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的意思(奉的意思解释)
古代圣旨里“奉天承运”,到底“奉”谁的命,“承”谁的运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对“圣旨”不会陌生,每到紧急时刻往往会有圣旨出现。而太监与圣旨往往又是标配,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以太监代为传达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前往传旨时往往会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后便开始宣读圣旨的内容了。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古代的圣旨都是这种格式吗?这种格式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圣旨的前世今生做一个简要介绍。
图1 古装剧中宣读圣旨的场景
一、圣旨,顾名思义即皇帝的旨意。
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圣旨”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其中说道:“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在古代社会,皇帝向臣民宣布命令时为了显得郑重往往会通过“圣旨”这一中介。宣读圣旨的人便成为皇帝的信使,受到别人的敬畏。因此,圣旨便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
其实圣旨也是分等级的,面对不同的宣读对象,圣旨的轴柄也是不同的。
宣读对象为一品大臣,轴柄为玉;二品则为黑犀牛角轴;三品则为贴金轴;四品、五品则为黑牛角轴。另外,圣旨的材质也是非常考究的,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则为祥云瑞鹤。
圣旨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因此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做些防伪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了。在圣旨的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图2 成吉思汗的圣旨
图3 明代圣旨
二、对于圣旨的形质我们知道了,那么其功用到底是什么呢?
除了皇帝下达命令外,在封赏有功官员和赏赐爵位名号时也会颁布一些诰命、敕令,而传达这些旨意的载体就是圣旨。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颜色、形质的圣旨,因此对于官员来说,拥有圣旨的种类、颜色越丰富,代表官员的品级越高。
这种情况在清代最为普遍,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色彩显得十分斑斓,其中颜色种类最丰富的是七彩圣旨。但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圣旨色彩则显得非常单一,往往是纯白绫。
图4 明朝万历年间的圣旨
图5 明朝弘治皇帝的圣旨
三、接下来我们说说圣旨的格式吧。
我们一般误以为古代的圣旨开头都会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不然。在不同时代,圣旨的格式也是不同的。
如在最初的时候,圣旨的开头往往会写诏曰、制曰。但是制曰、诏曰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诏曰则为皇帝口述,旁人代写;如果是皇帝自己写的则为制曰。
我们不妨来看看汉代的圣旨格式。以《汉书·黄霸传》为例,其中说道:“其以贤良高弟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结尾则会说“如故事”几个字。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门下省成为发布诏书的机构,因此诏书的开头便写道“敕门下”,当然也有称呼“敕某”。至于结尾嘛,一般会说“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布告中外,提朕意焉”等等。
到了宋代,“圣旨”的称呼也变得较为普遍。如宋人岳珂说:“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闱称令旨。”也就是说,在宋代,皇帝发布的命令叫作“圣旨”;皇后发布称为“教旨”;太子发布的命令则称为“令旨”。划分的如此仔细,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图6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纸本
