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五行(成五行属什么)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四季轮转和东西方手势语的五德关系
大道的“德一”能量在宇宙中化生为五行属性的五德能量之后,又形成五运的能量年度周期律,进行不同能量节律的输布与转换,天道能量的五运六炁(气)的运气变化,又生成地球上的四季变换。
在四季变换当中,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再到春,在五德五行能量上都是一种相生的关系。
每一个季节的最后18天都属于信德土炁能量的旺盛时间段,这是信德土炁能量分布于四季的一种体现。
而在夏季以后的长夏期,由于火生土,这个时间段的信德土能量为一年中最强盛的时期,在这一时间与空间内直接生成了义德金,从而在季节上对夏季的礼德火进行更替,出现了四季当中唯一一个被克制者更替克制者的独特现象,充分体现出了信德的强大作用力。
东西方手势语言当中的五德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五臟分藏五德五行能量,分布极其有规律和规则,既在臟腑中有主要的归藏之所,又在头面部有外窍与外界相通,而且在人的五根手指上也各有代表。
其中大拇指代表信德,在五臟当中通向脾胃,食指代表仁德,在五臟当中通向肝臟;中指代表礼德,在五臟当中通向心臟;无名指代表义德,在五臟当中通向肺臟;小指代表智德,在五臟当中通向肾臟。
东西方在用手指表意时,也存在着文化表述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也体现了每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异同。
例如东西方对于“一”这个数字的手势表达上,就表现得颇为明显,分析起来也十分有趣。
而在欧洲却可以看到,父母教孩子们认数的时候是从大拇指开始的,每数一个数增加一个手指。
这种差异还给一些初到欧洲的中国人造成过一些误会。
例如,有的中国留学生到德国的跳蚤市场上去买东西时,由于语言不通,就用手指比划来讨价。
德国人伸出拇指和食指,实际意思说的是要两元钱。而中国人一看,以为是八元,就伸出五个手指,意思是给人家五元钱。
德国人当然满意,当下就成交了。这个中国留学生回去以后还自鸣得意,却不知道自己实际是多给人家钱了。
那么,这个“一”代表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表示“一”的手势语言上会有差异呢?
这是因为中国人讲究“内修信智礼,外用义与仁”,提倡仁道,而食指刚好通向我们的肝藏,肝木仁爱的能量与信息全部都集中在食指上。
中国人用食指表示“一”,是指做人第一要表现出仁爱,显示出来的信息是“仁爱是人的立世之本”。
而西方社会以拇指伸出来为“一”,是因为拇指通到我们的脾土里面,脾胃在后天主信,显示的是脾土信的能量与信息。
所以,文明、文化不同,对思维表达方式的主导性也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东方人是以食指的伸出代表数字“一”,大人在教小孩数数时,会先把食指伸出来从“一”开始。
东方在诞生文明和文化的早期是以无为而治的原则来确定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视先天的“无为”,正像老子所说的“上德为之,而无以为也”。
尽管在汉代发生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使得中国进入有为而治的漫长历史阶段,但是也并不能完全割裂道德根文化无为而治对有为而治的深刻影响。
仁德是“德一”朴散以后的五德之首,在本质上仁德最接近“德一”状态,所以,中国人就用食指来表示“一”,显示以仁德、仁爱回归于“德一”。
而目前所传承下来的西方文化并非其原生态文化,由于历史原因,与中国上古文化基本同期的古埃及文化最终是被毁灭掉了,其后在希腊所崛起的文化、文明与古埃及文化、文明之间出现了一条断裂带,造成古希腊的文明与文化基本上是从一种层次较为浅显的、尚未形成全系统性的无为而治时期,迅速过渡到了有为而治时期。
因此,无论是柏拉图,或是他之前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都非常积极地想从古埃及文明中寻找到真正的文化源头,但结果都不是十分成功,并没有拿到全部的系统,只是承传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所以,西方文明和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有为而治的内容为主导而建立文化体系,完全采用了后天智能化、后天常道意识形态化的治理模式。
这种完全后天化、有为化的模式也就衍生出了一个“有之以为利”的状态和环境,使得利益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行为准则,构成了有为而治的基础。
脾土意识是后天之本、有为之载,信德信仪却是后天转先天、有为入无为的“摆渡者”。
无为而治是信德的本能,有为而治当中由于存在后天心智与脾意的选择取舍性,并不能完全自发地发现、掌握以及恪守“玄之有玄”的“德一”之“|”的本质和规律,有为而治成败的基础靠的就是信德能量的强弱居中调适,治理之好坏全在于信德的存失,所以西方人最强调这个“一”就是信德的存与失。
就像上图“攒簇五德出四象”中的这只手一样,首先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每个人都能看得到,而且干任何事都要用到这只手。
