舾(舾装是什么意思)

陪你演戏 2023-06-10 14:57:46 网友分享

大连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奋斗岁月

来源:学习军团·中号

百年梦正圆 阔步向深蓝

——讲述大连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奋斗岁月

■解放军报记者 刘 敏 通讯员 林 赓

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

我国迎来第三艘航空母舰的同时,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重新在网络上刷屏。照片中,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将军参观美军航母时踮起脚尖,只为看得再仔细一点。这一幕,触动了无数国人心弦。

将军去世一年多后,世界的目光,投向大连造船厂码头一隅——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这里正式交付海军;5年之后,同样的地点,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此举行下水仪式。

历史铭记着这些瞬间。辽宁舰与山东舰,两艘开启了中华民族航母梦想的航空母舰,依次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造船厂驶入人民海军的装备序列。大连造船厂,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航母“梦工厂”。

新中国建设时期,表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周恩来曾遗憾地慨叹:“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一份航母“情结”,萦绕在几代中国人心间,挥之不去。大连造船厂,正是从这样满怀期待的历史目光中走来,划下闪光的航迹。

这里是“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

新中国第一艘登陆艇、第一艘反潜护卫艇、第一艘弹道导弹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万吨远洋补给舰、第一艘航空母舰……

伴随中国海军的成长足迹,数百艘舰艇从这里驶向万里海疆。它们标定了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铿锵步伐,在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长卷不断书写崭新的篇章。

如今,中国领海上的航母身影无时无刻不在宣告:中华民族拥有眺望深蓝的前瞻者,也不乏脚踏实地的筑梦人。今天,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大连造船厂,聆听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空母舰背后的“造梦”故事。

与时间赛跑,积蓄驶向深蓝的底气

“中国海军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2022年5月3日,周峰对着一条几十字的新闻看了许久。放下手机,他望向不远处的码头,山东舰正静静停泊于此,在大连造船厂进行可用性提升维护。

看着中国的航空母舰渐渐驶向深蓝,参与了辽宁舰改装与山东舰建造的周峰,思绪不禁飘回17年前。

周峰从小在大连造船厂旁边长大,身边的亲朋好友经常谈论起航母。那一年,他即将从大连海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便听到这样的讨论——“瓦良格号就停在大连造船厂,造航母肯定要提上日程了!”

一瞬间,周峰的被这个消息点燃。大连造船厂发布招聘信息的当天,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简历。

几年后,时任动力系统专项组组长的周峰真正登上了瓦良格号这艘庞然大物,逐一走过迷宫般的3000余个舱室。“尽管当时的船体锈迹斑斑,我依然大为震撼,心生敬畏。”他说。

这艘庞然大物带给周峰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在脑海中绘制一张“航母地图”。一个星期的时间,周峰“猫”着腰走过1.5米高的液舱,爬过直径不足60cm的人孔,不知疲倦地穿梭在航母的各个舱室,摸清了所有阀门、设备位置……

“飞天巡洋,动力先行。”为了追赶工作进度,按时完成辽宁舰的交付,动力系统原本的工作量,被压缩在80天内。

周峰每天带着组员奔波忙碌,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事项容不得丝毫延误。早上给工人布置任务前,他要把所有流程都在脑海中推演一遍,晚上交工时常常已是更深露重,但他从不会因为时间太迟而降低检查标准。“这是对每一天的工作负责,也是对航母质量负责。”周峰说。

2012年9月25日,在周峰与许多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之下,辽宁舰正式交付,人民海军终于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

时光悠悠流转,航母建造战线也迎来崭新的青春面孔。2014年8月,动力舱室机舱施工员张成功刚刚入职,便参与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中来。

身着作业服、头戴安全帽,跟随着“师父”周峰的脚步,张成功第一次踏入施工场地——“那天,我见到了山东舰,虽然只是总组场地上的几个分段。现场的工人师傅、管理人员来来往往,到处都十分紧张忙碌。”

所有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挥洒汗水。那个炙热的瞬间,定格为张成功对首艘国产航母的初印象。

山东舰作为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航母,它的动力系统仪器设备众多,管路系统复杂,更有多个高精度作业项目。动力系统是全舰其他一级系统系泊联调的保证,张成功负责的动力舱室,则是首艘国产航母动力系统首个锅炉点火、联动试验单元。