图7 圣旨 上所写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由于受戏曲、电视剧的影响,我们以为古代的圣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格式。
其实不然,这种情况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才出现的。而且句读也不是这样,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里就牵涉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命”,一个是“运”。
那么什么是命呢?皇帝代的又是什么命呢?我们不妨看看董仲舒是如何说的,其在《春秋繁路》的《深察名号》一篇中写道:“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也就是说,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天子,是因为受命于天。天子即上天之子,代表天管理人间,因此应当向对待父亲那样孝顺上天,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天意。如此则在皇帝头上悬置了一个超越性的存在“天”来约束其权力,因此皇帝也并非无法无法了。因此,“奉天”之意即秉承天命之意。
图8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满汉文写本五彩绢质诰命一轴
图9 道光皇帝的圣旨
那么,到底什么是“承运”呢?这就不得不提及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邹衍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五德终始说”,所谓的五德终始就是把五行道德化,利用五行的生克,配以五色来说明历史的演变。
我们知道秦代尚黑,水德;
秦代是灭亡周朝而建立的,因此周朝属火德,尚赤;
周灭商,因此周朝属金德,尚白;
商灭夏,因此夏属木德,尚青;
夏克虞舜,因此舜为土德,尚黄。
由此,我们知道从舜道秦,分别为土、木、金、火、水。这代表了历史演变规律,故称为五德。因此所谓的“奉天承运”即是承了“五德终始之运”。
图10 清同治皇帝圣旨
图11 光绪皇帝的圣旨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一份圣旨,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
敕曰:忠孝之家,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光前无沗,贴后有方,爰申疏爵之荣,用章式谷之报。尔毕言,乃先王相国毕士安之子,耀州太原毕仲游之父,英资俊爽,目光如电,惠族睦宗,类晏婴之贷众,解衣推食同范纯之好仁笃启亢宗之嗣茂显体国之忠,兹以覃恩,加赠尔为亚中大夫,锡之敕命于戏,麟趾超群,青锁彰义方之训,班衣焕采,紫宸表余庆之光。
这便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即是说明皇帝上承“天命”,下承“五德终始之运”。“敕曰”则说明这份圣旨是由皇帝亲笔书写。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皇帝十分重视这位大臣,而对于臣子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得到这样一份圣旨也是一件殊荣!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陈政事七要疏》《汉书·黄霸传》《春秋繁路》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卢克文,一个乱入“达里安渔场”的“搅局者”也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天,至少看到近100位作者,在谈论卢克文,不少人说他“被钓了”。
严格来说,我认为大部分作者,并不是“战忽局”的编外成员,也不太了解“直钩钓鱼”的现状。而攻击卢克文,多少有点带节奏的意思。
卢克文
此文蹭波热度,谈一谈这次“大连造船厂钓鱼事件”,谈一谈“战忽”,谈一谈“直钩钓鱼”,谈一谈卢克文是不是真被“钓”了?
“直钩钓鱼”的本质是什么?“直钩钓鱼”,脱胎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网络上,是一种“战忽技法”。
姜太公钓鱼
近年来,这种技法,主要流传于外网上,是继承了张召忠局座“战忽局”遗志的一帮编外人员,“忽悠”精美、精日等人员的一种手段。
因为在外网上,有很多势力攻击抹黑我们,“战忽局”的编外人员,就故意给他们提供“诱饵”,让他们“上钩”,当他们浮出水面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看他们“无知的表演”就好。
张召忠
举个例子,2020年在外网发生了一个,被大家称为“七·九水浒大捷”的事件。当时,因为西南边境的冲突事件,有很多印度网友四处寻找我方伤亡的蛛丝马迹。
