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的意思(缀的意思古文)
芙蓉女儿耒核心字词解释
前面分析了几个芙蓉女儿耒里和王夫人及洛阳有关的重要解读。在我的解读系列里一般是不翻译红楼梦诗词的,部分红楼梦诗词没有显隐文本和一文两牍,看起来浅显易懂没有翻译的必要。只有少部分例外,芙蓉女儿耒和四季即时诗等极少数诗词,都属于红楼梦诗词里的精品,如果不翻译,对于一般懂古诗词的人也无法理解文本和诗词中的奥妙。尤其是芙蓉女儿耒,红楼梦的地域和朝代及年代都明明白白地书写在文章里,如果不翻译,红楼梦的秘密就无从破解。
原文:维太平不易之元,【庚辰双行夹批:年便奇。】蓉桂竞芳之月,【庚辰双行夹批:是八月。】无可奈何之日,【庚辰双行夹批:日更奇。试思日何难于直说某某,今偏用如此说,则可知矣。】怡红院浊玉,【庚辰双行夹批:自谦得更奇。盖常以“浊”字许天下之男子,竟自谓,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矣。】谨以群花之蕊,【庚辰双行夹批:奇香。】冰鲛之縠,【庚辰双行夹批:奇帛。】沁芳之泉,【庚辰双行夹批:奇奠。】枫露之茗,【庚辰双行夹批:奇名。】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庚辰双行夹批:奇称。】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庚辰双行夹批:世不浊,内物所混而浊也,前后便有照应。“女儿”称妙!盖思普天下之称断不能有如此二字之清洁者。亦是宝玉真心。】迄今凡十有六载。【庚辰双行夹批:方十六岁而夭,亦可伤矣。】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庚辰双行夹批:忽又有此文,不可后来,亦可伤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庚辰双行夹批:相共不足六载,一旦夭别,岂不可伤!】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庚辰双行夹批:《离骚》:“鸷鸟之不群兮。”又语:“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注:鸷特立不群,故不于……。 羽毒杀人。鸠多声有如人之多言不实。罦罬,音孚拙。□□网。《诗经》:“雉离于罦。”《尔雅》:“廖M街?J。”】巳F 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庚辰双行夹批:《离骚》。薋、葹皆恶草,以别邪佞。茝兰,芳草,以别君子。】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尔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庚辰双行夹批:《离骚》:“长顑颔亦何伤。”面黄色。】 乱ブl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庚辰双行夹批:《离骚》:“謇朝谇而夕替。”废也。“忍尤 ?邻浮!比 同取也。】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庚辰双行夹批:汲黯辈嫉贾谊之才,谲贬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庚辰双行夹批: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自 钚 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 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T ,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庚辰双行夹批:极恰!】捉迷屏后,莲瓣无声;【庚辰双行夹批:元微之诗:“小楼深迷藏。”】斗草庭前,兰芽枉待。 撞 绣线,银笺彩缕谁裁?折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陟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匶。【庚辰双行夹批:柩本字。】及闻槥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庚辰双行夹批:唐诗云:“光开石棺,木可为棺。”晋杨公回诗云:“生为并身杨,死作同棺灰。”】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庚辰双行夹批:《庄子》:“箝杨墨之口。”《孟子》谓:“诐辞知其所蔽。”】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 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 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以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降于兹;特不 伤字 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庚辰双行夹批:《楚辞》:“驷玉虬 猿他p兮。”】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庚辰双行夹批:《楚辞》:“杂瑶象以为车。”】
望徹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
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旁耶?
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离耶?【庚辰双行夹批:“危”“虚”二星为卫护星。“丰隆”,电师“舒月”御也。】
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鷖以征耶?
问馥郁而薆然兮,纫蘅杜以为纕耶?
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
籍葳蕤而成坛畸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
文爮匏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
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耶?