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才来到大连造船厂,就承担起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炎炎夏日,暑热蒸腾,张成功身上的工作服,时常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汗水中,结出一层白色的盐晶;凛冽寒冬,漫天飘雪,在施工场地上奔忙时,即使穿了两层棉袄,张成功依然能感到深入骨髓的寒意……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每一天,张成功都在按部就班、细致严谨地完成既定工作。“因为这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为它奋斗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到一股热血在我内心涌动。”这是张成功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时间记录燃烧的岁月,亦定格前进路上的精彩瞬间。

2017年4月26日,张成功永远也忘不了那天见到的风景——“山东舰出坞下水那天,码头上红旗招展。我看见首台锅炉点火时,排烟管冒出缕缕青烟,海天之间晚霞绚烂。那一瞬间我知道,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一次测算,只为离标准更近一点

清晨,薄雾渐渐散去,太阳缓缓向天穹攀升。

一阵海风吹过,夹杂着淡淡的咸涩。戴振涛却无暇细品这份闲适,他把自行车停在大连造船厂的船坞前,马不停蹄地奔赴“战位”。这位穿着蓝色工装的钳工,身影一如12年前般匆忙。

2010年,戴振涛接到一份让他“兴奋到失眠”的任务:参与辽宁舰上中国首台航母阻拦机的安装。

航母阻拦机,是用于帮助舰载机着舰的装置。为了保证随时能够复飞,舰载机着舰时都是加速降落。要想在3秒内让重20多吨、时速高达250公里的舰载机停在200米的甲板上,航母阻拦机至关重要。

“阻拦机平面安装精度必须达到毫米级。在长达几十米的平台操作,误差要小于万分之一,精度要求十分苛刻。”戴振涛说。

自此,一直以研磨零件为主业的戴振涛,一头扎进了数据的海洋。他不但要收集数据,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复杂运算,找到安装的精确参数,再根据这个参数进行精度调整。

测量、计算、调整;再测量、再计算、再调整……

戴振涛每天的日常,就是和这些数字打交道:“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但一想到我的计算结果,关系到航母建设的安全系数,又会觉得它们很亲切。”

2012年11月23日,歼-15战斗机从天空俯冲而来。

降落在辽宁舰甲板的一瞬间,战机被阻拦索稳稳拉住,成功完成着舰。那一刻,戴振涛终于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

从此,中国海军航空兵在我国首艘航母上“安营扎寨”。就在这一天,完整具备舰载机战斗力的辽宁舰,成为了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在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建造过程中,大连造船厂迎来新的精度挑战。

航母推进系统中的长轴系安装,操作空间狭小,要穿越数道舱壁,而且此前没有完整可操作的施工工艺。攻关团队在反复试验后总结出一套安装技术方法,却要在100多米的轴系长度范围内,将直线误差控制在几根头发丝粗细。这个精度,比奥运射击冠军在数十米外命中靶心的精度要求还高。

面对艰巨的挑战,时任军品总装二部副部长的李强,担负起了安装过程的照光工作。

李强带着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工程一线,为长轴系校准直线。为保证照光精度,他们的施工时间往往是在温度相对恒定、环境较为安静的后半夜。

从夏天到冬天,舱室内由40℃到-15℃,从大汗淋漓到呵气成雾,100个不眠之夜,李强带领团队200多人测量记录了一万多组数据。10个月时间,他们“披着星光上舰,迎着朝阳下船”,完成近百次轴系照光,保障了长轴系的精确安装。

“参与照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眼睛都是红红的,走路晃晃的。”李强还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但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这股劲感染着团队中的每个人,这就是航母精神和老军工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坚持迎难而上,始终精益求精。大连造船厂与各参建单位一起,破解了一道道技术难题,自主建立起一套精度管理标准体系和控制方法,书写出航母建造的“中国答卷”。

建造航母的“巨系统”,凝结着代代军工人的精神合力

2019年12月17日,舷号“17”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入列。

海风轻拂,微波荡漾。这场入列仪式对于“大船人”而言,圆了他们心中多年的梦想——投身军工事业,为国家建造航母,再亲眼见证它加入海军战舰序列。每一个“大船人”心中,都感到无法抑制的汹涌澎湃。

