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决裂的八字(和父母决裂的句子)

伸手挽明月 2024-01-07 12:44:47 网友上传

“我和父亲彻底决裂九年,曾不断用自己的失败去伤害他”

「我与我的父亲」

我出生在70年代,父亲是典型的严父。

小时候,我跟朋友去偷西瓜,被父亲知道后,罚我写检讨书,还被迫“游街示众”,从村东头忏悔到村西头。那时正是晚饭时间,家家户户的门口坐满了端着碗吃饭的乡亲。我站在一旁头都不敢抬,又羞耻又委屈,觉得我父亲一点都不“护犊子”。

后来我读了初中,父母因工作原因去了外地,我由此成为留守儿童被寄养在别人家。我将寄人篱下的委屈写在信中向母亲诉苦,结果却收到父亲的指责,认为一定是我的问题,否则别人不会这样对我。我再一次被巨大的情绪冲击,但这次感受最多的不是委屈,而是愤怒。自此,我和父亲的关系开始恶化,我像是一个没有支持的孤独孩子,开始放任自流。

中考那天下午,我跟朋友外出喝酒,导致考试交白卷,去不了理想的重点高中。父亲从外地赶回来,愤怒地随手就拿起一把斧头砸向我,所幸没砸在身上,但是随着斧头哐当一声掉落在地,我们父子俩,情断了。

我跟父亲的关系彻底决裂。几乎九年的时间,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在这期间我试图摆脱父亲的影响,但当时我没意识到的是,在我的所有关系里,我都成为了他。

终于,就在我准备毁掉自己的生活时,我遇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他问我:“你的人生中有没有一件让你最痛苦的事情,到现在都难以释怀。”

我脑海里闪过了我的父亲。

他继续说:“实际上,你想用自己的失败,去伤害你父亲。你希望他沮丧,让他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让他体会你受伤的感觉。而你父亲之所以要拿斧头砍你,是因为,他真的被你伤到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

“你不行!你很糟!”是印象中父亲经常对我说的话,这种互动内化到我的潜意识,成为了我对待别人的方式:我对他人的严苛、疏离,对工作伙伴的不信任,这些都是复制了父亲对我的关系模式。

这次谈话让我发现了我关系中的真相,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契机,困而学之,我开始研究心理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模式。

现在我跟父亲之间的关系还挺好的。说到和他的和解,有一次我回到家,客厅里没有人,家里很安静,卧室门半掩着,我轻声走到门前向里探,发现父亲正在坐在我的床上帮我缝扣子。我虽然知道我父亲心灵手巧,但我从来没见过他会去做这种事情。我没有出声,保留着门原来的样子,走掉了。

那天我刚好要去出差,到了机场,我给他打了通电话,跟他说:“我有你这个父亲,我认了,你有我这个儿子,你也认了吧。”这句脱口而出的话,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我感到如释重负了,好像心里的大包袱终于放下了,有种说不出的轻松。

我和我父亲的故事,让我对父亲和父爱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为了不让之前一些不好的经历传递给下一代,我有意识地在改变,在做一位好爸爸的路上不断努力着。

「向日葵爸爸,

是一件关于父爱与父性的事」

有很多朋友问过我:“老胡,你为什么那么执着于研究父爱,又为什么会想到做向日葵爸爸?”

其实原因很简单,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到我后来近20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父亲缺席孩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常见,太多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到真实的父爱,而父爱对于一个孩子的人格成长又多么的重要。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曾经有一位成功的建筑企业家找到我,想改善他和他儿子之间的关系。

他很苦恼地说:“我儿子,不叫我爸爸,称我为那个男人。感觉在他眼里,我一点也不重要,只是一个不着家的包工头,做事也喜欢跟我对着干。有一天晚上我应酬喝了点酒,回到家就直接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经过我身边的时候,不但不关心我一下,还发出了冷笑,最可气的是,当时天气挺冷,他还把冷气开了。那一刻,我觉得我挺挫败的,甚至有点精神恍惚。不知道为什么父子之间的关系差到这个地步。”

在这位爸爸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我跟我父亲的样子,父子之间的“根”已经断了。

类似这样的咨询来访,我接触到很多,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家庭中父亲缺席的缩影。而亲子关系疏远,可能是很多陷入存在感危机的爸爸们共同的困惑。

当一位父亲不被子女认可,本身就是对“父亲”这个自我身份的重大挑战,同时也会让父亲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生命没有父爱加持,那么他们自然无法感受到来自于男性的力量,更无法将父亲身上的刚毅传承。

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男孩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爸爸的角色和行为,这有助于男孩形成鲜明的性别特征,并把爸爸看成未来发展的榜样,而女孩则往往会把爸爸身上的男性品质作为寻找未来人生伴侣的参照。

