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预言九女共一夫(刘伯温预言九女共一夫,刘伯温五百年预言诗)

几分真心 2023-05-31 09:14:12 网友上传

司「嗣」094

族嗣,◆後嗣。宗族中的繼承者。○《左傳‧襄公十年》:“﹝[晉侯]﹞使[周內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禮也。”

宗嗣,◆宗族繼承人;子孫後代。○[唐][無名氏]《靈應傳》:“尋聞家仇[庾毗羅]……陰懷不道,因使得入龍宮,假以求貨,覆吾宗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翠》:“今親老君孤,妾實不能產,恐誤君宗嗣。請娶婦於家,旦晚侍奉翁姑,君往來於兩間,亦無所不便。”

子嗣,◆兒子。指傳宗接代的人。○[元][無名氏]《劉弘嫁婢》楔子:“師父道在下夭壽,師父道在下絕嗣。師父,如何全美的壽數,如何得有這子嗣?師父一發與迷人指路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他並無子嗣,與[莊]家老姥夫妻兩個早夜算計思量,無非只是耕田、鋤地、養牛、放豬之事。”○《紅樓夢》第四六回:“叔叔只說嬸子總不生育,原是為子嗣起見,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楚劇《葛麻》第四場:“二爹娘年半百子嗣缺乏,上無兄下無弟單生女娃。”

追嗣,◆猶接續。○[漢][焦贛]《易林‧剝之大有》:“庭燎夜明,追嗣日光。”

枝嗣,◆旁支的子嗣。○《晉書‧呂隆載記》:“陛下往運神略,開建西夏,德被蒼生,威振遐裔。枝嗣不臧,迭相篡弒。”

真嗣,◆真正的繼承人。○《景德傳燈錄‧婆舍斯多》:“真嗣既明,乃赦太子。”

元嗣,◆謂太子。○《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皇子[潁王],天資早茂,姻媾及期。方陛下即位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日,推之於禮,莫重於斯。”

義嗣(义嗣),◆理所當然的繼承者。○《左傳‧襄公十四年》:“君,義嗣也。”○[杜預]注:“[諸樊],適子,故曰義嗣。”適,同“嫡”。

遺嗣(遗嗣),◆指死後留下的子孫。亦泛指後裔;後代。○[漢][鄒陽]《上書吳王》:“臣恐[周]鼎復起於[漢],新垣過計於朝,則我[吳]遺嗣,不可期於世矣。”○[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墓志銘》:“父[悅],再牧[荊][河],威風千里,而身遭禍機,遂為[季布]所哭,獲存遺嗣,實賴[程嬰]之忠。”○《明史‧外國傳二‧安南》:“今有遺嗣[暠],潛身[老撾]二十年,本國人民不忘先王遺澤,已訪得之。”

一嗣,◆下一代。○[漢][王充]《論衡‧自記》:“名不流於一嗣,文不遺於一札,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

衍嗣,◆綿延,繼續。○[宋][汪應時]《曆象賦》:“朒朓獻警,朏望持盈。珥蚩委氣,衍嗣垂精。”

血嗣,◆指子孫。○《後漢書‧張綱傳》:“身絕血嗣,非孝也。”○[李賢]注:“凡祭皆用牲,故曰血嗣。”○《資治通鑒‧漢順帝漢安元年》:“身首橫分,血嗣俱絕。”○[胡三省]注:“或曰:父子氣血相傳,故曰血嗣。”

凶嗣,◆凶惡的子嗣。○《後漢書‧梁統傳論》:“況乃傾側孽臣,傳寵凶嗣,以至破家傷國,而豈徒然哉!”

賢嗣(贤嗣),◆賢良的後代。○[宋][洪適]《祭陳安撫父文》:“[季祉]賢嗣,詩禮飽聞,拾芥巍科,颺聲榮路。”○[明][劉基]《父永嘉郡公誥》:“士有厚德而立報,雖不在其身,必有賢嗣而得時,足以大其後。”○[清][查慎行]《長壽庵坐湛庵禪師方丈聽談石公舊事》詩:“賢嗣真龍象,千鈞獨力擔。”

先嗣,◆對先人功業的繼承。○《楚辭‧劉向<九嘆‧思古>》:“閔先嗣之中絕兮,心惶惑而自悲。”○[王逸]注:“言己傷念先祖乃從[屈瑕]建立基功,子孫世世承而繼之。”

