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八字修方向(八字方位吉凶图)
八字算命,不知阴阳五行怎么行?五行的顺序怎么排?鑫森淼焱垚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初始含义
金——金属
木——植物
水——液体
火——热能
土——土地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节气歌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
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
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
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学说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记得,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 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学说的形成
商代“五方”观念
据考证,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萌芽。在甲骨文中有“四方”之说,不难看出,商代崇尚的是中央,所以就有五方的观念,四方加一个中央,就是五方。张其成认为五方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在空间问题的觉醒,这样五行就诞生了。
五行的“行”字,就是一个空间。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有一个叫“倒金字塔”的古代帝王陵墓。那个陵墓的形状是一层一层,上面大,下面小,到最下面、最底下的时候,就像亚洲的“亚”字,中间就是一个棺材,这个形状就像一个倒金字塔。据专家考证,这个“亚”就是四方,再加中间就是五方。
在《五行识人》一书中提到:在殷墟甲骨文和金文里面大量“亚”字的出现,就是五行的开始。因此,商代就有了五方的观点,而且崇尚“中央”。
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八字源头探索(二):每个“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维时空的坐标点
八字源头探索(二):每一个“八字”都是宇宙中一个四维时空的坐标点
1、年月日时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是什么?
年是地球绕太阳转的圈数。1955年是公历纪年,以相传耶稣诞生年作为元年算起,1955年就是第1955圈。当然干支纪年是60年一个周期,1955年是乙未年,就是这个60年甲子周期的第32圈。
月在干支体系里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到某段位置的标记。古代中国将一年分成24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为一个月。这个月是戊寅月,就是第一段的位置。
日当然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标记。丙辰日就是指在戊寅月这段位置地球自转圈数的标记,丙辰是第20圈。
时在干支体系里是将一日分成12个时辰。戊戌时指的是地球自转到“戌”位置(第十一段)的标记。
所以上面提到的这个出生时间,也就是“八字”,即乙未 戊寅 丙辰 戊戌,指的是地球在这个甲子周期(第32圈)公转到第一段位置时,自转圈数为第20圈时,转到第十一段的位置的一个记录。
由此可知“八字”就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宇宙空间中某个具体的精确位置。在这个精确的“点”产生的那一瞬,太阳、月亮、水金火木土五星的运转状态都与地球上的这个“点”产生了对应的关系。而“八字”就是将这种对应关系记录下来,以备分析推演。
每个“八字”既对应时间也对应三维空间,一起构成了一个四维时空的点(坐标)。更深一层地分析,这个点不仅仅是在太阳系上的一个精确的点,同时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点。因为太阳本身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绕着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公转,每转一周约2.5亿年。公转的同时,也会在银河盘上做周期性的上下运动。至于包含银河系的更大宇宙结构目前还在观察中。最大的结构,就是目前已知的宇宙。
2、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到底代表什么?
“五行”指的是五大行星。“行”就是指行星。古代的中国人肉眼能够观察到的行星只有水、金、火、木、土。古人的天象观测,应始自日月五星。
不管中国古人认为是地球绕太阳转(日心说),还是太阳绕地球转(地心说),地球和太阳谁绕谁先抛开不论。也就是说,中国古人是否已经建立起了太阳系的认识先抛开不论(波兰/德国人哥白尼于1514年写成了《天体运行论》,首次正式提出“日心说”)。不管怎样,在地球上古人是能够直接观察到五大行星的。
中国在商周时代甚至更早就已经设置了观察天象的天文官,积累了长年累月的天文观测资料,所以是完全可以将行星出现的某些特征与“时间”即年月日时建立起某种联系。这些行星的特征包括通过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方位、夹角、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时与其它行星的相互关系、甚至通过深入计算得出的某种轨道位置等等。
那么十天干、十二地支又代表什么呢?为什么要发明干支体系呢?我认为,中国古人发明的干支体系,最开始是方便用来记录天象的。更准确地说,是方便用来记录“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的。为什么非要发明这套体系呢?因为古人从长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是周期性的,有节奏的,是与“时间”发生相对应关系的。发明这套体系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分析预测“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了。
