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的意思(秉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樱花飘落 2023-06-21 12:20:30 网友上传

中医精气神

《灵枢·本藏》日:“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即血气精神是奉养生命,维持健全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因素,其中血由精衍生,因此,概括地说,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后世称之为“人身三宝”。

精—生命活动的本原及物质基础精,是体内精华物质的总称,是构成生命体,产生并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有不同的名称及类别。依据来源,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后天之精,源于清气和水谷,化生于肺脾胃,是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依据功能,精可分为生殖之精和脏腑之精。生殖之精,是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微物质,贮藏并旋泄于肾,是人类繁衍及与生殖有关的功能、性别征象的物质基础。脏腑之精,由吸入的清气和饮食的水谷化生,藏于五脏,其余者输藏于肾以备用,是诸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据内涵范围,精又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构成机体和机体内贮藏的精华物质;狭义之精,特指与生殖有关的精微物质。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是“广义之精”。《素问·金匮真言论>所日:“夫精者,身之本也。”此精,不仅指生命的本原物质,还包括构成人体、维特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如张志聪注:“夫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可见,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是涵盖了上述各种类别的“精”所形成的综合概念,是与气、神相对应的特定名词。

气—生命机能的动力和能量运动气原属哲学范畴,被古代哲学家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气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便赋予了特定的生理学意义。因此,哲学中的气与中医学的气,虽有相承关系,但却是两不同的概念。《内经>中的气有多种含义,从其共性而言,有如下特点:第一,运动不息。《灵枢·脉度>日:“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说明气是不断运动,流行不止的,在人体内有规律地周行全身。一切生命机能都在气的运动变化中完成,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日:“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可见,生命的存在,以气的运动为前提,气的运动停止,便是生命的终结。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气止则化绝。”第二,无固定形状。《灵枢·决气》日:“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指出气虽具有多种功能,但它却象“雾露”般的无固定形状。第三,有征可寻。《素问·气交变大论》日:“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说明气虽然无形可见,但却可通过一定的物质运动形式表现出来。根据上述特点可知,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但它不是有固定形状、肉眼可见的物质形态,而是无形有征的能量运动。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能量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也属物质范畴。因此,中医学的气,可定义为:人体内具有生命活为活力、不断运动、无形有征的精微物质。它既是人体的重要生理组成部分,也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本义指北斗的斗柄,后衍生出万物“主宰”之意。《说文解字》日:“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笺:“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日神。”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古人对自然界众多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无法解释,认为有变化莫测的力量主宰着自然及人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神”是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自造”而成,并不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因此,神可以被认识、被观察。《内经>作者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引入“神”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含义:第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日:“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谓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即神明。第二,指生命活动的主宰。《灵枢·天年>日:“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说明神是决定生命存亡的关键,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神”,才能发育成为有生命的人。种主宰生命的“神”,一旦失常,便会影响生命活动。甚至导致生命机能的丧失,所以,《素问·玉版论要》日:“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张介宾注日:“神者,阴阳变化也,易日: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转,运行不息也。回,逆而邪也。神机之用,行百环无穷,故在天在人,无不赖之以成化育之功者,皆神转不回也。设其回而不转,则至数逆、生机失矣,故日神去则机息,又日失神者亡也。“第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神机运动,可通过外部征象表现出来,凡视听言动、形色舌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都是神的具体体现,故中医学将生命活动的外部征象,即信息反映,亦称作“神“,并据此判断生命机能的得失存亡,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日:“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又日:“理色脉而通神明。”第四,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日神。”说明人对外界事物的体察、领悟、见地、把握、理解等意识思维过程皆属于神的内容之一。

以上关于“神”的四种含义,前者属于哲学范畴。后三者又相互关联,可分不可离。神居内则为生命活动的主宰,现于外则为生命活动的征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为强调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特征而分化出来的,其意义可涵盖于“主宰”、“征象”之神中。因此,《内经>中人之“神”的三个含义实为三位一体。