对军品总装二部部长马瑞云来说,这一刻,更像是“送子参军”。“航母就像我的孩子,我看着‘他’一点点长大,看不到就想得慌。”他常常这样说。

马瑞云被誉为“建造航母的巨系统管理专家”。对于国产航母这项巨系统工程来说,其设计工作量相当于10艘导弹驱逐舰。只有把热爱注入这项浩大工程中,才能拥有无尽的动力。

山东舰入列,大国巨舰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深蓝。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大连造船厂的军工人倾注了万千心血。

从开工到交舰,2200多个日夜,上万自检项目、军检项目报验合格,上万份探伤报告检验通过,展示了“中国速度”,彰显了“中国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大连造船厂一代代军工人,凭借一脉相承的奋斗精神冲破阻碍,合力铸就了威武磅礴的大国巨舰——

60后的项目总工艺师赵育新,参与完成了首艘国产航母的生产设计和工艺设计。

赵育新带领团队应用先进仿真设计手段,首次实现航母的三维设计,攻克了船体结构高强钢的加工与焊接等重点工艺技术难关。回顾这段特殊又神秘的经历,他分外淡然:“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

70后的军工部副部长王德清,组织完成了山东舰全流程的建造管理。

为缩短建造周期,提高建造效率,王德清采用“壳、舾、涂”一体化现代造船模式,船体成型、下水、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节点大大提前。此中的秘诀,王德清将其归为创新:“创新需要头脑、需要勇气、需要灵光一现,同样需要耐心、需要定力、需要厚积薄发。”

从船坞注水那一刻,到山东舰靠泊码头后12小时,80后的工程科副科长周峰带着200多人的检查小组,对船上1500多个检查点进行了不间断巡查,并承担应急抢险任务。

舱外汽笛响起,隐隐约约的欢呼声随之传来。周峰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又奔向岗位。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守好自己这关,一定要让航母顺利下水。”

自出坞到点火不到20天的时间里,90后的动力舱室机舱施工员张成功完成多个液舱的封舱交验、数十个联动管路系统的外观密验、近百个辅机设备的安装交验,确保了系泊试验中首台锅炉按时完成点火。

在张成功的身上,既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又有超乎年龄的沉稳认真。经过几年历练,现在的他担任某型产品动力组组长,已然成为这个年轻团队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职位高低,航母战线上的每个“大船人”都像一束光——当他们散落在各处,犹如漫天繁星,照亮前行的路途;当他们汇聚在一起,便是一团火焰,燃烧出无尽的能量。

大国巨舰逐梦大洋的铿锵步伐,离不开大连造船厂这支有情怀、有智慧、有担当、有格局的军工力量。在辽宁舰、山东舰破浪前行的背后,一代代“大船人”用无悔奋斗为梦想奠基。他们将青春岁月,融入了人民海军驶向远方的壮阔航迹。

(学习军团·中号出品)

英国最新航母又趴窝了,我“大嘤”自有国情在此

《军武次位面》作者:血刃

▲“想象图”

据英国《卫报》等媒体8月28日报道,英国海军最新的航母威尔士亲王号在英国南部的怀特岛附近因突发技术故障而抛锚趴窝。

满载排水量7万吨的威尔士亲王号是伊丽莎白女王级二号舰,造价高达30亿英镑(约合241亿元人民币),早在8月26日,该舰就曾因故障问题而推迟了从汉普顿郡朴茨茅斯基地的出发。

按照英军的计划,该舰原本搭载了1600多名官兵,将前往美国执行为期四个月的英美加三国联合训练,其目的地包括纽约,哈利法克斯和加勒比海。在出发前,该舰还顺带参加了朴茨茅斯音乐节。

根据潜水员调查显示,该舰故障的原因是右侧螺旋桨轴受损。该舰自2019年服役以来一直存在各种问题,甚至曾在2020年底因发动机舱进水而严重破坏了电力系统。

▲威尔士亲王号的故障,严重影响了英军与美加两国的联演计划

自2019年以来,由于该舰毛病百出,因此总出海任务天数甚至还不足90天!这无疑使得英国海军表面上两艘大型航母的兵力沦为摆设。

曾几何时,海军被英联邦视为国家存亡的基础,甚至英国海军的吨位一度被要求超过任何其他两个强国的总和。然而到了今天,英国海军的实力不但远不能与美国相比,也同样被中国彻底碾压。

军武次位面

小程序

▲嫌读文章累?军武次位面已在喜马拉雅更新!欢迎大家点击收听

英国海军是如何衰弱的现在还剩下多少家底?

