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查询星宿(911查询星宿配对)

孤单的城 2023-06-24 06:30:22 网友上传

杭州寺庙图鉴,解锁小众寺庙的隐藏玩法!

杭州作为“东南佛国”,幸赖吴越国钱氏善事中国,纳土归宋。吴越国王不但广泛建寺立塔,还在西湖群山开龛造像,只是西湖周边就有四百八十座寺院。

而西湖胜景僧占多,清泉奇石、修篁芳径,高僧大德辈出。去灵隐“岁忏”,新春走上香古道、吃素斋、朝山进香、夏日烧三伏香,是老底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间信奉这样的铁律,求姻缘去永福寺、法喜寺、白云庵(南宋的翠芳园);求财去“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326年)、真际寺;求官去“五大禅院之首”的径山寺,求子、拜济公去净慈寺(慧日永明院),求家庭太平去釜托寺。

若你酷爱素食,可以去“运河第一香”香积寺。还有“禅宗十刹之首”的法净寺,中天竺曾因小雪腌制大白菜而出圈。寺内的香林茶、兰花豆腐干、青团、净素月饼,更是闻名遐迩。

若你财运、姻缘、事业都要求,摩崖造像、石塔经幢都要看,还想探梅赏辛夷,还得是“中国五大古刹之一”的灵隐寺,所求皆所得。慧理大师同期所建的青芝坞灵峰寺和灵鹫寺,却早已无存。

一、花式出圈的网红寺庙

许多古刹成为流量密码的代名词,各种花样翻红为佛系青年最爱的网红寺庙。不仅有火出圈的咖啡、网红御守、祈福年历,还有各种网红机位、古树名木、名家手书,总有一款打动你。

“下天竺”法镜寺,毗邻打卡圣地“三生石”,是三天竺中建成年份最早的寺庙。下天竺是杭州唯一的尼众寺庙,拥有全国唯一按《药诗经》仪规设计塑成的“如来坛”。

也许苏轼最爱的是寿星院,但乾隆最爱的一定是韬光寺,他驾临8次、赋诗20多首。也许是因为这里有吕洞宾修行的“莲宝洞”,有白居易烹茗的禅茶文化,还能观日听潮吧。

“中国最美寺院”永福寺,又名资岩寺,是宋度宗的母亲隆国夫人的御用礼佛之地,被称为“钱塘第一福地”。馆内不止有“镇寺之宝”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还收藏了众多东渡扶桑的大德禅师书画。如开创黄檗宗的隐元禅师;创立寿昌派禅法的东皋心越,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近世琴学之祖”。

小麦岭下的慧因高丽寺,是杭州唯一的宋风寺庙,被韩国佛教华严宗奉为祖庭。高丽王子义天在此书法,文坛领袖苏东坡担任护法伽蓝,且拥有世界第一高的楠木转轮藏塔。

二、以石窟造像、摩崖石刻而出名

有的已然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却凭残破的摩崖石刻、经幢、造像成为访古者的心头好。

开化寺,本为吴越王钱弘俶的南果园,为镇江潮建六和塔,又称“六和寺”。《水浒传》中武松、林冲、鲁智深,均亡于此。今内七层外部为十三层,高59.89 米,塔顶和塔刹为明代旧物。

夕照山的显严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因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而家喻户晓。其实雷峰塔是吴越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的七层砖塔。因钱王妃孙太真被特别册封为皇妃,又名皇妃塔、黄妃塔、西关砖塔。

迷信者盛传藏经塔砖能辟邪、宜男,后轰然倒塌。今为朱炳仁团队营建的铜塔,八面五层净高71米。

宝石山的崇寿院,始建于五代后期,又名宝塔院、崇寿寺。今尚存“如美人”的保俶塔。由吴延爽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又名应天塔。清代重修为无檐的九层实心塔,今为八面七级高45.3米,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

宝石山麓的大佛寺,俗称“大石佛院”,由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宋1124年,思净和尚将“秦皇缆船石”,凿成大佛半身像,现佛寺不存。

吴山的石佛寺,由吴越王钱元瓘创建,又名石佛院、仁王讲寺。旧址现存三龛五尊造像,为杭州市级文保单位。

凤凰山的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崇圣寺,始建于隋,因唐代无著文喜禅师静坐得道而出名,有三尊杭州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遗迹——西方三圣,还有宋高宗为殿前司衙手书的“忠实”摩崖。

凤凰山的梵天寺,原名“南塔寺”,为吴越王供奉舍利而建于904年。苏东坡常与住持守铨来往。至今尚存的梵天寺经幢,是五代佛教艺术中的精品,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满觉陇的大仁禅寺,由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并镌刻罗汉五百一十六尊。今石屋洞遍植桂花,可赏“满陇桂雨”。

