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的意思(象的意思解释)
象、像、相的区别:家里有孩子上学的都应该知道
“象”的本义指大象,《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意思是“象”这种动物是南方的大兽,长着长长的鼻子和牙,三年才能生一胎。“象”字是个象形字,描摹的是大象的耳牙四足之形。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字也都突出了象的长鼻这一特征。也就是说,“象”的本义是指哺乳动物大象,也许因为大象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又被借用来表示事物的情状和样子。关于这一含义的转变,《韩非子·解老》说得很清楚:“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希”通“稀”,“希见生象”即很少看到活象,韩非子那个年代,已经很难看到活象了(北方的象消失了,象只生活在南方),人们得到死象的骨头,便按照骨骼的样子想出活象的模样。所以凡靠主观意识去推想者,都称之为“象”,举凡与“情状,样子”有点关系的皆可谓之“象”:景象、天象、气象、印象、表象、现象、形象、抽象、意象、怪象、惨象、象声、象形、象征、想象力、万象更新、险象环生、包罗万象……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象”无“像”,小篆中始有“像”字问世,“像”是后起的区别字,与“象”是古今字的关系,分担了“象”字的部分功能:“有形之物皆曰象”,凡指事物的形状、样子,一律用“象”;凡依照某一事物创造或制造的形象,一律用“像”。如“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肖像、画像、人像、塑像、影像、录像、摄像、音像。如“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棱镜等反射或折射后所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虚像、实像。“像”也指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比如:他干起活来像模像样;他长嘞像他妈妈。由此可见,“象”是实的,“像”是虚的,“像”是“象”的影子。
虽然两千年前“象”“像”就做了分工,但二者的含义一直缠夹不清。最典型的例子是“想象”一词,在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推出之前,“想象”“想像”并用。简化字方案公布之后到1986年之前是“想象”一统天下。1986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恢复了“像”的使用,“想像”开始崛起,“想象”受到打压。现在则又回到了“想象”时代,“想像”又不受待见了。作为一名70后,我是深受其害,小时候写作文是“想象”,参加工作后被告知“想像”才是对的,好不容易纠正了小时候的错误,现在听说“想象”原来是正确的。这叫什么事儿!!!害得我提笔写字的时候,总要先掐指算算今天是什么日子。
另一个容易造成混淆的字便是“相”。《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这是个会意字,木匠要用一块木料,一定要反复端详照量,根据它的长短、曲直、刚柔,来决定做什么最相宜。伯乐相马、相面、相术、相亲(就是黄县话里的打对面),用的都是本义。端量的是外形外貌,所以“相”又引申出“形貌”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此处的“相”就作形貌讲,狼狈相、聪明相、照相、相机、相貌、相片、相册、星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长相、面相、手相、吃相、苦相,所用都是此义。在黄县话里,“破相”就是毁容的意思,做子女的出言忤逆会被骂为“小反相”,
这里“相”用的也是引申义。
后来“相”又被借用为佛教名词,佛教把一切事物外现的形状称之为“相”,《金刚经》:“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真相”源于佛教用语,犹言本来面目,引申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本相”也是佛教术语,指本来面目。《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孙大圣)现了本相,厉声高叫道:‘精怪,开门!’”“实相”,佛经中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虚幻,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
“示相”原来也是佛教术语,指能表现于外,由心识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佛教讲无我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相”,示相不过是利益众生亲近佛法的便宜法门,比如观音菩萨的原始示相原为男身,传到中国之后,示相渐渐变为女人,并且有六臂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多种示相。在黄县话中,现在仍有“示相”这个词儿,只是少了些宗教含义,意思是“模样、样子”,比如:我不愿看你那个鳖示相;你也不照儿镜儿看看自己嘞示相。在黄县话中,“示相”与“关目”的部分含义是相近的,都带有贬义,在黄县话里有时二者连用,指令人不喜的模样,比如:看你个关目示相。“关目”我已经专文写过,此处不再赘述。
黄县话还有个词儿叫“旺相”,一个意思是茂盛、旺盛,比如:这麦儿长嘞够儿旺相喽。还有一个意思是健康、精神、强健,比如:俺二大爷这些日儿挺旺相嘞吧?重叠起来的“旺旺相相”也是很健康、很精神的意思,比如:大人孩儿旺旺相相比什么都好。在黄县话里,“旺相”与“旺盛”发音相同,含义有交叉,但也略有不同。“旺相”更重外在的感觉,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又以美酒香酥,时时将养。数日之间,稍觉精神旺相。”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除非这个着落,方合得姑娘贵造,自然寿命延长,身体旺相。”而“旺盛”更重内在的体会,你可以说精力“旺盛”,但不能说精力“旺相”。你也可以说肝火“旺盛”,但不能说肝火“旺相”。
黄县话里还有一个词叫“喜相”,指的是喜悦的神色,脸上总是笑容可掬的那种,比如:这个小媳妇够儿喜相喽。有句话叫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喜相的人比较讨喜,人们也愿意与之相处。反之如果老是拉耷个脸,和别人欠他十吊钱似的,相信这样的人也没人愿意接触。“喜相”也可以作形容词,高兴、欢喜的意思,比如:喜相点,㗗哭丧个脸。
“示相”“旺相”“喜相”三词中,“相”轻声减音,“iang”读作“ing”,“风凉”“大娘”“模样”也都是这么读的。
需要注意一点,“相”作为词素,有物体外貌的意思,“象”有形状、样子的意思,区别在于:“相”所言外貌,联系事物的内容,而“象”没有这样的意思。所以相由心生、可怜相、穷相等不能换用“象”。“假象”指跟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所以用“象”不用“相”;“真相”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区别于表面的或假造的情况),所以用“相”不用“象”。
“象”的本义
(动物:大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字在其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确保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中医素来强调中医人一定要有象思维,“比类取象”、“脉象”、“藏象”等,为中医人所熟悉,然而到底什么是象?象的本义是什么?历来解释不一,值得探究一番。
说到“象”,普通读者知道的还有“大象”、“象棋”、“想象”、“形象”、“象征”、“气象”、“万象更新”等,易学有“两仪生四象”。前面第一个表示大象这种动物,其余则包含意想、征兆、表像、事物某种抽象属性等含义,那么这些延伸出来的含义和大象有什么关系呢?
