受到互联网虚拟技术提供的各种便利外,每个人仍要受所在生活空间的牵制。在绝大多数城市,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辗转腾挪、往返行止。

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是将人从一个目的地带到另一个目的地,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愈发变得不可能,摩托车给了年轻人限制范围内可以掌控的自由。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的流动成了其活力之源,较之汽车等大体量交通工具,骑行族是城市最具活力的血液组成。他们出没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渗透于城市的每根毛细血管。他们的车辆外观有着各种细微、不同的生活美学投射,构成了鲜活而流动的人文景观。

工业文明的进化使得交通工具往更舒适、更快速、更便捷的方向发展。坐在温暖的汽车里,关上车窗,人成了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只顾埋头赶路,从而切断了跟周遭环境和人的连接。

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终归是渴望连接的。技术无法从根本上拯救我们贫瘠无聊的现实生活,我们仍然需要真诚的社交关系缓解孤独,获得慰藉。

摩托车所代表的冒险与反叛精神本来也跟年轻人息息相关。就像电影《摩托日记》里23岁的医学生切·格瓦拉一样,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骑着诺顿500跟好朋友环游南美大陆。

一路上,他们行过草原高山大河深雪,目睹并体验着贫富,阶级,种族,帝国主义在这块富饶神秘的土地上留下的累累伤痕。

如果切·格瓦拉没有经历那场青年时期的摩托旅行,没有在路过时嗅到底层人民身上散发出的苦难味道,他还能否成为一个象征?

对于女骑士而言,骑摩托本身就带有一丝反抗社会规训的味道。在北京,女孩骑机车并不会引来太多异样的目光,这里更加开放包容。如果回到家乡小城镇,亲戚朋友就会议论纷纷,一个骑摩托车的女孩不符合传统社会对于恬静、温柔女性形象的期待。

摩托车所代表的文化,在美国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发展到顶峰。那时的年轻人过着看似颓废和堕落的生活,却充斥着对虚无和存在的真诚思考,对自由最现实的追求,对生命最深切的质问。

看起来,跟现在倒也没什么不同。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年轻人爱上骑摩托了,各地“禁限摩”会放松吗?》新周刊《重庆最酷的一面,两个字》鞭牛士《“烧钱”的摩托车成了年轻人的新宠》钛媒体《618销量倍增,年轻人撑起的摩托车生意会沸腾多久》翟秦钢《从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变革看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王学工《关于我国摩托车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