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排名省份(中国经济排名前十的城市)

未及挽留 2023-07-08 12:07:57 网友上传

2023年一季度,我国十强省份GDP排名,湖北反超湖南

2023年一季度全国GDP为284997亿,增量14819亿,还是可以的。

广东总量依旧领跑,这个没啥悬念,突破了3万亿大关,非常牛!很多省份一年的GDP也到不了3万亿的。同时,广东省第一季度GDP增量也是领跑全国,高达1679亿元。江苏作为千年老二,跟广东跟得是相当紧的,全国也就江苏体量能和广东掰掰手腕了,无论是总量和增量,都是紧跟广东的,可以说没差多少,而且江苏人口规模又小了一圈,人均实力还比广东要猛点。

山东今年GDP总量也再创新高,突破了2万亿关口,但增速却很一般,增量仅有484亿。

福建省1季度GDP为1.2万亿,增量203亿,增量十强中垫底,表现略显低迷。在去年福建省和江西省GDP增速全国并列第一,但这一次两省在第一季度GDP表现均不太好。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增量达到了千亿级别,有1095亿,并一举逆袭了邻省湖南,排到了全国第八的位置!

一季度,安徽省GDP达到了10936.2亿元,成功守住了GDP 10强的名额,并与上海拉开了近400亿的差距。

广西14市人均收入出炉:柳州险胜南宁,玉林不敌桂林,8市不足3万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位于华南地区,在经济板块上又属于西部地区。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对外开放,与东盟等合作的桥头堡。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重点建设区域。

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达5047万人,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0.87亿元,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81元。随着各市统计局数据的公布,广西14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全部出炉。

广西行政区划

柳州险胜南宁,北海第3

柳州是广西第二大城市。国务院确定的广西中部重要中心城市。以汽车立市,五菱汽车、东风柳州汽车、一汽解放汽车和中国重汽均在柳州或设有分公司。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110元,霸榜广西,并险胜南宁。但发展有限,人均还未达到全国平均的3.69万元。

柳州市中心

南宁是广西首府,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经济带门户城市。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敌柳州,为33831元。

南宁高楼

而北海是北部湾城市群成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第3,达32595元。

广西14市2022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

玉林不敌桂林

桂林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城市,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广西人口第三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67,位居第5

桂林山水甲天下

玉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承东启西。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桥梁城市。是广西第二人口大市,玉林不少人有吃狗肉传统,民间举办玉林狗肉节,曾经全国知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56,比桂林第11元,屈居第6。

玉林狗肉节

8市不足3万

广西有8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万多元,分别为贵港、梧州、钦州、来宾、贺州、崇左、百色、河池。

其中河池市交通方面差,旅游资源不出众,各县凝聚力不集中,以21416元位居倒数第一。

总结

广西全省14个城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城市高于3万, 8个城市仅2万多。因地理位置原因,广西的不少人才被广东吸引。自身产业发展薄弱,在沿海省份里实力排名倒数!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成员。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达940多种,辐射我国17省61市,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今年以来,铁海联运班列货运就已突破30万标箱,而其中大量货物经广西北部湾港口进出。广西要抓住这一重大继续,提高收入水平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成员

广西各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现状和意义就讲到这里。了解城市建设发展,解读中国区域建设,欢迎关注。

民营经济占比最高,“尖子生”福建GDP增速并列全国第一

2023年3月1日,福建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大会在福州大学举行,近六百家用人单位提供了约2万个岗位。(人民视觉/图)

总量5.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八。这是福建省2022年的GDP成绩。

如果从增速来看,更为“喜人”。2022年,福建GDP的增速为4.7%,和江西并列全国第一。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内各地都齐头并进,九市一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GDP增速均高于3%的全国水平,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宁德市,增速达到10.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这是进入2000年之后,福建GDP增速首次位列全国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GDP增速分别在1978年、1981年、1988年、1993年、1994年排名全国第一。

在国内受超预期冲击影响的形势下,福建增速第一的秘笈是什么?