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
期汗漫而无夭阈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庚辰双行夹批:《逍遥游》:“夭阏。上也。”】
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
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庚辰双行夹批:《庄子·至乐篇》:“我独何能无慨然?”】徒噭噭而何为耶?【庚辰双行夹批:《庄子》:“噭噭然随而哭之。”】
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庚辰双行夹批:《庄子》:“偃然寝于巨室。”谓人死也。又“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化耶?【庚辰双行夹批:《左传》:“窀穸之事,墓穴幽堂也。”《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以死为真。“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言人死犹如化去。】
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庚辰双行夹批:《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 感 疣,以死为决环溃痈。”“嗟来 户乎!嗟来 户乎!”桑户,人名。孟子反、子琴张二人招其魂而语之也。】
来兮止兮,君其来耶!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烟萝而为步幛,列枪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 瓿事迤 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爰格爰诚,匪簠匪筥。发轫乎霞城,返旌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怅望,泣涕傍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核心词汇解释:
维太平不易之元:诔作为一种文体开头应当先交代年月日。作者有难言之隐因此说“无朝代年纪可考”。
蓉桂竞芳之月:指农历八月。
冰鲛之縠(hú):传说鲛人居南海中,善机织,所织之绡,明洁如冰,大热天让人凉快,以此命名。縠,有皱纹的纱。
白帝:在五行之说里,百物均可以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属木,其味为酸,其色为青,司时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属金,其味为辛,其色为白,司时之神就叫白帝,等等。
“其为质”:仿效唐代诗人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
媖娴(yīng xián):美好文雅。媖,女子美好。娴,文雅。
鸩:来自《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鸩是传说中的毒鸟,羽毛稍置酒中,致人死命。
鸠:来自《离骚》“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雄鸠多声,有如人之多言不实;边飞边叫,喻人之奸诈轻佻。
鸷:来自《离骚》“鸷鸟之不群兮。”鸷鸟为鹰类的鸟,所以特立而不群。
罦fú:来自《诗经.王风.兔爰》“雉离于罦。”一种装设机关的网,能自动掩捕鸟兽,亦名覆车网。
薋葹(cí shī):苍耳和蒺藜,泛指恶草。
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茝(chǎi)兰:香草。
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
鉏(chú):可编席的草。即“锄”。
蛊虿(gǔ chài):害人的毒虫,这里是阴谋毒害人的意思。
薋葹:来自《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薋、葹皆恶草,比喻秽行恶习,以别邪佞之人。
茝chǎi兰:来自《离骚》“擥木根以结茝兮”,“又申之以揽茝”。《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香草名,即白芷。茎和叶在细嫩时叫蘼芜。
膏肓(huāng):心以下横膈膜以上的部分。见《左传·成公十年》。
疚(jiù):疾病。
顑颔(kǎn hàn):因饥饿而面色干黄憔悴。
诼(zhuó)谣:造谣中伤。《离骚》:“谣诼谓余善淫”。造谣诽谤。
謑(xī)诟:嘲讽辱骂。《离骚》:“忍尤而攘訽”。訽同诟,攘rǎng:取也。
户牖(yǒu):门和窗户。牖,窗户
恨比长沙:贾谊曾深受汉文帝赏识,后受等排挤,被贬为长沙太傅。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来自《离骚》“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鲧gǔn:来自《山海经》,鲧是黄帝的孙子,性格刚直。为救万民的苦难而窃走神土,被天帝判了死刑,由祝融二世将其杀害于羽山。死后三年,尸体不烂,在祝融二世将其剖尸时,禹出生。
羽山:深山名,传说在东边海滨。
聚窟:来自《十洲记》,传说西海中有聚窟洲,洲上有大树,香闻数百里,叫做返魂树,煎汁制丸,叫做振灵丸,或名却死香,能起死回生。
迷:迷失方向,不知去路。
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来自《博物志》,传说东海中蓬莱仙岛上有不死之药,徐福带了许多童男童女入海寻找,一去未归。
镜分鸾别:来自《异苑》,传说罽(jì)宾王捉到鸾鸟一只,但养了三年都不肯叫。听说鸟见了同类才鸣,就挂一面镜子让它照。鸾见影,悲鸣冲天,一奋而死。后多称镜为鸾镜。
梳化龙飞:来自《异苑》,晋人陶侃悬梭于壁,梭化龙飞去。
鳷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名,指华丽的楼阁。
七夕之针:《荆楚岁时记》:“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蒹葭(jiān jiā):《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一首怀念人的诗。
蒹葭:芦苇。
怨笛:来自《晋书·向秀传》,向秀跟嵇康、吕安很友好。嵇、吕被杀,向秀经过两人旧居,闻邻人笛声嘹亮,伤感之余写《思旧赋》。即典故“山阳闻笛”。