“象”的甲骨文,完全体现了大象身形,突出其长鼻。那其本义是否指大象这种动物呢?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这也是说的大象这种动物。然而,我们从上面的四象、象棋、想象、气象、脉象等看,他们实难和大象产生任何联系。
《韩非子•解老篇》: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易经·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对于象的衍生意阐释,古今多数学者认同从大象这种动物来推导。然而,上述解释并不能解开我们心中的疑问。
从考古成果中可知,古代中原是有大象的,曹冲称象这一典故,也可谓妇孺皆知,判定人们难以见到大象,从而按图去想象,这理由并不充分。至于《易经·系辞》解释为相像义,有偏旁部首的“像”,当在“象”字产生之后,人们表达相像义,为何不直接使用“像”,而继续广泛使用“象”呢?我们都知道“像”和“象”的含义区别是很大的。
从上述包含“象”的词汇中,除了大象,出现较早的应该是“两仪生四象”,我们看看研究“四象”会得到什么。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四象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又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学说,比八卦更早,其继承了阴阳基于时空的认识,拓展作时空表达,时间上为一年春夏秋冬,空间上则是东南西北(或前后左右)。四象学说后延伸拓展,指天上四片星云,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是上古先民夜观天象,而由星云图像抽象而来,由此逐渐发展建立起上古天文学。从阴阳发展出四象,我们可以确定和阴阳关系密切。
我们看看《礼·乐记·注》的解释:象,光耀也。我认为《礼·乐记·注》作光耀的解释最为贴近本义。再具体些,“光耀”改为“光影”,则更容易被今人所理解。所以,我认为“象”的本义就是“光影”,后产生各种衍生义,但基本上都包含事物某种抽象性属性这一内涵,而且包含“象”的诸多词汇,都透露出以阴阳学说为根基的文化源流。那么“大象”和“光影”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呢?
我们尝试用上古先民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当上古先民具备哲学反思思想观察思考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给上古先民最大的印象,不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他们发现白天和黑夜的轮转,是“恒定不变”的最大规律,所以上古先民认为光和影为世界最大的奥秘,其揭示了时空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世界最初一片黑暗,人们不会有关于时空的概念,因此上古先民由光和影进一步发明创造了阴阳的概念,是极其伟大的,我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端。
不同于西方自然哲学传统认识,他们始终在“四元素”“原子论”等实体上去认识自然世界,而我们的祖先,早已由观察实体自然,上升到创造出阴阳这样的伟大哲学概念,可见东西方自然哲学的截然不同。这里要说的是,东西方自然哲学各有利弊,除了中医学从自然哲学出发始终不离自然哲学,并着落于中药、人体等,我们其他的传统哲学理论,大多数已玄化,只能称之为文化。而西方自然哲学关注实体的传统,创造了当今的科学体系,但却失去对整体方面的哲学认识。我认为,中医学既注重哲学原理关注整体,又注重实体善于识病用药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结构,将是未来人类世界的一大助力。以上是我对东西方自然哲学的一点认识,或是为何中国几千年来未能发展出“科学”的根本性原因。因为我们过去对实体的探索和思考,确实不及西方世界那样极致。
继续前面的话题,上古先民通过对光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陆地上展现光影变化最大的活物就是大象,以大象之形作字而表形,以大象身体在光线下表现出的大的“光影”之义而表义,可谓十分贴切。所以,我认为“象”字被创造之日起,就具“光影”本义。再看四象之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表达了光影明暗程度上的四种不同情况,命名四象的思路就更加清晰明了了。
每日一字361:像
今天分享的是:“像”字。
像,拼音xiàng,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为相似,引申为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又作比如,比方等。
左边单人旁撇画以斜切起笔,然后转锋向左下行,撇身稍直,收笔力达撇尖,不可一笔甩出;竖画起笔位置靠下,与撇画虚接,竖身稍细,稍左斜,收笔垂露,不可悬针。
右边“象”字首撇稍高,略平,末端轻顿收笔不作撇出;横撇起笔与左边单人旁平齐,横画一带而过,然后提锋顿笔向左下方写撇,行笔指向与首撇不同;“口”部扁宽,左竖偏左起笔,右斜;横折横画勿重,向右行笔略轻,到位后向上提锋顿笔写右竖,左斜;中间点笔位于横撇的收笔下方,角度稍立,收笔略向左带呼应下横;下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横平行,收笔托住右竖。
下面撇画位于横撇的收笔下方与“口”字的底横实接起笔,勿重勿长;弧弯钩竖身弯行,注意弧度,行至出钩处再稍压笔毫向左提锋出钩,钩身略平;左边两个撇画实接起笔,上短下长,指向各异;右边小撇起笔与长横的收笔平齐,短促有力;最后捺笔从竖身里面带出,注意行笔的角度,出锋势平。
“像”字的行书写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