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意思(蹬的意思解释)
「足」和「脚」的区别
本学习内容来自“标准日本语”微信公众号 (已标明学习内容的来源 以免被投诉侵权)
日语中常用汉字为「足」和「脚」都读作「あし」,但二者的意思却有不同。日语里的「足(あし)」指的是脚踝以下的部分,也就是汉语里的“脚”;而日语里的「脚(あし)」指的是脚踝和盆骨之间的部分,也就是“腿”。除些之外,日语里的「足」和「脚」还有以下几种意思。
有关「足(あし)」
1、脚步、步速、步伐。
例如:
足が速い
脚步快;走得快
足が軽い
脚步轻快
2、交通工具。(交通手段)
例如:
停電(ていでん)で電車が(と)止(と)まったため、多くの人の足が奪(うば)われた。
因为停电电车停了,许多人都没法走了。
足の便(べん)が悪い。
交通不方便。
3、来往,顺便做某事。
例如:
その足で買い物に回(まわ)る。
顺便去买东西。
上海まで足を伸(の)ばす。
顺便前往上海。
4、黏度、粘性。
例如:
足の強い餅(もち)
糯米糕很黏、粘性大的糕饼。
5、进度。
例如:
船足(ふなあし)が速い
船走得快。
日足(ひあし)が速い
时光过得快。
6、引申含义的词组中多使用「足」而不是「脚」。
例如:
「足を洗う」(金盆洗手,改邪归正)、「足がつく」(发现犯罪线索;有失踪者下落)、
「足が出る」(亏空;露出马脚)、「足を入れる」(介入、插足)等。
有关「脚(あし)」
1、(器物的)腿儿。
例如:
机の脚
桌腿儿。
飛行機の脚
飞机的起落架。
2、昆虫多用「脚(あし)」
本学习内容来自“标准日本语”微信公众号 (已标明学习内容的来源 以免被投诉侵权)
这几个与“足”有关的词儿,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部首是汉语字典里根据不同偏旁划分的部目,为东汉许慎首创,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如跑、跳、踩、踏等字都属足部,“足”就是部首。部首很多时候都是以文字的意符出现的,所以同一部首的文字往往都有共通的含义。黄县话里有几个“足”部的字,都与脚部的动作有关,值得探究一番。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话:“你拽什么拽?”“小妹就是拽!”现实生活中,新新人类也常把“拽”挂在嘴边:“你拽嘞不轻啊。”“我拽我快乐。”甚至有一则广告语就是“拽而有礼”。仔细咂摸其中的意思,“拽”就是傲慢、自以为了不起的意思,读作zhuǎi,其实这里用“拽”字是错的,“拽”一个读音是zhuāi,扔的意思,比如:把那块石头拽喽。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读音是zhuài,拉的意思,比如生拉硬拽。这两个读音都不相符,“拽”也没有骄傲张扬的意思。正确的用字应该是“跩”,原意是由于体胖不灵活,走路摇晃,比如:鸭儿走起来一跩一跩嘞。这种步态用黄县话说就是“走道晃儿晃儿嘞”,显得旁若无人,正适合某些人的身份,比如江湖上的大哥,走起路来怎么能像小职员一样规规矩矩?那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了?必须要端着膀子横里儿晃,这才显得有派,显得有气势,这样才“跩”。跩也由此从步态引申为情态,被赋予了新义。
附带说一下,黄县话里还有常说的一句话:“你真能拽。”意思是说话时不用口语,而用文言的字眼儿,以显示有学问,比如孔乙己吃几个茴香豆,还不忘卖弄:“多乎哉?不多也。”这种作态称作“转文”,这里用“拽”也是错的,应写作“转”,为“转文”的省称,读作zhuǎi。
“蹽”在普通话里有两个义项,一是放开脚步走或跑,比如:一口气蹽儿十几里路。二是偷偷地走开,比如:他一看形势不妙就蹽喽。作这个意思讲的时候,黄县话也说作“蹽道儿”“蹽杠儿”,比如:他早就蹽杠儿喽。“蹽”在黄县话里还有一个义项,就是抬腿的意思,蹽起腿就是抬起腿,比如:他腿一蹽就骑上自行车走喽。人在迈大步的时候,必先要蹽腿,步子大了重心必然不稳,所以黄县话里有个词儿叫“蹽拉蹽拉”,形容走路时轻飘不稳的样子,比如:你看恁哥哥走起道儿来噔噔嘞,你走起来蹽拉蹽拉嘞。这里的“拉”轻声变韵,“a”读作“e”,“溜达”“拉趴腿”都作如是读。