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本谓夫妇爱情之坚贞。
隔雾圹以啼猿:来自《离骚》:“猨啾啾兮狖(yoù黑色长尾猴)夜鸣”,猿猴夜啼,声声断肠。
圹:坟墓。
汝南:《乐府诗集》有《碧玉歌》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宠爱之甚,所以歌之。” 梁元帝《采莲赋》:“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前面已经具体揭示了洛阳南边的地方。
梓泽馀衷:《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 秀怒,矫诏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投于楼下而死。石崇有别馆在河阳的金谷,一名梓泽。也在洛阳周遭。
叶法善摄魂以撰碑:《处州府志》:相传唐代的术士叶法善把当时有名的文人和书法家李邕的灵魂从梦中摄去,给他的祖父叶有道撰述并书写碑文,世称“追魂碑”。
李长吉被诏而为记:李长吉,即李贺。唐代诗人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说,李贺死时,他家人见绯衣人驾赤虬来召李贺,说是上帝建成了白玉楼,叫他去写记文。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
虬:《离骚》:“驷玉虬以乘翳兮。” 虬:传说中五角的龙。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离骚》:“驾瑶象以为车。”象:象牙。用美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望徹繖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
繖sǎn:同伞。
陆离:《离骚》:“玉佩兮陆离。”光彩离奇、闪耀。
箕尾:星座名。《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箕星不可扬米糠,斗星不能舀酒浆)”。共四星联成梯形,形像簸箕。
《庄子·大宗师》:死后精神寄托于箕星和尾星之间,叫做“骑箕尾”。
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旁耶:
羽葆:即羽盖。《汉书.王莽传下》“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zhǎo羽葆。”
危、虚:分别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驱丰隆而为庇从兮,望舒月以临耶:
丰隆:《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丰隆是神话中的云神,也作雷神。
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簾使奔属(月神做前导,封神随后跑);”。望舒为神话故事中的月神。
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鷖以征耶:
鸾:《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鸾与凰已经先行戒严开道)”神鸟名,如鸡大小,五色斑斓。
鷖yī:《离骚》:“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凤凰别名。《山海经》:“身有五彩,面文如凤,凤类也。”
闻馥郁而蔼然兮,纫蘅杜以为纕耶:
蔼:《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云霓彩旗飘扬遮天)”,笼罩、遮盖。通“霭”:云雾烟气。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王实甫《西厢记》:“夜深香蔼散空亭”。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雾霭熏蒸,烟霞掩映。”
纫:《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穿联。
纕xiāng:《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佩带。
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
珰dāng:古时女子的首饰。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耳著明月璫”。
籍葳蕤而成坛畸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
畸zhì:古代用来祭天和五帝的祭坛。秦代有密畤、上畤;汉代有北畤。
檠qíng:举、托。灯架: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
兰膏:《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兰草脂膏明烛光,映照花容和玉颜)”
文爮匏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
桂醑xǔ:《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桂花浸泡的酒,花椒浸泡的汤。
期汗漫而无夭阏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
汗漫:广泛、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徙倚于汗漫之宇”。
夭阏:摧折、遏止。《逍遥游》:“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白居易《春雪》:“寒燠(yù热、温暖)苟反常,物性皆夭阏”
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
风廉:《离骚》:“后飞廉似奔属(风神作随从在后面奔跑)。”风神。
辔pèi:《离骚》:“总余辔乎扶桑(将缰绳栓于万丈扶桑)。”缰绳。
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
偃然:《庄子》:“偃然寝于巨室。”谓人死也。
天运之变:《庄子》:“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天道篇》“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化耶?