水乐洞口的清修寺,为吴越王钱弘俶所建,又名西关净化院、水乐寺。后相继成为太后杨桂枝、杨家将后人杨存中、权相贾似道的别圃。明代高濂将“雨后听泉”列为幽赏之景。

烟霞洞的烟霞寺,又名清顺院,始建于944年。烟霞洞内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最早的白衣观音像。同治年间,僧人学信、徒弟金复三善蔬肴,又与俞樾等文人交好,自此烟霞洞的素食声名遐迩。

玉皇山的天龙寺,又名感业寺,由吴越王钱弘俶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今尚存三龛造像,损毁严重。

慈云岭的资贤寺,又名上石龙永寿寺,由钱弘佐建于942年。今保存着杭州规模最大、最老的吴越国造像,有“吴越瑰宝”之称。岭上有下石龙净胜院,拥有杭州唯一的一座千佛龛。

九曜山的香严寺,是钱弘俶为永明延寿大师所建。现存有三龛造像和一方刻经龛,也是东南首例洞窟造像配石刻佛经。

三、小众冷门的知名寺庙

延安路上的龙兴寺,始建于南梁时期(536年),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曾住持该寺。如今尚存唐时的经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日峰上的兴教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后汪之萼原址修建小有天园,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也成为西湖南岸宋代题刻最为集中的地方。

弥陀山下的弥陀寺,由古昆法师始建于1881年,拥有杭州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摩崖石刻。妙然法师为开山祖师,印光大师亲订规制, 使之成为当时仅次于苏州灵岩山寺的净土名刹。

吴山宝成寺,又名释迦院,由吴越国王妃仰氏出资建造。明代改为庵,成为全真道场。元朝将军伯家奴在此捐资造像,清代改为书院。今尚存元代的藏传佛教“战神”麻曷葛剌造像。

四、因名人寓居、祖庭而闻名

葛岭玛瑙讲寺,最初在孤山玛瑙坡,始建于560年,即白居易诗中的“孤山寺”。原址已化作中山公园,遗存的竹阁、柏堂现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所用。《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曾居住于此。

黄龙洞的“护国仁王寺”,由南宋抗蒙名将孟珙捐资修建于1246年。首任住持慧开法师以演法求雨闻名,赐号“佛眼禅师”。日本名僧心地觉心曾跟从慧开学习尺八,被称为为日本“尺八祖庭”。

将台山的栖云寺,创建于南北朝陈宣帝时期(574年)。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在此隐居,方腊的妹妹百花公主在此出家,被称为“西湖东南三大寺”之一。

海潮寺,由明末由高僧莲池大师所建,与灵隐、净慈、昭庆并称为杭州佛教四大丛林。

五、因古树名木而出圈

若说法喜寺因五百年古玉兰而出圈,中兴东岳庙因古树楸而爆火。北高峰北麓的法华寺,则因十里流香溪而被写入了《红楼梦》《水浒传》《射雕》。

三台山东麓的法相律寺,与六通寺相邻,现有一棵唐代的香樟。僧人法真耳长九寸有异相,圆寂后被奉为“武林仙佛”,妇人纷纷来此求子,鼎盛一时。

云栖竹径的“云栖寺”,始建于939年,又名兴教院、真济院。伏虎禅师、莲池大师曾在此住持,四到云栖赋诗题额,乾隆六到云栖。如今因百年枫香而出圈,有“湖山第一奥”的美誉。

五云山的真迹寺,五代时由伏虎志逢禅师创建于956年,又叫定慧庵。因寺前的1410年的古银杏树而出名,盛产兰花。明代有十八路财神,十分出名。真迹寺可环视南北二峰,喝杭州海拔最高的“天井茶”,饱揽江湖风光,快活至极。

六、得名于名泉的古刹

九溪十八涧的理安寺,建于五代,伏虎志逢禅师为首任住持。寺内有名泉“法雨泉”,又称“涌泉寺”、“法雨寺”。

虎跑的定慧禅寺,位于大慈山。由唐元和时(819年)高僧性空创建,是活佛济公圆寂、弘一法师出家的地方。“虎跑泉水龙井茶”,至今是老杭州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龙井寺,又名报国看经院、寿圣院、广福院。由杭人凌宵建于五代949年,因辩才法师的退居而肇兴,坐拥西湖三大名泉之一的龙井泉。辩才法师是龙井茶的鼻祖,而乾隆御题龙井八景32首诗,也成了龙井泉的代言人。

青芝坞的玉泉寺,又名清涟寺,初建于晋天福三年(938年),是南宋时的观鱼胜地。弘一法师曾剃发于虎跑,受戒于灵隐,寄寓于玉泉,而今只有“玉泉鱼跃”的风光。

七、已然消失的古刹

栖霞岭的栖霞寺,位于栖霞洞旁,又名“妙智禅寺”,创于吴越国时期,仅存几处石磡和“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

