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关帝灵签(免费抽签关帝灵签)

往事如风 2023-06-09 06:50:22 网络

占卜预测:关帝灵签,心诚则灵

「游记」闽南散记(四)台湾关帝信仰的香缘祖庙

#头条创作挑战赛#

【缘起】

有人说,到了闽南,不去东山,是一件憾事;到了东山,不去关帝庙请一柱香,更是一件憾事。

东山关帝庙的灵验,关帝文化的厚重,那可不是盖的!在全国众多的关帝庙中,只有两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另一个就是福建东山岛的关帝庙。

这座被誉为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也是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关帝庙,不仅因为大大跟麻麻在此合过影,更因为它是海外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当年关帝的香火都是从这里分灵出去,远渡到台湾及东南亚许多地方。

【游】真君宫

这座紧挨着客栈,我们每天都要路过数次,面海而建的庙宇,便是俗称“先生公”庙的真君宫。

真君宫始建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香火鼎盛至今不衰,并远播台湾等地。

只见山门正中红色匾额下高悬着“慈镇济安”四个大字,宝象庄严。

抬头仰望,山门上装饰着一组组颇具闽南特色的精美剪瓷雕,色彩缤纷,气势恢宏。我个人认为,这是真君宫的一大看点,也是最吸睛之笔。

栩栩如生的神像和色彩缤纷的神龙,更凸显东山人的虔诚。

步入山门,回望时发现,朝内开的两扇红色大门上,有两幅手绘门神十几分精美,且传神。神荼为白脸,喜相;郁垒为红脸,怒相。

门神 上高 悬“保生大帝”四字匾额。

真君宫供奉保生大帝( 闽台又称“大道公” ),即北宋著名的民间医生吴夲(音tāo ),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治病不分贵贱,不取报酬。据记载,宋明道二年(1033) 漳州 、 泉州 瘟疫流行,因吴夲义诊施药而得以存活者难以计数。

当今,由保生大帝信仰衍生的保生慈济文化,浓缩了闽南文化内涵,凝聚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情结,已被东山人民所认可,并成为了当地百姓的一种重要信仰。

作为铜山十大古庙之一的真君宫,现由前、中、后三殿组成。

在红色釉面墙体的衬托下,灰黑色的雕花廊柱,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这也是真君宫的第三大看点。

石柱上精湛的人物雕刻,传神的表情,让我很难不去注意它们。遗憾的是,这其中的典故无从知晓。

【游】关帝庙

关帝庙离黄道周故居很近,都已经被划入风动石景区,一并收取60元门票。

如今,在黄道周故居后,是一个很大的广场,正中是一个半实半需、阴阳八卦的圆形放生池(也称莲花池)。最为神奇的是,据说站在关帝庙前殿高台正中遥望台湾方向,能看到关帝庙、莲花池和文峰塔三者合为一体的奇妙景象。

站在莲花池边向关帝庙方向眺望,那片依山临海,红墙绿瓦彩雕,气派魏然壮观的建筑,就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分香分灵入台的祖庙——东山关帝庙。

迫不及待地走到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东山关帝庙的近前。在600多年的时间里,这座古庙三次遭受浩劫,经历了多次修复,如今依然巍峨挺立于高台之上,一对威猛石狮把守两侧;在600多年的时间里,它抵挡住了多少台湾海峡频繁的地震、台风、海啸侵扰,至今仍是安然无恙,赢得中外古建筑专家感叹不已,也不得不让人觉得是关二爷的神威在暗中相助。

站在石阶前,抬头仰望整个关帝庙的颜值担当,它不仅是外表出众偶像派,更是独当一面的实力派,虽然体量不大,但却有堪称爆表的知名度。

东山关帝庙的庙门为牌楼式,因由清代太子太保王得禄捐建,而得名“太子亭”。

太子亭由六根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亭上有独具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剪瓷雕,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流光溢彩。

