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兄弟发红包什么数字好(给兄弟发红包什么数字好一点)

陈情匿旧酒 2023-11-07 09:04:30 互联网

民俗“过年”-压岁钱

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中,过年是其中最神圣的节日。"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站在我们看不见的高处,俯视守望。

红包拿来,好运陪你一路春暖花开

目前民间的"过年",各地通常都是走一个固定的流程,列如:

腊制年货:腊月期间,在南方民间各家准备过年,通常会制作成腊货备用,有酱油肉、酱油鸡、鳗鲞、腊肠、熏肉、捣年糕等。

捣年糕:每一户人家用糯米掺些籼米,炊熟,放在石臼中捣制,然后做成各种形状。加上红糖、桂花等,叫糖糕;不加糖的,叫水浸糕。

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岁数大的老人家,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十样冷菜,叫“十全”。中间硬菜第一道菜一定上年糕,以示“年年高”,接下来鸡、鸭、肉、鱼是必备的,因为鱼表示“年年有余”。如今生活富裕,好多人家都新添龙虾、等也算是硬菜,而最后一道菜甜菜上“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守岁:吃过分岁酒后,亲戚、朋友们自寻娱乐,旧时打麻将、掷骰子、打扑克之类的,往往彻夜不眠,俗称“守岁”。

对孩子们来说,分岁酒之后,进入长辈分发压岁钱是最重要的环节。早在清代有位诗人:吴曼云写了首关于压岁钱的小诗,生动描写出孩子们在得到钱时的心境和情景: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自古咱汉族就有关于“压岁钱”说法,古代阴间曾有一排不上号的小妖叫:“祟”(与“岁”字同音),每年除夕半夜时,它会出来冲着孩子熟睡时,喜欢伸手去摸孩子的头,这一刻孩子们会吓得哭起来,日后逐渐开始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民间传说:古时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他们的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后家长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入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还不放心一夜不敢合眼。直到半夜,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进屋就伸手去摸孩子的头,这时枕边铜钱就迸发出道道金光,吓得“祟”赶紧逃跑。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了“祟”的事,转告诉了街坊邻居。以后街坊邻里都学着做,孩子们从此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所变的,特来暗中保护孩子们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成为“压岁钱”了。

后来民间将红纸包“压岁钱”赋予新的含义:红包内装入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则在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

"年味"曾烙印在人们记忆里。小时候分岁酒桌上有什么好吃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新年母亲给做的什么样的新衣裳,看看邻居家的小朋友点燃的鞭炮,这些场景都易忘记。只有衣兜中收到的几个红包一直用手捂着,情绪异常激动至今难忘。那时孩子们并没有过多欲望的,只祈求长辈们能多发几个压岁红包;

年味对于年长者来说,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再激动啦。但儿时记忆中的压岁钱却是终身难忘。记得很早以前,我们一家人每年都要到外婆家吃分岁酒,酒后在客厅的两边坐着外婆,舅舅、舅妈、阿姨与姨丈,长辈们均在喝茶说笑。然后外婆发话开始分红包啦啦,我与兄弟三人,在哥哥带头下,向每一位长辈磕头拜年。礼毕后各位长辈给我们兄弟发红包。

印象很深的是那些压岁钱,都是长辈提前专门找人换的新钱,平平整整崭新没有用过的,还留有印钱的油墨味。我的记忆里那时的两角钱是那种草绿色的大桥图案。我 回家后就把收到的那几张崭新压岁钱拿出来,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夹入一本新书内,过一段时间就去翻开看看,唯恐弄丢了。这可是属于真正自己可自由支配“钱”。在我以后任何时候想起,就如同畅饮了陈年的美酒,心里私底下偷着乐,乐滋滋。

六十年代发行的二角人民币

"年"是四季的始末,年是新的一年开启,年是有头有尾的圆满,年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时光匆匆,几十年已经过去。如今我给孩子们压岁钱时,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压岁钱,此时心里总是不自觉地连想起当下阖家团圆的幸福感。

每当进入腊月,各个中国古老传统节日接踵而来。尤其是到达年夜分岁酒,家家户户,热闹的人群,满桌的美食,绚烂的烟花,震耳的爆竹,这些琐碎细节延续,估计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味"吧。

在此特向各位以往支持或关注本人文章的网友们,提前拜个早年!并预祝各位在未来新年里,事事顺心,平平安安!