凤林禅寺,始建于唐元和二年(807年),由“鸟窠禅师”道林开山,因此俗称“喜鹊寺”。因“晓霜背听凤林钟”而得名,如今为香格里拉饭店。

玉皇山上的天真禅寺,即吴越时期的郊坛遗址。1008年改额天真院,王阳明曾在此讲习,后改建为慈云宫。

吴山的石佛智果院,始建于吴越时期。宋时改为海会寺,星宿阁被堪舆家指为龙首。每逢旱涝,迎上天竺观音于此祈祷,民间称“观音娘家”。今为吴山大碗茶茶馆。

孤山智果寺,由吴越国王钱弘佐建,诗僧道潜(参寥子)曾任住持。宋高宗时为建四圣延祥观,将智果寺一拆为二。一迁栖霞岭南,为今岳王庙。一迁葛岭,仅存山门。

孤山南麓的圣音寺,曾是康熙皇帝南巡的行宫,雍正五年(1727)改为圣因寺,即如今的中山公园。寺内有唐末画僧贯休的十八罗汉图,文澜阁还曾珍藏着《四库全书》。乾隆曾在圣因寺涵清居,题“入座烟岚铺锦绣,隔帘云树绕楼台”。

南高峰东山脚下的六通律寺,由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位于赤山埠颖秀坞,现旧址为六通宾馆。

宝石山东麓的昭庆寺,始建于吴越国后晋天福元年,即如今的少年宫。昭庆寺是有名的律寺,以建坛传戒名闻佛教界,后因西博会存放烟花而损毁。至今尚存北山路的望湖楼,原名“看经楼”。

北山路61号的招贤寺,今天成了新新饭店的天蝎画廊。因内藏一尊来自西藏的玉佛而闻名,弘一法师的灵骨曾一度存放于此。

临安光孝明因寺,为钱镠王911年舍宅所建,又名净土禅寺,毗邻功臣寺,是目前杭州唯一一个坐南朝北的寺院。

来做个佛系青年吧,山水书画一禅茶,古佛松风共忘机。

#大有学问#

这条不足1公里长的街道是英国的中心,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开放式绿地,就被命名为“议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这个广场的四周都是全英国最重要的建筑。东侧是国家立法机构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北面是行政机构集中的白厅街(Whitehall),西面是英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南面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圣玛格丽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 St Margaret Church),其中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是英国王室举办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的指定教堂。

议会广场所在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功能,四周又都是伦敦的热门旅游景点,这里一直熙来攘往,路口站岗的警察不停地维持着秩序,忙的不可开交。其实,早在数百年前,这里就是伦敦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所以,这个路口就曾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女司机”一直被吐槽成交通事故的“高危人群”,但鲜有人知道,红绿灯的发明还真跟女人有点关系。虽然汽车发明只不过一百多年,但在汽车发明前大街上急速飞驰的马车可是不少,交通混乱不堪。英格兰北方城市约克(York)曾有一个习俗:已婚的妇女在重要场合必须穿红色的衣服,未婚的女士则穿绿色的衣服。红色意味着“禁止”,而绿色意味着可以勇敢地追求。正是因为这个习俗,一位纺织工人想出了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控制交通的方法,并于1859年带着一盏有活动遮檐设备的油灯来到伦敦。但他的这个发明却遭到了嘲笑,他本人也沮丧地回到了约克。几年后由于马车频繁肇事,交通部门才想起这项发明。1868年12月10日,英国铁路信号工程师德·哈特设计了第一个红绿灯,就设置在了议会广场这个十字路口。这盏煤气提灯挂在高7米的灯杆上,只有红绿两色,还需要一位警察站在灯杆下,用长杆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不幸的是,23天后,煤气灯突然爆炸,一位正在执勤的警察因此殉职,红绿灯又被取缔。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nd,俄亥俄州城市)才又重新使用红绿灯,换成了电气信号灯,从此普及到了全世界。

红绿灯老照片(本图来自于网络)

议会广场的北面和西面分布着11尊著名政治家的雕像。北侧东头最显眼位置的就是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他于1940-1945年担任英国首相,在任期间运筹帷幄,领导英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战争结束后内阁解散,他参与大选却惨败。1951年他又东山再起,再次出任首相。2002年BBC举行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评选中,丘吉尔高居榜首。从正面看,雕像手扶拐杖紧裹风衣,肥硕的身躯微斜,眼神坚毅;但从背后看,就是一位驼背、步履蹒跚、风烛残年的老人。

第二位是大卫·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1863-1945),他在1916年一战期间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战争结束后留任。1911年他担任财政大臣期间,提出了国民保险法,为现代职工社保和退休养老政策立下基石;担任首相期间领导议会通过了选举改革法和国民教育改革法,解决了女性参选和义务教育的问题,使英国成为的国家。“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中他也榜上有名。

