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的成语(掩的成语开头)

几分真心 2023-06-07 20:53:36 互联网

那些偏冷门却令人惊艳的成语---必备写作素材

下面一起去盘点关于那些冷门却也惊艳的成语,赶紧收藏起来吧。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木烧,把仙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虫书鸟篆】:本意指鸟虫篆,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认读,现在用于指外国文字。

【白云孤飞】: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岁聿(yù)云暮】:指一年将尽。

【傲霜斗雪】:傲视寒霜,不屈于冰雪,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把黄钟毁了弃置不顾,反把泥锅敲得响亮。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哀矜勿喜】: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多用于劝诫他人心怀慈悲。

【熬清守淡】:形容一个人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偏怀浅戆(gàng)】:用于形容学识浅陋还心胸狭窄的人。

【波流茅靡(mǐ)】:指随波逐流,形容一个人没有主见,趋势而行。

【下乔入幽】:形容从良好的处境进入恶劣的处境,也指降职。

【月落参横】:月亮落下,参星明亮,形容天色将明。

【衣锦褧(jiǒng)衣】:意思是在锦衣外盖上麻纱罩衣,以掩去内里的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不啻天渊】:无异于九霄到深渊的距离。比喻差别极大。

【片石韩陵】: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佩弦自急】:指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木石鹿豕(shǐ)】:形容人愚笨无知。

【南风不竞】:比喻对手力量不强。

【泮(pàn)林革音】:比喻受到好风气的影响,从而改变旧的习性。

【排糠障风】: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爬罗剔抉】:形容广泛搜罗而精挑细选。

【沤(ōu)珠槿艳】: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指短暂易逝的事物。

【目语额瞬】:形容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指人处事精明狡猾。

【宁戚叩牛】: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指人怀才不遇。

【惄(nì)焉如捣】:伤痛到心上像有东西撞击。形容忧伤思念,痛苦难忍。

【南鹞北鹰】: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纳履踵决】: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了。形容处境困难。

【目眢(yuān)心忳(tún)】:形容极其悲痛。

【木干鸟栖】:鸟栖于树,树枝干枯了也不离去。比喻行事坚定不移。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斯抬斯敬】:形容双方客客气气,很有礼貌。

【鬓丝禅榻】:用于形容老僧的生活,也指如僧徒般清静的老年生活。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冰魂雪魄】: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片石韩陵】: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知识点+图文讲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作者介绍: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多音字:

抹: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折:zhé折扣 zhē折腾 shé折本

近义词:

偶尔——偶然 爱惜——珍惜

训斥——斥责 清白——洁白

慈祥——和蔼 郑重——庄重

欺凌——欺负 眷恋——留恋

反义词:

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训斥——表扬 清白——污浊

慈祥——严厉 郑重——轻率

理解词语:

【冷艳】耐寒而美丽(多形容花)。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文坛】指文学界。

【颇负盛名】形容名气很大。盛名:很大的名望。

【古玩】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

【玷污】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

【郑重】严肃认真。

【欺凌】欺负;。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折节】屈服于别人。

【境遇】境况和遭遇。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严冬。

【凉飕飕】形容有些凉。

【蒙胧】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句子解析: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巧设悬念,引人思考: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3、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春恋之情。

第三部分(16):照应开头,赞扬外祖父的爱国精神。

问题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本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的深切爱国情,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 )( ) 爱惜( )( )

希罕( )( ) 快乐( )( )

二、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2.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

3.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1.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四、重点段落品析。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保存(cún chún) 骨气(gú gǔ) 秉性(bīn bǐng)

2.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梅花与 、 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五、“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神态、语言等。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注意写出对祖国无限思念的感情。(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

偶然(经常)(偶尔);爱惜(糟蹋)(爱护);

希罕(普遍)(希奇);快乐(痛苦)(欢乐)

二、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2.一枝梅花,没什么希罕。

3.这就是您最宝贵的画。

三、1.(×) 2.(√)

四、1.cún gǔ bǐng 2.保存 大抵 欺凌

2.排比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比喻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仿写排比句示例: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燕子,给天空带来生机;春天像个闹钟,叫醒冬眠的动物, 唤醒沉睡的小草。

仿写比喻句示例: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3.松 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中华民族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郑成功、戚继光(答案不唯一)

五、示例:看到外祖父这么伤心,我紧紧地抱住了已经泪眼模糊的他。外祖父停止了哭声,他努力地向窗外望去,向祖国的方向望去。并自言自语地说:“我又看到长江黄河了,我又看到万里长城了。”似乎外祖父早已飞回了祖国,脸上竟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小学语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成语这么二,我学会了也拒绝使用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今天要出场的这些成语厉害了。它们可能不为人知,却个个画风辣眼,故事奇葩……

这个成语乍一听就很“惨”很“绿”,莫非…是用来形容某个卖炊饼的少年?

大家要是这么想可就不对了!

这里的“惨”,通“黪”,指色彩暗淡。惨绿,浅绿,指服色,并不悲惨,如同现在的很酷,也并无残酷之意。

“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

“惨绿少年”出自张固《幽闲鼓吹》,它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生了儿子户部侍郎潘孟阳。一日儿子请了同僚们回家吃饭,母亲便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

看完了,说都不是好货色,独独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

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后来荣登宰甫,\"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而唐宪宗都说全是杜相的功劳。

所以惨绿少年一词更是指虽身份低微,无华服荣身,但气质谈吐风度自是不俗,就像说美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一样的人才。

例句:那群惨绿少年,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蹇人,不是指一个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个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样,充满美好的浪漫主义色彩吗?