玩网游印象最深的事,大年三十穷困潦倒,群里兄弟给我发红包

投稿玩家:【蓼萧】

我玩网游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大年三十穷困潦倒的时候,群里的兄弟给我发红包,那种感动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大一的时候我爸再婚,找了个后妈带着一个小姑娘,我听后一气之下决定不回家过年,于是寒假选择留在学校附近的电子厂打工。

本来工厂说好的是过年不停工还包年夜饭跟红包,可老板还是被老板娘逼着放了3天假,这就搞得没地方去的我只能选择钻网吧。

打工的厂里没发工资,只是给了每个人200元的过年红包,我当时身上没钱只能精打细算靠这些钱活着。

因为提前买好了方便面和零食,我在这几天就准备住在网吧,那时候穷得真的是连顿好饭都不舍得吃,好在网管看我可怜,按给算了钱。

在当时,我正在玩《仙侠世界》,那几天每天升级还是挺快的,除了睡觉就一直在练级。

时间一晃到了大年三十下午,网吧里也没有几个人,网吧外的鞭炮声让我心烦意乱,这个时候游戏里有人吆喝找人去打“光明山芦笛岩”的副本,这个副本需要等级80级,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准备过年,所以高等级的玩家很少。

我想着自己百无聊赖,就过去当T抗伤害,队伍里还有5-6个玩家,他们也是临时组队,进群后队长先对我说“过年好”,我也只能苦笑一下。

接着我们上YY的房间,在房间里畅所欲言,我能从他们的背景音中听到鞭炮的声音,年味真的很浓。

很快我们凑齐了人手开始打本,这个本的强度挺高的,尤其是蝎子大王和金蛇女王两个BOSS(没错就是有种葫芦娃的感觉)。不过我们几个人在队长的指挥下,居然第一次就顺利通过了。由于这个本的奖励挺丰厚的,我们也就多打了几次,大家的默契越来越高,通关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到了下午6点多,队长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微信群,希望之后大家还有机会一起玩游戏。当时还有2个兄弟不会玩微信,因为那个时候微信刚出来没多久。接下来他们几个表示都要下了,毕竟马上要吃年夜饭了。

这个时候我就有点绷不住了,自嘲到:你们都有年夜饭吃,我的年夜饭就是在网吧吃泡面。

我说完这话,几个兄弟都有点蒙,然后队长就问了我的情况,我当时正愁无人倾诉,就把自己的情况给他们说了。结果几个人听后都沉默了,这个时候队长发话了,他说这位兄弟不容易咱们能帮就帮。

我还没反应过来,队长已经给我在微信上发了个红包,我之前还没用过微信红包功能,点开一看竟然是100元!然后其他的几个兄弟也给我发了几个红包,50元、20元、10元都有。

我接了红包之后人绷不住了,然后不停地说谢谢大家,说着说着我就哭了,因为这次过年我不回家,我亲爸都没有给我打个电话问问,在我穷困潦倒的时候给我发红包的竟然是一群刚认识不到一天的人。

兄弟们几个看我哭的这么伤心,都表示他们吃完年夜饭就来上号陪我玩游戏,我则呜咽着让大家别管我,多去陪陪家人。

之前给我优惠价的网管听到哭声过来看我,问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和我一人出了50元,我们两个点了几个菜,就在网吧里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

那顿饭有酒有肉,是我一个月来吃的最好的一顿,事后网管还给老板把我的事情说了,让老板给我在网费上打五折,我当时真的感动到流泪。

事后我和队长那波人又打了几天游戏,后来厂里开工了我就回厂里去打工了,再后来由于要上学和勤工俭学,所以玩游戏的时间就少了,渐渐地和大家都不联系了。可是那个微信群我一直没退,直到2019年的时候群,被人给解散了。

后来,我也有和队长一起玩《仙侠世界2》不过队长的工作很忙,逐渐就弃游了,而我则时不时玩一玩。

如今每年过年,我都会想到多年前的那个大年三十,当时一群陌生人帮助了我,让我吃上了年夜饭,这种温暖让我铭记一生!

为什么要给红包?给多少合适?

过年走亲戚离不开红包,红包是亲戚关系的润滑剂,但是给红包也渐渐让很多人犯难了,给多少合适呢?里面又有多少算计?一旦有一方感觉“吃亏了”,那么这种关系就难以持续维系下去,这也是很多人现在抱怨的原因,有部分人就转而走向不给红包,相互提前商量好,走亲戚,但是相互不给红包了,这样双方都一身亲,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红包的来源,为什么要给红包?

1、红包的本质是什么?

我没有翻看历史典籍,没有上溯几百钱几千年去溯源红包的来历,只是凭借我短短的30年人生经历,期望可以从中找出一点源头。

红包一般是在这几个场景出现,第一是红白事,这是最常见的,结婚的时候要给红包,参加白事的时候给红包,生日的时候要给红包,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其次是过年的时候,主要是给长辈和小孩,平辈之间有送礼的,但是不会给红包;第三是生病的时候,我印象当中,只要谁住院了,那么亲友就会去看望,一般都会给个红包。

我是财经作者,一般都会从经济角度去分析一些现象,我们都学习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有另一句意思相当的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很多约定俗成的习俗其实背后都是有经济基础和生产力作为基础来支撑的。

就比如红包吧,我理解的红包的本意是“互助”,比如看望病人的时候要带给红包去,因为生病要花钱,往往生大病要花大钱,一个家庭不太容易承受,所以,亲友之间去看望的时候,带上一个红包,就有“帮助”的意思,之所以大家愿意这么做,因为每个人将来都会碰到,这就有点现代保险的意思,那就是我们自己平时给别人红包就是给自己将来买个保险,等到自己生病的时候再返回来。

再衍生一下,其实结婚和丧事这种红白事也带有这样的意思,这两种都是需要花大钱的,无论是在几十年前,还是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举行婚礼和办理丧事都是需要花费不少钱的,对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开支,亲朋好友给红包,一来是“互助”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将来可以收回的;二来是表达“祝福”和“悼念”,毕竟要去祝贺,不能空手去。

2、春节为何要给红包?