综观近5年来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现代服务业、规模以上工业的高速增长为福建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而民营经济对福建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泉州市长蔡战胜、莆田市长林旭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对民营经济都给予了高规格的重视和表述。

2018年以来,福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福建经济在持续进步,但和排名全国前三的省份的差距一直在扩大,福建省内区域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也已逐渐固化。福建经济要想再上新的台阶,这些都不容忽视。

“增长秘笈”

2023年福建省人代会期间,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5年工作时指出,5年来福建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18-2022五年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从3.87万亿元增长至5.3万亿元,年均增长6.4%左右,居东部地区第一位。

对于2022年福建和江西两省GDP增速并列全国第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两地高速发展的动力迥异。

丁长发认为,江西省近年来的进步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东部产业转移的红利,江西依靠地缘和要素成本优势,持续强化和长三角、粤港澳、福建等地的合作,实现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5年的回顾,也重点提到了一系列有关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战略策略。

在丁长发看来,江西经济高增速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依托对赣州、宜春等省内有色金属资源的规模发展和技术投入,形成产业聚集,宁德时代、比亚迪、格林美等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链纷至沓来,“这对江西全省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提升”。

而就福建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丁长发认为,相比于江西,除了港口优势外,福建一方面有政策先发优势,包含特区、自贸区等;另一方面在产业上,福建的新经济、新能源产业发展突出,比如代表性企业宁德时代带动了福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绿色经济、海洋经济也是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特色;在信息软件等新兴产业以及半导体材料方面,福建也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提到,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成为新增长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效,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

综合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福建省统计局信息,除了服务业,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是福建GDP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动力。

从2012年到2021年,福建省工业增加值从8711亿元增加到1.78万亿元,年均增长8.7%,总量从全国第11位跃升到第6位。

2022年,福建全省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总量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稳居东部地区第1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

宁德是近年来福建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宁德作为2022年福建省GDP增速唯一达到两位数的地市,增幅已经连续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

在稳住一产、提升三产的基础上,宁德重点稳住工业大盘。据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以来该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宁德拥有明星企业宁德时代和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与不锈钢生产基地,宁德市政府在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全市工业迈入“万亿时代”。

民营经济贡献了70%GDP

民营经济活跃是福建经济的突出特点。《福建日报》报道,目前,福建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税收、约70%的GDP。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福建全省95%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80%国家级和90%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70%的科技成果由民营企业创造。

各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民营经济占福建省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与同处东部沿海地区的几个省份相比,福建省GDP中民营经济的占比最高。

以2022年为例,官方数据显示,广东省GDP中民营经济占比约为50%,浙江省GDP中民营经济占比约为66%,江苏省的数据约为58%。

在省级层面,福建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持续加强。2022年,福建省出台了19条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

福建各地市也将民营经济视为发展的主要依托。2023年伊始,宁德市发布两份文件,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莆田市第二届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决定从2023年起,每年11月1日为“莆田企业家日”。

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市长林旭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民营经济是莆田发展的支柱”,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莆田市叠加出台了“开门红”31条、纾困解难28条、稳经济60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受惠的企业大部分就是当地的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是泉州。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来泉州工作之前,就了解过泉州的民营经济,来泉州之后,感触更深了。”

蔡战胜介绍,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在政策支持方面是“1+1+N”模式:两个“1”,分别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泉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N”即出台N项扶持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福建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沿海一带众多侨乡,能够及时把握全球市场动向,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近几年来,福建民营企业的制造加工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追求自身特色。”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福建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柏培文则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与浙江、广东这两个民营经济同样发达的省份相比,福建民营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仍以制造业为主,而广东、浙江的民营经济中有不少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这也正是福建的民营经济中目前所欠缺的。

福建省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23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提出福建民营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一方面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科研投入,另一方面科学布局高端化、智能化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双子星”

福建共有9个地级市,全省GDP5.3万亿,其中福州和泉州两个地级市的GDP加起来就是2.44万亿,这对“双子星”为全省GDP几乎贡献了半壁江山。

近年来,在强省会战略和政策支持下,福州发展势头强劲,泉州也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两座城市的竞争异常激烈。

2020年福州和泉州的GDP双双突破万亿,首次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当年,福州GDP为10020.02亿元,泉州GDP达10158.66亿元,泉州仅领先138亿元。

而此前,从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两市的GDP差额基本在400亿-500亿元之间,福州一直落后于泉州。

2021年,福州GDP以微弱优势反超泉州,仅领先泉州20亿元,但泉州GDP连续22年福建省内第一的优势局面被打破。

2022年,福州GDP为12308.23亿元,增长率达4.4%,连续两年位列福建省第一,增长率超12个副省级城市。同年,泉州GDP为12102.97亿元,落后福州200亿元,且差距相比上年有所扩大。