遐嗣,◆後裔;遠裔。○《隋書‧樂志上》:“駿奔伊在,慶覃遐嗣。”

無嗣(无嗣),◆沒有繼承的人;沒有後代。○《漢書‧王莽傳上》:“策曰:‘[漢]危無嗣,而公定之……故賜號曰[安漢公]。’”○《法苑珠林》卷十八:“吾以年朽,家國無嗣。”○《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朱十老]因年老無嗣,又新死了媽媽,把[秦重]做親子看成,改名[朱重]。”○[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湘裙》:“﹝[晏伯]﹞三十而卒,無嗣……每思生二子,則以一子為兄後。”

王嗣,◆王位繼承者。○《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我,王嗣也,吾欲求之。”

統嗣(统嗣),◆謂帝統的嗣續關係。○《後漢書‧丁鴻傳》:“是以三[桓]專[魯],[田氏]擅[齊],六卿分[晉];諸[呂]握權,統嗣幾移;[哀][平]之末,廟不血食。”

嗣宗,◆[三國][魏][阮籍]的字。“竹林七賢”之一。○[唐][杜甫]《示侄佐》詩:“[嗣宗]諸子姪,早覺[仲容]賢。”參見“七賢”。

嗣子,◆1.帝王或諸侯的承嗣子(多為嫡長子)。○《左傳‧哀公二十年》:“[趙孟]曰:‘[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曰:“好惡同之。”今[越]圍[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杜預]注:“嗣子,[襄子]自謂。”○《史記‧五帝本紀》:“[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凶,不用。’”○《漢書‧高后紀》:“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清][侯方域]《雲起樓記》:“[昭烈]謂[諸葛亮]曰:‘嗣子如不可輔,君自取之。’”◆2.舊時稱嫡長子。○[唐][韓愈]《唐故檢校尚書左僕射右龍武軍統軍劉公墓志銘》:“子四人:嗣子光祿主簿[縱],學於[樊宗師],士大夫多稱之;長子[元一]……次子[景陽]、[景長],皆舉進士。”○[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嗣子》:“又﹝[昌黎]﹞《節度使李公墓誌銘》云:公有四子,長曰[元孫],次曰[元質],曰[元立],曰[元本]。○[元立]、[元本]皆[崔氏]出。‘葬得日,嗣子[元立]與其昆弟四人請銘於[韓氏]。’[昌黎]所謂嗣子,與《漢書》正同,皆所謂嫡長子也。蓋庶出之子,雖年長于嫡出,而不得為嗣子。”◆3.舊時無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為後嗣,參閱《清會典事例‧戶口‧旗人撫養嗣子》。

嗣主,◆繼位的君王。○《戰國策‧秦策一》:“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後漢書‧王閎傳》:“時國無嗣主,內外恇懼。”○[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齊邱]後事先主為相,至嗣主時,為太傅。”

嗣育,◆猶生育,養育。○[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禨祥‧不男》:“男子生而隱宮者……有五種不男,曰生、堅、妒、變、半,且有五種不女,曰螺、筋、鼓、角、線,俱終身無嗣育。”

嗣音,◆1.保持音信。○《詩‧鄭風‧子衿》:“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鄭玄]箋:“嗣,續也。女曾不傳聲問我,以恩責其忘己。”○[朱熹]集傳:“嗣音,繼續其聲聞也。”◆2.指連續傳寄的音信。○[宋][曾鞏]《送錢生》詩:“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3.謂繼承前人的事業,如響應聲。○[清][陳鱣]《對策‧文選》:“[唐][宋][元][明],各有沿襲;[班][揚][張][左],孰可嗣音?”[嚴復]《<古今文鈔>序》:“三十年以往,吾國之古文辭,殆無嗣音者矣。”

嗣業(嗣业),◆繼承基業或事業。○《南齊書‧武帝紀論》:“[世祖]南面嗣業,功參寶命,雖為繼體,事實艱難。”○[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諸侯世嫡,嗣業居喪,既未成君,不避其諱,此《春秋》之例也。”○[明][楊慎]《<玉岡詩集>序》:“輶軒之采風,樂府之演雅,猶將求之,而況嗣業承家庸已於傳乎。”

嗣訓(嗣训),◆謂繼承先王之道。○《書‧顧命》:“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孔]傳:“命汝繼嗣其道。”○[宋][王安石]《馮京改起居舍人加上騎都尉制誥》:“先帝以盛德成功,克終天祿。眇然在疚,永念嗣訓,非左右之良,孰與濟此哉?”