太子亭正中高悬着“武圣殿”的红色匾额。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其与后人尊称"文圣人"的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太子亭顶部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剪瓷雕。仔细观看,两条相向回眸的威龙之下是《八仙八兽》造型,即何仙姑骑鹿、吕洞宾骑马、韩湘子骑象、张果老骑驴、汉钟离骑麒麟、蓝采和骑羊、铁拐李骑老虎、曹国舅骑龙马,所有形象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将高高端立檐顶的两条青龙一点点拉近,不难发现,由于长期海风作用,如今青龙已经褪色变成了两条白龙,但威严之势却丝毫不减。

进入关帝庙,回望上覆青色琉璃瓦的太子亭,顿觉惊叹不已。不大的亭顶内侧密密麻麻地雕塑着中国传统典籍故事情节中的129个人物形象,数量之多,排布之密集,恐怕再多塑一个就有要压垮屋檐的危机感。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大陆最好的剪瓷雕作品就在这里!不知是逆光的原因,还是什么其他缘故,几张整体效果的照片都有些糊,实属遗憾。

太子亭后立面檐下高悬着“关圣帝君赞”匾额。

举目环视,太子亭背面屋顶上密密麻麻的一片,由《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征西》、《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9个故事组成。129个人物造型全部都是采用了剪瓷雕这门传统技艺。各式人物花草惟妙惟肖,造型生动,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细看之下,这些生动的人物造型均来源于中国传统戏剧故事。

踏上几级台阶,迎面是关帝庙前殿的正门,上悬“山西神圣”黑底金字匾额,左右两根石雕龙珠,龙珠外侧树立着“山西夫子”、“肃静”、“回避”的仪仗牌,倍显威严肃穆。

尽管东山关帝庙只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东山的关帝文化却源远流长。早在唐时(670年),陈政、陈元光开拓闽南进驻铜山时,关公香火便随军奉祀而传入。

屋脊上的“双龙抢珠”剪瓷雕超级精美,颜色明艳,堪称一绝,十分具有观赏价值。

殿前的这尊明清时代的石狮,昂首威猛,神气十足,仿佛在告诫来到这里的人们,关公及关公文化神圣无比,容不得丝毫亵渎和轻视。

台阶下的天井里,摆放着十八般兵器,充满了武庙的特征。

紧走几步,来到门前,抬头仰望,只见内檐最高处悬挂着“武庙”的金色匾额。

然而,我们却不能从正门进入殿内,因为正门两侧的石鼓上架着一根蟠龙镏金的皇杠横挡,据说,只有皇帝驾临,或者关帝出巡才可以从正门出入,平时人们只能从边门进出,这也是表示人们对关帝的敬意。

步入大殿,正中是关帝神像,两边是四员大将,高悬清咸丰皇帝御笔书写的“万世人极” 匾额,意为关帝的品格,是千秋万世为人的准则。这是对关帝最高的评价。

最与众不同的是,金光璀璨的神龛中供奉两尊关帝神像,前面一尊称“镇庙神”,是按《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形象雕成,面如重枣,眉似卧蚕,红颜长,气宇轩昂;后面一尊坐在轿子里,是可以搬动的,每逢关帝寿诞期间,轿子里的关帝君就会抬出来,在东山的大街小巷巡游,以示恩泽百姓。据说,其中最长的一次巡游则是在台湾,长达半年之久。

两边柱上挂有黄道周亲笔写的木刻楹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如今,台湾近千座关帝庙都悬挂此楹联,由此可见,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庙的香缘祖庙,藏族佛教徒心目中的“布达拉宫”。

东山关帝庙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袖珍式”庙宇,且香火十分鼎盛。

数百年来,东山百姓一直把关帝呼为“帝祖”,并渐渐形成独特的信仰礼俗习惯,留下绚丽多彩的东山“帝祖”信俗奇观。

在东山,关帝崇拜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几乎家家都供关公,人人都信关帝,称其为关帝圣祖,一个祖字足以说明了关帝在家族里的地位,把关帝看得比自家祖先还重要。

