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7月15日(农历7月15日阳历是多少)

若即若离 2023-07-18 04:20:06 用户分享

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多少人知道?

中元节,又叫盂兰节,是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中元节源于道教,后来佛教、民间信仰也都加入了该节日的庆祝。

中元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泛传承的是根据佛教的观念,认为这一天是地狱开门放出亡魂,所以需要给这些无依无靠的亡灵烧纸钱、供神、放水灯、挂茅台,帮助他们超度,以解脱他们的痛苦,也能求得祖先护佑。

除了诸如此类的庆祝活动外,中元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其中最著名的是“投壶”和“舞龙灯”。

“投壶”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游戏,要将壶投入到一个小坑里。在中元节里,人们会在灯笼下头玩投壶,参与的人数很多,热闹非凡。

“舞龙灯”是一种表演和竞赛的形式,人们会在晚上通过竞技和舞蹈的方式光彩夺目地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才华,其中最高明的表演就是用一把大红色的龙灯,在昏暗的夜光中展现出最感人肺腑的美。这是一种充满了神秘、热闹、喜悦,同时也包含了祭祀、祈福、感恩的含义。能够看到这样的表演,令人倍感温馨和亲切。

此外,在中元节也有许多和美食有关的习俗。吃的菜品特殊,如红烧乳猪和糯米鸡,甜点以桂花糕、麻糍和芝麻球为主,意义也是吉祥如意,万事如意。

总之,中元节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具备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代表了着中国文化中最传统、最温馨的一面。虽然在现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元节的关注已经不如以往那么强烈了,但它依旧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着非常高的历史、文化甚至是民俗价值。

祖训:“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什么意思?祖宗忠告值得一看

我是“家庭菜购”。大家好!我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上市场、逛商场、赶大集,满足着全家人的油盐酱醋茶、瓜果梨枣菜,风雨无阻,乐此不疲。有时候遇到老同事、老朋友、老菜友,一起拉拉呱、聊聊天、说说话,越说越投机,还真的收获不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久经不衰。许多对中国的当代乃至后代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有的正在成为国人遵循的根本。

这些文化传世之作,蕴含着世代相传的经验教训,更包含着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引导力。

今天在一视频中看到俗语“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当时也没有弄明白是啥意思?回家后上网上查了查,才如梦方醒。

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我们又该如何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第一,关于“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

大家知道,农历七月是中国传统的“鬼月”。七月十五被称为“鬼节”。据说,七月的初一为鬼门关的“开门日”,七月的最后一天,是鬼门关的“关门日”。

也就是说,整个七月期间,飘荡在世上只的孤魂野鬼特别多。因此,要多做善事,多施舍济贫,以此来避免那些游荡在世上的孤魂野鬼的干扰和烦扰。所以,外出一定要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不招三季人”的意思,就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不要去招惹别人,干好自己的事。如果因为招惹了“三季人”,造成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或被疾病所困扰,那损失就大了。

古时,春、夏、秋三季是最忙的季节,从种植开始,到田间管理,再到最后的收获,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那肯定是撑不下来的。

有了好身体,才能确保粮食丰收,才能确保冬天有饭吃,有衣服穿,也才能保证全家幸福。所以,这三个季节非常重要,事关全家一年的生活。所以,老祖宗希望人们时刻保持警惕和预防,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二,“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对现代人的启发

1.认识自我,保护自己,保持警惕和预防,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预防,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安全,才能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自身的保护,才能保证家庭的幸福和全家人一年的平安。

2.做好事,做善事,积累福报

要多做善事,积福报,也就是行善积德,与人为善,不要去招惹那些可能对自己健康带来危害的人和事,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安宁和幸福。

3.诚信待人,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诚信是为人之本。只有诚信待人,才能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信任,从而彼此共同进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三,关于“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新时代思考

“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这句俗语,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价值。

1.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保护自己,做好事、积福报,诚信待人、相互帮助,以此来实现全面发展,最终获得生活更加稳定,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2.尊重传统文化是我们作为子孙后代的责任,也是对前人智慧的传承。这句俗语告诫大家:要时刻关注身体健康,了解自己的需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诚信待人,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3.“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俗语还提醒大家:在现代社会中要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做人。它让大家明白,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关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行善积德、诚信待人、互帮互助,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说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这句俗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呢?其实,这句俗语用聊聊数字,警示大家要保护好自己,多为家庭做好事,多为未来出办法,而不要去做一些无用功,更不要去浪费青春。唯有此,才是对家庭、对社会尽到了责任,履行了担当。所以,这句俗语对当今社会生活,仍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这名市委书记逝世后,昔日博导撰文追忆:让老师写这样的文字,非常沉重

林冠 资料图

今年4月19日,广西钦州市委办发布讣告:广西钦州市委书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党工委书记林冠同志因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2023年4月19日2时45分在钦州逝世,享年56岁。

公开资料显示,林冠,男,1966年11月生,壮族,籍贯广西平南,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政府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他曾任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2016年年末任贺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次年1月任贺州市市长。2021年3月,林冠任贺州市委书记,同年12月调任钦州市委书记。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15日,知名政治学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在华中师范大学旗下微信公众号“田野政治学”刊文《悼文 | 平和的心态——徐勇教授深切悼念林冠博士》,悼念了自己昔日的弟子林冠。

徐勇在文章当中写道:“因为经常去广西,与时任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谢舜教授结识,并得到他的大力支持。田野调查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支持,很难开展。如金田村具有相当的历史敏感性,外地人进入很困难。谢舜教授通过该村所在市的市长介绍,我们才得以进村,我的硕士吴敏以该村为个案写出的硕士论文获得省优秀学位论文。因为长期交往,谢舜教授介绍在他们院在职就读硕士的林冠就读我的博士。”

徐勇坦言:“对于在职就读博士,我不是很积极。因为我们要做田野调查,在职人员有困难。何况,林冠当时已是一家国有企业单位的负责人。但入学后,林冠像其他学生一样,住进学校,与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当时,他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与在校的年轻博士生一起学习和生活,并虚心向其他博士生讨教。他本科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从基层的车务段干起,一步步得以提升,更多的是平民气而没有什么‘官气’。他性格开朗,心态平和,虽有职位,但同学们很愿意与他交往。在老师和同学们聚会时,他别具一格的新疆舞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对于林冠的印象,徐勇回忆:“在我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的在职研究生中,担任或后来担任省、市、县(区)、乡党委书记的都有,他们的共同特点便是勤于学习。已经担任重要职务,但还是到学校来,按时听课学习,与同学们和谐相处,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我经常讲,智商决定人能飞多高,情商决定人能走多远。”

在文章末尾,徐勇表示:“林冠博士生学业结束后,担任更为重要的职务,他在位于桂北的贺州市先后担任市长和市委书记。当时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贺州市是桂北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贺州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他又转任北海边的钦州市委书记,发挥他擅长经济的优势。因为他工作忙,毕业后我们再未能见面,只是偶尔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看到他。尽管工作忙,他还是记挂着学校和老师,春节时总要发个信息,向老师问个好。让老师写这样的文字,非常沉重。但师生情谊难以忘怀,只能以文字作点表达。”

公开资料显示,徐勇,1955年7月15日生,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员。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名誉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资深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

徐勇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并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