嗣興(嗣兴),◆繼承並振興。○《書‧洪範》:“[鯀]則殛死,[禹]乃嗣興。”○[晉][桓溫]《薦譙元彥表》:“陛下聖德嗣興,方恢天緒。”○[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武皇]晏駕,寄深負圖……聖主嗣興,地居[旦][奭]。”

嗣響(嗣响),◆謂繼承前人的事業,如響應聲。多用於詩文方面。○《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若夫[平子]艷發,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張銑]注:“艷,美也。言[張平子]文章之美,無能繼其音響。”○[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子薪]年逾四十,始習倚聲,學力未充,而才氣甚旺,使天假之年,未始不可為[迦陵]嗣響。”○[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一:“詩餘者,古詩之苗裔也。語其正則[南唐]二主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高][史]其嗣響也。”

嗣息,◆兒子。○《舊五代史‧唐書‧符習傳》:“臣緣故使未葬,又無嗣息,臣合服斬縗,候臣禮制畢聽命。”○[元][柯丹邱]《荊釵記‧慶誕》:“兔走烏飛,星移物換,看看鬢髮皤然,嗣息無緣。”○[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明]末[史忠正]閣部殉節時,相傳尚無嗣息。”

嗣武,◆猶言足跡相連。喻指接續他人的事業。○[清][陳確]《寄劉伯繩書》:“[仲彝]尤銳意古學,良足嗣武[開兄],為群弟姪之表率,此殊可喜。”

嗣位,◆繼承君位。○《書‧舜典序》:“[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孔]傳:“嗣,繼也。”○《新唐書‧李石傳》:“陛下嗣位,惟賢是咨,士皆在朝廷。”

嗣往開來,◆继承以往,开辟未来。○宋魏了翁《简州四先生祠堂记》:“不知堯舜三代之相傳,孔顔曾孟之所事,固未嘗外此,諸儒先特表而出之,以嗣往開來耳。”

嗣王,◆繼位之王。○《書‧伊訓》:“[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孔穎達]疏:“云嗣王某,言此王繼嗣前王而立也。”○[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天厭[宋]德,水運告謝,嗣王荒怠於天位,彊臣憑陵於[荊楚]。”○[唐][韓愈]《順宗實錄二》:“[元季方]告哀于[新羅],且冊立[新羅]嗣王。”

嗣統(嗣统),◆謂繼承皇位。○[宋][葉適]《張令人墓志銘》:“新天子嗣統,急召使至。”○《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那年二月間,[正德爺]晏駕,[嘉靖爺]嗣統。”○《清史稿‧禮志三》:“[明][神][喜]二宗,法紀墜失,[愍帝]嗣統,事無可為。”

嗣體(嗣体),◆承嗣之人。○《後漢書‧郎顗傳》:“今陛下多積宮人,以違天意,故皇胤多夭,嗣體莫寄。”

嗣孫(嗣孙),◆1.謂承嗣的子孫。○《書‧呂刑》:“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非德于民之中,尚明聽之哉。”○[孔]傳:“嗣孫,諸侯嗣世子孫,非一世。”◆2.指孫子。○[明][李贄]《復士龍悲二母吟》:“念[翰峰]則必念及其守節之妻[顧氏],念及其守節之妹[李氏],又念及其嗣孫無疑矣。”

嗣歲(嗣岁),◆《詩‧大雅‧生民》:“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毛]傳:“興來歲,繼往歲也。”○[鄭玄]箋:“嗣歲,今新歲也。”後以“嗣歲”指來年、新的一年。○[宋][蘇軾]《杭州禱觀音祈晴文》:“永惟嗣歲之憂,將有流離之懼。”○[宋][蘇轍]《次莫州通判劉涇韻》之一:“約我一樽迎嗣歲,待君三館已多時。”

嗣守,◆繼承並遵守和保持。○《書‧顧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晉書‧慕容超載記》:“今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親之故而降統天之尊。”○[唐][韓愈]《順宗實錄一》:“朕嗣守洪業,敷弘理道。”

