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谁结婚了(最后贾宝玉和谁结婚了)
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的生活什么样?有孩子么?原文有三点交代
宝黛爱情夭折之后,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金玉良姻修成正果。也可谓好事多磨。很多读者喜欢从结果推断过程。认为贾宝玉最后离家出走,是因为讨厌薛宝钗的原因。事实上这太一厢情愿,真实并非如此。宝钗和宝玉婚后生活,不但不紧张,反倒非常和谐。
【一】
关于金玉良姻的婚后生活最权威线索是【终身误】曲子。宝黛钗三人相遇本就互相误了终身。肯定的是贾宝玉娶薛宝钗之时绝不是通行本“掉包计”的设定。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之时,贾宝玉也不是痴傻的状态。贾宝玉真心娶薛宝钗,不存在两人婚后关系不好的说法。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后生活作者用了“齐眉举案”来形容。这是古代夫妻关系最高的评价。而“美中不足”也是先美后才感觉遗憾。终身误绝不是贾宝玉的婚后抱怨,只是讲了一个事实:贾宝玉和林黛玉相遇在前,情根深种。贾宝玉一腔柔情都给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婚后生活再好都难免贾宝玉失去林黛玉的遗憾之情。而这与薛宝钗无关,也与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妻和睦无关。
【二】
金玉婚后的生活,通过红楼梦曲子证明二人齐眉举案,夫妻相处的非常不错。古人夫妻相处之道绝不是你情我爱,而是秦可卿说得那样:你敬我,我敬你。贾宝玉和薛宝钗完全符合古人对此的要求。
五十八回,梨香院三官故事是宝钗宝玉二人婚后生活和谐的最有力证明。
(芳官说)菂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她一般地温柔体贴,也曾问她得新弃旧的。她说:不是忘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藕官代表贾宝玉,菂官代表林黛玉,蕊官代表薛宝钗。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为了人伦大节娶了薛宝钗。对于贾宝玉来说,林黛玉仿佛是自己嫡妻。嫡妻死了,他续娶薛宝钗仿佛续弦。对薛宝钗同样温柔体贴,并非喜新厌旧,而是生活需要继续,要对父母、家族有交代,也要对自己人生有交代,更要安死去的林黛玉的心。林黛玉爱贾宝玉,希望贾宝玉勿以自己为念,能够好好生活。“死者反不安了”正是曹雪芹的爱情观。五个字讲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大爱,清清楚楚,令人敬佩。
【三】
贾宝玉最后离开薛宝钗出家为僧,很难说他的心路历程怎样,也许与甄士隐类似。甄士隐遭遇大难后垂垂待死被邋遢道人当头棒喝,突然醒悟,抛下发妻随邋遢道人而去。不能说甄士隐对发妻封氏没有感情,只能说甄士隐想开了。甄家兴亡本就影射贾家。贾宝玉最后抛下薛宝钗孤苦一人,大致与甄士隐的遭遇不会相差太多。
贾家被抄家后,该治罪的治罪,宝玉等不该治罪的也就放了。贾宝玉家破人亡,自己无力支撑,花袭人蒋玉菡处寄养了一阵,随后也可能投靠了同样败落的薛蟠薛姨妈。宝玉万念俱灰下被癞头和尚度化而去,严格来说与林黛玉有关但关系不大,毕竟根据线索他也是真心接纳薛宝钗的。如果因为林黛玉抛弃薛宝钗,与牲畜何异?人都是理性的,林黛玉死是事实,贾宝玉用自己的方式纪念林黛玉,对宝玉来说,林黛玉未必真死。存在于心足以。他最后出走绝不可能因为林黛玉,否则,黛玉也不会安心。
贾宝玉因家变承受打击,接受不了寄人篱下的事实而离家出走更说的通,这样贾宝玉留下薛宝钗就是单纯对妻子的不拖累或者说对家庭的任性,留下薛宝钗一人孤寂度日。宝钗其后的人生,一如四十回贾母进入蘅芜苑见到的情景一般,雪洞一般的房间,一无所有。虽不至于无米下锅,可也孤寂清苦。至于以讹传讹嫁给贾雨村更是不可能。薛宝钗大家闺秀,好女不可能二嫁。
至于贾宝玉和薛宝钗没有孩子主要是八十回前无论是情节设定,文字线索都没有留下任何二人有子的线索。八十回后续书生子贾桂根本不足为凭。对此脂砚斋也完全没有留下线索。反倒从神话因果论来解释最能解释的通。宝黛钗三人是历劫主体,不可能再沾染无休无止的因果。根据二人婚后情形也不存在贾宝玉对薛宝钗厌恶不与宝钗同房的原因。我认为二人成亲不久就发生抄家惨事,其后贾宝玉遭逢连番打击,也不会考虑和薛宝钗同房生子之事。最终他无法接受现实抛家舍业而去,与宝钗没孩子并不难理解。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宝玉为什么娶了宝钗而不是黛玉?八十回后的真实情节是这样的
读红楼我们都知道,宝玉最终与宝钗成婚了,这一点红楼梦的批者脂砚斋早有透露,但让我们奇怪的,前八十回里,宝玉明明和黛玉情投意合,为何最后娶了宝钗呢?
