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八字老师(东北八字老师名单)

未及挽留 2023-10-15 22:45:10 网友分享

看民间命理盲师夏先生八字神断,眼镜男多妻无子命

有一年,有一个五十几岁的男人来找夏肿奇先生算命,那人穿的很朴素,戴着副金边眼镜。想看看他近年的流年运势。

他的八字是:辛巳、庚寅、甲申、庚午。夏先生排好他的八字后,断道:“你一岁扎根一岁行运,如果时辰没错的话,你是家里的独生子。”

眼镜男说:“是的,我妈特别想再要生个女孩,可是一直不能如愿。”夏先生又断:“你这个人,甲木坐申,天干庚辛混局,妻多之命,我断你有五个老婆。”“老师傅,你算得真准,我确实有好几个老婆,没想到你连数字都说对了!”那人可能没想自己的婚姻如此精准的算了出来,眼中放出非常惊奇的神色。 '

这个眼镜男模样一般,一副穷酸样,也看不出他有钱,财星不多,比劫又旺,妻宫受冲,怎么会有五个老婆?夏先生又断:“你天生命硬,连连克妻,虽然有五个老婆,但到头来是一个也留不住。”只见眼镜男不住点头称是。

夏先生又对他说:“你的第一个老婆,是从你21岁到25岁跟着你,你们有两个儿子。”眼镜男对老师的神断,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见他连连点头,说道:“没错,没错。”夏先生又断:“不过,你们离婚以后,两个儿子全跟她妈,对不对。”眼镜男问:“是的,夏老师,跟你说句实话,我这个人天生不喜欢孩子,我老婆也知道我带不好,你看我是不是没孩子的命?”。

夏老师说道“你命中子星无根,没有一个能跟你有缘份。你结这几次婚,孩子生了不少,可最后连一个也没留下,全让你那几个老婆给带走了。”

眼镜男道:“您老说的真是太对了!我那些女人对我实在也太狠了,离婚后,房子票子孩子通通都归了她们,什么也没留给我。”

夏先生道:“每个人的命中有定数,你火旺克妻,是一定要离五次婚的,如果不离婚,不是老婆得病在床就是有灾祸伤亡。我算了一辈子命,我遇到离婚最多的有整整十八次!”

眼镜男又问道:“我要问的流年运势还没问呢,我的命中能发大财吗?”

只见夏先生掐指一算,说道;“你的早年和中年都不会发财。”眼镜男急忙又问道:“那我的晚年呢,能不能发大财咽?”老师答说:“你晚年一定能发大财”夏先生的话让眼镜男激动不已,他紧紧握住老师的手问:“您说,我能发多大的财?”

夏先生笑道:”呵呵,大概有三五十来万吧。”

“真的吗,真是太好了”

临走时,那人把他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了老师,当做为他算命的礼金。还留下一句话:“将来等我发了大财,我一定再回来找您,重重地谢您!”

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之后,有一天,这个人真的上门来找夏先生,想不到他真的发财了,而且还记得夏先生和许下的诺言。他给夏老师送来了整整八百块钱。

他是和人合伙贩卖新疆的地毯到南方,赚了钱,而且又找了个东北女人,不过说不打算再结婚了,就这么一起过着就行了。此人虽有五妻而绝子,也真是少见。

东北美女早就精准预测了胡鑫宇的下落,是算术还是推理?

那么多监控,偏偏都让胡鑫宇躲过了!

那么多人去找,偏偏在附近都找不到!

那么久都找不到,偏偏这个时候就找到了……

这个事件吃惊了太多的人,但这个抖音上叫“龙XX”的美女“预言家”更让我吃惊!

不多说,大家详细看看这些图片吧!

其实我三年前在广东韶关也碰过相似事件:一个朋友的亲人在街上走失了,家人苦寻未果后报案也无下文,后来听人介绍找到了一个会算的80多岁老伯,这老伯是个中医,医术高明,曾救过很多医院都治不好的病人。还会帮人择日看风水等,只要报上失踪人的生辰八字、失踪时间和地点,他就能算到失踪人的大概位置,叫我朋友什么时候在那个地方等着,果然……

想到这不由得让我马上去某音上看看,发现这个名“龙XX”的是一个很漂亮的美女,而且是来自东北的……一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到我微信上也有一个东北美女,她说她是出马X,多年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我曾找过她帮忙……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两个美女竟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身上都散发出一种古典美的韵味,而且美得非常干净清爽,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般!