英国皇家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46年的都铎王朝,随着其实力的强大,这支海上力量开始成为一支“奉旨打劫”的半海盗组织。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海军又相继击败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和不可一世的法国。因此在殖民时代,英国成了最后的赢家,到20世纪初,本土狭小的英国竟成为335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帝国!

▲在殖民战争中,英国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并攫取了大量殖民地但就在此时,英国的工业和技术开始被美国和德国超越,一战前,德国还和英国陷入造舰竞赛。二战前夕,英国舰艇技术已逐渐被美日超越。尽管最终成为战胜国,但英国的家底几乎耗尽。由于二战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因此英帝国逐渐解体。失去了殖民地,英国经济也一落千丈,其海军也一再缩水,最终彻底退化为区域性海军。

▲二战前,英国海军依旧和美国并列第一到2021年底,英国海军有4.2万现役和预备役官兵,现役舰艇总数73艘,总吨位43万吨,并配备108架各类战机。其辅助舰队拥有11艘辅助舰艇,总吨位33万吨。此外,英国海军陆战队还有29艘登陆艇和3艘巡逻艇,总吨位2900吨。据统计,英国主力舰艇包括2艘航母、6艘驱逐舰、12艘护卫舰、10艘潜艇、5艘登陆舰、8艘大型巡逻船和13艘水雷战辅助舰艇。

▲客观来说,英国海军目前的家底还算较为好看

除航母外,英国最大的舰艇就是6艘8500吨级的45型驱逐舰,这种战舰的成本为10亿英镑,配备48个垂直发射单元,主要装备紫菀15/30舰空导弹,但其反舰导弹却依旧是早已落后的鱼叉系列。最主要的是,45型看似完美的全电推系统稳定性很差,特别是到热带海域时故障更突出,因此英国已开始对其改装。此外,英国还启动了83型驱逐舰的建造计划。

▲故障率居高不下的45型驱逐舰让英国自己都受不了按照英国的计划,服役20多年的12艘23型护卫舰到2035年将全部退役,继续服役的部分23型则会换装海受体防空导弹并继续负责反潜任务。取代它们的则是26型和31型,前者标准排水量6900吨,但由于其价格极高,因此最终建造数量从13艘削减到8艘。作为补充的,则是5艘单舰价格仅3.3亿美元的31型驱逐舰,但它们缺乏远程打击武器。

▲与中国海军三亚舰(远处)同框的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23型)

在两栖作战方面,英国主要依靠2艘万吨级的阿尔比恩级和3艘1.6万吨级的海湾级。前者最多时可运载四百多名士兵以及其配属的武器、载具和补给,并可容纳8艘登陆艇。而后者则能运载24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或356名士兵及其配属载具。因此,英国目前依旧是少数几个具备远程两栖战投送能力的国家。

‍▲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是英国战略核反击的核心

在水下力量方面,英国拥有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6万吨)、4艘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水下排水量7800吨)和2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水下排水量5200吨)。其中前卫级可携带16枚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最多携带8个分弹头),并配备了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据称,英国将提供180枚核弹头以供潜艇部队使用。

伊丽莎白女王级性能如何?

早在1997年,英国就提出新型航母建造计划,但由于后来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计划一度被搁置。随着三艘轻型航母逐渐退役或被拍卖,英国一度出现了多年的航母战力缺口。但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竞标,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计划逐渐成型,2009年和2011年,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终于相继动工。

▲无敌级轻型航母曾为英国立下了不少战功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全长284米,最大宽度73米,其飞行甲板为滑跃式设计,具有三条跑道,舰首带有13度倾角,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它的机库面积长155米,宽34米,最高处为10米,可容纳最多20架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英国认为,其总体设计不需要昂贵的弹射器和拦阻索,充分利用了该国垂直起降方面的传统优势。

▲伊丽莎白女王号与无敌级的对比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重要特点就是双舰岛,这也是百年来十分少见的设计。其前舰岛负责航母操纵和导航,顶部配备了主桅和多功能三座雷达;后舰岛则专门负责航空管制,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为编队提供对空搜索和警戒。这种设计可分担航母舰岛的工作压力,并实现不同电子设备的最佳配置,而且也降低了飞行甲板上的气流漩涡。