西侧南头第一位是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他出现在这里很令人意外,因为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是“日不落帝国”最终分崩离析最重要的一张多米诺骨牌,可以说是大英的“敌人”。2015年3月甘地雕像落成时,当时的首相卡梅伦还出席了揭幕仪式。

第二位是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18-2013),他领导反对种族隔离运动曾被囚禁长达27年,出狱后成功当选南非首任黑人总统,被现代南非人民尊为国父。

能留名于日不落帝国核心广场的人物,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灿烂星宿。

广场西侧的英国最高法院所在的建筑建成于1913年,原本是米德尔塞克斯市政厅,此前英国一直以上议院作为最高终审司法机构,2009年才成立高法。

从国会广场一直往北,不足1公里的这段路由国会街和白厅街组成,是英国政府机构所在地,所以也是在新闻中出镜率最高的街道。白厅街得名于1698年毁于大火的白厅宫,庞大的宫殿只留下一座建筑,至今仍在白厅街上。克伦威尔将查理一世推上的断头台就设在这座楼前。

这一条短短的街道,浓缩了英国的军史。第一个经过的路口是查理国王街,里面是英国财政部和外交部。

英国人对缅怀英雄有着极大的热情,街道中央分布着几尊铜质雕像,坚毅的表情一如既往。这些纪念让人铭记帝国的光辉,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这些雕塑一直都在讲述战争,但手中没有武器,只有脸上鲜活的表情。

马路中间是1919年树立的和平纪念碑,是英国国家官方战争纪念碑,两侧分别悬挂有三面旗帜,一面是英国国旗、皇家空军军旗(RAF Ensign)、英国商船旗帜(Red Ensign),另一面则是英国国旗、皇家海军军旗(WhiteEnsign)、皇家海军后备部队、辅助舰只及相关海事部门使用的旗帜(Blue Ensign)。纪念碑侧面刻着: Glorious Dead(死的光荣)。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Remembrance Sunday,最接近 11 月 11 日的星期天)都在此举行悼念活动。这座纪念碑也是国会街与白厅街的交界点。

往北路西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宁街,以1680年代建造它的乔治·唐宁(George Downing,1624-1684)而得名,10号就是英国首相官邸。1732年,英王乔治二世把这座其貌不扬的三层灰砖楼赐给大臣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后,这幢楼房就成了首相府。后来,人们就以“唐宁街10号”来指代英国政府。但自从“911事件”后,这里就封闭起来不允许经过。虽然门口戒备森严,但不少游人都在此拍照,也没有人来驱逐。

再往前走,马路中间是2005年树立的二战妇女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落成时英国女王曾亲自揭幕。碑身上刻有17套不同工种的制服,象征着妇女在战争期间从事的职业,意为“如此多舛境遇中仍能从容应对”。

再往前是道格拉斯·黑格伯爵(Douglas Haig,1861-1928)骑马像,他是一战时的英国陆军元帅,指挥过法国西部抗击德军的马恩河、索姆河等战役,以简单粗暴的直接冲锋战术著称,由于漠视士兵生命而获得了“屠夫”的绰号。

前面马路东侧是第八代德文郡公爵斯宾塞·康普顿·卡文迪许(Spencer Compton Cavendish,1833-1908),他曾在自由党、自由联合主义党、联合主义党这三个政党任党首。

公爵正对着的就是皇家骑兵卫队大楼。大门两侧有威武的皇家骑兵站岗。这座大楼建于1750年,根据已故建筑家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5-1748)的设计建造,楼上大钟的表盘10点的位置有一大块黑色污渍,据说是为了纪念查理一世被砍头的时刻。

大楼西侧的沙地是皇家骑兵卫队的阅兵场,其历史可追溯至1745年。自1660年恢复君主制以来,士兵们就在此保护英国皇室。周一至周六每天上午11点(周日上午10点)都有骑兵换岗,下午4点有卫队检阅仪式。我走到这里的时候恰好看到这一仪式,据说这个传统始于1894年,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发现军队经常在下午喝酒,就下令每天下午检阅,并且要持续百年。到了1994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传统,就将这一“惩罚”延续下去。

皇家卫队隶属于英国陆军,专门为英国王室效力的“御林军”。几百年来他们的服饰、礼仪延续不变,不仅负担了英国王室和政界的警卫任务,也参与了多次战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人眼中,皇家卫队是英国优秀传统的象征。在游客眼里,他们也是白厅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厅街最靠北的一座雕像是第二代剑桥公爵乔治(Prince George, 1819-1904)骑马像,他是乔治三世国王(George III,1738-1820)的亲孙子,曾在1856-1895年做了39年陆军总司令。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