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姓(储姓的来源和历史)

倚势凌人 2023-06-04 21:00:58 互联网

储姓汉字书法演变过程和储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chǔ

注音:ㄔㄨˇ

繁体字:儲

简体部首: 亻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2

繁体部首: 人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2

五笔86&98: WYFJ  

仓颉: OIVA

笔顺编号: 324512132511  

四角号码: 24260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0A8

积蓄:~蓄。~备。~金。~放。~运。~户。~量。~君(太子,亦称“储贰”、“储宫”、“皇储”)。

〈动〉

(1) (形声。从人,诸声。本义:积蓄备用)

(2) 同本义

储,偫也。——《说文》

储,贮也。储亦备也,谓蓄物以为备曰储也。——《一切经音义》

小人德无储。——曹子建诗?

盈衍储邸。——王元长《曲水诗序》

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韩非子·十过》

储兵马以待之。——《汉书·何并传》

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盐铁论·力耕》

(3) 又如:储粮备荒;冬储白菜;储邸(储存物品的府库);储峙(蓄备);储款(将钱存入银行);储书(藏书);储敛(聚集资财);储才(积聚人才);储养(谓聚集人才并供养之)

(4) 夸大,欺诳。如:储价(亦作“储贾”。豫价,谓抬高物价)

〈名〉

(1) 指储存的粮食或其他物资。亦指储粮器。如:储须(仓廪的储备)

(2) 储君,太子。如:储子(太子);储圣(储君。皇太子);储位(太子位);储后(储主。储君,太子)

(3) 副,辅佐。如:储吏(佐贰之吏);储佐(指辅佐之臣);储胥(仆人,婢女)

(4) 姓

三、姓氏起源

储姓起源于周朝。据《海陵储氏支谱》记载:“考储氏,肇始于周,作相于齐,彪炳史册世人而知之。”储姓发源于春秋齐国田氏,起于储子。泰州《储氏家谱》记载的储氏第一世,是唐代的文羲公(储光羲),居住在毗陵(今常州市),至今已1300余年,始祖储光羲原籍山东,后落户金坛庄城,唐开元年间进士,后担任监察御史,是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据江苏宜兴、金坛、安徽潜山等地《储氏宗谱》记载,储氏庄城一世光羲公后裔在润州庄城(今属金坛)繁衍至12世,值宋高宗南渡,时兵戈扰攘,庄城地值通衢,骚扰尤剧,遂散居异地。 1300多年来,光羲公后人陆续迁徙至大江南北,世系清楚,字辈不乱,被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1.以祖名字为氏

据《风俗通义》载,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子储子,孟子结交。储子的后代很昌盛,其支孙以祖字“储”为氏,可证储氏家族最早的渊源是在齐、鲁一带,是今天储姓的来源。

2.储姓源于舜

3.源自上古有储国

4.国人以地名为氏。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号地名“储”为姓,称储氏,世氏相传。

四、得姓始祖

储太伯。根据历来姓氏学者考证,我国的储氏是齐国和孟子结交的储子的子孙。

关于这段源流,《姓氏考略》和《千家姓查源》上也有记载。储姓家族历史悠久,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已出名了,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晋以后称盛于江南各地,尤其在江苏省南部境地,储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储氏后人尊储太伯为储姓的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储姓人口不足1万,在全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苏、河南、浙江等地,福建为储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储姓总人口的33%。

明朝时期,储姓大约有2万6千人,江苏为储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储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宁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当代储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为第二百六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8%。自宋朝起1000年中,储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A形的态势。储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省安庆市,其次分布于江苏、上海、湖南、浙江、天津、陕西等地。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浙江西北、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河南东部、山东南部、陕西南端、重庆北段和东南、湘黔大部、广西、广东西北、云南西南,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6%,居住了大约61%的储姓人群。

六、家谱文献

安徽安庆:《储氏宗谱》,总卷数不详,存58册(缺多卷),1924。

安徽安庆:《储氏宗谱》,总卷数不详,存65册(缺卷2之6-28),1924。

安徽潜山、怀宁:《储氏族谱》,28卷首末各2卷(元善堂),26册(2105页),1945。

安徽潜山:《储氏族谱》,33卷首2卷末1卷(元善堂) ,存22册(缺卷1, 3-4, 6-7, 9, 11, 13, 15, 17, 20,23, 27, 31),1917。

