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最新数据(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最新数据图)
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预计会有多少?
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预计会有多少?
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为1002万,比2020年减少了180万,创下了近60年来的新低。那么,2023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会有什么变化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比如政策、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首先,从政策方面来看,2021年5月,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三孩政策,并提高生育保障和扶持力度。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鼓励生育的积极信号,也是对适龄夫妇生育意愿的重要支持。但是,政策效应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2023年可能还不会看到明显的增长。
其次,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生育的现象和观念,比如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竞争压力、低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能力,尤其是对于城市中的年轻一代。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人们对于婚姻和生育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人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这也会影响到出生人口的数量。
最后,从经济条件方面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些内外部的挑战和压力。虽然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但是也存在一些结构性和周期性的问题,比如就业形势、消费需求、财政收支等。这些问题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预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育决策。
综上所述,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不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具体来说,根据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测,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可能在1100万到1200万之间。这一数字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和替代水平(即每对夫妇平均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稳定),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加强人口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结构失衡等问题。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6.77‰,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投资有何影响?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十四五”期间出生率将继续下行,此后可能低位企稳。展望未来,我国生育率变化有两方面影响因素:1)不利因素:育龄妇女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行;2)有利因素:疫后延迟生育需求释放、支持政策积极发力;3)综合考量,预计2023-2025年我国出生率将继续下滑至5.5‰左右,难有明显反弹;2026-2045年出生率在5.5‰-6‰左右低位震荡,2046-2050年进一步下滑;叠加老龄化加深、死亡率上升,我国人口将延续负增长,2050年可能降至12.1亿人左右。PS:上述预测结果与近期相关学术研究结果接近,但实际人口变动仍取决于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
此前,国信证券分析称,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第一,人口政策导致育龄女性减少,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女性减少近500万人。第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粗结婚率2005-2013年从6.3‰增长到了9.92‰,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第三,近些年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四,较高的生活和养育成本降低了生育率。在生活成本中居住类开支占有较重,中国的住屋支出占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居前,居民生活成本中购房及房贷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支出占据较重。第五,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以及对健康的担忧,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其影响将逐渐减弱。
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推进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如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云南、山东济南、湖南长沙、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发放“真金白银”。
经济影响
1、经济增长:劳动力减少、制约资本累积、倒逼技术进步,经济压力加大。
2、经济结构:消费占比提升、投资占比下降;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空间大。
3、国际竞争:美国、印度人口结构均优于我国,竞争压力加大。
投资影响
1、总量看,老龄化可能导致盈利增速、利率、股市估值水平的下降。
2、结构看,医疗、先进制造业有望迎来机会。
本文源自金融界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6.77‰,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投资有何影响?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十四五”期间出生率将继续下行,此后可能低位企稳。展望未来,我国生育率变化有两方面影响因素:1)不利因素:育龄妇女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行;2)有利因素:疫后延迟生育需求释放、支持政策积极发力;3)综合考量,预计2023-2025年我国出生率将继续下滑至5.5‰左右,难有明显反弹;2026-2045年出生率在5.5‰-6‰左右低位震荡,2046-2050年进一步下滑;叠加老龄化加深、死亡率上升,我国人口将延续负增长,2050年可能降至12.1亿人左右。PS:上述预测结果与近期相关学术研究结果接近,但实际人口变动仍取决于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
此前,国信证券分析称,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第一,人口政策导致育龄女性减少,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女性减少近500万人。第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粗结婚率2005-2013年从6.3‰增长到了9.92‰,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第三,近些年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四,较高的生活和养育成本降低了生育率。在生活成本中居住类开支占有较重,中国的住屋支出占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居前,居民生活成本中购房及房贷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支出占据较重。第五,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以及对健康的担忧,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其影响将逐渐减弱。
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推进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如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云南、山东济南、湖南长沙、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发放“真金白银”。
经济影响
1、经济增长:劳动力减少、制约资本累积、倒逼技术进步,经济压力加大。
2、经济结构:消费占比提升、投资占比下降;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空间大。
3、国际竞争:美国、印度人口结构均优于我国,竞争压力加大。
投资影响
1、总量看,老龄化可能导致盈利增速、利率、股市估值水平的下降。
2、结构看,医疗、先进制造业有望迎来机会。
本文源自金融界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
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党的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八》。
相关话题今早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报告》指出,党的以来,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不断调整优化生育政策,人口保持平稳增长,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人口流动日益活跃,集聚度提高。
生育政策的调整优化,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育需求,促进了出生人口规模的提升,2012—2021年年均出生人口为1620万人。2021年末,我国人口数量为14126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5338万人,年均增长593.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4%。
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2021年末,我国男性人口为72311万人,占51.2%,女性人口为68949万人,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12年下降0.2。从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从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海、沿江地区及内地城区集聚,东部地区人口持续增加,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了35.0%、12.0%和7.3%。上海、北京、广东、浙江4省(市)10年间人口密度增量均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上。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国家统计局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