窀穸zhūn\xī《左传》:“窀穸之事,墓穴幽堂也。”
真:《庄子·大宗师》:“而已其真。” 以死为真。
化:《庄子·大宗师》:“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 言人死犹如化去。
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
桎梏:《庄子·大宗师》:桎梏之名,“彼以生为悬疣附赘,以死为决(疒+丸)溃痈。”
格:感通。
嗟来:《庄子·大宗师》:“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 嗟来,叹息声。桑户,人名。孟子反琴、张二人,招其魂而语之也。
来兮止兮,卿其来耶: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搴烟萝而为步幛,列枪蒲而森行伍:
搴qiān:《楚辞.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采摘、采拔。
幛:整幅绸布做成的庆吊礼物。喜幛、寿幛、挽幛。
菖蒲:水生植物,叶似剑。旧时端午节悬菖蒲于门,据说可以避邪。
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
素女:嫦娥别称,泛指月宫仙女。
宓fú妃:《山海经》:传说中东方木德之帝伏羲氏最漂亮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成为落水女神。
弄玉吹笙,寒簧击敔:
弄玉吹笙:秦穆公小女儿出生那年,有人献上玉璞一块,经能工巧匠雕琢成碧绿的美玉。小女孩抓周时单取美玉。因此穆公给她取名弄玉。
寒簧击敔yǔ:寒簧,仙女名。偶因一笑下謫人間。洪昇《長生殿》中為月中仙。曾奉月主娘娘之命陪同太真王妃觀賞月中歌舞,後又向太真索取霓裳新譜。敔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形如卧虎。
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
嵩岳之妃:指灵妃。《旧唐书·礼仪志》:武则天垂拱四年,“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可知灵妃善于吹笙。
骊山之姥:《汉书·律历志》中说殷周时有骊山女子为天子,材艺出众,所以传闻后世,到了唐宋以后犹传为女仙,并尊称为“姥”或“老母”。又,《搜神记》中说有个神妪叫成夫人,好音乐,每听到有人奏乐歌唱便跳起舞来。所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有“梦入神山教神妪”的诗句。
龟呈洛酒之灵,兽作咸池之舞:
龟呈洛酒之灵:《尚书·洪范》:夏禹治水,洛水中有神龟背着文书来献给他。《汉书·五行志》黄帝东巡黄河,过洛水,黄河中的龙背了图来献,洛水中的乌龟背了书来献,上面都是赤文篆字。
兽作咸池之舞:《史记·五帝本纪》:舜时,夔作乐,百兽都一起跳舞。咸池,是尧的乐曲名,一说是黄帝的乐曲。
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
赤水:神话中的水名,源出昆仑山。
珠林:《山海经》:称珠树林、三株(珠)树, “树如柏,叶皆为珠”。
凤翥zhù:《异苑》:凤凰在飞翔。凤集珠林。
发轫乎霞城,返旌乎玄圃:
发轫:启程,出发。轫,阻碍车轮转动的木棍,车发动时须抽去。霞城:孙绰《游天台山赋序》:神话以为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
碧霞为城。后以碧霞城或霞城为神仙居处。
玄圃:亦作“县圃”,《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山海经》:黄帝度假的时候到昆仑山东面四百里的槐江山,槐江山海拔极高,好像挂在天上云间,因此取名为悬圃,悬圃总管是人首马面的山神英招,长有虎似花纹和鸟似翅膀。黄帝最喜欢夜间站在悬圃上向西南远眺,欣赏昆仑山上云气缭绕、光华灿烂的不夜城景象。
注:部分解释来自于网文瑶草青青。
部教版七年级上《狼》笔记(一)
七年级新生刚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学习文言文兴趣和方法尤其重要。 其中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解释翻译至关重要。
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着“字字落实,一一对应,调整语序”的“四字诀”文言文翻译原则,采用了本人独创的三步骤方法(第一步,记或读一小句文言文句子;第二步,解释这一小句中的重要字词;第三步,翻译这一小句)对文言文进行解释翻译,非常贴近初一新生的理解方法,更便于与记诵。现整理如下:
狼 蒲松龄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①一:一个 ②屠:屠夫 ③尽:晚,没有 ④止:通“只”,仅
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①缀:连接、紧跟。②甚:很,十分
译: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3、屠惧,投以骨。 ①惧:害怕 ②以:把
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狼。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①止:停止 ②从:跟从。
译: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①复:又 ②止:停止 ③而:转折连词,然而 ④至:到
译:(屠户)又把骨头丢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然而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上来了。
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尽:完,没有 ②矣:了 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并:一起。
⑤驱:追随、追赶。⑥如:像。⑦故:原来。
译:骨头已经丢完了,然而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①大:很,非常 ②窘:处境困迫,为难。③恐:恐怕,担心 ④敌:攻击
译:屠夫非常为难,担心前后都受到两只狼的攻击。
8、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①顾:看,视 ②薪:柴草 ③积薪:堆积柴草 ④苫蔽:覆盖、遮盖