江苏宜兴:《官林储氏分谱》,12卷22册,1917。

江苏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38卷首2卷24册,1921。

七、郡望堂号

郡望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据《风俗通》记载:齐大夫储子之后。望出河东。

颍阳郡: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巨阳”,秦代属“颍州郡”,汉为“细阳”,魏晋为“宋县”,隋为“颍阳”,唐、宋并入“汝阴”,元属“颍州”,明改隶“凤阳府”。

堂号

盛著堂:此堂为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储氏总祠的堂号。宗祠共3座,均在储巷村,“盛著堂”储氏系从山东河东郡迁来,世代繁衍,后人建祠祭祀,族人以“五凤齐飞”(指储氏上代曾有1家5人同时及第)激励子孙好学上进求取功名。

学政堂:此堂为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储洋村储氏家祠堂号。有从华字向后详细家谱。

世德堂:潜山永钰公祠。

四德堂:岳西储氏太忠公祠。

八、字辈排行

迁潜(山)储氏字辈,庄城16世永钰公传三房:

长子代贤(今居怀宁桐城为主):熙福祁永代 明显孟仲泳 仁义礼智信 忠孝继先宗 道学万枝春 茂德诚昭著 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 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次子代俊(今居岳西为主):熙福祁永代 文安太伯叔 仕浩启聪明 睿志贤良达 恩光万枝春 茂德诚昭著 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 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三子代贵(今居潜山为主):熙福祁永代 明显孟仲泳 仁义礼智信 忠孝继先宗 道学万枝春 茂德诚昭著 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 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三房泳裕公一支迁桐城:应得学光宗 启世振家邦 大远鸿先著诒谟愈久长 本源期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永铵公支: 思兴日立爱 嵩宏超轩堂 寿原安新启 镗必一士锦 之秉光正钟 运来贤良得 本源期介绍 兰桂应联芳 崇尚维敦厚 诗书庆吉祥 延兴传祖绪国朝普隆昌 秀毓承英俊 怡和裕寿康 熏功绵世泽 青简献辉煌

永铵公支仁义堂储氏字辈(金寨霍邱为主):文英宏扬 克正永常 士修有志 宗徳维良 立家传世 定国守邦 道培厚重 同庆荣昌

天津市区储氏字辈:万国同春, 仁义礼智信;百代贤臣, 温良恭俭让。

天津郊县字辈:邦永克世长美景玉嘉瑞孝涕振云

重庆市储氏字派:尔云宗齐朝,文兴正德安,道易传家远,后代光明全。(系 “湖广填四川”时从安徽太平(今黄山区)迁入。)

九、姓氏名人

储光羲(约707-约763),祖籍山东,迁居江苏丹阳。出身官宦之家,勤学聪慧。开元十四年(726年)20岁左右的他中进士,授翰林,历任县尉、监察御史等。安史之乱起,叛军陷洛阳,他不得已受伪官,因之而被系狱,约于宝应二年(763年)平乱后遇赦,被降职流放客死岭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诗风质朴、古雅,富有民歌风韵。后人常将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著作有《九经外义疏》20卷等,皆失传,诗文集70卷仅存诗集5卷,《全唐诗》辑为4卷。

储嗣宗,唐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储光羲曾孙。大中十三年登进士第,尝任校书郎。与诗人顾非熊善,颇有诗名。嗣宗推崇王维诗,其诗亦多绘写山水景致之篇。元辛文房谓其为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储嗣宗集》一卷。

储敦叙,北宋晋江人,字彦伦。崇宁(1102-1106年)间进士,历任龙溪县丞、甯德县令,皆有惠政,民为其立生祠。後为贺州通判。著有《玉泉集》。

储尹之,字思弼,号赤岩,宋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储尹之为储光羲15世孙,官台州刺史,任满后定居宁海。宁海谱上代追溯到曾祖千七公储旻。据宜兴谱记载,储旻系储光羲12世孙,这一点两谱一致,证实储尹之为储光羲15世孙。另外对储尹之堂兄储兴之系下的19世储宁七、储宁八的迁徙记载,两谱亦可找到吻合点。