但好像不是哦,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一》,故事是这样的:

西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隗嚣的跛脚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称帝,可惜后来屯据陕甘一带,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了。

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这首童谣讽刺隗嚣,你一个跛脚汉,口口声声“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没有人了。

此后,“蹇人上天”被人们用来比喻不可能之事。

没想到啊!“蹇人上天”还真的和“你咋不上天”这句流行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蹇人升天而贪荣利者乎?

什么?博士买驴?是想吃火烧了吗?那就去买啊?

博士,是古时官名,博士确实去买驴了,但这并不是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成语出自大名鼎鼎的《颜氏家训》:

说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当即写了满满三张纸。卖驴的不认字,博士就念给他听,过路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后来人们便用“博士买驴”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也就是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例句:写文章不能学博士买驴,不得要领。

冬日才可爱?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实,之所以“冬日可爱”那是有来历的,据《左传》记载:

晋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婴儿,他母亲就找大臣赵盾论理。赵盾担心秦国会出兵干预,结果还是引发两国战争。

赵盾独断专行引起大夫贾季的不满。狄国侵犯鲁国,赵盾便叫贾季去责问酆舒。

酆舒便吐槽赵盾道:“赵盾他爹是冬日之日,这小子是夏日之日。”

由于这个槽吐得比较含蓄,后来杜预注解《左传》时在此处补充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让赵盾受到了二次伤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爱”后来渐渐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例句:中国的古人不是说过吗?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有句话说得好,当TA爱你的时候,你随意一句话都是宝;TA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余桃啖君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就是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

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 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

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一次, 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卫灵公笑着说:“ 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等过了几年后, 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脱口而出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 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卫灵公不喜欢他了…

所以后世便用“余桃啖君”来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例句: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且又余桃啖君,我想你离开他!

八公?为什么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东晋时期,前秦苻坚野心勃勃仗着兵多企图灭了东晋,却被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

乱战中,苻坚登上城墙,看见晋君阵容整齐已然有些畏惧。后晋军设计围攻秦军,秦军大败,损失惨重,余部四散而逃。

忙于奔命的秦军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可谓是吓破了胆~

所以后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个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例句:这事让我有八公草木的余悸。

这个成语,讲的是“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创造者是我们的大文学家韩愈先生,下面咱们说说韩愈先生的创作感言:

韩愈有个儿子叫韩符,打小就不爱读书!于是,大文学家兼诗人的老爹就写了一首诗劝勉儿子: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韩愈《符读书城南》

这首诗意思很简单,就说两家都有儿子,长大后一个成为了人中龙凤,一个却是和猪一样依旧好吃懒做。

但这首诗的潜在意思是,儿子啊,你爹我是“龙”,你的哥哥们也是“龙”,可你怎么却像头猪呢?还不赶紧学习,不然一辈子就都是“猪”了

韩符也被老爹这首诗给吓到了,从此开始发奋读书。

所以后世便用“一龙一猪”来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人,高下却判别极大。

例句:他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很优秀,弟弟却笨的很,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一龙一猪啊~

据传,张飞与马超曾有一段经典对话:

张飞:“人马并驰,疾而速……”(人和马一同飞驰,那速度很快)

马超:“若人无能,良驹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无用,那麼好马又有什麼用呢?)

张飞误以为其意思是:“你这么无能,就算给你一匹好马也无用”,便试探说:“人无用,何人有用?”(我没有,谁有用?)

马超以为张飞是赞叹马超的才能,便说:“人已无用,何人皆有用”(我没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着,张飞以为意思是:“你没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马超脸上,说道:“此等破马!”(这个没用的马超和他的马)。

由于这个成语画面感实在太强了,所以流传久远,成为了东北人的口头禅。

破马张飞,形容一个人手舞足蹈,张牙舞爪,风风火火的样子。

不过诗词君有一点想不通,张飞是河北人啊,怎么他的话成为了东北话呢?

例句:你这是嘎哈啊,破马张飞的,能不能消停点儿。

首先要说明,“冯妇”是个男的!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

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冯妇”,虽然名字很女性化,但他却是个像武松一样能赤手空拳打老虎的勇士。

后来他决定要好好读书涨知识,就收山不打了。没想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出去玩又遇上了老虎,在职业病的驱使下,他下马对着老虎就是一摔!

于是,老虎就被摔死了……

所以“下马冯妇”从此就用来比喻那些干回老本行的人。

例句:你如今发展的不错,何必去做“下马冯妇”。

莼羹鲈脍要表达的感情是十分沉重的,它包含了游子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他在洛阳多年怀才不遇,虽然觉得自己难以适应官场,但一下子要他放弃功名利禄又不是易事,因此他迟迟都下不了决定。

直到某年秋天,他在洛阳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回忆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觉得乡情无法排遣,就一跃“逃离北上广”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因此莼羹鲈脍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指代思乡之情了。

例句:离家多年才发现,还是家里好,异国的山珍海味哪比得上家里的莼羹鲈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