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的意思(骇的意思解释)

心软是病 2023-07-08 10:24:39 网友整理

中考历史补充知识点〈二〉

繁荣的唐朝

1、“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称号唐高祖。

唐朝的第二代君主是李世民,称号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起止时间:627——649年。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唐朝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爱到唐太宗派 器重。

“贞观之治”的结果: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时)

“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盛世经济的繁荣

唐玄宗时,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农业方面: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造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五、蒙古的兴起及元朝的建立(了解)

1、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蒙古国建立。

影响:蒙古草原结束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统一。

2、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3、元朝政治:

行省制度:目的是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概况:在中内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琉球的管辖。

意义;开始建立省级行政区。

民族融合:概况: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过程: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

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更为严重。

经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又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今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

七、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为了保卫祖国边疆不受侵犯,康熙帝两次亲自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689年,中俄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对西藏的管辖,

措施:顺治帝赐予五世“”的封号。康熙帝赐予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班禅共同管辖西藏。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皇帝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3、土尔扈特的回归。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土尔扈特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土尔扈特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九、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特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内容: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仅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评价):

①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当时的西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跟着成语去打卡:卷土重来

和县,古名历阳,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县。地处皖江开发的最前沿,江淮水陆之要冲。东面紧靠长江,隔江面对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有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等2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观。

成语典故“卷土重来”便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于项羽拔剑自刎地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所作的《题乌江亭》一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羽当年没有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题乌江亭》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因为对项羽兵败自刎的事情感慨万千,而写下了这首咏史诗——《题乌江亭》(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诗文表达了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用人。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和县山水资源丰富,坐拥“三山”“三湖”,即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其中,鸡笼山半月湖景区、香泉旅游区为国家4景区。此外,还有朱元璋登临点兵的镇淮楼,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沐浴疗疴的“天下第一汤”香泉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示范县。

出处:

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比喻遭受失败和挫折之后,重新再来。

打卡地:

马鞍山市和县。

周边旅游推荐地:

和县霸王祠、和县陋室公园、和县香泉生态旅游度假区、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等。

策划:王雷

监制:宋卫义

统筹:韦屈 苏东 杨少武

拍摄:程天石

视频制作:程红

手绘:愚先生文创 艾倩

出品: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新华网安徽频道

安徽旅游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