“趿”,读作tā,《说文·足部》:“趿,进足有所撷取也。”桂馥义证:“进足有所撷取也者,俗谓著履曰趿。”但这个著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穿鞋,而是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用脚背挑着鞋,后跟拖着地走,就是趿拉。过去做双鞋不容易,这样穿鞋简直就是败家,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显得随意没有礼貌,所以我们小时候要是趿拉鞋出门,会得到别人异样的注视的。有一种没有帮而只有襻儿的木底鞋,印象里只是在夏天穿,叫作“趿拉板儿”,有的地方叫“嘎哒板儿”。
“靸”,读作sǎ,《说文》:“靸,小儿履也。”“靸”就是古代小儿穿的鞋子,为便于穿脱,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形制与今天的拖鞋类似,所以黄县话把拖鞋叫作“鞋靸”,颇有古义。皮卡是一种客货两用汽车,前面像轿车,后面敞开的部分较低,是装货的车厢,整个形状有点像拖鞋,所以黄县话称之为“鞋靸”,比如:他买儿个鞋靸跑出租,又能拉货又能拉人。过去山区盖房子理墙都要用到石头,大的石块之间结合会有缝隙,不稳固,需要用一些片状的石头塞缝,这种片石就叫“石靸儿”,取其象形之意。趿拉鞋时把后帮踩倒的样子比较接近“靸”,所以“靸”也可以做动词用,意思和“趿”差不多,都是指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比如:㗗靸儿鞋往外面跑。
“䠕”,读cāi,踩、踏的意思。《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搊你去,倒把我一只脚在雪里,把人的鞋也䠕泥了。”在黄县话中,“䠕”与“踩”的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太一样,“踩”读上声,指脚底接触地面或物体,比如:踩着凳儿贴窗花。而“䠕”一般专指脚陷入泥泞,甚至可以感觉到稀泥从脚趾缝中吱吱冒出,由这个意思出发,凡是有这种感觉的都可以用到“䠕”,比如地瓜煮烂了,要用手箍唧碎了喂猪,这称为“䠕地瓜”;和面时和得稀了,要加些干面粉进去,这叫“䠕点干面”;春天拖大墼的时候,要往稀泥里掺入麦冠,这时要赤脚进去踩,称为“䠕泥”。在黄县话里与“䠕”意思相近的,是“足+乃”,《学粤词典》释作“践踏”,比如:你㗗去足+乃泥足+乃水。黄县话里还有“弄湿弄脏”之意,比如:外面淹欻,你㗗把鞋足+乃了。“欻”本身只是个象声词,此处同音借代,用来表示黄县话中“水多而稀”的意思,比如做大米干饭水放得多了,黄县人会说“米饭做得有点欻”。“淹欻”是泥泞的意思,大雨之后或地里浇水了,泥地都会“淹欻淹欻嘞”,这时候在泥地里走,就容易把鞋“足+乃透喽”。
“䠕”和“足+乃”含义相近,还可以从一句打趣的话看出端倪。在黄县,两个关系不错的人在一起说话,如果一方猜测出说话的真意或事情的真相,另一方就会开玩笑地说:“你真会奶。”比如姑嫂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嫂子的情绪很高涨,小姑儿就会说:“看你高兴嘞,是不是我哥今晚出差回来?”嫂子回她一句:“你真会奶。”双方都明白,这是“你真会猜”的戏谑语,但是“猜”为什么要说成“奶”,一直让我困惑不解。现在想来,“猜”与“䠕”同音,可作同音替换,“䠕”和“足+乃”含义相同,可作同义替换,而“足+乃”和“给孩儿奶奶”的“奶”又是同音替换,如此经过三次替换,“猜”就变成了“奶”。简单的同音或同义替换,在方言中是很常见的,像这样辗转曲折的,则较为少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