精气神之间及其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的关系 精、气、神分别代表着生命活动的本原及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动力及能量运动、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在生命活动中,精气神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其中,精主静而内守,气与神动而外运,故精与气、精与神之间存在着阴阳既对立,又互根互用的辨证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气归精,精归 化生精。”“气归精”,谓气的运动变化是化生精的动力源泉;“精归化”即精是气化的物质基础;“精食气”。是说精能供给气化功能的需要,与“精归化”类同;“化生精”,指气化活动过程中可产生新的,意同“气归精”。可知,精与气之间的阴阳互根关系,具体体现为精是气的物质基础,气是精的功能表现。

精与神常并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张介宾注目:“人生所赖,唯精与神,精以阴生,神从阳化,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见,精与神之间,亦如阴阳相随,须臾不离。精为神之根,如《灵枢-本神>日:“两精相搏谓之神。”又神为精之主,故《灵枢-本神》有:“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的记载,张介宾注日:“神伤而心怯,心怯则恐惧,恐惧则伤肾,肾伤则精不固。”说明神对精有控制调节作用。 气与神,相对于精而言,皆属于阳。两者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同步变化关系。所以,《灵枢·小针解》日:“神者,正气也。”气分阴阳,“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运动变化,达到协调,神的主宰作用及其外在征象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因此,《素问·六节藏象论》日:“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是体内正常的生理物质及现象,其运动变化也要受神的调节和控制,《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炎虚无,真气从之”。肯定了神安与气顺的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精能化气、生神,是气与神的物质基础;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气能生精、化神,气足则精盈,精盈则神明;神能驭气、统精,神明则气畅,气畅则精固。三者协调统一,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如汪绮石《理虚元鉴.心肾不交论》所曰:“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气生,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治之原不相离。” 精气神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人以五脏为本。一切生理过程均离不开五脏的功能活动。精、气、神是生命活动三要素,一方面,精、气、神是五脏功能活动的重要保证,精为五脏提供物质基础,气是激发五脏的动力之源,神主宰调控五脏的整体协调。另一方面,精、气、神的化生、贮藏及运行又都是由五脏主持完成的。《灵枢·本藏》日:“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由于五脏所藏精、气、神的内容及形式各异,形成了五脏不同的功能及特点。

精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来源于父母及后天水谷,其化生与肾脾两脏关系密切。精藏于五脏,是谓脏腑之精;藏于肾者,即肾精。因精主静内守,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日:“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强调五脏藏精内守的重要性;《素问·六节藏象论》又日:“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外也。”指出因五脏之精皆藏于肾,故封藏乃肾之功能特点。

气是五藏的功能及动力。它由元气、水谷气及清气化生,是肾、脾、肺三脏综合作用的结果。气生成之后,不断运行于全身,其运动形式不外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体体现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之中,《素问·刺禁论》日:“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诸脏在各自的生理活动中,构成了肝升肺降,心肾相交(心降肾升),脾升胃降三个特定的结构单元,以完成气在体内的环周运动。

神是五脏的主宰及外在征象,由五脏功能活动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神分藏于五脏,即神、魂、魄、意、志,如《素问·宣明五气》日:“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神统归于心,即为全身之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说明心藏神主明,心神昌明,则诸脏协调;心神失明,则诸脏功能皆失。

总之,精气神与五脏关系十分密切,两者均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内容,精气神着重于生命基本要素的阐发,五脏是对生命整体功能系统的概括,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因此,精气神是五脏系统的功能保障,而五脏系统是精气神发挥作用的场所及载体。

附道家讲的精气神

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

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

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

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这里说明两个意思:

一、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

二、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1什么是精?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的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造化生殖之精,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其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2什么是气?

气不仅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气的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用现代语言来理解:气就是正在发挥特定功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总括。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

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

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

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什么是神?

神:就是特定功能的外在表现。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

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道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