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的意思(辄的意思文言文)

心软是病 2023-06-19 06:02:32 网友上传

了解什么是十三辙

汉语中的十三辙是用来为韵母字尾收音、归韵的十三种韵脚,汉语中的十三辙指的就是汉语的十三个韵部,汉语与西洋语言不同,它组成词语和语句的单位是单字,而不是字母,意大利语只有五个元音,我国的汉字却有三十五个韵母。我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把这些韵母归纳成十三个辙韵,它们是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七辙、姑苏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由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这些辙韵,在口腔内部除了有各自的发音过程外,在口腔外部也存在口型状态的规律,一是横型一是竖型,例如发花辙、乜斜辙、七辙、怀来辙、灰堆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为横ロ型,梭波辙、遥条辙、由求辙、中东辙、姑苏辙为竖口型。优秀的声乐教师通过唱歌者的口型,就可以判断出唱法的正确与否,所以说无论是学习表演、戏曲、播音、声乐哪一门学科,都应当学习了解十三辙。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鸟说

原文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①者,即②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③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⑤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⑥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⑦,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⑧不深山之适⑨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⑩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⑪!

注释(guān guān):二鸟和鸣之声。即:靠近。盈:满。掬:两手捧。辄:总是。下瞰:俯视。鷇(kòu):初生的小鸟。奚:为什么。适:往,去。彼其:代词,指代鸟。也哉:语气助词,表感叹。

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鸟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筑巢,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伸手就可以碰到它。巢像杯子一样大,精致细密,完整而且牢固,是用细草缠结做成的。鸟是一雌一雄,小得双手一捧就能装下,鸟的毛色明亮而且洁净,美丽洁白,非常可爱,但不知道是什么鸟。

雏鸟就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总是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捉弄这两只鸟,用手摇它们的巢,两只鸟就向下看着鸣叫,轻轻摇鸟就轻声叫,用力摇鸟就大声叫,手拿下来,鸟就不叫了。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看见鸟巢掉在了地上,找这两只鸟和雏鸟,没有找到。问它们的去向,说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这两只鸟有着洁净的羽毛和好听的鸣叫声,为什么不去深山里寻找密林栖息呢?安身在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侮辱而死去。它们以为人世间的道路就很宽吗?

文言知识

说“辄”:“辄”的本义是“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辄”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总是,每次”。如上文中的“每得食,辄息于屋上”。指“立即,就”。如《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又如,成语“浅尝辄止”。指“独断专行,专权”。如《刘弘传》:“甘受专辄之罪”。又如,“辄代”指“擅自替代”。

人物故事

戴名世,字田有,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戴名世自幼聪慧过人,5岁已能吟诗作对,11岁就能熟背《四书五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戴名世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不过,仅过了两年,就因为早年刊行的《南山集》中记载有南明史事,使用了南明年号,因此被赵申乔弹劾, 最终以“大逆”罪下狱,惨遭杀害。

这就是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此案株连数百人,很多政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都被牵连其中,轰动当时。

戴名世满腹经纶且为人正直,在文学、史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成就。他有不少风雅逸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据说,有一年的五六月间,戴名世与方苞一起应邀来到沙溪镇讲学。

在路上,忽然有个老头把一担梨子横放在中央。

等二人走近时,那老头说出了上联:“一担重梨拦子路”。

这句话表面上是指一担重梨拦了你们的路,其实“重梨”谐音“仲尼”,“拦”谐音“难”,而“子路”是仲尼的学生。

上联的含意是说:“我这个仲尼要为难一下你们这些学生。”老头敢如此抬高自己,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戴名世也有点犯难,方苞一见此景,便拉着戴名世往回走。

还没有迈出两步,戴名世灵感突发,他又把方苞拉回来,朝着老头笑笑说:“两个夫子笑颜回”。

表面上是说我们俩人笑颜满面地回来了,其实暗含着把自己比做孔夫子,把老头比做孔夫子的学生颜回。

而“笑”字含有可笑不自量的讥讽之意。

到这时,这个老头一拱手,说道:“班门弄斧,冒犯了!”

原来,“老头”是个不服戴名世的儒生装扮的。

出处

清·戴名世《鸟说》

启发与借鉴

《鸟说》是戴名世创作的一篇寓言式散文,文中借二鸟的遭遇言世路之凶险。

文章开头渲染出二鸟的“娟皎可爱”以及哺育幼鸟的深情,使人感到和平与恬静。接下来突然写巢坠鸟失,本来美好的事物瞬间破灭了。

小鸟的友善和可爱,与后来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的反差,使人在突兀之中顿生感伤之情,更加震撼人心。

最后一句“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点明全篇的主旨,于平淡中锋芒毕露,发人深省。

文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某些主观感受移情于身边常见的事物,以表达自己不愿明说或有难言之隐的情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而此文的作者借二鸟的悲惨遭遇宣泄出自己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予以了无情的讽刺。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令尊”、“令郎”一类词语该怎么用?不懂的人容易闹出笑话

我们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在很多场合都会使用了敬词。最常见的一种,是在称呼对方的亲属时,往往在称谓之前冠以“令”这个敬词,以表示尊重。比如用“令尊”来称呼别人的父亲,用“令堂”来称呼别人的母亲,用“令郎”来称别人的儿子,用“令爱”来称呼别人的女儿。

尊称是一种礼仪,表示对人的礼貌与尊重,同时也体现出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很多电影、电视剧中,却常有误用敬词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把自己的哥哥介绍给别人时,对别人说:“这是令兄”,结果闹了笑话。这种情况属于不太了解汉语中敬词的用法和的来源的缘故。