▲这种双舰岛设计是十分罕见的该舰的另一重大特点就是燃气轮机为主的一体化全电推进系统,这种混合常规动力同样开创了世界航母发展的先河。它的动力系统包括两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MT-30燃气轮机、四台柴油发动机、两台柴油发电机和两台电动机。据计算,该舰的动力系统总功率超过110兆瓦,但该舰的最大速度不足27节。

▲MT-30燃气轮机按照要求,伊丽莎白女王级可搭载最多40架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其中36架为英美联合研发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该机雷达反射截面很低,英国还计划为其增设新型空空导弹和小型巡航导弹。此外,伊丽莎白女王级还能搭载4架EH101武装直升机,这种直升机航程较大,可全天候作战,主要用于反潜/舰、搜索、战术支援和运输。

根据计算,这种航母一天的最大舰载机出勤率可达110架,舰载机每分钟出动率和回收率最大数值分别为24架/15分钟和24架/24分钟。但不难看出,相对于其吨位和飞行甲板长度,它的舰载机搭载总数明显偏低,一如二战中英国的光辉级装甲航母。此外,由于该舰缺乏弹射器,因此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这明显也是其一大不足。

▲F-35B将成为不少准航母的标配在定型时,英军计划为该舰配备法国研发的16单元西瓦尔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这种装置能容纳32枚紫菀-15/30防空导弹,覆盖范围可达上百千米。根据任务需要,该系统还能发射SCALP海基巡航导弹用于打击陆地纵深目标。但由于预算问题,该舰自卫武器目前也只有三座MK-15密集阵近防系统和四座DS30B型舰炮。

▲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雷达吊装作业作为雷达的起源国家,英国舰艇一直在此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伊丽莎白女王级配备了997型三坐标多功能雷达、S1850M远程对空雷达、ART-L多用途雷达,它们可覆盖数百千米的海面范围,甚至还能探测到部分太空目标。除各类雷达外,该舰还配备了2500型光电系统和声光导航信号系统。总体而言,该舰的立体电子战能力较为出色。

女王级的不足在哪?

按照计划,这种航母主要用于跨国行动,其主要任务包括战区防空、对抗少数中小型舰艇编队和潜艇、打击地面目标。在必要时刻,该舰还能转换为两栖突击模式,并搭载18架EH-101、6架CH-47运输直升机和6架AH-64武装直升机以及4架对海监控用的U无人机。但值得关注的是,该舰为核心的编队会高度依靠美军的协助。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服役,一时间为英国海军增色不少由于直升机数量不足,伊丽莎白女王号只能保持极少直升机进行不间断巡逻,如果没有护航舰艇配合,就很难有效消灭水下目标;在对地攻击中,该舰的固定翼战机数量同样不足,打击强度明显上不去。由于该舰缺乏固定翼预警机,因此战斗机拦截效率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如果对方空中力量规模较大,英军舰载机的防御就可能出现缺口。

2021年5月,伊丽莎白女王号与多艘水面舰艇组成编队来到南海。但该编队内3艘驱逐舰和3艘护卫舰总共只有48枚射程鱼叉反舰导弹,反潜鱼雷发射管和反潜直升机也较为单薄。该舰队的垂发单元为301个,但它们分属于多国,战时配合很难。最主要的是,这还是美国与荷兰舰艇助阵的结果,如果只靠英国自己的舰艇,实力就更弱了。一旦遇到饱和打击,后果不言自明。

▲伊丽莎白女王号及其护卫舰艇美军单航母打击群虽只有6艘战舰,但美军航母的舰载机总数可达90架,编队内5艘神盾舰的垂发单元达到480个以上,尽管它们的反舰火力相对较差,但其反潜和防空能力却达到英军编队的数倍。而辽宁舰编队内的3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有380多个垂发单元,其数量同样远超英军编队,最主要的是,中国编队的反舰能力彻底凌驾于对方。

▲无疑,辽宁舰编队的打击水平远非英国海军所能比拟

更可悲的是,英国的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航空兵战斗力。2015年时,英国曾计划采购135架F-35B,并计划在2023年率先交付42架(24架用于航母,18架用于训练)。

然而由于该机的技术问题外加资金紧张,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号服役以来,舰载机数量一直严重不足,去年该舰抵达南海时总共才携带18架,其中半数甚至还是向美军借来的。据报道,由于发现这艘巨舰的实际战斗力严重不足,因此不少官兵的士气愈发低落。

▲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巨大建造成本,也让英国承受很大压力自新世纪以来,英国强调所谓精兵发展模式,即削减军队数量,提升质量。但由于英国一直紧跟美国步伐参与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战争,军费被白白浪费,一些军备更新计划几乎束之高阁。而伊丽莎白女王级由于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因此价格不菲,甚至连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都险些被砍掉。据统计,这两艘航母的费用几乎占了英国年度军费预算的15%,这就导致它们的维护和护航力量发展,也遇到了巨大问题。

毛病百出 英国航母在向二战黑历史致敬?