嗣適(嗣适),◆承嗣的嫡子。○《左傳‧閔公二年》:“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大子之事也……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陸德明]釋文:“適,丁歷切,本又作嫡。”

嗣事,◆1.謂繼續從事。○《左傳‧襄公十九年》:“主苟終,所不嗣事于[齊]者,有如[河]!”[杜預]注:“嗣,續也。”◆2.繼承官職。○[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王知古為狐招婿》:“洎[直方]之嗣事也,出綺紈之中,據方岳之上,未嘗以民間之休戚為意。”◆3.立嗣之事。○《史記‧齊太公世家》:“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諸大夫﹞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景公]老,惡言嗣事。”

嗣世,◆1.承嗣。○《書‧呂刑》“嗚呼,嗣孫,今往何監”[孔]傳:“嗣孫,諸侯嗣世子孫,非一世。”○[明][高攀龍]《薛孝子傳》:“孝子曰:‘吾有一子足嗣世,兩弟足養親。’”◆2.繼位。○《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

嗣聖(嗣圣),◆稱新繼位的皇帝。○[宋][蘇軾]《與范蜀公書》之二:“始者竊意丈丈絕意軒冕,然猶當強到闕,一見嗣聖。今乃確然如此,殊乖素望。”○[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詩:“嗣聖真生知,拯民如救燔。”

嗣人,◆子孫。○[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金][王若虛]《保義副尉趙公墓志銘》:“安其神,樂其真,以利其嗣人。”

嗣讓(嗣让),◆謂把繼承權讓給他人。○《史記‧孔子世家》:“[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裴駰]集解引[杜預]曰:“[何]嫡嗣,當立,以讓[厲公]。”

嗣男,◆繼嗣的兒子。○[唐][黃滔]《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尸喪,嗣男而杳杳江嶺,鄙子而明明肺腸。”

嗣母,◆出繼的兒子稱所繼嗣一方的母親。○《海上花列傳》第三八回:“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這房雖已娶妻,尚未得子,那兩房兼祧嗣母,商議各娶一妻,異居分爨,三公子恐娶來未必皆賢,故此因循不決。”○《海上花列傳》第三八回:“俚說先到屋裏同俚嗣母商量。”

嗣臨(嗣临),◆謂繼登皇位。○[南朝][陳]徐陵《讓散騎常侍表》:“陛下嗣臨寶曆,光闡大猷,屬意銓衡,留情槱棫。”○[唐][韓愈]《皇帝即位賀諸道狀》:“皇帝以閏正月三日嗣臨寶位,海內惟新。”

嗣曆(嗣历),◆謂應曆數而繼皇位。○《太平廣記》卷九七引[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從諫》:“[唐武宗]嗣曆,改元[會昌]。”參見“曆數”。

嗣立,◆謂繼承君位。○《國語‧晉語九》:“及[景子]長於公宮,未及教訓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無謗於國。”○[漢][袁康]《越絕書‧外傳春申君傳》:“[烈王]死,[幽王]嗣立。”○[唐][元稹]《贈韋審規父漸等制》:“朕嗣立之二月五日,在宥天下,澤被幽顯。”

嗣君,◆1.繼位的國君。○《左傳‧昭公十二年》:“夏,[宋][華定]來聘,通嗣君也。”○[杜預]注:“[宋元公]新即位。”○《宋書‧范泰傳》:“及[廬陵王][義真]、[少帝]見害,[泰]謂所親曰:‘吾觀古今多矣,未有受遺顧託,而嗣君見殺,賢王嬰戮者也。’”[清][惲敬]《顧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傳其統。”◆2.稱皇太子為嗣君。○[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仁宗]在位歲久,德澤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駕,天下稟承遺令,奉戴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棄妃囚嗣君。”◆3.稱別人的兒子。○[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六:“[雪芹]者,[曹楝亭]織造之嗣君也。”○[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納蘭成德]侍中與[顧梁汾]交最密……一夕,﹝[梁汾]﹞夢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尋息壤。’是夜,其嗣君舉一子。○[梁汾]就視之,面目一如侍中。”

