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一般发多少吉利(红包一般发多少吉利新年的图片)
为什么要给红包?给多少合适?
过年走亲戚离不开红包,红包是亲戚关系的润滑剂,但是给红包也渐渐让很多人犯难了,给多少合适呢?里面又有多少算计?一旦有一方感觉“吃亏了”,那么这种关系就难以持续维系下去,这也是很多人现在抱怨的原因,有部分人就转而走向不给红包,相互提前商量好,走亲戚,但是相互不给红包了,这样双方都一身亲,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红包的来源,为什么要给红包?
1、红包的本质是什么?我没有翻看历史典籍,没有上溯几百钱几千年去溯源红包的来历,只是凭借我短短的30年人生经历,期望可以从中找出一点源头。
红包一般是在这几个场景出现,第一是红白事,这是最常见的,结婚的时候要给红包,参加白事的时候给红包,生日的时候要给红包,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其次是过年的时候,主要是给长辈和小孩,平辈之间有送礼的,但是不会给红包;第三是生病的时候,我印象当中,只要谁住院了,那么亲友就会去看望,一般都会给个红包。
我是财经作者,一般都会从经济角度去分析一些现象,我们都学习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有另一句意思相当的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很多约定俗成的习俗其实背后都是有经济基础和生产力作为基础来支撑的。
就比如红包吧,我理解的红包的本意是“互助”,比如看望病人的时候要带给红包去,因为生病要花钱,往往生大病要花大钱,一个家庭不太容易承受,所以,亲友之间去看望的时候,带上一个红包,就有“帮助”的意思,之所以大家愿意这么做,因为每个人将来都会碰到,这就有点现代保险的意思,那就是我们自己平时给别人红包就是给自己将来买个保险,等到自己生病的时候再返回来。
再衍生一下,其实结婚和丧事这种红白事也带有这样的意思,这两种都是需要花大钱的,无论是在几十年前,还是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举行婚礼和办理丧事都是需要花费不少钱的,对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开支,亲朋好友给红包,一来是“互助”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将来可以收回的;二来是表达“祝福”和“悼念”,毕竟要去祝贺,不能空手去。
2、春节为何要给红包?如果说红白事给红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春节走亲戚为何要给红包呢?这里有互助的意思吗?其实春节的红包意义是有差异的,春节是要走亲戚的,因为走亲戚是维持双方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亲友之间的感情要持续维护,那么就需要在红白事以及春节的时候相互来往。
凡是在红白事和春节均无来往的,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是非常一般的,凡是关系密切的,一定会有在这些特定的时间有来往。
春节去走亲戚的时候往往是给长辈拜年,很少有给晚辈拜年的,亲戚又分为两类,首先是父亲这一支,也就是爷爷奶奶、父母、叔叔伯伯、姑姑;其次是母亲这一支,包括外公外婆、舅舅、姨妈等等。以及叔伯、姑姑以及舅舅姨妈等亲戚的孩子。
当你去给外公外婆(岳父岳母)拜年的时候,其实是你的父母在给娘家拜年,一般外公外婆(岳父岳母)是和舅舅(大舅哥、小舅子)是住在一起的,或者是邻近的,基本一趟就走完了。至于自己的叔伯一般都是和自己一个地方的,距离都不会太远。
拜年一般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或者是平辈拜年,手里总得拿个礼物吧,一般还会给长辈一个红包,然后对方给你的小孩一个红包,这里的红包主要是“祝福”的意思。中间有一段时间主要是拿礼物,但是由于很多礼物其实不实用,吃不完,相互拿来拿去,某些人群就直接给红包了,你给我红包,我再给你红包,相互扯平了。
3、红包给多少合适呢?红包一般都是有“互助”和“祝福”的意思,这种习俗之所以能够延续多年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尤其是在以前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候,单个人或者家庭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这种“互助”来抵抗风险。
现在生活水平提升后,单个人或者家庭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这就导致某些人就不再愿意以这种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关系,如前文所述,这种习俗之所以能够延续,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同时单个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但是现在经济水平大幅提高,有相当一部人不需要这种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关系了,那么就必然会催生一部人打破这种规则,慢慢走向相互之间不给红包(或者只给很少的红包意思意思),只走亲戚。