如果说红白事给红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春节走亲戚为何要给红包呢?这里有互助的意思吗?其实春节的红包意义是有差异的,春节是要走亲戚的,因为走亲戚是维持双方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亲友之间的感情要持续维护,那么就需要在红白事以及春节的时候相互来往。

凡是在红白事和春节均无来往的,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是非常一般的,凡是关系密切的,一定会有在这些特定的时间有来往。

春节去走亲戚的时候往往是给长辈拜年,很少有给晚辈拜年的,亲戚又分为两类,首先是父亲这一支,也就是爷爷奶奶、父母、叔叔伯伯、姑姑;其次是母亲这一支,包括外公外婆、舅舅、姨妈等等。以及叔伯、姑姑以及舅舅姨妈等亲戚的孩子。

当你去给外公外婆(岳父岳母)拜年的时候,其实是你的父母在给娘家拜年,一般外公外婆(岳父岳母)是和舅舅(大舅哥、小舅子)是住在一起的,或者是邻近的,基本一趟就走完了。至于自己的叔伯一般都是和自己一个地方的,距离都不会太远。

拜年一般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或者是平辈拜年,手里总得拿个礼物吧,一般还会给长辈一个红包,然后对方给你的小孩一个红包,这里的红包主要是“祝福”的意思。中间有一段时间主要是拿礼物,但是由于很多礼物其实不实用,吃不完,相互拿来拿去,某些人群就直接给红包了,你给我红包,我再给你红包,相互扯平了。

3、红包给多少合适呢?

红包一般都是有“互助”和“祝福”的意思,这种习俗之所以能够延续多年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尤其是在以前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候,单个人或者家庭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这种“互助”来抵抗风险。

现在生活水平提升后,单个人或者家庭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这就导致某些人就不再愿意以这种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关系,如前文所述,这种习俗之所以能够延续,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同时单个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但是现在经济水平大幅提高,有相当一部人不需要这种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关系了,那么就必然会催生一部人打破这种规则,慢慢走向相互之间不给红包(或者只给很少的红包意思意思),只走亲戚。

但是红包其实还是会一直存在,相互之间取消的,尤其是礼物都不带的,一般来说,数年以后,双方的关系会大大变淡,君子之间淡如水,一旦淡如水之后,舍弃、断亲也就非常容易了,因为双方都没有什么瓜葛了,你不欠我,我也不欠你。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互欠”,今天你帮我,我欠你的,明天你困难了,我帮你,还你一个人情,以后继续这样循环反复,只要能够循环,双方关系就能维持,一旦不能循环,那么就难以维持。

红包给多少是没有定数的,各地风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亲戚之间的财富水平也不同,在富有家庭的礼物门槛自然是要高得多,经济一般的家庭礼物的门槛自然也低得多,但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对等”,就是你给我多少,我给你多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平等交换”的,不一定十分精确,但是双方大体上有一个估量。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甚至是“断亲”,断的是谁的亲?其实断的是父母的亲,父母的亲戚网、人脉网在下一代眼里已经不愿意继承了,要么是自己无力继承,要么是不屑继承,但是每一代人终将建立自己的亲戚网和人脉网,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的兄弟姐妹来往,但是你终将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岳父岳母,这又是一个新的亲戚网,你能断掉吗?只是重建而已。

关系网本质是要为己所用,产生价值的,如果让自己很费力,放弃也无妨,因为不适合了,关系的维护成本已经大大高于收益了。

过去二三十年城镇化大大发展,亲戚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增加,走亲戚已经不再那么容易了,因为跨度太大了,我们小的时候去外公外婆家,两个舅舅都在旁边,相关的亲戚也在旁边,去一次就可以了,大家可以一起吃饭。但是现在,已经十分分散,要聚在一起已经十分困难,如果每家都吃饭,根本不可能,所以,社会变了,走亲戚的方式也会变。

但是本质不会变,走亲戚是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在双方重大的、关键的人生节点,如果你没有出现,那么你们的关系大概率是走到头了,也就接近于“断亲”了。

给的不是红包,是一份关系的“维系”,红包是人际关系的工具,我们不应成为红包的奴隶。红包多少要重视,但是不要成为双方的负担,只要心诚,感情就会真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