为此,我有了一个发心:让父爱回归,让父亲为孩子赋能。

向日葵爸爸,是一件关于父爱与父性的事情,它让我自问两个问题:如何让孩子看到父亲、理解父亲?如何让父亲看到孩子、理解孩子,从而共同体会父性的力量,成就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

我开始了一些探索。我发起了亲子户外徒步的项目:父子两个人在环境极度恶劣的条件下,彼此陪伴,克服困难,相互支持最终完成挑战。我和他们一路对话,听他们的真实表达,最终目睹了父子之间的一场场和解。当旅途结束,我收到他们反馈给我家里面的积极变化,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

「看别人的故事,体会自己的人生」

真实的就是有力量的!

2021年底,我做了一个决定:我想收集100个中国父亲的故事,我要去采访100个人,看看他们跟自己的父辈、子辈之间的故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我想在中国的文化下去寻找到一些父亲的共性,看看他们跟自己的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父亲对待他们的方式给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有没有在他们跟他们的孩子之间再一次传承下去。

因此,我希望这100个爸爸的故事能够给到将为人父、初为人父或者已为人父的男性一些引导,并且让妈妈们能更好地去理解一位父亲的功能,以及觉察自己在家庭中有没有对父亲角色的越位,从而更好的合作。如果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则希望能给到单亲妈妈一些好的建议,一起寻找积极的父性意象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这不仅仅是100次访谈,更是一项父亲的研究。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们打破误解,为父亲正名,重新理清父亲的身份,以及父亲在家庭关系中的再次解读。

所以,我希望「向日葵爸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角来看待父性与父爱:

第一,让更多人了解父性与父爱,清楚一位父亲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基于此,爸爸们对父亲的身份也有一个重新的认知;

第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才能给孩子的生命加持能量;

第三,能够重视一些以前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并且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问题有恰到好处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减少夫妻之间的误解、父母之间的误解、以及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误解;

第五,打破很多家庭中“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情绪障碍的孩子”这一现象,让每个家庭成员的功能更完整。

2016年,我第一次有了「向日葵爸爸」这个概念,至今已经五年多了。这五年多我遇到了很多人,也收到了很多反馈:有些人不理解我为何如此执着,有些人身处困境找我解惑,有些人和我有相同的信念,给了我很大支持,还有些人听到后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向日葵爸爸......

每一个人的出现都再一次让我厘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困而知之,我也愈发看到自己对“父爱”这件事的诚恳态度。

我深知做这件事很难,但我相信信念是黑暗中的光。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向日葵爸爸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成为你的光。

2022年01月

胡慎之

与家庭教育决裂是什么体验?摆脱无证上岗的父母,结局会是怎样

我有一个7岁的小侄女,她的妈妈让她学钢琴和舞蹈,她也乖乖在学。过年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大她两岁的表哥问她:“你为什么要学钢琴呀?你喜欢弹钢琴吗?”“我不喜欢弹钢琴!”她脱口而出,但是没有了下半句,就突然跑过来和我说悄悄话:“小姨,你说我为什么要学钢琴呢?”

我问她“你妈妈怎么说?”

她说“我妈妈说学会了钢琴,可以加分,可以嫁个好人家。”

读者,你觉得妈妈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吗?

我们与原生家庭之间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当下很多父母“无证上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教育形式已经明显与社会脱节,接受教育的我们从小心里就会埋下矛盾的种子“为什么老师说这样,妈妈说那样,到底应该怎么样呢?我自己的想法重不重要呢?”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年度畅销书、豆瓣评分8.9的书中给出了作者塔拉的答案:我要与家庭教育决裂。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思想与身体的双重“被虐”

女主人公塔拉的父亲拒绝政府的一切,她和兄弟姐妹十几岁了,生病不去医院,而且从未上学。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她的童年是残垣断壁、废铜烂铁,还有父亲臆想的世界末日。她对历史、文学、数学、科学一无所知,只看过家里的宗教书籍。童年时代,无论你我,都是很听父母的话的。塔拉也觉得这就是她的山、她的家、她所有的世界。

让塔拉决定与原生家庭断裂的直接刺激是来自哥哥肖恩的虐待。一个女孩子,只要不听话,就被哥哥把脑袋按进马桶,被哥哥拽着头发在众目睽睽下拖行,而她在没有“开悟”之前,对此的认识都是“我的错”,可是现在她越来越觉得,是“哥哥的错”。这让我想起了家庭暴力、正在接受PUA的女性的感受,或许也要像塔拉一样,“坚信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中。”

作者塔拉(图片来源:豆瓣)

“开悟”的感觉很好

直到她长大一些,开始下山唱歌、开始恋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时,她才发现,世界很大,很不同。