嗣爵,◆承襲爵位。○《後漢書‧張奮傳》:“[光武]詔[奮]嗣爵,[奮]稱[純]遺敕,固不肯受。”○[清][魏源]《聖武記》卷五:“[拉藏汗]嗣爵後,以議立新[達賴剌麻]。”

嗣繼(嗣继),◆子孫。○《古文苑‧揚雄<元后誄>》:“覲禮高禖,祈廟嗣繼。”○[章樵]注:“太后為[平帝]聘[莽]女為后,又備媵女,祀高禖,祈嗣續,以衍宗廟之繼。”

嗣徽,◆語本《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鄭玄]箋:“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謂續行其善教令。”○[高亨]注:“嗣,繼也。徽音,美譽也。”後以“嗣徽”指帝王繼承前人的盛美德業。○《宋書‧王敬弘傳》:“先帝拔臣於蠻[荊]之域,賜以國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齒。”○《清史稿‧禮志四》:“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時恫,執豕酌匏。”

嗣皇,◆繼位的帝王。○[唐][韓愈]《縣齋有懷》詩:“嗣皇新繼明,率土日流化。”○[唐][韓愈]《永貞行》:“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嗣後(嗣后),◆以後。○[明][唐順之]《答俞教諭書》:“嗣後更望時惠盡言,此僕之所汲汲而求也。”○《清史稿‧世祖紀二》:“念此僕隸,亦皆人子。苟以恩結,寧不知感。若任情困辱,雖嚴何益。嗣後宜體朕意。”○《花城》1981年第1期:“在鬥爭的風雨中,他迅速成長起來,嗣後,擔負了黨的市委書記職務。”

嗣功,◆謂接續或取代他物的功用。○《宋書‧孔琳之傳》:“故聖王制無用之貨,以通有用之財,既無毀敗之費,又省運置之苦,此錢所以嗣功龜貝,歷代不廢者也。”

嗣服,◆1.謂繼承先人的事業。○《詩‧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鄭玄]箋:“服,事也。明哉,[武王]之嗣行祖考之事,謂伐[紂]定天下。”○[南朝][宋][王韶之]《相國掾府君歌》:“顯允皇祖,昭是嗣服。”○[宋][秦觀]《代賀興龍節表》:“昭哉嗣服,纘六聖之洪休。”◆2.指繼承帝位。○《舊唐書‧德宗紀上》:“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宋][岳珂]《桯史‧嘉禾篇》:“[欽皇]嗣服,會時相主其人,贈以太保。”○《清史稿‧刑法志一》:“[清太祖]嗣服之初,始定國政,禁悖亂,戢盜賊,法制以立。”

嗣奉,◆謂繼前人而敬受。○《三國志‧蜀志‧張飛傳》:“朕承天序,嗣奉洪業。”○《晉書‧慕容超載記》:“朕嗣奉成業,不能委賢任善,而專固自由。”○[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臣父[德明],嗣奉世基。”

嗣封,◆謂承襲先人而受封。○[唐][韓愈]《曹成王碑》:“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國[曹],絕復封,傳五王至[成王]。○[成王]嗣封,在[玄宗]世。”○[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三》:“考[英布]封[九江王],都[六],乃[項羽]時嗣封者。以[布]自謂[皋陶]後,故都[六]以襲舊邦。”

嗣芳,◆指承繼前賢者。○[唐][竇臮]《述書賦》下:“接武波委,嗣芳鱗連,則余不讓于賦頌,敢分蚩而別妍。”

嗣法,◆1.謂繼承法度或方法。○[宋][吳炯]《五總志》:“﹝[黃庭堅]﹞始受知于[東坡先生],而名達夷夏,遂有[蘇][黃]之稱……噫,[坡][谷]之道一也,特立法與嗣法者不同耳。”○[明][李贄]《初潭集‧君臣五‧侈臣》:“[段文昌]精饌事……家有老婢掌其法,指授女僕,凡閱百婢,獨九婢可嗣法。”◆2.謂繼承循守佛法。○[清][黃宗羲]《前翰林院庶吉士韋庵魯先生墓志銘》:“余觀今世之為遺老退士者,大抵齷齪治生,其次丐貸江湖,又其次拈香嗣法。”◆3.指繼承佛法者。○[清][黃宗羲]《東星鑒禪師塔銘》:“遂寂世……塔於[東山鵲峰]之北,嗣法二十五人。”

