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命最好(四两命怎么样)

陪你演戏 2023-09-02 03:49:48 网友上传

潮汕俗语:千斤力唔如四两命

文章来源:《潮汕熟语俗典》

“千斤力唔如四两命”,意思是指力大不如命好。

据说,过去有一对小伙伴:一个姓杜,一个姓黄。姓杜的身体强壮,姓黄的却十分赢弱。两个人一起上学堂时,姓杜的顽劣异常,无心向学,而姓黄的却认真勤读。

一天,来了一个算命先生,对着两个人看了又看,算了又算。他对姓黄的说:“阿弟你的命真好,有四两命呢。”又对姓杜的说:“看你相貌,将来有做有食。须知千斤力当无四两命。”姓杜的听了不服,自此天天找岔子欺负姓黄的。后来,姓黄的随父母搬到外地,一对小伙伴便没再来往了。

后来,姓杜的终究读不下书,不得不出来谋生,果然是卖力为生,找不到活儿干便只能饿肚子。光阴荏苒,这样过了三十年。一天,乡里的里正找他,说明天有一位黄大人到这个村游玩,要他当轿夫。第二天。抬轿子的时候,他格外小心,十分卖力。当轿子来到当年他读书的学堂,便听轿上的这位官员感叹一声:“真是城郭如故人物非!”手下忙问何故,大人说:“当年我也曾在此攻读,常受一窗友欺负,如今此人不知哪里去了?”姓杜的一听,吓得差点昏倒,原来轿上此人,就是当年常遭他欺负的同窗。方知当年算命先生所说的“千斤力唔如四两命”不假。这句俗语有的色彩,民间多用于解释一些难于理喻的贫富不均的现象,透露无可奈何的叹息。

命中只有四两,难求半斤,财也有定数,强争什么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有的说:命中四两,难求半斤。这都是在告诉世人,人的一生都是安排好的,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人反而会活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清代文人董含在《三冈识略》中就记述了这样的事例,值得人们深思。

话说天津卫这地方有个外号叫赵瘸子的人,他曾经应试过武举人考试。后因骑驴摔下来伤了腿,成了残废,因此人们都叫他“赵瘸子”。一年夏天他独自一人在庭院中纳凉,忽然看见一个动物侧卧院中的石台上,鼻息的声音很重,而且酒气四射。赵瘸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喝醉的狐狸,赵瘸子急忙找来一条绳子把狐狸的四条腿绑上。

狐狸一觉醒来,自言自语说道:“今晚多喝了几杯,没想到被人给算计了。”它看见赵瘸子拔刀上前,就大怒说:“你就是赵瘸子吗?赶快放了我,不然你当有祸!”

赵瘸子回答说:“如今你命在我手上,怎么能祸害我呢?我知道你等之辈善运财物,我如今非常穷,如果你能周济我,我就放了你。”

狐狸说:“那你想要多少呢?”赵瘸子开口就索要千金。

狐狸说:“我辈不说骗人的话,你命中没有这么多。”

赵瘸子又减至百金,狐狸说:“你命中不应该得这么多钱财,如果骤然得到,必有灾祸。但是你放了我,我必然会回报你。”

赵瘸子问:“那我去什么地方找你呢?”

狐狸说:“某日我在天坛某树下等你。” 于是赵瘸子就把狐狸放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赵瘸子来到天坛某树下呼狐狸,就听树上回应说:“已经运在你家水缸下了。”赵瘸子急忙回到家中,挖土有约一尺深,果然找到一锭银子,总计仅五两,赵瘸子也只得自叹命穷了。

说完发财无门的赵瘸子 ,再来说财有定数的故事。

清代文人董含的伯父善于心计,喜爱在地窖里贮藏财物,他积攒的钱有数十万。一天,他拿了五千钱,带着次子侃到某处房舍,把钱埋在密室中。土深有六七尺,上面还盖上巨砖,无人知道。侃后来急于用钱,就趁父亲在郡城,私自在原来埋钱的位置掘地一丈多,竟然没找到钱,于是他几乎挖遍了整个屋室,结果都没找到。后来仅剩下东北角数尺未挖,他认为离原来埋钱的地方已经太远了,于是就怀疑父亲早已把钱取走,也就没兴致再挖了。

董含的伯父听说后赶紧返回,怀疑是儿子偷了,试着在屋子东北角挖掘,挖了不到三尺,钱坛子还在,可是比以前埋的地方差了有二丈多远。而侃最终却以贫困而死。

又有董含的姐妹张孝廉士绅,家人去汲水时,看见井中有二锭元宝,屡沉屡浮,全家都看见了。之后他们千方百计打捞,都不能捞到,于是就把井水淘干,仅获碎银四十三两,元宝却没有看到。

最后董含评论说:属于父亲的,儿子还不可以有幸得到;井中的银子,不管大小、多少,丝毫不属他人,为何非分地觊觎他人之物,并贪图分外之财呢?这二件事都是董含亲见的。

人生福分的大小,其中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用自己的福分换来的,也就是“积德”积来的。一个人的德大,这个人就一定会当大官,发大财。现代人讲究什么机遇,如果没有德,你这一生什么机遇都不会遇到,这是一定的。

故事出自:清朝董含《三冈识略 》

潮汕俗语:千斤力唔如四两命

据说,过去有一对小伙伴:一个姓杜,一个姓黄。姓杜的身体强壮,姓黄的却十分赢弱。两个人一起上学堂时,姓杜的顽劣异常,无心向学,而姓黄的却认真勤读。  一天,来了一个算命先生,对着两个人看了又看,算了又算。他对姓黄的说:“阿弟你的命真好,有四两命呢。”又对姓杜的说:“看你相貌,将来有做有食。须知千斤力当无四两命。”姓杜的听了不服,自此天天找岔子欺负姓黄的。后来,姓黄的随父母搬到外地,一对小伙伴便没再来往了。  后来,姓杜的终究读不下书,不得不出来谋生,果然是卖力为生,找不到活儿干便只能饿肚子。光阴荏苒,这样过了三十年。一天,乡里的里正找他,说明天有一位黄大人到这个村游玩,要他当轿夫。第二天。抬轿子的时候,他格外小心,十分卖力。当轿子来到当年他读书的学堂,便听轿上的这位官员感叹一声:“真是城郭如故人物非!”手下忙问何故,大人说:“当年我也曾在此攻读,常受一窗友欺负,如今此人不知哪里去了?”姓杜的一听,吓得差点昏倒,原来轿上此人,就是当年常遭他欺负的同窗。方知当年算命先生所说的“千斤力唔如四两命”不假。这句俗语有的色彩,民间多用于解释一些难于理喻的贫富不均的现象,透露无可奈何的叹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