尽管各类尖端技术武器在服役后总会因本身的不成熟问题而或多或少出现可靠性问题,但伊丽莎白女王级在不可靠方面几乎过于夸张了。2017年试航后,该舰被曝出7成水密舱门存在问题,其推进系统主轴附近居然还发现大量金属碎屑,而这种问题很可能导致航母随时趴窝。到2021年3月,伊丽莎白女王号已至少出现两次漏水事故。

▲近年来,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故障几乎成为常态更夸张的是,一名民间摄影爱好者居然曾直接操作一架中国产的大疆民用无人机直接降落在其甲板上,期间航母的警报系统没有任何反应,不久后,此人再度用同一架无人机近距离对其拍摄,而伊丽莎白女王号同样毫无反应。有军迷表示:如果遇到恐怖分子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伊丽莎白女王号会处于什么境地?

▲威尔士亲王号完工时,英国高层和二战老兵悉数到场2019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建造完毕。为此,其承建方罗赛斯船厂和英国海军举行了盛大仪式,伊丽莎白女王、查尔斯王子、新首相约翰逊等军政要人悉数到场,连二战时威尔士亲王号的老兵也来了。然而自服役后,这艘航母却毛病百出,问题比伊丽莎白女王号有过之无不及,因此英国海军也根本没有真正具备双航母状态下的战斗力。

▲威尔士亲王号完工庆典的规格十分豪华值得一提的是,该舰的前身、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同样以毛病百出著称。由于设计定型时被美国忽悠,因此该级战列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在同期战列舰中敬陪末位。更要命的是,其四联装主炮塔因机械故障不断,经常出现火力中断问题,这就使其火力差距问题更为明显。威尔士亲王号当年舾装时,就曾因武器走火事故而导致工人伤亡。

▲上一艘威尔士亲王号,曾被俾斯麦号重创,后在马来亚被日军飞机击沉

该舰服役后,就与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一道加入拦截德军俾斯麦号的战斗,但频繁的炮塔故障却使其火力密度严重不足,而且该舰也被对方重创。修复后,该舰加入远东舰队,却在马来亚遭到日军空袭,一枚日军的航空鱼雷意外地摧毁了其主轴导致其螺旋桨扭曲后将其船壳弄出一个大洞,大量进水使其速度骤降,这也是其不久后被击沉的关键。

▲与80多年前的上一艘威尔士亲王号一样,新的威尔士亲王号也毛病百出归根结底,老威尔士亲王号的船壳、螺旋桨都存在严重问题,而日军的鱼雷又引发了俾斯麦号此前给其带来的旧伤。如今80多年过去了,新的威尔士亲王号再度因螺旋桨轴问题而趴窝,这不禁不让人想起当年的一幕幕。也许,这就是向往往日光辉的英国人用来致敬历史的别样方式吧,从这个角度来看,威尔士亲王号这个名字都十分“祥瑞”。

从伊丽莎白女王级表面上的光鲜和实际运用中的尴尬情况可以看出,航母这样的巨型兵器,不但需要尖端技术的融合,而且更离不开体系内其他单位的有效配合。最主要的是,如果没能解决最基本的可靠性问题,那么高科技的堆砌,就无疑会退化成皇帝的新衣。毫无疑问,这样的武器对其所属国只能带来负面影响。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海军,在今天的中国海军面前如此寒酸“他家的鹅都是呆头鹅。”这句英国谚语显示了不少英国人固有的特性,由于傲慢和固执,英国曾最终在两次大战中输掉了世界帝国的家底。

纵观伊丽莎白女王级的种种悲剧,根源还在用英国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战争机器,最终不断消耗本就捉襟见肘的资源和资金。从这一点来看,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