这样,十天干最开始就是代表五大行星,但是多了“阳”和“阴”的标识,所以是十个标识即十个汉字。“阳”和“阴”的标识到底代表什么已经无从可考了。那么接下来其实就好理解了。甲乙代表木星的阳和阴、丙丁代表火星的阳和阴、戊己代表土星的阳和阴、庚辛代表金星的阳和阴、壬癸代表水星的阳和阴。
但是,光有阴阳行星特征记录的十天干还不够,因为行星在地球上被观察到时还有很多其它的复杂特征需要记录。所以,十二地支则与那些周期性的与“时间”相对应的行星特征被赋予某种汉字符号而发明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了,比如,子的人元是癸,午的人元是丁己,卯的人元乙,酉的人元辛,等等。每个地支对应于某一个天干或者几个天干,但同时也可以与其它天干组合。每种组合都可以记录下一个或者几个行星出现的特征。
3、六十甲子表
当然,六十干支又更复杂。干支体系虽然最初用来记录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但由上段的分析可知,“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是周期性的,有节奏的,是与“时间”发生相对应关系的。所以干支体系当然也可以用来记录时间。
但是,为什么是“六十干支”而不是“一百二十干支”呢?中国古人发明的干支体系,是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那么干与支的组合,本来应该是十乘十二,等于一百二十,应该是“一百二十干支”的呀。
今天我们都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很发达。古巴比伦所用的“六十进制”,到今天依然在用。比如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也就是说,古巴比伦人认为“时间”的记录用六十进制更方便准确。那么,中国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六十干支”,到底是某种天文观察的结果、即“六十进制”是一种依据天文观测计算的结果呢?还是咱们古代与古巴比伦文明有某种联系呢?不得而知。总之,古人发现,在用干支记录时间的时候,还是用“六十”进制进行循环更好。所以我们一直到今天都用的是六十干支循环记录时间。
六十甲子表顺序运行,记录行星出现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方便快捷。同时因为汉字本身是一种符号,这样就把这种规律符号化了。将某些系统的规律使用符号化推演常常会引发革命性的突破。比如,数学的符号化,即用方程式取代语言描述来表达几何规律,或者是用符号表达四则运算、未知数、系数、方根等等,是数学的一大革命,为以后微积分的出现和数学的各种革命和跃进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依托六十甲子表构建的干支五行逻辑体系也是一种咱们中国人的伟大革命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六十甲子表其实就是用行星计时,也就是五星计时。但是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使用了太阳计时(即年、节气、月的概念),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用五星计时呢?
这是因为使用五星计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对五星的观察结果。由于每颗行星的观察方位都必须由它及地球在同一时刻相对太阳的位置来共同决定,那么反过来,如果用五星计时,就是已知五星方位,在这个“五行”发明者的天文体系里,也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说,五星计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五星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就是“五行”和太阳对地球上的人或者事物的影响。这样,使用“五行”干支,就可以很方便地推算预测地球上的人或者事。这在某些体系里,比如术数、中医或者其它玄学体系里会特别有用。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八字源头探索(三)
孩子走路“内八”or“外八”,可能和这 3 个小习惯有关
作者 | 樱桃妈
前几天清理手机,把儿子的视频翻出来看了看。
看着看着,突然让我发现一个大问题!
孩子走路,怎么好像是外八呢?
我赶紧在宝妈群发问,想得到过来人的指点。
经验丰富的小满妈妈说:小孩都这样,内八的更多,长大就好了。
也有少数心思细腻的妈妈质疑:如果不纠正,会不会影响孩子成长发育?
我赶紧咨询了一位儿科医生。
医生的话总结就是:
1. 走路外八or内八,以后有可能X型腿、O型腿,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腿型。
2. 走路姿势不正确,可能引发扁平足。
走路这件事虽然小,可不留心也会影响孩子一生。
今天,关于孩子外八、内八的真相,一次说清楚。
为什么走路外八、内八,会影响腿型呢?
你家孩子走路,是不是这样的?
这种外八,别看很萌,实际上是不对的。
来分解一下,大家就懂了。
孩子走路外八,大多数人是跟骨外翻导致的。
当重量落在脚上时,脚掌会像这样向内转动。
从图里可以看出来,腿和脚没在一条笔直的竖线上,足底支撑力线不平衡。
也就是说,踝关节是倾斜的。
因为受力点不对,踝关节就会疼。
时间长了,骨头受损,不仅难矫正,也影响发育。
一些舞蹈出身、尤其是学芭蕾舞的女明星,像刘诗诗、章子怡、景甜,仔细看看都还是有点外八的。
芭蕾舞,对脚部压力大,跟骨外翻,就会不知不觉影响腿型。
内八久了,容易X 型腿。
比如 B 站上很火的美丽芭蕾天鹅臂创始人。仔细看看,其实腿型不够完美。
但这其实算好的。
儿科医生朋友还接诊过几个小朋友,因为长期严重外八,再加上还有其他身体问题。X 型腿已经到了非常难矫正的程度。
再说说内八。
三个不好的动作,会容易内八,影响腿型!
