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的意思(黛的意思解释)
《红楼梦》 | 曹雪芹为何给林妹妹命名为黛玉?
没有哪一部作品,比红楼更注重人物的命名,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名字,都蕴含着深意。
那么,黛玉之名有什么深意呢?作者曹雪芹想要通过名字赋予黛玉什么特点呢?黛玉的前世为绛珠,绛为红色,黛为青黑色,为什么不是红玉却是黛玉呢?(此处隐藏有林红玉,另文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这黛玉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所以宝玉一听到黛玉之名,就说出了“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玉,古往今来都是用于装饰的奢侈品,以名贵著称,所以雨村有“玉在椟中求善价”的诗句,意即包装完美的玉想要求得识货之人卖个好价钱,表达了雨村自负才华渴望攀高的愿望。
这样一解析,黛玉这个名字的含义就出来了,简单地来说就是锦上添花的奢侈品,只有生活优裕且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拥有。
画眉在古代是贵族女子的专利(娼优除外),平民女子既买不起画笔,也没有画眉的闲心。画眉也经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比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 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新婚妻子低声问夫婿:我的眉毛画得深浅合适吗?因为要去拜见婆婆,怕妆画得不好引起婆婆反感。妇容是女子的四德之一,即装扮要端庄得体。要装扮当然就少不了画眉之笔,这便是黛,贵族女子的美妆用品,锦上添花之用。
无论是黛还是玉,都是富养的象征,而且必须是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才能体现其价值。女子如果情绪低落,有何心情妆扮?不妆扮,画眉之笔就被搁置不用。对玉的欣赏和把玩同样如此,在满足了生活所需之后,才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玉器。
这便是作者曹雪芹给林妹妹人物形象的定位:只有富足的环境下,才能保障林妹妹的生存。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富足的环境?
作者通过癞头和尚做了简单说明:
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
“不许见哭声”,即要保证心情一直处于愉悦状态;“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除了父母能让女儿永远处在被保护中,还有谁能做到呢?
要保障林妹妹不受伤害,除非她能嫁一个把她当珍宝一样捧在手心呵护的丈夫,而且有花不完的钱供夫妻俩尽情地享受生活,无需考虑物质,也没有世俗之琐事来烦扰。
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便也注定了林妹妹泪尽而逝的结局,从被父亲送进贾府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因为,贾府的环境明显不适合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于贾府来说,黛玉始终是外来客外来客,不是指寄人篱下,而是指过客。女孩终究是要出嫁的,贾府并不是黛玉的归宿。无论是黛还是玉,都是在归宿处被重视。归宿不确定,就不会有安全感,更说不上心情安定愉悦了。好比求职者还处在求职期或试用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将在哪家公司经营自己的人生。只有确定了,才能安心去享受工作状态,才能在工作的成就感中享受愉悦。
对于黛玉(既指黛玉本人,也指黛和玉)来说,缺乏自主掌控能力。女孩未来的归宿自己是无法做主的,眉黛和玉器会有什么样的主人,也是自己无法做主的。
眉黛和玉器这样的奢侈品,只有遇到懂得用它的主人,才能体现其价值;黛玉这样有咏絮才的女孩,也只有遇到欣赏她的人,才能显其珍贵。世之才女并不少,但却只有一个李清照能把生活之乐与才情高度契合,因为世间只有一个赵明诚。
属于黛玉的赵明诚在哪里呢?
