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
国家统计局: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林)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
截至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国家统计局: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林)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
截至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年度我国出生及死亡人口精准预测,你想看看相关数据吗?
之前做过2023年年度的预测,受到很多朋友的肯定。大家明白了铁匠的预测是有严格的数据和逻辑支撑的,不是像很多媒体一样天马行空的随便说一个数字。这也是为什么铁匠预测人口趋势很严谨的原因。
比如铁匠是最早提出按照目前的出生率,我国2100年人口只有4亿多。之前很多专家和联合国都认为在8亿以上。现在纷纷改变初衷,修正预测值和铁匠的预测值靠近。
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统计分析我国各省实际人均寿命的数据。(熟悉的粉丝朋友已经追了很多期了)所以没有更新分年度的精确出生与死亡人口预测。
由于分省平均寿命已经更新到第二十一期,接近尾声。所以今天开始铁匠进行每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预测。
大家先来看看铁匠根据概率模型整理的预测数据表吧:
2024年度去世人口预测表
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概率模型,2024年,我国的死亡人口将达到1501万人。
该表按照每岁的死亡概率(根据普查数据回归分析后确定,详细的确定过程铁匠有文章介绍),然后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每个年龄段人数,扣除3年来的去世人数,得到2024年该年的存世人数。
其中2020年以前为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详细数据。2021年、2022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均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该数据为抽样数据。
相对来说,预测死亡人口比预测出生人口的精度要高得多。因为死亡人口是当前人口的确定值,只要根据正常的年龄段死亡概率进行计算即可,而年龄段的死亡概率是生命的客观规律,短期内的波动值很小,尤其是像我国这样庞大的人口,概率更加稳定。当然,突发因素也会导致死亡人口的异常升高,比如最近两年的事情,很多网友都在问铁匠具体是多少数据,铁匠只能说大家按照概率也能初步估计。
出生人口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因为出生率受外部因素的波动太大,再加上最近几年的生育压制,随时都有反弹的可能,所以变量非常大。
压制的生育需求随时可能爆发
2023年铁匠预估的出生人数为925万,比之前的958万向下修正。部分自媒体预测的是820万左右,铁匠认为不会低于900万。
至于2024年,铁匠估计的出生人口将再次达到1000万大关。尽管大家的生育意愿在不停下跌,但是压制的需求也需要释放!一是明年是龙年,生育会反弹,二是大学和研究生扩招,导致90后的婚育被推后了,最近几年有一个释放期。
急剧扩招的研究生大幅推后了育龄人群的生育
从铁匠的推算结果来看,2024年度我国人口将净减少约500万人!加上2023年减少的人口数,总人口将回到14亿以内。我国的低生育率问题逐渐开始显现,随着新生儿和年轻人的减少,很多行业将步入夕阳产业。
2024年度的预测就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铁匠,我们一起每期计算,让我们提前清楚我国的人口趋势,特别是我们每年去世人口超过2000万,净减少人口超过1000万的洪峰什么时候到来,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祈祷。
今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万,是啥原因导致人们“不想生娃”?
大家应该留意到,家里年龄比较大的长辈,兄弟姐妹都是比较多的,但是到了年轻父母这一代,通常只有一个兄弟姐妹,而到了大龄儿童的这一代,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直到现在,很多小龄儿童也很难有兄弟姐妹。
这一现象其实就是表现出了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问题。
今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万
由于我国长期新出生人口数量不理想,加上社会老龄化事态逐渐严重,所以于2016年开放了二孩政策,这个政策的出现,就是刺激生育,以缓解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情况,加强生力军的培养。
确实的,当二胎政策实施之后,新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了,比2015年多了131万,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时人们都觉得,二胎政策的开放,将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年年上升。但是,事实却马上打脸了。
2017年,人口出生数量降到了1723万。2018年,继续降低到1523万。2019年,跌掉了1465万。2020年,断崖式地落到了1202万。
2021年,只有1062万。去年,也就是2022年,人口出生数量甚至已经不足1000万,达到了令人焦虑的956万,这比6年前少了830万。
而根据这样的形势,人们分析今年的人口出生数量可能会不足800万。
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大肚子”在街上溜达了,一些幼儿园甚至小学也出现了“关闭”现象,妇科的人也不再那么多了,甚至市面上的母婴店都不热门了……
新生婴儿下降,是什么导致人们不愿意生孩子?
不足800万的人口出生数量,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不愿意生孩子呢?