先秦时期,“令”除了有命令、法令等意思外,还可用作形容词,表示”美好"的意思。《诗经・大雅》中,对君子的赞美便是“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这里的”令闻“表示美人声誉很好;”令望“是称赞人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敬仰。所以先秦时期,把善良的人称作”令人”,把有智慧的人称作“令士 ”,把人的优异才能称作“令才”,把人的好名声称作“令名”等等。

先秦时期的”令“,带有赞美的意思,因此被广泛用作对别人亲属的敬称。除了大家熟悉的”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之外,也还可以称别人的妻子为“令妻”,称别子的父亲为“令岳”,称别人的女婿为“令坦”等等。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这些词虽然是古语,但今天仍在广泛使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令尊”是一种敬辞,称对方的父亲。《汉语大伺典》也解释为:“称对方父亲的敬词“。

但是,"令尊”虽然在对话中含有“你的父亲”的意思,但“你的”是隐含义,并不是说“令”等于“你的”,不能把“令尊”机械的解释为“你的父亲”。上文说过,“令”有美、善的含义,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结构逐步凝固,成为对人的敬称,可以称对方,也可以在前面加上限定的代词,用来称他人。例如《西游记》第四十三回中,孙悟空问道:“你令妹共有几个贤郎?“; 《官场现形记》中也有”将来量你们令郎,也同我这小孙子一样“,都是在敬称前加上限定的代词,用来称作他人的例子。

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使用得很少,所以就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一部规范的语文词典中,“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的词义,都解释为”敬辞,称对方的XX“。这样处理可以方便现代人的理解和使用,但未免将古词语简单化了。

事实上,有不少古汉语词典、字典对“令尊”类词语已有正确的解释。比如《辞源(修订本)》“令”字条解释为 :“对别人亲属的敬称。”《辞源》还对令兄 、令弟、令妻、令岳 、令妹 、令侄、令郎、令堂、令尊、令爱等都有相应的释义;《中文大辞典》也把“令”字释义为:“敬词。今俗尊称他人之亲属,辄冠以令字 。”遗憾的是,影响现代人最大的《汉语大词典》未能采纳这些释义。

和“令”的敬词用法相似的还有“尊”这个敬词。“尊’的本意是尊贵、高贵的意思,由于备有赞颂的意义,所以古代用作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比如古人喜欢称别人父母为”尊上“、”尊大人“,称别人的父亲为”尊甫“,称别人的母亲为“尊堂”,都是运用了“尊”的本义,由赞美和颂扬来对转成对别人的敬称。

了解“令”、.“尊”这些敬词的词义来源后,便可知它们一般只能用以对别人使用,而不适宜用于自称;否则,便有一种自我称颂和大言炎炎的意味,别人听起来也会感觉说话者过于拨高自己,是在给听者难堪,这在古代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

如何合理的使用敬称和谦称呢?一个大的原则就是,在和别人说话时,涉及自己的亲人或者亲属的,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谦称。

由于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 因此,带”令“字的敬词,在使用过程中又派生出另外一些用法 。 “令尊” 、”令郎“这类词在长期使用中,结构进一步凝固 ,成为对对方家属或亲属的敬称 ;为了使表意更加明确,也可以在“令尊”、”令郎“等前面加上代词“你”“你们”加以限定 。如《锦香亭》上有:“ 如今待我放出你令尊, 封他作大大官儿”;《西游记》上有“ 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 要蒸要煮”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加上代词后,“令尊”就不能理解为“你的父亲”这个狭隘的意思了,否则“你令尊”就变成了“你的你的父亲”,不但不是敬称,还成为了病句。

我们应该知道,“他令尊”这一说法于古有证,于理可通,只不过这类说法现在非常少见。这种少见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行辞书对“令尊”类词的用例搜集不够全面,训释不够周密,只注意到尊称对方亲属的常见用法 ,而忽略了尊称他人亲属的特殊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常见的“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词语的解释虽然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但在解释词义时,均释为“敬辞, 称对方的 ××” ,是不尽妥帖的。因为这些词语在汉语里还可用于尊称第三者的亲属,所以将“令尊”释义为“敬辞 ,称他人的父亲 ,多称对方的父亲 ”,则更为贴切和准确。

比如,旧时尊称别人女儿为 “令爱”, 这 词又可以写作 “令嫒” 。《现代汉语词典》 同时收录了这两个词 ,但并无单字 “嫒” 的释义 。而《四角号码词典》收有“令媛(yuán)”一词,释义与“令爱” 相同 。

“令媛” 这个词与前面两个词的同时出现 ,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用词混乱现象。 在汉语中,“ 媛” 读作 yuán 的时候 , 只用于 “婵媛” 等极少数词组之中。“婵媛” 与 “婵娟” 同义,指女子或月光美好 。

“令爱”、 “令嫒” 、“令媛” 三个词语 “和平共处” , 是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相违背的 。如果只将 “令爱” 定为规范词语 , 而不对 “嫒” 的繁体字进行偏旁类推简化,不让 “嫒”作为规范字出现 , 那么今天与 “令嫒字形相近的毫无道理的“令媛” 一词很可能就不会有立身之地了。

当然,上述称谓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称谓和礼仪习俗,现在懂的人不太多,所以我们会看到诸如“你的令尊在哪儿工作?”或者“我的家父快七十了”这样的常识性错误。要想避免这样的错误,我们只要记住一点:“令尊”是敬称别人的父亲;与它同类的敬辞“令堂”、“令郎”、“令爱”对应分别称别人的母亲、儿子、女儿。如果《现代汉语词典》能针对这些古词语作出相应的修订,让大家都能很好的掌握敬词的使用方法,那很多笑话都会避免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