其二、宝玉并非黛玉的良配宝玉的存在,给了黛玉一个错觉,以为是同类,是知音,因为都是玉,都属于奢侈品类型。
同为享乐者,宝玉与黛玉有本质上的不同。黛玉是真玉,有玉质,也有玉心,从里到外都是货真价实的玉质奢侈品。宝玉却是假玉,他空有玉的皮囊,质地却只是顽石。
宝玉只是混到奢侈品里的一块赝品,蒙蔽了所有人的心智,尤其蒙蔽了黛玉的心智。
宝玉对黛玉的好感,并非她是玉,而是她是唯一一个能陪自己把享乐进行到底的人。所以他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句话里,体现了宝玉的自私:我不喜欢听的话,林妹妹从来不说。如果她说了,我就不喜欢她了。
玉需要的是别人对它的欣赏,而不是它对人的迁就。因为玉质是不会变的,人却会变。你今天因为我美好而欣赏我,明天你觉得我哪一点不如你意了,你是不是就会嫌弃我了?玉从来没变过,欣赏玉的人变了,人与玉的关系就变了。
黛玉与宝玉之间的关系正是如此。宝玉每次去找黛玉,只是因为他当时有需求,而不是黛玉的美好吸引了他。
所以,伤害黛玉的只有宝玉,没能做到一如既往地珍惜。在他心里,黛玉只是他享乐生活里的其中一个玩物,不是全部。能带给他快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秦钟,比如袭人,比如蒋玉菡,比如宝钗。
黛玉却把宝玉当成了唯一。
这种错觉,也是贾母无意中造成的,即把宝黛二玉捧到了别人无以企及的高度,就像世间最贵的奢侈品。这就让黛玉只看到了宝玉,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人。
其三、贾府终究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家族儒家文化与享乐主义是相对立的,儒家注重勤读苦学,各种严格的制度制约着享乐。贾母也是爬到了最高处才可以放开来玩,但却从来没有放松对儒家制度的维护。
这也是贾母带给黛玉的另一个错觉。
贾母对黛玉的宠爱,把她放置到了整个贾府的最高处,这就让黛玉误以为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性行事。
实际上,贾府的儒家制度是一座看不见的围城,束缚了个性自由。
比如,贾母再怎么疼爱宝黛二玉,也不会允许他们像张君瑞和崔莺莺一样私定终身。
但享乐是没有边界的,享乐的本质就是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无任何束缚。没有规矩制度的约束,没有责任需要去承担。
想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人为享乐者买单,去承担生活的重负;二是承担生活重负的买单者,无条件地疼爱享乐者。
大观园带给宝玉的一切,正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而在他身后承担生活重负的,主要是元春。
黛玉也一样,因为元春晋封为妃,才有机会入驻大观园,不受约束地与宝玉沉浸于风花雪月中,将享乐发挥到极致。
但是,大观园的生活正如宝玉的太虚梦境,是很短暂的。这个自由乐园毕竟隶属于以儒学治家的贾府,一旦享乐者挑战了儒家制度,必将遭到毁灭。
所以,抄检大观园就是对享乐的终结,一切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之正途: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生而为人的责任,谁也别想逃避,宝玉和黛玉都一样。
宝玉的梦碎了,也就意味着黛玉的末日到了——贾府的家族文化里,容不下纯粹的奢侈品。即便如贾政追求风雅,也要挂着一个官职上着班拿着俸禄,才能在业余时间风花雪月。
整个贾府,已没有谁再养得起黛玉这个如黛如玉的奢侈品,最疼爱她的外祖母,也开始为宝玉的未来做打算,却不知道该把黛玉放置在何处。尤其是贾府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贾母也意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也就顺便放权不管家事了。
从贾母正式退休开始,黛玉为黛为玉的日子也就不复存在了。等待她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从奢侈品下架到日常用品,放下仙女身份,洗手做姜汤,化身为俗世的实用之物;要么生命终结,回归太虚。
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当然不会甘于沦落为俗世之物。于是,在花季凋零便是黛玉必然的命运。
即使到了现代,黛玉这样的奢侈品也很难找到归宿吧?谁又能用整个人生来呵护她呢?
相关阅读:
《红楼梦》|甄士隐和贾宝玉:百无一用是书生
《红楼梦》 | 四个字读懂宝钗黛玉的判词,写尽她们一生的命运
《红楼梦》 | 《枉凝眉》中的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分别指的谁?
上古史之谜:东岳本名岱宗,为何后世称之为泰山?真知堂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研究上古史,真是越读书越有趣。上古史上很多未解之谜,如果掌握的资料足够多,再略懂一点逻辑和推理的话,破解起来就很有点意思了。泰山是五岳之首,它其实并不高,为何被中国人那么看重,被尊为“五岳独尊”呢?这问题看似简单,还真没人研究过。深度解读之后,真知堂发现,上古神山泰山之名,很有可能来自上古三皇之泰皇。
上古时代的三皇传说说泰山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三皇。
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夏朝之前的圣王。
司马迁作《史记 五帝本纪》,把黄帝轩辕氏列为五帝之首,也列为王朝之始。
到了唐代,司马贞补写了《三皇本纪》,把太昊庖牺氏,女娲氏和神农氏列为黄帝之前的三皇。
但这个三皇,乃是唐代才补充进去的,当做故事看一看可以,当做历史就颇有点勉强的味道了。
其实,这个三皇还有两种说法更早。
三皇乃“天皇、地皇、泰皇”,一说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天地人,其实也是司马贞的说法。天皇有12个头,地皇有11头,人皇就只有9头了。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三皇本纪》
按照这个说法,天地人三皇乃是开天辟地的大神,和真正的历史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而这个九头身的人皇,其实是后人演绎的,先秦时代的三皇,并没有人皇,而分别是天皇、地皇和泰皇。
泰皇,真知堂考证,就是泰山得名之由来。
三皇之说,初见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而三皇之名,则见于秦始皇二十六年丞相李斯等人的廷议。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史记 始皇本纪》
而《淮南子》则说,昆仑山上三倍之,可登天,是太帝的住所。
这里的太帝就是上帝无疑,也就是泰皇。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淮南子 坠形训》
汉武帝时期,曾经两次提到了泰帝。
元鼎四年,有司言于汉武帝,
“泰帝与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像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元鼎六年,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史记 封禅书》
由此可见,泰帝之传说在汉武帝时期颇为流行,他是黄帝之前的人王或天帝无疑。
那么泰山之得名是不是真的来自泰帝,也就是泰皇呢?往下看。
泰山之得名遍查史籍,泰山在春秋之前应该称之为岱宗。最早见于尧舜禹时期。
“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尚书 舜典》
而泰山一词第一次出现,则是在《诗经鲁颂》里。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诗经閟宫》
而孔子“登东山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我们可以得知,大约是春秋时代,鲁国就已经把岱宗称之为泰山了。
那么,泰山得名是不是和泰皇或泰帝有关呢?