1)育娃的经济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原谅我说得这么直白,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生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甚至有些家庭中的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儿女赚钱。
育儿成本极大,永远没有多余的钱去生二孩,这其实是一个广泛的现象,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条件,所以育儿理念也往往是顶着家庭收入的最高格来进行的。
比如一般家庭的家庭养一个孩子,可以给孩子好吃好喝、充足的基础学习资源。而小资家庭,则户给孩子优吃优喝,充足的学习和提升资源。而中产阶级,可能会给孩子调理营养,选择学习资源,附加培养计划等。
总之,就是尽己所能,让孩子最大程度上变得优秀。而往往“精养”孩子之后,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已经无法以同样的方式支持第二个孩子了。
2)生活日渐“安逸”,人们惰性增强
我国的民众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在这里,没有战乱,少有天灾,设施齐全,民生物资充足,社会秩序安定,在世界范围内相较来说,基本上是最理想的一个生活环境了。
但是,日渐安逸的生活,却让很多人逐渐产生了惰性,家庭责任感减弱,更追求个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而不少的年轻家长,甚至觉得生孩子这件事非常的麻烦,从而不愿意生孩子。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拥有一定的家庭观,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
而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家庭观念,并且了传统文化,就可能“一个不生”。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够怪他们,毕竟他们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种思想的产生,要想避免丁克族的产生,国家的传统文化教育、国民责任感培养等就应该加强。
3)体力、精力甚至精神的消耗无法承受
养孩子有多累?每个宝妈都知道。
养孩子有多耗费精力?每个家长都知道。
而孩子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养育问题、学习问题以及长大之后工作、婚嫁等等问题,几乎也将每一个家长的精神给掏空。
养个孩子,真的太费命了。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吧,怀的时候担心辐射、磕碰、营养、发育等等问题,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无时不刻担心孩子的饮食、睡眠、黄疸、大小便等问题,整个月我都没有好好睡过觉。
辅食期,我又担心孩子能吃啥、不能吃啥、拿啥吃、怎么做、温度多少等问题。
孩子睡觉,我担心头型发育、空气质量、呼吸问题(估计每个家长在孩子睡着的时候,都用手探过孩子的鼻息吧?)、冷了热了、出汗怎么办等问题。
孩子学走路,操心用什么学、学步车是不是影响发育、磕了碰了怎么办、怎么减少磕碰、去哪儿走路比较好等等。
……
孩子成长那个的每一个阶段,家长都有数不尽的担忧、操心,这种精神压力,最终压倒了很多人的生育意愿。
4)不利于生育的文化环境
提到这一点,很可能人们都觉得是西方“丁克”文化的影响。但其实,这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丁克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文化的影响。
比如日渐变味的彩礼文化,网络所造就的一些伪精致文化等等。
由于普通民众较难建立客观的辨别意识,很可能会被一些杂七杂八的文化影响,从而导致自己变得不再看重生育问题,或是“没有能力”去看重生育问题,比如赚不够彩礼,所以娶不上媳妇等。
写在最后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那么,面对今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可能达不到800万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你愿意生二胎吗?如果不愿意,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才能够让你愿意生二胎、三胎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6.77‰,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投资有何影响?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十四五”期间出生率将继续下行,此后可能低位企稳。展望未来,我国生育率变化有两方面影响因素:1)不利因素:育龄妇女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行;2)有利因素:疫后延迟生育需求释放、支持政策积极发力;3)综合考量,预计2023-2025年我国出生率将继续下滑至5.5‰左右,难有明显反弹;2026-2045年出生率在5.5‰-6‰左右低位震荡,2046-2050年进一步下滑;叠加老龄化加深、死亡率上升,我国人口将延续负增长,2050年可能降至12.1亿人左右。PS:上述预测结果与近期相关学术研究结果接近,但实际人口变动仍取决于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
此前,国信证券分析称,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第一,人口政策导致育龄女性减少,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女性减少近500万人。第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粗结婚率2005-2013年从6.3‰增长到了9.92‰,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第三,近些年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四,较高的生活和养育成本降低了生育率。在生活成本中居住类开支占有较重,中国的住屋支出占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居前,居民生活成本中购房及房贷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支出占据较重。第五,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以及对健康的担忧,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其影响将逐渐减弱。
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推进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如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云南、山东济南、湖南长沙、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发放“真金白银”。
经济影响
1、经济增长:劳动力减少、制约资本累积、倒逼技术进步,经济压力加大。
2、经济结构:消费占比提升、投资占比下降;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空间大。
3、国际竞争:美国、印度人口结构均优于我国,竞争压力加大。
投资影响
1、总量看,老龄化可能导致盈利增速、利率、股市估值水平的下降。
2、结构看,医疗、先进制造业有望迎来机会。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