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供天珠(火供天珠的鉴别方法)

横行天下 2023-06-26 08:09:44 网友投稿

火供七眼天珠上的姜黄沁与蓝沁

本文开篇先对上篇《火供至纯九眼天珠》中有网友指出那不是火供九眼天珠是酸洗九眼天珠做一回复:酸洗天珠意味着什么?不是用什么酸来洗,洗出来的特征是什么,而是确定为造假。而造假天珠意味着什么?也不是这个假假在哪里的问题,而是造假天珠的最大特征是——批量生产满大街都是。这正是我在文中末尾专门提醒朋友们搜索各种火供天珠图片的原因,因为那就代表着那些“满大街”。如果我提供的火供至纯九眼天珠是假的,意味着满大街都是,您弄一颗咱来瞧瞧?记住要按那六条标准来整哦!又不需要您买,拍个照上传一下太容易了!

言归正传,这颗火供七眼天珠的特征是什么?记住上篇那六条标准的朋友应该已经可以轻松判定真伪,在此不浪费言语重复表述。

古珠上币府收藏

这颗火供七眼天珠的主要特征是茶先生总结的姜黄供,古人将此珠火供之后,再进行姜黄供,经长期地埋,姜黄粉物质沁入珠体,形成姜黄供独有特征。

我们认真观察后会发现,为什么姜黄供特征会很明确地体现在凹陷区域,似乎没有沁入线条区域,导致视觉上黄白分明,这难道不是造假?专门在凹陷处涂抹的黄色颜料?其实,珠子整体都有姜黄供特征,只不过珠体在火供过程中微结构发生巨变,线条部分变得密度大硬度高,因此姜黄粉物质相对而言较难沁入线条部分,较易沁入底子部分。如此一来,相对较深的黄域和较淡的黄域很容易在视觉上判定为两种颜色。

此珠姜黄供特征已入珠体,犹如本色,坚硬异常。那么作为地埋天珠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要点来了!无论姜黄供特征再怎么明显,也无法掩盖地埋天珠的主要特征——蓝沁。相对而言,蓝沁主要体现在了姜黄较难沁入的线条部分。经过认真打灯查看,此珠本体非黄非蓝。这确认了姜黄与蓝沁均为后天形成。

我提供真天珠,提供真知识,无非是想让朋友们学会了去捡漏,就那一颗珠子,您捡漏了,我就无漏可捡了!明白了吗?还不够无私吗?我只不过想还天珠界一片清明而已。让您不再花冤枉钱去买假货咋还就得罪您了呢?!!!

警告那些奸商,您经营您的,反正愚民多得是,我也帮不过来救不过来,别来烦我,否则我联合茶先生开启全国打假,到时您损失的就不只是得之不易的大名声。

六眼玉髓火供天珠

玉石的基础知识:(18)天珠「四」

原创--陈希民(请多关注)

早期天珠处在史前文化中,人们称之为“象雄天珠”,距今四千年至六千年或更早。

也就是中原文化的夏代或更早,“象雄”是远古时期在西藏建立的一个古老国家。

现在人把“象雄天珠”分为象雄早期,相当于中原的战汉或更早。

“象雄中期”相当于中原的汉代以后至唐宋,“象雄晚期”相当于中原的唐宋以后。

早期天珠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外缘的不规则特征,复杂的沁色,钻孔形成的嗽叭孔。

不规则的孔道,表面“解玉砂”抛光的痕迹,这些工艺痕迹与史前玉器的加工痕迹类似。

天珠不是法器,是一种珍贵的饰品,但经过藏传佛教的影响后会具有更高的价值。

天珠一般有黑白色、乳白色、深棕色、淡棕色等相间的纹路。

一般呈玻璃光泽、土状光泽、蜡质光泽、油脂光泽。

老天珠表面,有年代久远的自然风化而形成的不平滑且反射光泽的现象。

表面似涂上一层油脂,称为油脂光泽;象蜡烛表面一样的光泽称为蜡质光泽。

被光烧烤过的火供天珠,表面暗淡呈现灰白色,称为土状光泽;新天珠表面往往呈现玻璃光泽。

老天珠以乳白色的质地最好,棕色、黑色、红色、淡绿色次之。

天珠的新老鉴别:一、看天珠从体内透出的熟透感、油脂感、温润感。

二、看天珠的打孔工艺及孔道或珠身残留的自然风化特征。

三、看天珠表面留下的包浆、附着物和岁月留下的自然质变色变的特征。

朱砂点

四、有朱砂的天珠,看朱砂点分布是否有层次感,是否深浅不一还是浮于表面,是否自然而大小不一。

朱砂点是一种红色不规则的斑点,它仅是判断新老天珠的方法之一,并不是有朱砂的价值高。

五、由于老天珠年代久远,往往都有自然的磨损或不完整性,特别是孔道的边缘往往会留下自然的磨损痕迹。

新仿天珠一般都完好,个别不完整性与磨损都是人工作残,其痕迹不自然也没自然老化痕迹。

六、老天珠的自然风化纹,是指表面的自然老化特征。

在放大镜下可看到许多自然不规则的风化纹路,这些纹路深浅不一,像鸡爪又似鱼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