从GDP的纵向增速来看,福州远超泉州。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福州GDP增幅达196.5%,位列全国过去十年主要城市GDP增幅第二名。同时,厦门以168.3%的增幅位列全国第八,泉州以164%的增幅位列全国第十。

福州和泉州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双子星,产业布局和发展侧重有明显的区别。

泉州的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优势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相较而言,福州的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更好。

此外,福州的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远高于泉州。“福州的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生产业比泉州发达很多”,丁长发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据福州市统计局数据,近年福州的服务业快速增长,2022年福州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同时,福州市第二产业增速也较高,源于其主导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有力支撑。虽然泉州近年来也在积极进行产业升级,但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仍稍逊一筹。

“我在好几年前就公开预测过福州终将超越泉州,这是必然的结果。”丁长发分析,相比泉州,强省会、福州都市圈的宏观政策和科教文化底蕴优势,以及近年来福州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力推进,吸引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福州投资落地。

此外,福州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已经得到相对改善。2022年福建企业100强上榜名单中,福州企业达42家,位列福建省第一。

同时,在新兴产业方面,福州的软件服务业表现突出,涌现出了新大陆、网龙等知名企业,而泉州则相对沉寂。

“泉州的县域经济较为发达,但是泉州的产业结构多为服装、鞋帽等偏劳动力型的,对要素成本的变化特别敏感,企业逐渐向东南亚和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对泉州的发展后劲影响比较大。”丁长发说。

毫无疑问,过去5年,福州、泉州的竞争已经为福建省整体的经济发展作出明显的贡献。但在后发优势明显、“来势汹汹”的省会城市福州的赶超下,这种竞争能够维持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

难言“优势”

2018年,福建省GDP总量为35804.04亿元,位列全国第十,2019年赶超河北、湖南,位列全国第八,2020年以460.43亿元的微弱优势反超湖北位列第七,到2021、2022年稳定下来,位列全国第八。

2022年,福建GDP虽然增速全国第一,但仍有隐忧。

从GDP总量来看,过去五年,福建与GDP总量排名第4-7位的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与全国“前三把交椅”——广东、江苏和山东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

例如,2018年,福建与湖北GDP总量差距为3562.51亿元,到2022年,这一差距已缩小至625.07亿元。但与全国第一的广东相比,GDP总量差距由2018年的61473.73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76008.73亿元;与第二名江苏相比,GDP总量差距则由2018年的56791.36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69765.75亿元。

柏培文介绍,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人员、与国际市场接触的机会等等,在总量的巨大差距之下,福建经济难言“优势”。

此外,福建省内平原面积过于狭小、常住人口数量偏低等客观因素一直困扰着福建的发展。柏培文说,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福建与经济强省之间的差距扩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福建省内九个地市、一个综合试验区的经济格局中。

根据福建省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福州、泉州的GDP领跑全省;紧随其后的是厦门和漳州两个经济大市,随后依次是宁德、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和平潭综合实验区。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梳理近五年福建省内各地市GDP,福建省内陆三市与沿海六市的差距也在扩大。

从GDP总量上来说,福建省内沿海六市在全省GDP中的占比超过80%。尤其是福州、泉州和厦门,最近五年,这三市的GDP均占福建全省GDP总量一半以上。

反观内陆三市龙岩、三明、南平,GDP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龙岩、三明、南平的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18.26%,到2022年,这一数字为16.16%,下降了2.1%。

除了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差距外,沿海六市之间也有明显的发展差距。

横向看,以2022年为例,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宁德、莆田的GDP分别占福建全省GDP的23.18%、22.79%、14.62%、10.74%、6.69%、5.87%。

纵向看,2018年至今,在沿海六市中,福州和泉州的GDP一直分别占据着全省20%以上,而莆田GDP占全省的比重则一直在6%附近徘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和宁德的GDP占全省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

福州大学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不仅是中国,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区域间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均衡的状态”,且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因素影响下,不均衡的状态将会加剧。

苏文菁、柏培文在接受采访时都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福建经济的基石,但福建民营经济正面临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阵痛。

对福建来说,要继续保持“尖子生”的身份,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并解决经济结构中的痛点问题,是一个考验。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周雨睛 邓林 纪淑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