嗣德,◆繼承美德。○[唐][韓愈]《答元侍御書》:“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补证条目■继承美德。○《宋书·武帝纪中》:“自是厥後,歷代彌劭,漢既嗣德於放勳,魏亦方軌於重華。”

嗣承,◆繼承。○《晉書‧慕容超載記》:“朕猥以不德,嗣承大統,撫御寡方,致蕭牆釁發。”○[宋][司馬光]《皇從兄華陰侯仲連墓志銘》:“[昭裕公]素好學,喜為詩,藏書萬卷,侯能嗣承其志。”○[明][張居正]《請諭戒邊臣疏》:“朕荷皇天眷命,嗣承大統。”

嗣產(嗣产),◆1.《左傳‧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杜預]注:“嗣,續也。”後因以“嗣產”為官吏能繼承前賢事業的頌詞。○[元][袁桷]《播州宣撫楊資德》詩:“客有依[劉]感,人傳嗣[產]歌。”◆2.承繼的財產。○[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若言出嗣降服,從未得過纖毫嗣產。”

適嗣(适嗣),◆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左傳‧文公七年》:“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陸德明]釋文:“適,本又作嫡,同,丁歷反。”○《史記‧趙世家》:“[趙衰]既反[晉],[晉]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為適嗣。”○《漢書‧杜欽傳》:“今聖主富於春秋,未有適嗣,方鄉術入學,未親后妃之議。”○《東周列國志》第四四回:“且求賜[公子蘭]為敝邑之適嗣,以終上國之德。”

世嗣,◆1.猶世嫡。○[漢][班固]《白虎通‧三軍》:“師行不必勝,故須其有世嗣。”○[三國][魏][王粲]《瑪瑙勒賦》:“御世嗣之駿服兮,表騄驥之儀則。”◆2.家世、後代。○[唐][皇甫枚]《王知古》:“食畢,保母復問[知古]世嗣宦族及內外姻黨,[知古]具言之。”

上嗣,◆君主的嫡長子。後指太子。○《禮記‧文王世子》:“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鄭玄]注:“上嗣,君之適長子。”○《晉書‧潘尼傳》:“篤生上嗣,繼期挺秀。”○[唐][韓愈]《順宗實錄三》:“皇太子某,體仁秉哲,恭敬溫文,德協元良,禮當上嗣。”

起嗣,◆繼承。○[蔡東藩]《前漢通俗演義》第六九回:“[徐來]見[賜]有廢立意,又想出一種毒計,意欲並[孝]陷害,好使親生子[廣],起嗣王位。”

亂嗣(乱嗣),◆謂違反宗法社會嫡長繼承制度。○《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王有適嗣,不可亂也。敗親速讎,亂嗣不祥。”

令嗣,◆1.指才德美好的兒子。○[唐][孫過庭]《書譜》:“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豈有貽謀令嗣,道協義方,章則頓虧,一至於此!”[宋][王禹偁]《五哀詩‧故尚書兵部侍郎琅玡王公祐》:“[鯉]庭有令嗣,鳳閣登仙署;兩制列門生,九原應自許。”◆2.用為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宋][王安石]《答郟大夫書》:“承教,並致令嗣埋銘祭文,發揮德美,足以傳後信今,感惻豈可勝言!”○《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張]大喜,開宴,待為上賓,且謂[百祿]曰:‘令嗣晚間免回,可令就宿舍下。’[百祿]許之。”

立嗣,◆1.確立王位繼承人。○《史記‧孝文本紀》:“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千餘歲,古之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者也。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2.謂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儒林外史》第六回:“如今把個正經主兒去了,這些家人小廝都沒個投奔,這立嗣的事是緩不得的。”

來嗣(来嗣),◆後世;後代。○[宋][范仲淹]《贈戶部郎中許公墓志銘》:“積德深長,慶著來嗣。”◆补证条目■后世;后代。○《孔丛子·叙书》:“侍中安國受詔綴集古義,臣乞爲太常典臣家業與安國,紀綱古訓,使永垂來嗣。”○汉《先生郭辅碑》:“邑人紳,刻石作歌,昭示來嗣。”

開嗣(开嗣),◆開拓,繼承;為展延續。○《逸周書‧謚法》:“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

