牖(牖怎么读什么意思)

趾高气扬 2023-06-14 03:55:04 互联网

《道德经》:从规律判断因果,从自身预知结局

01、

世事纷繁,人生多变,表象会遮掩本质,但是表象永远改变不了规则。

所有事态的发展和变化,都要围绕着核心规律而存在,所以圣人处世不会盲目向外追逐,而是探寻本真,也就找到了最合理的答案。

如古人说:“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对于世间种种事态,不必样样知晓的清楚,但一定要对古人心意彻底了解,而且心领会神。

这里所说的“古人心意”就是圣贤所阐述的大道规则,也是事物背后的本质,知晓了规则,便不必去理会那一切繁杂事态,因为外在的一切都会围绕着核心而存在。

在《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野稷在鲁庄公面前显示他骑马的本领,他驾着马车前进后退的路线,直的可以用绳子来测量,左右旋转的圆圈好像用圆规画出来的一样。

于是,鲁庄公让他出去转个一百圈再回来。

颜阖此时来拜见鲁庄公,在外面正好遇到驾车转圈的东野稷,颜阖进屋就对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可能要垮掉了。”

鲁庄公沉默着不回答,过一会果然东野稷的马垮了,然后东野稷独自回来了。

鲁庄公这个时候问颜阖:“你怎么知道?”

颜阖说:“他的马精疲力尽,可是他还在不停驱赶,所以累倒。”

很多事情不需要从外在寻求答案,只需要找到本质最核心的规律,就能够推知事物的结果,这个道理涵盖了事物所有的变化和因果。

《道德经》之中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了解大道的人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之事理;眼不望窗外的人就能够了解大自然的法则,越向外追逐,反而了解得越少。

一个人能够主导事情结果,根本就是在于自身对核心的认知以及掌控,一个人无需远行,无需去了解那些厄长而又繁杂的琐碎,只需要了解本质就能够推知事情之结局。

02、

就像《淮南子》之中所说:“福气灾祸开始的时候是那么细微,所以老百姓会轻视它,只有圣人能够见到它的开始而知道它终结的地方。”

“圣人”就是有智慧者,人生的福和祸看似是突如其来的事情,但是在“突如其来”之前,就已经生出了根芽,而圣人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包括内心存在的心念,去判断这个根芽所造成的结局,从而能够恰当避开祸患,这就是探知事物本源的道理。

比如纣王荒淫无度,十分残忍,大兴酒池肉林,炮烙刑具,而且对待诸侯王也十分残忍,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哀叹。

手下正直的诸侯大臣看到这幅景象,都企图加以阻止,比如说西伯昌,九候,鄂候,箕子,比干等人,但是纣王非但不听,还残忍杀害了他们,最后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被武王联合诸侯讨伐,落得一个鹿台自焚的下场。

一个人的悲剧一定是起源于自己不懂得修身养德,才生成小的萌芽并且逐渐发展成大的悲剧结果,就像纣王一样。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管是由自身约束还是由他人监管,都能在萌芽出现的地方及时纠正,让自己符合正向规律而存在,最后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比如汉王刘邦,当刘邦的军队抵达霸上的时候,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来投降,有人劝刘邦直接杀掉子婴,刘邦说:“怀王派我夺取关中,就是认为我宽厚,人家已经投降了,如果杀了他是不吉利的。”

于是,就把秦王子婴交给官吏,自己向西进入城阳。

当他入城之后,看到了宫殿美女和大量珍宝的时候非常心动,昏昏然以为自己可以享尽天下富贵了。

这个时候张良对他劝谏到:“不要多做不义之事,秦王就是因为荒淫无道,您才有机会进入了咸阳,现在您已经为天下铲除祸害,就应该与秦王的恶行背道而驰,如果您还沉迷享乐,不是和暴秦无异吗?”

张良的一句话让刘邦恍然大悟,于是接受了这种有远见的规劝,并且在此期间,不收取百姓的任何粮食、财物等等,这一系列良好的举动都为他以后称霸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民心基础。

世事纷繁,无需远行便能推知天下事理,从规律判断因果,从自身便可预知人生,因为主导事物的是“规律”,主导人生的是“自身心性”。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畾(畾罍)
下一篇: 滂(滂臭)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