● W 坐
什么是 W 坐?
△“W型坐姿”
这样的坐姿很常见,它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支撑面积,宝宝坐着玩玩具啊,会更加稳定。
但如果孩子 4、5 岁之后还这么坐,家长就一定要注意。
之前一个 6岁女孩 O 型腿太严重,就是因为长期 W 坐导致的。
● 跪坐
跪坐会使腿长期处于内收内旋的状态。
像很多日本女孩内八字,其实并不是故意卖萌,和这个姿势有很大关系。
● 趴着睡觉
有些小朋友喜欢趴着睡觉,这个时候,他的两个脚就喜欢叠在一起,也是内收内旋的状态。
长时间这样的话,也会容易内八字。
为什么说不能内收内旋呢?
和外八原理差不多,骨头的旋转方向改变,不在一条直线上。
容易 O 型腿,或者 O 型 X 型混合腿。
那只要有内八外八,就要纠正吗?
并不是。
宝宝在学步初期一直到2岁以前,出现八字腿都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这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姿势有关。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双脚在子宫内都是自然向内弯曲的。
同时宝宝在3岁之前还没有足弓,走起路来也会呈现出八字腿。
随着足弓慢慢发育,大部分孩子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刚出生是 O 型腿;0-3岁,从 O 型腿逐渐变成 X 型腿;3-4 岁,从 X 型腿逐渐变直;8-10 岁,开始稳定。
那什么程度的外八内八要管呢?
儿童骨科医生陈超说,主要看几点:
● 看年龄:3 岁以下不用担心,3岁以上的宝宝,父母就要留意了。
● 看角度:膝盖成角超过20度,或两腿膝关节距离过大,都需要考虑病理性关节畸形的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 是不是爱摔跤。比如因为内八,走路总会两只替,自己绊倒自己,或者经常崴脚。
● 是不是常有膝盖相撞的情况。
● 有没有疼痛、不适。比如运动后常常腿疼、脚疼。
● 孩子扁平足,而且脚部内侧的骨骼凸起非常明显。
其实,走路内八或外八,是一种信号。
之前有一个 6 岁男孩,走路外八得很厉害,家长没放在心上。后来因为常常喊腿疼,家长很纳闷,就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孩子扁平足没有及时医治,导致两条腿持续外旋,必须严格执行长达 2 年的矫正方案。
总之,孩子走路外八字、内八字,不是一件小事。
3 岁以上的孩子内八字,可以考虑通过足弓垫矫正。
或者引导孩子走一条直线,从小步到大步,慢慢训练。
如果问题不严重,随时提醒孩子,慢慢改掉不好的走路姿势;也建议宝妈们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及时矫正,给孩子成年一个更好的腿型。
- End -
作者:樱桃妈, 自由撰稿人,两个孩子的妈妈,爱生活,爱世界。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易经八卦,卦的方位、先天与后天
伏羲观察宇宙间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种现像,画出八卦。并为每个卦配上(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位,加以配合。
地图方向与八卦方向
伏羲八卦的图案,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在下,它的方位,和现代我们所用的地图,上为北方、下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则是北方(天南地北)。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易经》又名《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所做,因文王为周人,故名《周易》。又说《周易》的周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年代久远,说法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伏羲八卦图因为没有文字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后世有很多人企图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注解,但较为完整的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写的《易经》,所以我们又把《易经》称为《周易》。现今所用八卦方位也为”文王八卦“方位,称为“后天八卦“。伏羲八卦便称“先天八卦”。
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八个数字如果连接起来,它的顺序方向是一条线自正南乾起,走向东南兑,而东方离,而最后至东北震,这是顺。另一条线,是起自西南的巽卦,而走向西方的坎,而西北艮,终于正北的坤,这是逆。九在中央。为什么这样排,因为先天八卦的排布本就是以中国为本位的,你想想中国地理,就能排出来先天八卦了。
这八个大卦,是古我古人告诉我们,天地间就是这八个大现象在变化,这些图案都是相对的,如乾卦三条完整的代表完全的阳,而对面三条中间断裂的代表完全的阴,两卦的现象是相对的,坎、离是相对的,震与巽、艮与兑都是阴阳相对的。
”后天八卦‘的卦,还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个卦,可是图案上摆的位置完全不同了。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挂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艮卦。
“先天八卦”等于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内为先天,外为后天。
假使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现今将《易经》知识运用到风水、八字等方面都是用的后天八卦方位。但先天八卦方位也得记于心,因为《易经》是一门变化的学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