絕嗣(絶嗣、绝嗣),◆斷絕嗣續。○《國語‧魯語下》:“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嗣也。”○《新唐書‧李勣傳》:“皇后無子,罪莫大於絕嗣,將廢之。”○[元][無名氏]《劉弘嫁婢》楔子:“師父道在下絕嗣……如何得有這子嗣,師父一發與迷人指路者。”○[清][昭槤]《嘯亭雜錄‧配享》:“東廡諸王,國初惟以[武功郡王]等四人配享,蓋以其絕嗣故也。”◆补证条目■断绝嗣续。指没有后代。○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國大都城號布路沙布邏,周四十餘里。王族絶嗣,役屬迦畢試國。”○安葵《海边剧评》:“金龙用尽心机,难逃绝嗣的命运。命运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就这一点看,有些像希腊悲剧。”

建嗣,◆確定繼承人。○[明][無名氏]《節俠記‧忠忤》:“聖上貴為天子,立七朝追王其祖,建嗣以延[武氏]宗支。”

繼嗣(继嗣),◆1.延續;繼續。○《詩‧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淮南子‧人間訓》:“[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繼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漢書‧律曆志下》:“凡[殷]世繼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歲。”○[唐][王迥]《同孟浩然宴賦》詩:“[屈][宋]英聲今止已,江山繼嗣多才子。”◆2.傳宗接代。○《史記‧呂太后本紀》:“今皇帝病久不已,迺失惑惛亂,不能繼嗣奉宗廟祭祀。”○[清][李漁]《巧團圓‧議贅》:“﹝[曹玉宇]﹞亡兒殀折,繼嗣無人。”◆3.後嗣;後代。○《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時帝數失皇子,后憂繼嗣不廣,恒垂涕歎息。”○《世說新語‧賞譽》“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劉孝標]注引[晉][孫盛]《晉陽秋》:“[鄧攸]既棄子,遂無復繼嗣,為有識傷惜。”◆4.特指帝王的繼位者。○《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陛下即位十五年,繼嗣不立而日夜出遊。”○[宋][司馬光]《乞建儲上殿札子》:“乞陛下蚤定繼嗣,以遏亂源。”

皇嗣,◆皇子。後亦指皇太子。○《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廣,每懷憂歎。”○[宋][何薳]《春渚紀聞‧祐陵符兆》:“[哲宗皇帝]即位既久,而皇嗣未立。”○[梁啟超]《上鄂督張制軍書》:“閣下最精訓詁之學,試問皇嗣與皇太子之名義,有何分別?”

後嗣(后嗣),◆後代;子孫。○《書‧伊訓》:“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唐][元稹]《告贈皇祖祖妣文》:“公實能德,延於後嗣。”○[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無求於後嗣,雖無子女,素不介懷。”

洪嗣,◆指皇位。○《南齊書‧陳顯達傳》:“[世祖][武皇帝]昭略通遠,克纂洪嗣,四關罷嶮,[三河]靜塵。”

還嗣(还嗣),◆舊時指出嗣異姓或別支的嗣子仍回本族。○[明][歸有光]《題立嗣辨後》:“昔[諸葛亮]取兄[瑾]子[喬]為子,及[亮]有子[瞻],而[恪]被誅無嗣,[亮]遣[喬]還嗣[瑾]祀。”

過嗣(过嗣),◆猶過繼。○《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晁夫人]主意要將[晁為仁]第二的兒子[小長住]過嗣與[晁近仁]為子。”

國嗣(国嗣),◆皇位繼承人。○《東觀漢記‧下邳惠王衍傳》:“惟王與[下邳王],恩義至親,正此國嗣,非王而誰?”○《晉書‧廢帝海西公紀》:“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新唐書‧惠昭太子寧傳》:“於是國嗣未立,[李絳]等建言,……帝曰:‘善。’以[寧]為皇太子。”

歸嗣(归嗣),◆恢復原來的宗嗣、姓氏。○[明][文徵明]《記沈氏複姓》:“﹝[朱天民]﹞復今姓,易名曰‘民望’,歸嗣於[沈]。”

廣嗣(广嗣),◆謂多生子嗣。○《漢書‧杜欽傳》:“禮,壹娶九女,所以極陽數,廣嗣重祖也。”○《後漢書‧郎顗傳》:“方今之福,莫若廣嗣,廣嗣之術,可不深思。”