她才知道“犹太人大”是什么意思,之前以为“大”只是死几个人。她才知道“heigui”的称呼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所以当她再次被施虐狂哥哥称为“黑鬼”时,她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察觉到她开始对周遭的一切产生质疑:

我开始了一段觉醒之路,对哥哥,对父亲,以及对我自己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我已觉察出我们是如何被别人给予我们的传统所塑造。

我曾一千次被叫heigui,以前我笑过,现在我笑不出来了。这不再是一种玩笑,而是一个信号,一个穿越时间的召唤,得到的回应是一种越来越坚定的信念。

这就是一种“开悟”的感觉。禅语中,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一张白纸,首先在上面画画的是父母。父母告诉他,何是山水,她就觉得,这是山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说明了“开悟”的重要性。无论是通过教育、经历还是修行,我们看待事物有了新的角度。

获得自由的两种方式

十六岁,她选择了偷偷学习,考取大学,然后脱离家庭。

因为原生家庭的桎梏,她一时半会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她不知道在宿舍住要轮流打扫卫生、她不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她谈恋爱时总觉得自己是“”。这里经历了她与原生家庭最痛苦的撕裂。在学校,她努力表现得像个常人,读书、做研究、和同学朋友开心聚会,一回家,她又变成了“废料场女孩”,父亲的专制和哥哥的淫威,还有母亲的软弱无能,她都只能接受。

作者塔拉的爸爸(图片来源:网络)

她其实也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最终,在恋人、教会、朋友的帮助下,她做出了两个决定,

一是“经济独立”,不再为父亲的废料场工作,靠自己打工赚取学费,争取助学金,这样可以不受父亲的控制。

我做了根管治疗,买了课本,付了房租。我原以为那笔钱(助学金)是用来控制我的,但它却让我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平生第一次,当我说再也不会为父亲工作时,我相信了。

二是“物理隔离”,接受剑桥大学的邀请,离开家里远远的,去英国留学。

这其实也是我们的首选方案,当你想摆脱什么时,这两种方案都非常的奏效。

结局

结局是什么呢?

她一方面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成为了当下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

另一方面,她依旧没有与父母尤其是父亲和解。家庭的结,依旧尚未解开。

与家庭教育决裂是什么体验?没有办法,但必须要做。

顿悟、逃离、愧疚、忍痛、欣喜、平静、和解,走出一条无人之路。这就是塔拉,也是我们。

评论说说你的原生家庭教育是怎么样的,你现在怎么样了呢?给正在逃离的我们更多的勇气吧!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我们全村人都要与父母决裂吗?

文 |安小然

近日,看见好多文章写王猛拉黑父母6年。其实拉黑还有点轻描淡写,新闻里说的是王猛13年没回家过年,6年前跟父母决裂。

是决裂!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我其实自己都不知道,我是站在王猛的支持面还是对立面的。只是看到这个的时候,我不自觉地觉得心一阵发酸,眼泪在打转,我想起了我们村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1

我的邻居杨叔,眼睛有先天性疾病,年轻的时候,还能看清东西,随着年纪的变大,眼睛视力越来越差。基本看东西靠感觉。当然他的眼睛这种情况,农活就落在了他妻子身上。

这种情况就导致家里会很拮据。他家有4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叫喜燕。比我大几岁,但是因为村里上学制度的不规范,所以上小学时跟我一个年级,后来上到3年级左右就不再上学,帮爸妈干点农活,等待长大嫁人。

喜燕长到15,6岁的样子,什么也不懂。农闲时,村里的男孩女或者光棍汉有时会凑在一起聊天,而村里有一个光棍汉盯上了喜燕,他给喜燕买一些小零食,会用一些甜言蜜语的话来诱惑喜燕。

喜燕在懵懵懂懂中掉到了光棍汉的坑里,光棍汉在一个午后了喜燕,喜燕回家跟父母说,父母却只是打她,把她打个半死后,把喜燕嫁给了这个光棍汉,光棍汉其实年龄也不大,30刚出头的样子,因为游手好闲,不是什么好人,平日里没少惹是生非。

喜燕当时并不想嫁给这个男人,但是父母又是一顿暴打,打的喜燕鼻青脸肿,最后答应结婚,而且家里向这个男人要了很多彩礼。

而喜燕的悲剧人生才刚开始,喜燕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又怀了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都是女孩。除了大女儿,喜燕的另外三个女儿都被男人卖掉换钱,那是2000年左右吧,一个孩子卖大概6000左右的价格。