但是红包其实还是会一直存在,相互之间取消的,尤其是礼物都不带的,一般来说,数年以后,双方的关系会大大变淡,君子之间淡如水,一旦淡如水之后,舍弃、断亲也就非常容易了,因为双方都没有什么瓜葛了,你不欠我,我也不欠你。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互欠”,今天你帮我,我欠你的,明天你困难了,我帮你,还你一个人情,以后继续这样循环反复,只要能够循环,双方关系就能维持,一旦不能循环,那么就难以维持。
红包给多少是没有定数的,各地风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亲戚之间的财富水平也不同,在富有家庭的礼物门槛自然是要高得多,经济一般的家庭礼物的门槛自然也低得多,但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对等”,就是你给我多少,我给你多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平等交换”的,不一定十分精确,但是双方大体上有一个估量。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甚至是“断亲”,断的是谁的亲?其实断的是父母的亲,父母的亲戚网、人脉网在下一代眼里已经不愿意继承了,要么是自己无力继承,要么是不屑继承,但是每一代人终将建立自己的亲戚网和人脉网,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的兄弟姐妹来往,但是你终将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岳父岳母,这又是一个新的亲戚网,你能断掉吗?只是重建而已。
关系网本质是要为己所用,产生价值的,如果让自己很费力,放弃也无妨,因为不适合了,关系的维护成本已经大大高于收益了。
过去二三十年城镇化大大发展,亲戚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增加,走亲戚已经不再那么容易了,因为跨度太大了,我们小的时候去外公外婆家,两个舅舅都在旁边,相关的亲戚也在旁边,去一次就可以了,大家可以一起吃饭。但是现在,已经十分分散,要聚在一起已经十分困难,如果每家都吃饭,根本不可能,所以,社会变了,走亲戚的方式也会变。
但是本质不会变,走亲戚是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在双方重大的、关键的人生节点,如果你没有出现,那么你们的关系大概率是走到头了,也就接近于“断亲”了。
给的不是红包,是一份关系的“维系”,红包是人际关系的工具,我们不应成为红包的奴隶。红包多少要重视,但是不要成为双方的负担,只要心诚,感情就会真挚!
拜年红包,你认为给多少合适?
#天南地北大拜年#
我来自湖南十八线小县城,在我们这个地方,上大学之后,就很少收红包了,参加工作之后,就没得领了。就算别人给,也要主动拒绝,才符合礼节!我25岁,未婚。根据我们这边的习俗,我已经需要给长辈和晚辈红包了,每年的拜年红包支出,可以达到三四千元左右。
在湖南,新年红包里装的,全是红色的人民币,几乎都是百元起步。现在很少看见其他颜色的人民币,出现在新年红包里了。
给爷爷,外公,外婆各六百,爸妈各八百,弟弟两百,舅舅两百。我给的,还不算多。拿父母来说,爸妈两边亲戚,无论亲疏远近,过年期间,探望拜访。但凡家里有小孩和老人,都要各给一个红包。就算是关系不太熟的亲戚,也要拿个一两百。单是红包支出,保守来说,五六千左右总是需要的。
然而,在这座人均不到两千的小县城,红包数字也有讲究。现在包一百、两百太少,四百不好听,六百(代表六六大顺)和八百(代表恭喜发财)最受欢迎,都是吉利的数字。有些富裕的家庭,单个红包可以给到一千。也正因为那点风气,同学结婚,我随礼六百。但我们的关系,仅仅只是“同学一场”。
红包数字虽说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但是小镇的人,总怕自己比别人拿少了,失了面子。
然而我在广州工作,但凡未婚,不管年纪多大,都可以收红包。已婚人士给的红包,一般也都是五块、十块、二十块。红包金额小,但快乐是相等的,甚至拿得更加轻松,没有任何负担。如此简朴的风气,可能也只有广东地区了!但当我把这些引以为傲地,讲给长辈听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回答:“广东人小气”!
红包也叫压岁钱,是一种传统年俗。这种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春节期间,长辈派发给晚辈,寓意晚辈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年。而晚辈派发给长辈,既表达敬意,也旨在期盼老人长寿。拜年红包作为一种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和祝福,在春节这个喜庆的节日,派发红包显得更有意义。但在物质欲望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金额越来越大,似乎有些变味了。
红包遵循“礼尚往来,有礼有节”的规则,但父母总是计较哪家亲戚孩子多,红包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而对亲戚来说,给多了是大方,给少了叫小气。但既然都是亲戚,过年拜访,联络感情,又何必让拜年红包变成一种利益往来的关系!
若你觉得红包小了,难为情、不好意思!你就摸摸自己的口袋,看看卡里的余额,就不会逞英雄了!人活一世,不是让你为了面子压榨自己。图喜庆,谋吉利的拜年红包,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去决定红包数额大小,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
成年人在外历经风霜,难得回家过一次年,红包却额外增加了经济压力,过年应该给成年人减负,莫让“新年快乐”变得不快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