储用,宋代学者,在朝廷做官,为官有惠政,曾得朱熹的赞赏。他从书本上得到治理下的道理,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他又一心为民,这样,就取得了很好的政绩,为百姓带来许多好处。当时的大哲学家朱熹,非常夸奖他。

储珊,字朝珍,南直隶颍州(治今安徽省阜阳)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十七年(1504年)任新乡县(河南省)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八月知州储珊主修《颍州志》脱稿,共6卷。

储懋,1393年-1452年,明臣。字世绩,号澹庵,镇江人。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授吏科给事中。正统初以文学充经筵官,转翰林修撰,与修《实录》,进侍讲。正统十年(1445)十月迁户部右侍郎。正统十四年二月出督福建粮饷。十二月初五日调任礼部右侍郎。景泰二年(1415)十二月初七日进南京户部尚书,时已病不能起,于十八日卒,年六十。

储巏,明臣。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官太仆卿。正德中,历左佥都御史、户部左右侍郎。刘瑾数侮大臣,独对巏敬称为先生。善诗文,好推引名士。因愤瑾所为,托病辞官归。后官至吏部左侍郎。卒官。嘉靖初,赐谥文懿。

储欣,字同人,清朝宜兴人。自幼好学,精通经史。早年无意仕途,以制艺为业。直到60岁,始领康熙乡荐,一试礼部不遇,遂闭门著书。著有《春秋指掌》30卷,《在陆草堂集》六卷。选编《唐宋十家文全集录》51 卷。

储国钧,清江苏荆溪(今宜兴)人,字长源,号石亭。储雄文子。独好为诗,有闻于时。杜门屏迹,绝不与豪贵人通。家贫无以为资,至并日而食,怡然不以为意,惟曰与其徒陆致远讲说古诗人遗法,相吟啸为乐。著有《一壑风烟集》、《艳碧斋集》、《放 集》。

储秘书,宜兴人,清代学者。乾隆皇帝时的进士,在河南郑州任知府,他博览经史,性淡泊,为官顺应天意民心,老百姓感到很自在,他自己也有时间著书立说。

储麟趾,清臣。字履醇。江南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乾隆初年进士,历官贵州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卿、宗人府府丞。乾隆中,上疏批评乾隆帝刚愎自用、武断,王公大臣拱手无用。以伉直称于时。后以病归家。有《双检树轩诗稿》。

储大文1665-1743年,储光羲31世孙,清地理学家。字六雅,号画山,江苏宜兴人。性聪颖。初以制艺名,后肆力为古文。从祖游,读书九峰楼数十年,欣赏称之为东坡化身。姜宸英见其文,亦叹为旷代异才。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告归后,主维扬之安定书院,学者宗之。著有《存研楼文集》十六卷,《二集》二十五卷,《论形势居》七卷,又纂有《山西省志》三百余卷,并行于世。

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为“江南储氏之祖”。

后裔进士录:储隐、储昂、储福寿、储福康、储福宁、储尹之、储祈连、储祈斌、储秀、储瓘、储教、储文璧、储文郁、储文銞、储南、储昌祚、储显祚、储堪、储曾、储方熺、储士、储振、储善庆、储方庆、储大文、储郁文、储雄文、储在文、储龙光、储元升、储晋观、储 燧、储麟趾、储宝书、储秘书、储赓芸。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惠姓汉字书法演变过程和惠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羊姓汉字书法演变过程和羊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麴姓汉字书法演变过程和麴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芮姓汉字书法演变过程和芮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甄姓汉字书法演变过程和甄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江南储姓的祖先,名列《唐才子传·卷一》,与王勃等齐名

文 | 百川

储光羲,男,汉族,约公元706年生,寿命约57岁。属相马,星座约为天秤座,山东兖州人。江南储姓的祖先,名列《唐才子传·卷一》,与王勃等齐名。

《唐才子传·卷一》,共收录了26位唐代才子,这里面并不包括排名第一的“六帝”,即唐太宗李世民、 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李纯、唐德宗李适、唐文宗李昂、唐僖宗李俨。