译:他转头看到田野上有个打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了许多柴草,覆盖成小山丘似的。
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①乃:于是,就 ②倚:靠着 ③其:代词,代指“柴草堆”④弛:解除,卸下 ⑤持:拿
译:屠夫就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10、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①前:上前 ②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译:狼不敢上前,(只好)瞪着眼睛朝着屠户看。
1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①少时:一会儿 ②径:径直 ③去:离开 ④犬:像狗似的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面前。
1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①久之:过了很久 ②瞑:闭上眼睛 ③意:神情、态度 ④暇:从容、悠闲 ⑤甚:很,十分
译:时间长了,(面前这只狼)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①暴:突然 ②以:用,拿 ③毙:击毙,打死 ④之:代词,代指狼
译: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了几刀把狼砍死了。
1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①方:正 ②转视:转身看 ③洞:挖洞 ④意:意图,打算 ⑤隧:从通道 ⑥以:连词,来 ⑦攻:攻击
译:(屠户)正想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草堆里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15、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①止:通“只”,仅 ②尻:屁股
译:身子已钻进一半,外面只露屁股和尾巴。
16、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①自:从 ②断:砍断 ③其:代词,代指狼 ④股:大腿 ⑤亦:也 ⑥毙:杀死
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1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①乃:才 ②悟:明白 ③寐:睡觉 ④假寐:假装睡觉 ⑤盖:大概,原来是 ⑥以:用来 ⑦敌:敌人
译: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1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①亦:也 ②黠:狡猾 ③矣:了 ④而:转折连词,然而 ⑤顷刻:一会儿 ⑥毙:被杀死
⑦之:的 ⑧变诈:巧变诡诈。 ⑨几何:能有多少 ⑩止:通“只”,仅 (11)笑:笑料 (12)耳:罢了
译: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一会工夫两只狼被杀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文中的“狼”,比喻 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本文寓意 或启发:
告诉我们对待这种像恶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从饮食真味到文化之“味”
沙县小吃是南北饮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图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沙县小吃拌面。新华社 发
饮食,并非仅是茶余酒后的谈助,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国人的祖先那样,在自己的饮食生活中倾注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产生了诸多创造和深刻的理解。寻寻觅觅,饮食中的真味在哪里?
“五味调和”看人生
古人关注饮食,基于养生,但又不止于此。关于饮食,有本味主张和五味调和的烹饪原则。古人认为,这些都蕴含着人生道理,也是治国理念的隐喻。
“五味调和”的说法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文中伊尹以至味说商汤,拿肉食调味之术谈治国之道。文章洋洋洒洒,颇有战国纵横家的特点,但意思很简单。后世读者津津乐道,只因其最早讨论了“五味调和”的烹饪道理。伊尹说,人们常吃的肉食有三类,水中之鱼味腥、食肉的鹰隼味臊、食草的鹿獐味膻,故不能直接入口,而需烹煮调味。
首先,水是基本调和物,多次煮沸,食材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火是关键,要“时疾时徐”,方能灭腥、去臊、除膻。此后再以甘、酸、苦、辛、咸调和,先、后、多、少,各有规矩。如此一来,鼎镬之中,就有了精妙微纤的变化,此变化如阴阳二气交合、四季更迭,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最终,在精妙的厨艺下,食物“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过甜),酸而不酷(味道浓烈),咸而不减(减少原味),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终达“至味”。上述八对词语,两两形成对比,前者合“度”,后者过“度”,“过”犹“不及”。
伊尹谈及的这种“合度”的追求也是颇符合中国人中庸之道的。以烹调为话题进行理论的思辨,“调和”的道理就有更普遍深广的意味,把它引入政治领域也就很自然了。
而本味的主张可能更多来自文人对于“自然”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诗赋创作、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中,更融入文人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