根据前八十回里交代的线索,我们也不难推断,八十回后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极有可能是在元春、王夫人、薛姨妈等人的推动下完成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时候的贾母去哪里了?她才是贾府最有话语权的人,难道她也支持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从前八十回里的一些情节,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且这一点贾府上下人都知道。从清虚观打醮一回就知道,她不可能支持金玉良缘。原文还有一些情节,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贾母是忠实的木石姻缘的支持者。
宝玉被贾环烫伤一回,黛玉去看宝玉,因说到喝茶的话题,王熙凤就开黛玉的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对宝玉宝钗黛玉等少男少女来说,爱情和婚姻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而王熙凤却敢拿这个开黛玉和宝玉的玩笑,因此我们不难得出,她一定是贾母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不然绝不敢开如此玩笑。
所以脂砚斋批语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所谓上下之人都知道,除了王熙凤,就连小厮门都是知道的。贾琏的小厮兴儿就曾对尤二姐这么说宝玉和黛玉的姻缘。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不仅小厮们非常清楚贾母对宝黛之事的态度,贾母自己也说过一段颇有深意的话,直接透露了她对宝黛爱情的态度,以及暗示了八十回的重要情节。
二十九回里,宝黛之间再次闹了矛盾,贾母知道后,就说了下面这样一段话: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从这段话我们知道,贾母对宝黛之情不仅知情,而且是默认和支持的。不仅如此,她的一番话更是一句谶语,透露了八十回后的关键情节。
当然,贾母的这段话交代的还不够明确,她只是提到了自己的死亡,我们需要结合另一个女孩的一段话,对比进行分析,就会得出非常明确的答案,这个女孩就是贾母拨到黛玉身边服侍的丫鬟紫鹃。
紫鹃试探宝玉一回,回来后就推心置腹地对黛玉说了一番话,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关键。
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将贾母的一番话和紫鹃的这句话结合起来看,我们会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即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应该是在贾母去世之后才办的。也就是说,一心支持宝黛姻缘的贾母,还没有来得及为宝黛主持婚姻,就去世了。
贾母去世之后,黛玉无依无靠,只能任人欺负,这跟黛玉葬花词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相呼应。可能她与宝玉的姻缘已经公开了,只是还没有正式办婚礼,但就在这时,贾母忽然去世。
于是,一直不同意宝黛爱情的王夫人等人,趁贾母去世之机,立即将黛玉压了下去,不承认宝黛姻缘,最终让宝钗和宝玉成了婚,这一点与黛玉葬花词中的“三月香巢已垒成”相呼应。
所以,紫鹃对黛玉的一番话,正暗示了黛玉的真实结局,她在外祖母去世后,被王夫人等人欺负,不能够与宝玉成婚,最终在泪尽中夭亡。
而贾母话中的二人闹上天去,也许正是葬花词里说的“梁间燕子太无情”,黛玉知道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消息,误会了宝玉,认为宝玉无情,甚至二玉再次闹过一场,而宝玉也因此大病一场,这也应了宝玉通灵玉里的“二疗冤疾”(冤疾,因冤家而引起的疾病,又应了贾母口中的“两个小冤家”),最终宝玉还是靠通灵玉救转过来。
很多人可能还会疑问,宝玉知道娶的宝钗,他会愿意吗?宝钗知道嫁的是宝玉,她看得上吗?别忘了,在母亲王夫人面前,宝玉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金钏儿、晴雯等人被撵走,宝玉不敢说话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不可能忤逆父母。
至于宝钗,更是不可能做出有违女子闺誉的事情来,她应该会谨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信条,无论嫁给谁,都是母亲和哥哥作主,而不会自己去择婿,更何况是嫁给她平时就非常关注的怡红公子?一个不敢忤逆父母,一个谨守女子贞德,两人结合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八十回后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贾母已明确宝黛婚事,王夫人等人不敢违拗,只好接受。就在即将为宝黛办婚事之际,贾母去世。王夫人等人立马偷梁换柱,促成宝玉宝钗婚事,两人虽各有心事,但终究成为夫妇。寄人篱下的黛玉受尽欺负,且误会了宝玉,大闹一场,宝玉因此生了一场大病,而黛玉最终泪尽而逝。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