其中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杜审言、宋之问、刘希夷、陈子昂、崔颢等。储光羲排在了最后一位,有关他的记载,也并不是很多。

“光羲,兖州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有诏中书试文章。尝为监察御史。值安禄山陷长安,辄受伪署。贼平后,自归,贬死岭南。”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21岁的储光羲考中进士。当年的状元是严迪。主考官为正部级的尚书左丞,负责吏部选人的严挺之,主考试题为《考功箴》等。

储光羲旋即被授为副县级的陕西大荔县尉,后转任河南汜水、安宣、陕西下邽等地县尉。几年时间过去了,储光羲官运坎坷,没有得到升迁。他心灰意冷,弃官跑到终南山隐居。

又过了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朝廷有人好做官吧,储光羲被重新起用,而且一下子还成了京官,并且职务也得到了提升,担任地市级的太祝,负责皇帝祭祀等礼仪,这在古代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储光羲就有了“储太祝”的尊称。在这个职位上,储光羲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深受皇帝和诸位大臣的肯定,他的职务也不断地被提拔,最后官到副部级的监察御史。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叛军,攻陷唐朝首都陕西西安,唐玄宗带领杨贵妃、杨国忠等亲人近臣仓惶出逃,储光羲则留在西安,被叛军俘虏。安禄山欣赏他的才能,任命他在手下当官。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储光羲自知有罪,主动投案自首,向朝廷请罪,被叛入狱服刑。在狱中,储光羲向同僚故友写信审述,请求宽大处理,后被释放,贬谪到岭南,当年去世。

储光羲子女,并没有随着他去当时还是蛮夷之地的岭南,而是移居到风景秀丽的江南,并在那里开花结果,繁衍生息。现在的江南储氏多为储光羲的后裔,因此储光羲也被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养浩然之气。览者犹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几乎赏音也。有集七十卷,《正论》十五卷,《九经分义疏》二十卷,并传。”

储光羲的诗写得非常好,看过的人就像聆听,孔子所言的“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和周礼中的汤乐名《濩》音。储光羲先是洗除了之音,让普通民众感到赏心悦目。有多部诗集流传于世。

五言诗《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就是储光羲当年在狱中写给诸臣大臣的申述之作,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和被捕后屈从叛军的无奈心酸,以及盼望回归朝廷,与大家重新团聚的美好愿望:

直道时莫亲,起羞见谗口。

舆人是非怪,西子言有咎。

诬善不足悲,失听一何丑。

大来敢遐望,小往且虚受…

顾况的《监察御史储公集序》曰“圣人贤人,皆锺运而生,述圣贤之意,亦锺运盛衰矣。开元十四年,严黄门知考功,以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母潜著作同时;”

顾况是唐代文坛的领袖级人物。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记载:“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白居易应试举人,初到京城,带着诗作拜谒顾况。顾况看了姓名,紧盯着白居易说:“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可是,当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赞赏说:“有此才华,居有何难。”

顾况比储光羲小约30岁,属于晚辈。他在序中提到的崔国辅、綦母潜,与储光羲是同榜进士,都是驰名一时的诗人。而且,三人交往甚密。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珠称夜光”,直译为顶级珍珠称夜光。顾况在序言中,对储光羲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其明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隐隐,蔺轹诸子。其文篇赋论,凡七十卷。虽无云雷之会,意气相感;而扶危拯病,绰有贤达之风。

拔身虏庭,竟陷危邦,士生不融,可以言命。然窥其鸿黄窈窕之学,金石管磬之声,如登瑶台而进玉府,灵扃邃宇,景物寥映,绿流翠草,佳木好鸟,不足称珍。

嗣息曰溶,亦凤毛骏骨。恐坠先志,溯洄千里,泣拜告馀曰:“我先人与王右丞,伯仲之欢也。相国缙云,尝以序冠编次。会缙云之谪,亡焉。”后辈据文之士,风流不接,故小子获忝操简。

伏恐魂游无方,嗤责造次,茫茫古道,不见来者。岂以龙战,害乎鹿鸣,齐竽竞吹,燕石争宝。呜呼!薄游之士,未跻一峰,己伐其峻;登阆风者,乃知其迤逦昏明,掩豁将尽,复通之者,其若是乎!”

咏山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