公东百姓自古就有到关帝庙抽签的风俗。东山关帝庙的签诗共有100首,分为上吉、大吉、中吉、上上、中平、下下共六类,签上注有签题,签用竹片制成放在签筒内。

求签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环节——“跋杯”,就是将神像旁的一对筊杯,即两片月牙形的木块,扔到拜堂的地面上,进行占卜,请求神明指点迷津。

东山关帝庙其实是一个建筑群,里面还有城隍庙、东宫圣母庙等。

在东宫圣母庙一侧香炉栏杆处,我欣喜地发现,这里竟然是欣赏“双龙抢珠”剪瓷雕的最佳视角,且巧妙地避开了人头攒动,互相抢机位的场景。

在殿顶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双龙抢珠”更显活灵活现。

慕然回首间,红墙、炫彩、绿枝条,只要你善于发现,随处都是风景。

【赏】古董级四绝

东山关帝庙内的金木雕、黄金漆画、石雕以及剪瓷雕,堪称古董级四绝。目之所及,处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和艺术作品,可以说,关帝庙是闽南民间艺术博物馆一点儿都不为过。

大殿两旁的门棂上,满是手工镌刻的金木雕。这些蕴含着古老文化的特色金木雕,也为关帝庙增添了一分古韵。

金木雕遍布整个关帝庙,小到方寸、大到一人高,无不隐含着吉祥的寓意,海螺代表幸福与吉祥;龙虾代表大富大贵;海鱼代表年年有余;螃蟹跟科举息息相关······这是东山海洋文化的鲜明特色。这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我觉得更像是一盘盘美味的海鲜大餐。

大殿内的椽栿、额枋、门板上有多达500多幅黄金漆画,它们在缭绕的烟雾中,闪着静默的光。这些黄金漆画多以《西游记》、《三国演义》为题材,堪称东山乃至闽南金木雕的典范。

这里集萃的20余件石雕珍品,不仅以其“小、巧、精”而著称,且历史久远,弥足珍贵,可谓世之瑰宝。

《蛟龙闹海》浮雕。三条蛟龙嬉闹于波浪间,蛟龙喷出的水柱直冲云端,惊恐的海兽奔逃于怪石间。整幅石雕既细腻生动,又抽象简约,可谓名匠又一力作。

关帝庙里的石雕刻都出于历代名家之手,均为上乘珍品,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而散落在各建筑屋顶上的剪瓷雕更是东山关帝庙最典型代表,堪称凝固在屋脊上永不凋零之花。

全庙共有近 30 个历史故事及戏曲故事,共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等 129 个人物形象,可谓人物众多,形态各异,装饰华丽,形象鲜明,气势昂扬。

这么多的剪瓷雕集中在一个寺庙中,这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

剪瓷雕,这朵“盛开在屋顶上的艺术之花”,是东山岛寺庙建筑中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

精美的石雕、金木雕、鎏金画与剪瓷雕一道,烘托出一种肃穆的民间宗教崇拜气息,洋溢着世俗民情的人间气息,营造出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闽南民间建筑艺术和吉庆祥和的美妙意境,一座关帝庙如同一座灿烂的艺术殿堂,让人流连忘返。

【独白】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一方水土的民俗民风;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千多年的忠义传承。

仰视气势非凡的太子亭,不能不使人们对关公肃然起敬。他的忠肝义胆、勇猛神威被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奉,他既是儒教的圣人,又是佛教的护法伽蓝,道教的天尊大帝。他以一凡人之躯而被三教供奉,千古之下,惟此一人而已。

东山关帝庙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和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无论现在和将来,都会成为连接两岸民间交流的一道桥梁,一条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它也是一面镜子,让人们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闽南散记(五)北纬23°的神奇海岸线》往期回顾:

「游记」闽南散记(三)800米顶街浓缩600年历史

「游记」闽南散记(二)与徐霞客跨越时空交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