苏轼在《菜羹赋》序言中说:“煮蔓菁、芦菔(萝卜)、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即醋)酱,而有自然之味。”这里的“自然之味”即是蔬菜之本味。苏轼此时正处荒蛮贬谪之地,这句话有苦中求乐的意思,但其“自然之味”的表达却体现着价值追求,是将生活艺术化了。而清代李渔提倡白水煮菜,也意在其中的艺术境界和天然趣味:“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舌尖上的味道”日益细腻
人们夸奖一道菜,常说“色香味”俱全,而不是“味香色”俱全,这种表达顺序可能正符合眼、鼻、口感知的特点。“味”是中国传统烹饪的核心,也是根基。若离开“味”,而在菜名的花哨、摆盘的漂亮等细枝末节上绞尽脑汁,终归不是正途。
我国最早烹饪用味只有咸、酸二味,咸取于盐,酸取于梅子。《尚书·说命》:“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盐大概是最早的调味料,凡菜都离不开,可以称得上百味之王。但盐只可增加咸味,对于去除食物中的异味,尤其是肉类的腥膻之气,有些无能为力。而梅子含果酸,口感酸甜,可做汤羹的调味品,又含清香,最利于消除肉的臭、腥、膻等异味。此外,梅子中的果酸还可帮助软化肉质纤维,利于消化,因此是早期烹饪最常用到的。
后来,人们又开发了辛香类的天然调味品,比如葱、姜、蒜、蓼、芥、花椒等。这些调料的加入,开启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第一次“滋味”革命。到秦代,食物烹调就已有辛、酸、咸、苦、甘五味的说法。秦汉时还发明了酱、清酱(酱油)及豆豉,这些都是以大豆为原料发酵而成。于是,“色香味俱全”成为中国式烹饪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人对于饮食滋味的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开发新的调味品一直态度积极。比如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带回蒜、芫荽(香菜)等调味品,这些“胡味”都很特别。大蒜的辛辣自不必说,芫荽更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至今吃不惯芫荽的人还说有一股臭虫的味道。即便如此,大多数中国人也欣然接受,很多人甚至迷恋得很,在北方尤其如此。做汤、凉拌、包水饺,怎么做都觉得好吃,甚至有的如羊汤、鱼汤,不放些香菜点缀调味,仿佛缺了根本。
再如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代时引种中国,之前主要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可谓高档调味品。物以稀为贵,唐宋时,胡椒堪比黄金,家有胡椒,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据《新唐书·元载传》记载,曾官至宰相的贪官元载被朝廷抄家时,竟然抄出“胡椒至八百石”。明代于谦为此作《无题》诗,评论道:“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意思是胡椒本为去除腥臊的优质调味品,但元载却因此遗臭天下。
此外还有辣椒。辣椒原产美洲,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明代后期,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可讲究口味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美妙,原先辛辣味大都依靠花椒、生姜,现在有了替代物。四川、湖南等地一向嗜辛辣,自此就由“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不食”了,“辣味”也成了川菜、湘菜的主打味道。
各种调味料的加入,使得中国人的口味日渐敏感、细腻、丰富,渐渐走出餐桌饮食的范畴,酝酿出更有意味的文化。
以“滋味”论诗乐,别有韵味
除了品鉴“舌尖上的味道”,中国人最典型的是以“滋味”论诗乐,将品味食物的感触转移到思考和评价文学艺术。这种转向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
滋味本是一种由味觉带来的生理感受,如同耳之于声、目之于色。但古人认为,饮食的“滋味”却又不止于酸甜苦辣咸,它们能引起人的愉悦心理,其中包含着美感成分。也就是说,味觉和心理的审美愉悦是可以相通,甚至互相转换的。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用肉味来比喻音乐的审美韵味,觉得比起肉食,音乐艺术的滋味更胜一筹,听乐时,自己在心理上所得到的美感、快感甚至超过鲜美的肉味,由此,他对音乐艺术有如此大的美感效力表示十分惊叹。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这种讨论蔚为大观。陆机《文赋》明确用“滋味”来谈论文学艺术感染力。他说,有的文章看着写得清新空灵、柔美婉约,也摒弃了虚辞滥调、浮言碎语,可是读来就觉得缺点文采、少点滋味,甚至还不如“大羹”。这“大羹”,指的是古代祭祀盛典时用的肉汁,为了复古,也为了表达对古人的尊敬,是不加盐酱调味的。
当时还有一位文学批评家钟嵘,写了《诗品》,更是明确地把有味无味作为诗歌的艺术审美标准。他说,早先流行四言诗,但四言诗有些过时,反倒是许多新兴的五言诗写得很妙,“是众作之有滋味者”,这些诗歌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又形象又生动,文有尽而意无穷,令闻之者动心,品之者欲罢不能。他还批评当时同样流行的玄言诗,认为这些诗单纯阐述玄言佛理,缺乏形象的描绘,质木无文,淡乎寡味。
滋味,余味,后人引申为韵味,都是用滋味来表达文学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体验,好似从“食客”的感受着眼,把品味者和品味的对象融为一体,是很有趣的。人们认为,这种分析鉴赏文学艺术的方式属于主观的、印象式的、感受式的,可以名其为“印象派”。
由饮食口味到滋味,到文学艺术作品的韵味,这就是由小道而见出大道,是将饮食之道和生活旨趣相联结。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话语方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陶渊明《饮酒》诗云:“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食中有真味,耐心品味,或能得之。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