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俘拳(捕俘拳十六招名称)

凉话刺骨 2023-08-12 14:06:09 互联网

中国特种部队擒敌术,成熟于对越作战期间

作者:金昊

本文节选自《殊死搏击——特种部队擒敌格斗漫谈》02

中国特战擒敌术源起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西南边境线附近,战区。林间路上,2名外军士兵正在徒步巡逻。尽管距离己方营区不远,他们还是高度警惕。为了防备中国侦察部队的袭击,2名巡逻兵拉开队形,一前一后,间隔十余米,以便遭到袭击时能够互相支援。他们斜挎着冲锋枪,手指搭在扳机上,一旦有情况随时可以开火。

中国特种部队捕俘训练

突然,路边跃出几个身影,直扑2名巡逻兵。这些袭击者身着迷彩服,2人一组,主捕俘手一个准确有力的锁喉将目标扭倒,在副捕俘手的帮助下,迅速将俘虏拖入路边的草丛中。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俘虏来不及扣动扳机,甚至都没有叫喊一声的机会。林间小路恢复了平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此时,捕俘手们将俘虏制服捆好,押解撤离。

这就是当年中国侦察分队捕俘的真实镜头。其实,当时中国侦察兵们面临的情况是非常恶劣的。捕俘通常要在敌方控制区进行,这就要求捕俘过程必须干脆利索,在几秒钟内完成,而且绝对不能响枪。枪声会暴露目标,那时不但捕俘不成,侦察分队也许连撤退的机会也没有了。

中国特种部队擒敌格斗技术,便是在那场自卫还击战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正是战场的严酷要求,练就了中国特种部队独具武术特色的擒敌格斗技术。与其他部队一样,解放军特种部队对于擒敌格斗的练习,多数出自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对于实战中的擒拿与格斗练习较少,也没有特别的拳棍术。目前,大多数陆军特种部队练习的成套拳术有捕俘拳、军体拳等。

此外,前两年还有一套关于军官练习的功力拳。现在,多数部队开始推广的是一套格斗操。持器械的练习比较多,有棍术、长短枪、捆绳等等。对于这些格斗技术的产生,就很难考究了,但从这些格斗术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传统武术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军内格斗术也是中华武术这棵大树展出的一枝,与武术一脉相承,但又不断发展。比如特种部队中练习最多的捕俘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南方边境自卫作战时期。

当时,一线部队一些练习拳术的老兵,在执行捕俘、武装侦察等特殊任务时(当时中国没有特种部队)总结出了一些武术套数,在侦察捕俘中广泛应用,并不断将适用有效的招式串联起来,创出新招式,进而形成了现在的捕俘拳。当然,有些特种部队也在练习一些专业擒拿术,效果更好,但它不属于普及拳术,至于是什么流派,不同部队根据各自需要练习的项目也不尽相同。目前,也有一些部队成立了专业散打队,他们练习的拳术更贴近传统武术。

擒敌格斗与武术的区别

中国特种部队的擒敌格斗技术源于中华武术,但与武术又有着很大差别。在一些报道中,特种部队擒敌队员被描述成武术高手,其实,擒敌队员与武术高手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擒敌队员不一定是武术高手,武术高手也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擒敌队员。武术与特种部队擒敌格斗,在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武术家而言,武术是一门艺术,乃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因此武术强调习武、精武,更追求武德。特种部队在练习擒敌技术时则大不相同,擒敌技术被视为战术手段,擒敌队员在捕俘擒敌时,首先追求的是制服或击毙敌人,只要能达成行动意图,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在各种武术对抗赛中,即便是对参赛选手要求最低的无限制格斗赛中,后脑、裆部以及太阳穴等要害,也都属于禁击部位,而对于实战中的特种部队士兵来说,敌人身上根本不存在禁击部位。

在交手过程中,擒敌格斗与一般武术、搏击也不相同。无论是散打、拳击、摔跤、跆拳道等搏击体育项目,通常情况下,比赛双方你来我往展开较量,一下将对手击倒的情况不多。而擒敌格斗则强调一招制敌。一招制敌是在实战中产生的,正如前文中介绍的捕俘,实战不可能给特战队员从容的时间来战胜对手,必须出手即胜,不给对手以还击的机会。

一招制敌的招式很多,通常分为制死和制服两种。实战中,特种部队更多地运用制服,比如捕俘中将俘虏生擒,这对捕俘手的技术要求很高,一般多用于偷袭。制死则相对容易些,招数也更多,通过击打要害(太阳穴、耳、裆、各大关节)及擒拿手法等可以实现。战场上,特种部队一招制敌的对象通常也是经过搏击训练的士兵,因此要想一招制敌就更要讲究战术,在战术中制敌。作为特战擒敌队员,如果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对于执行任务是大有裨益的。这也就是陆军特种部队在招兵时,有武术基础的新兵更容易入选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