因此我再特意地看了我微信中那位美女的朋友圈,发现她的穿着打扮都是以古装为主:时而配剑策马,时而弹筝抚琴,时而仗剑而立……比那些拍古装的美女显得更潇洒飘逸……她说她平时偶尔也会帮人算,但并不靠这个赚钱……这些特征与“龙XX”简直如出一辙!

但最后我想说,与其说她们这是一种算术,还不如说这是一种推理吧!

总之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的,因为一切疑问最后都能找到科学的解释!

何况胡鑫宇事件还没有尘埃落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那些远去的开国将军(6) :真实的人物传奇远比想象丰富得多

"行者"孙毅

孙毅将军家与某菜站和副食品店相邻。菜站和副食品店因场地小,集中上市之蔬菜无地堆放。将军见之,胡子一抖,曰:“放我家院子。”此后,每临春节前夕,将军小院成了蔬菜仓库,白菜、大葱、萝卜,堆积如山,十余年如一日。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仍有余震。孙毅将军嘱警卫员打开大门,让附近群众进院,搭防震棚,支野炊灶,桌椅杂陈,老少喧哗,“将军府”变成了“大杂院”。

孙毅将军红军时期即“蓄须”,据说为所特许。1960 年春,军委于北京三座门召开扩大会议。入场,众将军鼓掌。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继环顾一周,指孙毅将军曰:“你,姓孙!孙行者。”是日晚,将军以诗记其事,云:

宁暴三十年,

东风已驰先。

激励孙行者,

奋勉更向前。

孙毅将军蓄银色短须,衣旧军装,穿解放鞋,无官气,喜欢串门。与左邻右舍,街坊老少,无分老少,都可亲切攀谈。少儿常追其后,围其聚,将军乐呵呵而应之。

某日,孙毅将军到河北某县武装部看望当兵的儿子。将军乘公共汽车,住普通旅社。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闻之,急派人来接,将军胡须一抖,曰:“告诉你们司令员,我这次是来看望儿子的,没有公事,今天就不打搅你们了。”言罢,背上行囊,步行到儿子单位。

某日,孙毅将军着破旧军装,背挎包,至某省军区看望某领导。欲进大门,卫兵拦住,问:“找谁?”答,找某领导。卫兵疑之,又问:“坐车来的还是走来地?”答,走来的。卫兵愈疑之,挡将军半个多小时。后某领导闻之,急出接,并道歉。孙毅将军抖抖胡子,呵呵一笑了之。

孙毅将军家之专车,隔壁邻居大人小孩,有急事均可乘坐。某日,孙毅将军两个女儿串通司机开车看电影。将军闻之大怒,锁大门以待之。深夜,其女回来,进不了门,也不敢叫门。司机翻墙跃下,要开门,竟被将军擒拿。两个女儿在门外认错后,将军方消气,放行。

孙毅将军与人交谈,或发言、演讲、答记者问,神态激昂,言辞铿锵。且以表情、手势助之,极富感染力。故有人曰:“听孙毅将军发言如同看将军表演。”

孙毅将军善用顺口溜表情达意,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如论及忙乱现象,曰:“大步多跌,猛口多噎,不怕慢、就怕站,事情一忙准出乱。”又如,某日大雪,无人扫,说后又扫不干净。将军曰:“雪后无人扫,说后才扫雪,各扫门前雪,扫后仍有雪,岂有此理也。”

孙毅将军论长寿之秘诀为无私。将军曰:

“要长寿,不能只想自己的事,自己的名利,要多想国家、人民的大事,只想一己之利,往往与现实不符,故胸中块垒难消,块垒难消,则气脉不通,气脉不通,则心烦气短,心烦气短则必折寿。”

孙毅将军淡泊明志,荣辱不惊,喜“无官一身轻”。1955 年评衔前,孙毅将军曾致信,曰:“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

儒雅苏静

儒雅苏静苏静将军年逾八十,精神矍铄,才思敏捷,双目炯炯有神。1976年4月,余与同事张树军多次至将军宅拜访,将军讲话多平声慢调,亲切随和,平易近人,即便激愤处仍如是。