但这只手要想把功能发挥到最佳,依靠的是最有力量的大拇指,如果把大拇指切掉了,那么在有为而治上就成了残废,剩下的四个指头想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顺利轻松地完成,都无法像有大拇指那样非常协调、统一、自然地相互配合完成动作,这就是西方人为什么要伸出大拇指作为“一”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解读西方文化,仅仅从一个手势语言中就可以了解其基本特点,透过表面现象可以看到其背后的思想、精神以及文化的来源和支撑,即文化的初衷和特点。
所以,无论在无为而治领域还是在有为而治领域,信德都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承载,是智、礼、义、仁四德的基础与支撑。
以大喻小而言,宇宙广袤的空间内如果缺失物相性存在的这些五行为“土”的属性的各种星球,特别是那些极少数的具有完美信德信仪特征的星球,那么,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智水、礼火、义金、仁木能量,也就将会在100%的空间内流动存在,保持着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特性,无法化物而显。
而与暗物质对应的物元,与暗能量对应的质元,也就终将密而不显,道生德养的过程更无从呈现在大千世界中。
在人类社会之中道理相通,故后天命体的健康存在、后天常道意识的正善修为、信德信仪的型之于内和行之于外,决定了文化系统当中仁爱、礼仪、正义和睿智等所有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和健全存在。
因此,我们通过解读信德就可以更加明白,两千五百年来东西方文化在有为而治领域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里。
西方的文明、文化具有坚强的基础以及坚实的信仰文化背景,拥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我们不必轻易去否定。
同样,也不能轻易否定两千五百年以来东方原儒文化在有为而治领域里面讲信修睦的内在意义。
讲信修睦,在强调信德的同时,也重视了仁爱的正当作用。
这就如同我们双手有为而治的绝大部分功能和灵巧性,常常都是由代表信德的大拇指与代表仁爱的食指以及代表礼德(在儒学中主要表现为礼仪)的中指共同完成的。
这三根手指如果能很好地配合,我们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解析东西方文化,我们就能够知道,有为而治一旦缺乏信德的支撑和滋养,必将会产生大乱而发生剧变。
所以,在无为而治丧失殆尽而以有为而治为背景的前提下,用拇指代表“一”,同样也是一个准确的数值表达方式。
中国人深得无为而治的神髓,因而使用代表仁爱的食指为“一”数;深得有为而治奥妙的西方智识文明,则使用代表信德的大拇指脾土意识为“一”数,这都是大道至简的一种表现。
摘自《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44—48页),作者:熊春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出版。
怎样来区别与认识或、咸、成、的构成与本义。
怎样来区别与认识或、咸、成、的构成与本义。
“或”是区域之一偶犹四围以戈守其一者。
“或”读huò ㄏㄨㄛˋ,
相与比述本义:区域之一偶。表示有而有所列举者。如:《小尔雅·广言》 :“或,有也。”。《易·乾》:“或跃在渊。”。《书·微子》:“殷其弗或乱正四方。”。《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礼记·祭义》:“庶或饷之。”。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赐二小人酒。”。《世说新语·自新》:“或说处杀虎斩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相与比述衍义:[1]:表示选择或列举。 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2]:表示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表示近似、可疑或不肯定。 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咸”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口犹若盐所腌制皆入其味者。
“咸”读:xián ㄒㄧㄢˊ。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像盐的味道,含盐分多的,与“淡”相对。如:咸味、咸盐、咸水湖。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普遍都,全部。如:《说文》:“咸,皆也,悉也。”。《书·尧典》:“庶绩咸熙。”。《诗·大雅·崧高》:“周邦咸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咸怃然。”。《后汉书·张衡传》:“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明史》:“属吏咸伏渴。”。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成”是万物茂盛犹像六甲五行相拘绞而生丁实者。