于是,有中国网友在网上提供了一份108人的“阵亡名单”,引得印度网友争相转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绰号“及时雨”,大名“宋江”。后面的都懂……
图片源于网络
眼见着印度网友兴奋莫名,又有同道中人,贴出了“祭奠”的现场图(电影《战狼2》画面),证明确实有“108名烈士”。这一下,印度网友纷纷表示“实锤”了,乐得不可开交。
图片源于网络
而这样的做法,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吹捧”对方、“贬低”自己,麻痹对手,享受“扮猪吃老虎”的乐趣。效果嘛,肯定是赶不上“局座”的水平的。
同样,这一次“大连造船厂钓鱼事件”,也运用的是“直钩钓鱼法”。有多名网友接力在推特和微博上发文,称“利奥宁州”的“达里安船厂”,有5艘最新款的“VIID级驱逐舰”在建,吹嘘了一波漂亮国。
具体技法是,将“liaoning”(辽宁)翻译成“利奥宁”,把“dalian”(大连)翻译成“达里安”,把“052D驱逐舰”翻译成“VIID级驱逐舰”,“张冠李戴”式的吹捧漂亮国。
本质上,是让“美分”们借此,跳出来吹捧自己的“主子”,以达到迷惑对手、公开曝光、现场溜鱼的目的。而在内网上,则主要是为了“钓鱼”,让那些“无脑吹捧”的人跳出来。
实际上,这个“鱼竿”是让“战忽局”的编外人员来接的,而“鱼饵”是让那些不明真相,只管找到机会,就大肆吹捧漂亮国的人来“吃的”。
真正“上钩”的人是谁?而“直钩钓鱼”,遵循的是“愿者上钩”,实际上,很难钓到“大鱼”。
从整个事件来看,真正跳出来的,往往是那些“明牌”了的人。她们的种种言论,早已经暴露在阳光下。
比如,下面这位网名为“凤姐”的网友,早年间因为种种奇葩言论,“投奔”去了美国。接到“鱼饵”后,便开始了一波吹捧,并直指“小粉红”不敢发言了。
图片源于网络
又比如,这一位网名为“李隽”的英国网友,看到这样的新闻,虽然只用了“真好”二字,但配上了三个感叹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还比如,有些国内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是人家强大实力的体现,话里话外,抑制不住对人家的吹捧,大有一副“鸡犬升天”的优越感。
反观素有“战忽局”政伟之称的金灿荣教授,则早早发现了同志们的用意,搬出了“小板凳”,手捧三块“大西瓜”,静待同志们的捷报了!
图片源于网络
说实话,这种由编外人员发起的“直钩钓鱼”,其实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毕竟没有“局座”神乎其技的境界。
因此,这种“钓鱼贴”,大部分时候,都是针对那些早已经暴露了的人。对于隐藏较深的,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
所谓的“钓到大鱼”,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的。
卢克文只是一个乱入的搅局者原本是一场,自发的“战忽”行为,没想到却有人“乱入”了。
这个“乱入”的人,就是拥有海量粉丝的卢克文。笔者并不认可,很多网友所说的,卢克文“暴露了”的言论,也不认可卢克文是在“钓鱼”的说法。原因有二:
图片源于卢克文工作室发文
①卢克文并没有明显的“身份标识”。一般来说,参与“直钩钓鱼”的网友,接收到相关信号的,都有一种默契,那就是留下“身份标识”。比如说,“狗头”标志,“钓鱼”标志等。哪怕是“求饶”“比Y”“吃瓜”等标志也好。
②卢克文并没有明显的“吹捧行为”。他转发帖子的内容是:“戒骄戒躁,正视我们和美国的差距,绝不盲目自信”。这段话,说得比较中性,更像一种警示语言。相比于“凤姐”“李隽”等人,明显没有过度吹嘘。但他也明显不属于“捧杀”“战忽”的范畴。
所以说,我个人认为,他或者是他团队的小伙伴,可能是真的相信了帖子的内容,所以转发了一个短评,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自信”。
为什么我说他是“搅局者”呢?其实,这样的帖子,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大量的编外人员接收信号,并默契的转发。而卢克文的加入,促使很多人把他判定为“大鱼”,直接就“收网”,揭开真相了。
一旦真相被揭开,“直钩钓鱼”就结束了。也让很多摇摆不定,隐藏起来的人,还没来得急下场。结果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行动,就这么被搅乱了。
在笔者看来,卢克文卷入这个事件,本质上反映出的,是一些作者在流量的驱使下,越来越追求“量”的积累,什么热点都在“蹭”,而失去了赖以起家的“质”的保证。
卢克文被很多网友所喜爱,主要是他早期专注于深入调查和研究,产出了一部分优质的网络作品。到现在,除了少量的精品之外,大部分都是“写手风”,是追逐流量的批量化作品。
在此情况下,因为“求量”,而不“求质”,因为“追逐热点”,而非“专注深耕”,出现“翻车”的情况,不过是迟早的事。
张召忠
最后,希望大家参与类似事件,一定要沉住气。
最后,深切怀念,有“局座”带队的日子。
最后,向继续奋战在“战忽”一线的朋友们,道一声辛苦了!
#大连造船厂钓鱼贴##卢克文工作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