苏静将军,福建海澄(今龙海)人,弱冠即随父至新加坡、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经商。1932年回国参加红军。始任一军团政治部宣传员。某日,见之写标语,笑笑,无语。次日,苏静便被调到司令部当作战参谋。此后,将军跟随大半生,除在苏联治病一段时间外。  

苏静将军曾于缅甸学徒照相,红军长征途中负一缴获之相机,爬雪山,过草地,遂有《朱德总司令在长征中》等珍贵等照片传世。罗瑞卿大将曾言,苏静是红军中的第一部照相机。

苏静将军言,红军一军团长征途中的行军路线图,均为他所绘。每天画一张,油印十份,每一个行军队伍发一份。其时,睡觉比别人少,走路比别人多。苦啊!

苏静将军忆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以“血流成河”四字言之,重复数次,语极悲恸,余至今仍难以忘怀。

抗日战争期间,苏静将军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第二科科长、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长、一一五师政治部保卫部长兼敌工部长。其时,八路军各部队均有联络副官派驻。将军奉命向他们提供情况。联络副官每日向重庆发报,将军即佯装睡觉,藏笔纸于被窝里暗记密码。连续十余日,密码均为其祥录也。解放战争中,苏静将军所录之密码,为我克敌之重要手段,故言:“一个苏静等于十万兵。”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苏静将军三次参加了与北平谈判代表的谈判,起草了《会谈纪要》、《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1949年1月17日,苏静将军穿长袍 ,戴礼帽,与北平谈判代表邓宝珊先生一道进北平城,与傅作义谈判,顺利达成北平和平解放十八条协议。北平和平解放,苏静将军功莫大也。

1967年,中央军委任命苏静将军为为铁道部军管会主任。将军到任后,批斗前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将军每会必到,则始终沉默。后,周总理调苏静将军至国家计委任军代表。视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为眼中钉,欲置于死地而后快。苏静将军则默然,凡开群众大会,呼:“打倒余秋里”口号,将军亦不举手。

苏静将军任铁道部任军管会主任期间,对两派群众“一碗水端平”。某日,陈伯达、谢富治等人至铁道部召开群众大会。会前,谢富治于台上手持麦克风,呼一派组织头头上主席台就坐,而置另一派组织头头于不顾。苏静将军见状,取麦克风大声呼另一派组织头头上台。顿时会场大乱。陈伯达、谢富治等不悦,离席而去,独留苏静一人于台上。将军则泰然处之,继续主持开会。会后,“打到苏静”大标语铺天盖地而来。

 “”中,国务院各部委相继成立革委会,多为军代表出任主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始上报名单为苏静,将军见之勾掉,改为“余秋里同志”。“九大”前,将军向总理力荐余秋里为九大代表。周总理意难决,将军曰:“这是我们军代表的一致意见,群众工作保证做好。”

 “”中,清查“五·一六”分子,陈伯达点了计委一些人的名,欲抓之。苏静将军坚持“没有证据,不能抓人”。陈伯达大怒,派中央专案办公室一位副主任督阵清查。苏静将军仍坚持已见,平心静气做工作,以1930年湖西肃托事件为例,曰:“抓人不难放人难啊!”

苏静将军住所离家仅一街之隔,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建国后将军只去过家两次:第一次是毛选四卷出版之前,罗荣桓为有关东北战场的注释派将军征求意见。第二次是九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召国务院支左干部座谈。苏静将军告余,那天到住处开会,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通向卧室的走廊上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吃萝卜膀胱会出汗。”

解放战争某日,于作战室看地图,忽召苏静将军,以手拊其耳曰:不要让刘亚楼进来。苏静将军告余,喜欢安静,喜欢沉默,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刘亚楼聪明机灵,但咋咋 呼呼。因此,有时很烦他。

苏静将军言,喜倒骑椅背看地图,可半日纹丝不动。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莫知其喜怒哀乐也。

苏静将军言,善于总结经验,且以通俗言语普及推广。如“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四快一慢”等,前提出的“四个第一”,亦如是。  

苏静将军言,从苏联回国后,不喜户外活动。将军曾问其故,答,爱克氏光照的,怕阳光。将军继曰,但后来在东北打仗,行军走路,整天晒太阳,亦无事。他这个人喜欢打仗。一天不打仗,身体就会出毛病,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