后来这个男人喝酒跟人打架失手打死了人。法院判决他死刑,然后喜燕成了一个守寡的小媳妇,而后,喜燕被父母又嫁了2次,每一次都要彩礼。

去年我见到喜燕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中年丧偶的男人,现在这个男人还算不错,喜燕又生了个儿子,孩子的口水一直在流。而喜燕抱着她,满脸的斑点,像接近50岁的中年女人,而细算起来她才35岁。

我那天站在我家门口,看见喜燕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提了一大袋子吃的回她父母家走,那是她从村里的小卖铺买的,喜燕来娘家的日子,每天都会给父母这样买东西。

她似乎从不记得,她的父母当时是那么的恶劣的让他嫁给那个光棍汉,也许在她的心理,她从不曾记恨过他们吧。

2

说说我二伯家堂姐的故事,二伯家老大是儿子,下边有4个妹妹。

在农村,长女就意味着责任,而长子也许就什么也不意味。我堂姐(二伯家的长女)小的时候,也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她想上学,但是我二大娘拿棍子打我姐,不让我姐上学。理由是,我姐上学会花掉她给她儿子娶媳妇的钱。

我姐是个文盲。直到现在,我姐都很遗憾的说,哪怕她小学毕业也好啊,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直到现在,我堂姐说起来,还是很委屈,她十几岁的那些年,因为家里孩子多,我二伯又身体不好,我堂姐因为孝顺老觉得应该给父母分担就分担点,可是日积月累父母会心疼她妈?

并没有!

农村孩子,春天要出去挖野菜给全家吃,夏天因为地里的庄稼长高了,家里的驴就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每天拉着去不是庄稼地的地方,让驴吃青草,秋天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帮忙收庄稼。力所能及,甚至超过一个孩子能做的事情都会落在堂姐的身上。而堂姐的哥哥,理所当然的,觉得妹妹这样做很正常,父母也从来不去要求儿子,他是哥哥,他为什么就不能帮帮妹妹。

堂姐20岁左右,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来家里说媒的人很多,而她嫁给我姐夫的最终理由却让人心酸至极。因为我姐夫愿意多出2000块钱,而愿意多出钱的不一定是有钱的,也有可能是年龄耽误了的,很着急娶亲的。我姐结婚的时候大概是16年前,那时候村里的彩礼是1万左右。

我至今都记得我姐出嫁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好十几岁,我记得那天我姐哭成泪人,不愿意嫁,但是我二伯已经我二大娘根本不理会。

好在我堂姐夫人很好,特别厚道。但是因为家里底子太穷,我堂姐夫很多年都在太原做装修养活家,我姐夫比我姐大了十几岁,我姐夫是那种老好人,好的已经过分了的那种,这就导致他那么多年一直很辛苦的劳作,但是还是没有带着我姐走向富裕的道路。反倒是得了一身的病,前几年我姐夫得了脑梗,我姐一直伺候左右。

我姐记恨自己父母吗?也许最开始记恨吧,但是现在,我姐作为长女,还是很孝顺自己的父母,就算家里并不富裕,但是给自己父母买东西从来没有舍不得。

3

我知道,也许王猛受到父母的伤害也许对于他来说很深,要不他也不可能会那么坚决的跟父母决裂,我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是相较于买不起衣服,夏天穿妈妈的大衣服,冬天没有厚衣服穿的单薄天天感冒。而王猛父母包办给他买一堆衣服之间,我不相信你作为一个小孩会选择前者。

是的,王猛也许心理受了很多伤,但是至少父母给了他良好的物质条件,能考上北大的孩子,父母肯定也付出很多,相较于那些从小就上不起学的孩子,你愿意选择哪一种,父母给了心灵伤害,但总比什么也给不了你强吧。

说实话,我写这些的时候,自己都想哭,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关于父母的伤害真的太多了,感觉这些都能写本书了。以前我也不喜欢回家,我也觉得我父母从来不重视我,他们不止不关心我的心理健康,也不关心我的物质需求,也许他们连自己都关心不了。

但是多年以后的今天,我30出头,我已经全部释怀。而我相信在穷人家的孩子里,所有人都深受过父母的伤害,但是我们依然没有跟父母决裂。

因为我们知道,年龄越大,越需要跟这个世界和解,跟父母和解,更跟自己和解。

10几岁的时候,想离家出走,觉得父母哪哪都不对;20岁的时候,真正离开家,去远方,你会发现不管以前多讨厌父母,偶尔你还是会想家;30岁的时候,你开始理解父母太多的无奈,你开始明白了成年世界里,生活的艰辛。

人生短暂,我们现在无法释然的事情以后会释然,我们终将会觉得当年的自己还是太年轻。我相信王猛有一天会放下这一切吧,因为这不只是原谅父母,也是放过自己。

作者简介:安小然,职场妈。有娃后决定不虚度每一分钟的老少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