如果仅仅从词义分析,泰山来源于泰皇应该是一目了然之事。但如果认定此事非虚,则还需要更多证据。我们再来找找看。
根据韩非子的说法,黄帝曾经在泰山上和鬼神相见。
“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作为清角。”《韩非子 十过》
而抱朴子则说,黄帝有玄素二女。
“黄帝论道养则质玄素二女。”《抱朴子 极言》
《世本》一书,则曰:“庖羲瑟五十弦,黄帝损之为二十五弦。”
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泰皇被认为是庖羲,也就是太昊伏羲氏。他做了五十弦的瑟,命黄帝之素女鼓瑟,黄帝后来把这个瑟改成了二十五弦。
综上所述,我们差不多可以得出结论:
泰皇就是泰帝,也就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
而泰山本为太昊伏羲时代太昊国内最高的山,后世为了纪念泰皇(太昊)于是称岱宗为泰山。
那么,此事又是何时、何人、因何原因开始的呢?
泰 皇就是太昊,太昊就是东皇太一秦汉时代,泰皇甚至高于天皇和地皇。泰皇就是当时最高的神-东皇太一。
读过屈原《楚辞》的朋友,应该对东皇太一有所了解。
屈原在《九歌》中写了九位大神,其中第一位就是东皇太一。他又被称为“上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九歌 东皇太一》
而《九歌》其实并不是屈原的原作,他是在楚地流传的歌谣中吸取营养,或直接录自楚地民歌的。
根据屈原的说法,楚地流行的《九歌》其实是夏王朝的开国之君夏启从上帝那得来的。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离骚》
这么看来,东皇太一就是从夏朝创立之时起,华夏族最伟大的上神,也就是上帝本身。
所谓东皇太一,有三层意思;
其一为居于东,而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东皇即东帝,或指太阳神。
其二为太,太古通大,又通泰。太昊即泰皞,昊就是昊天,也就是昊天上帝。
其三为一,上古帝王多自称“余一人”或”予一人,(“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尚书 汤誓》)一乃唯一,天下第一之意。
泰帝,就是东皇太(泰)一的简称无疑。而古代多以太昊(最伟大的昊天上帝)作为伏羲氏之称号,则泰皇或泰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应该就是伏羲(庖羲氏)。
结语太昊伏羲氏,据史料记载“都于陈。”。
这个陈,就是河南淮阳。此地有太昊陵。
学术界一般认为:太昊伏羲氏和少昊金天氏都是来自东夷族的古帝。这一点自古以来无大争议。
太昊伏羲氏的地望,基本上属于山东和河南交界之地,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势力范围。
结合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刻有日月山纹的黑陶尊来看,山东地区夷人自古就有太阳神崇拜。
太昊,也就是泰皇,即夏朝以来所称的东皇太一无疑。他本是泰山地区(周围)东夷族崇拜的上古大神。
而泰山,在太昊时代属于地区最高之山。对于东夷族而言,它就是世界之巅!
而把岱宗称之为泰山,应该始于西周封建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开始。
“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史记 鲁周公世家》
泰山岩岩,巍峨高大!
来自西方关中地区的周人,来到了传统的东夷之地,少昊之墟-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伯禽必须更好的团结当地的东夷百姓,他于是做出了把岱宗改称泰山的决定。
这事,其实记载在《史记》里:
“”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史记 鲁周公世家》
由于泰山之名来自泰皇,也就是东夷族之上古大神,天帝东皇太一。鲁公到达此地后的这一举动无疑显示了周人对东夷原住民的友好和尊重!
泰山之名从此流传后世,而泰山的本名岱宗,却只能去文献和诗歌中寻觅了。这或许就是泰山得名的历史真相。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仅以杜工部此诗,致敬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上古泰皇-东皇太一,伟大的太昊伏羲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