“成”读chéng ㄔㄥˊ。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事情已经做好,做完、有结果可以结束了。如:《说文》:“成,就也。”。《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书·益稷》:“箫韶九成。”。《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周礼·司书》:“及事成。”。《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已定的,定形的。如: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或:
《说文解字》:“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说文解字》:“囗,回也。象回帀之形。”。犹将四周都围起来者是囗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说文解字》:“弋,橜也。象折木衺锐着形。从(
),象物挂之也”。犹折木衺锐而使之著于物者是弋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弋、一两范式叠加:犹一种类平头戟之武器者是戈字之范式。
(一:参见一画“一”)
囗、戈、一三范式叠加。区域之一偶犹四围以戈守其一者是或字之范式。
咸:
《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犹人所以言所以食之通道门禁者是口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戌,灭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五行,土生于戊,盛于戌。从戊含一。”。
《说文解字》:“戊、中宮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凡戊之属皆从戊。”。犹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通者是戊字之范式。
(一:参见一画“一”)
戊含一两范式叠加: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犹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者是戌字之范式。
口、戌两范式叠加: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口犹若盐所腌制皆入其味者是咸字之范式。
成:
《说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声。”。
(戊:参见五画之十一“戊”)
《说文解字》:“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夏时万物壮实犹象草木茎上有果实者是丁字之范式。
戊、丁两范式叠加:万物茂盛犹像六甲五行相拘绞而生丁实者是成字之范式。
七绝 如日中天
离宫烈火挂中天,
转瞬黄昏入眼帘。
左右迷茫君不见,
余生幻影有无间。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离为南方,五行属火,烈日炎炎。寓意昼夜午时,如日中天挂,丙火堂堂皇皇,普照四方,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光。离卦两阳夹一阴,外明内暗,看着似乎辉煌,内心世界的苦涩只有自己知道。
花未盛开,水不满杯,月将要圆才是最美的时刻。有辉煌,有希望,也有未来。旺极而衰,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刚刚还是如日中天,转瞬就是夕阳西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得好快,过来的人都是一声叹息,悔之晚矣。
黄昏是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这段时间,昏黄而光色较暗,越来越暗,寓意人生的路即将结束,走下去越来越难,象征着终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生来到了迷茫的时刻,又无可奈何,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余下的路即将由别人来主宰、领航。
余生都是幻影,虚虚实实,不得要领,似有似无,心境也总是在有无之间徘徊,只要相信轮回,新的一天必将到来,就不会沮丧,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
名字中的“亦”字
小亭之上残月挂,亦蕴辉光照世间。老骥伏枥志千里,君问归期未有期。
壬寅年癸卯月癸未日,今天咱们聊一下名字中的“亦”。
“亦”字总共为六画,单一结构为坎卦。四大难卦坎入选,坎为水来坎为险。坎卦诚信不可失,坚定刚毅破险难。富贵本自险中求,智者乐水首德见。。
“亦”字可是不简单,人云亦云反亦然,也是同样是一般。人的腋窝是本义,胳谓之腋《广雅》传。人之臂亦《说文》载,腋在肘后《埤苍》阐。
“亦”字取名寓意啥?高雅文静品不凡,温婉贤淑好人缘。杰出不凡谦君子,文静内秀性婉转。
“亦”字五行它属土,土遇火来事顺利,土遇水来占上风,土遇木来克星到,土遇金来得传承,土遇土来同志愿,天地终始五行转。
“亦”字取名注意哈?亦本虚词为同样,踏实能干牛对头。
看到此处点个赞,明天咱们接着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