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五行属什么(庚五行属什么属性)

旧人陌兮 2023-11-12 18:30:47 互联网

“伏”蕴藏古人养生智慧

《宫沼纳凉图》 佚名(宋)

《山居纳凉图》 盛懋(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翻拍)

“六月三伏猛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二,庚申日,三伏天来了。

三伏天的到来,古人称之为“入伏”。

“三伏”是独立于二十四节气的另一个气候概念

因为“三伏”是独立于二十四节气的另一个气候概念,其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传统的“黄历”及现行的日历极少有明确标示,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每年何时“入伏”,何时“出伏”,只知道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

推算三伏天,要结合节气和干支纪日法。节气要留意夏至和立秋,因这两个节气与初伏及末伏的确定有关。干支纪日则要留意“庚”日,因“庚”的五行属性与“伏”的含义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计算三伏天的主要“参数”。

每年的“入伏”时间,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头伏,从此日起至下一个“庚”日前的10日为初伏。

如今年6月21日为夏至,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子,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戌,第三个“庚”日是7月11日庚申。故从7月11日起便开始“入伏”,初伏时间是7月11日至7月20日。

中伏从立夏后第四个“庚”日开始,截止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这段时间,短则10天,长则20天。所以中伏有时是10日,有时是20日。

如前年的中伏是10日,去年和今年的中伏都是20日。

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计算,共10天。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三伏天便结束,也就是“出伏”。

由此可见,三伏天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长达40天。

三伏与小暑、大暑并不重复

有人问,二十四节气中,已有小暑、大暑提示高温天气,为何古人还要另定一段日子为三伏天,是不是有重复之嫌?

实际上,三伏天与小暑、大暑并不重复,前者多在小暑之后处暑之前。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年中的暑毒之气,以夏末秋初为最,不仅高温天气易使人中暑,还经常有病毒瘟疫流行。故每逢“入伏”,人们便举行祭祀,祈求安度三伏,称为“伏祭”。

清人李渔说:“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可见三伏天在古人心目中有多可怕。

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会不会比往年更热?此前,世界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一个又一个城市打破历史高温纪录。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三伏天比往年更热已是大概率事件。

三伏的“伏”有何含义

很多人问,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综合古人的解释,“伏”有以下几种含义:

阴气伏藏。《汉书·郊祀志》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伏藏,因名伏日也。”

三伏天多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即农历的六月及七月初。阳气在外而渐弱,阴气在内而渐强。于气候言,是外热内寒,阴气伏藏。

暑邪伏藏。中医认为,致病邪气有六种:风、寒、暑、湿、燥、火。三伏天是全年天气最热之时,且暑湿交加,“伏”是指伏藏暑邪、湿邪。

人也要伏藏。唐人张守节云:“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因此“伏”也指人的行为,在三伏天期间,人宜伏不宜动。

这几种含义,既有消长之理,又蕴含着古人应对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三伏天易被暑邪侵袭是“表”,阴气伏藏是“里”。所以既要防中暑,又要祛体内之寒。

古人避暑纳凉称“伏闭门”

既然暑邪惹不起,就要想办法躲开它。从汉始,伏日一到,人们便躲在家中避暑纳凉,称之为“伏闭门”。晋人程晓有诗云:“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为解暑气,古人或“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或食冰杨梅、冰桃子等,或入山中草堂、水边台榭避暑纳凉。

对付阴气伏藏,古人的方法是饮酒、食汤饼、吃羊肉、喝热茶等。三伏天吃这些东西,虽然会出汗,但既可解表,还能消除潜伏在体内的寒气。

三伏天人也要慎防损伤肺脏。《保生心鉴》说:“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养生脏。”强调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姜、葱、蒜等辛味食物,以补益肺气。

作者:钟葵

来源: 广州日报

坚持用它泡水喝,养阴滋补,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你是不是也会像小编这样经常出现口干、便秘、喉咙痛、皮肤干燥等症状?

其实这就是中医里面常说的“秋燥”,很多人觉得秋燥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喝点水就可以了。那大家是不是又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才刚刚喝的水,可是还是不止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中医所说的肺燥证的一些表现。肺燥证指的就是感受了外在的燥邪,肺气宣降失常,出现了干咳少痰,鼻咽口唇干燥的症状。

02

肺燥证的表现其实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干咳无痰,或者痰少而粘,不容易咳出,有的人还会有胸痛的症状,有的人会出现痰中带血,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唇、鼻子干燥,还有人出现皮肤的干燥,以至于瘙痒、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且干燥,口渴,饮水也不能解决。

今年是2020年是庚子年,“庚”五行属金,所以今年的大运就是金运。现在正值秋季,我们就能感受出来了,秋天再加上全年大运的金运,气候就有尤为显得干燥。很多人都出现了有口干、鼻干的症状,还有出现了咳嗽,或者感受了秋天的外邪,或者凉燥,或者温燥。

因为这些症状不容易被人察觉,于是很多人也就不了了之,等到阴津亏虚得厉害了才不得不去医院,既花钱又浪费时间。

03

万病始于预防。介绍一味食材,用它来预防和缓解干燥综合征简直就是神器,它就是——百合。

俗话说“百合约会小鲜草,干燥痛风快快跑”。

《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中医理论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凉,主要功能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益气养阴。

现代研究发现,百合除含有淀粉、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还含特定药理成分。百合搭配其它草药,对于干燥综合征和痛风患者,是很适合的药食同源养生之品。

例如,百合加杏仁、麦冬、桑叶、枇杷叶煮水,具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来帮助缓解干燥、干咳无痰、口干咽燥的情况。

百合加山药、梨、芦根煮水,可以用来帮助缓解眼、口、鼻的干燥症状,改善乏力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