孤嗣,◆無父的子嗣,遺孤。○[漢][蔡邕]《袁成碑》:“呱呱呱嗣,含哀長慟。”○[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翩翩孤嗣,號慟崩摧。”

根嗣,◆長子。○《隸釋‧漢故相府小史夏堪碑》:“曹小史[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清][梁章鉅]《稱謂錄‧長子》:“根嗣即長子之稱。”

法嗣,◆1.佛教語。禪宗指繼承祖師衣缽而主持一方叢林的僧人。○[宋][蘇軾]《器之好談禪戲語器之可同參玉板長老》詩:“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紅樓夢》第二二回:“五祖欲求法嗣,令諸僧各出一偈。”◆2.指學藝等方面的繼承人。○[宋][施彥執]《北窗炙輠》卷上:“時夜半起,槌其法嗣門,索火甚急,法嗣知其得句也。”○[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三:“[魯直]開口論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處,而門徒親黨以衣缽相傳,號稱法嗣,豈詩之真理也哉?”[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一》:“合二十五人以為法嗣,謂其原流皆出[豫章]也。”

的嗣,◆嫡系。的,通“嫡”。○[明][李贄]《禮誦<藥師經>畢告文》:“況我實諸佛之的嗣,又豈忍不以我故而不理也!”

傳嗣(传嗣),◆1.承繼家業、爵位。○《後漢書‧袁紹傳》:“[紹]後妻[劉]有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2.謂嫡派承傳。○[清][吳敏樹]《與筱岑論文派書》:“如江西詩派,始稱[山谷]、[後山],而為之圖;列號傳嗣者,則[呂居仁]。○[居仁]非[山谷]、[後山]之流也。”

出嗣,◆過繼給他人為子。○[唐][皎然]《唐蘇州開元寺律和和尚墳銘》:“我師出嗣兮遺教張,如何斯人兮天不臧。”○[明][沈士龍]等《<搜神記>引》:“惟[晉武帝]子[秦獻王]無嗣,[愍帝]嘗以[吳王][晏]子出嗣[秦王],豈即[愍帝]邪?”○《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這[羅德]是賤妾的親哥,出嗣在母舅[羅]家的。”

承嗣,◆1.世襲;傳代。○《左傳‧昭公二十年》:“承嗣大夫,強易其賄。”○[杜預]注:“承嗣大夫,世位者也。”○[漢][蔡邕]《太傅祠堂碑銘》:“子子孫孫,承嗣無彊(疆)。”◆2.長子。○《大戴禮記‧曾子立事》:“使子猶使臣也,使弟猶使承嗣也。”○[盧辯]注:“承嗣謂冢子也。”◆3.指繼承為嫡長子。○[清][昭槤]《嘯亭續集‧明大禮儀》:“[世宗]由外藩即位,乃為繼統,並非承嗣。”◆4.即丞司。承,通“丞-丞”。○《墨子‧尚賢上》:“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孫詒讓]間詁引[孔廣森]云:“承,丞也……嗣,當讀為‘司’。丞司者,官之偏貳。”

不嗣,◆1.謂不足以繼承前人之位。○《漢書‧王莽傳上》:“事事謙退,動而固辭。○《書》曰‘[舜]讓於德,不嗣’,公之謂矣。”○[顏師古]注:“言[舜]自讓德薄,不足以繼[帝堯]之事也。”按,《書‧舜典》作“弗嗣”。○[孔]傳:“辭讓於德不堪,不能嗣成帝位。”◆2.設有子嗣。○[唐][元稹]《四皓廟》詩:“[惠帝]竟不嗣,[呂氏]禍有因。”

報嗣(报嗣),◆見“報施”。

嗣翰,◆謂書畫傳承。○[明][文徵明]《跋金伯祥贍雲詩卷》:“﹝[伯祥]﹞所交遊皆一時名流……此諸賢皆以嗣翰名家,其手澤傳世,夫人皆知寶之,況其子孫哉?”◆订讹条目■按本条原释为“书画传承”,引文徵明《跋金伯祥赡云诗卷》,见《文徵明集》卷二二,“赡”当作“瞻”。引文中“此諸賢皆以嗣翰名家”,“嗣翰”原作“詞翰”。盖误抄原文,又望文釋意,以铸此錯。本条当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