铁血胡奇才

1997年7月6日晚,将军于4日下午4点42分因胃大出血去世。

胡奇才将军喜打网球,有其诗为证:“挥臂赶着圆球飞,蹦纵跳跃显神威,不是当年打敌人,倒须用脑洒汗水。”

胡奇才将军喜钓鱼,有其诗为证:“烈日当头晒,鱼儿上钩来,风光无限好,兴味永不衰。”

胡奇才将军喜书法,有其诗为证:“文房四宝,切不可少,学习书法,陶冶情操。多看勤写,不断提高,手捧证书,心海如潮。”

胡奇才将军80高龄,仍气壮如牛,与人握手,坚定有力,握住后必使劲捏压,再摇三摇。握完之后,印象极深。

1993年11月7日,吴氏出差北京,不慎骨折,住阜城路304医院。客居他乡,举目无亲。胡奇才将军闻知,偕夫人王志远每星期必来探视,每来必携一煲汤,或猪蹄汤,或鲫鱼汤,或红枣桂圆汤。其时,吴氏与将军仅一面之交也。

胡奇才将军家中客厅,多挂名人书法,有陈云、、徐向前、萧劲光、洪学智、、舒同等亲赠书法条幅,弥足珍贵。

最宝贵者为一《塔山阻击要图》。图长一米,宽一米五,比例尺为二万五比一。锦西至西海,山峦河流,沟谷村落,处处无遗;我军与敌军,兵力部署,攻防态势,历历在目。咫尺间如见千军万马,方寸中如闻万炮轰鸣。胡奇才将军云,此图为1949年苏联电影制片厂拍《中国人民的胜利》记录片所制。后不翼而飞,33年后即1982年失而复得。图右下有“塔山阻击战说明”,为当时之原始记录,尤其珍贵。

胡奇才将军言,塔山阻击战中,101命他到前线十二师协助作战。战斗最激烈时,要他每天报告情况:歼敌多少,伤亡如何,够不够。某日,将军向报告阵地上尸体累累,臭气熏天时,批示曰:“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是不是弄些香水洒在阵地上?”将军问:“什么叫香水?”继曰:“就是女人头上的那种水,比桂花油还香。”

1986年夏,济南军区政委至临朐,见一鹤发童颜垂钓沂水。其时杨柳依依,山色青青,如入仙境。迟政委下车拜见。渔翁闻迟当年曾作战于此,抚须问曰:“可知当年有个胡司令?”迟答:“是否胡奇才将军?”渔翁大喜,嘴衔烟斗,手舞足蹈,唱曰:

“胡奇才,真勇敢,

指挥八路打冶源,

打死鬼子三十三,

活捉一个翻译官。”

1987年,赴京开会,特将此民谣书赠胡将军。

胡奇才将军言:“得天下不易,无数先烈换来今天的胜利和平安的日子,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52288人,其中有四纵10师师长杜光华同志(四川人),他是1947年在保卫临江战役中献出宝贵生命的,还有许多团营连排干部和无数知战士,如28团李寿轩参谋长,段然科长(新开岭战役中光荣献身),其中还有我的两个警卫员,一叫金凤吾,一叫梁武刚(均是山东胶东人),前者任连长,1946年10月在辽宁小市战斗中牺牲,后者是1947年5月在返临江的朝鲜介古车站被敌特杀害。当时他是我的贴身警卫。他们的事迹和英名永存。”

将军原名胡其财。39年11月,将军打报告与王志远结婚。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报告上批曰:“同意胡奇才同志和王志远同志结婚。”此后遂将错就错改名。

黑虎聂凤智

聂凤智将军,矮小、精瘦、黝黑,相貌平平。左眼眉心藏一痣,相书谓“黑虎含珠”。将军凡与人见面,辄面露丝丝微笑,慈眉善目,亲切可人,若弥勒佛状。

凡访聂凤智将军者,无论高官贵人,或普通百姓,将军均来者不拒,热情接待。1986 年10月24日,余与同事刘东耕至南京市上海路82号访将军,将军闻门铃,即召见。夫人何鸣欲阻,将军曰:“人家敢按门铃,必有急事,岂能不见。”其时,将军已患肺癌,正发烧挂吊针。见余,仍面露微笑,侃侃而谈,若无事状。

将军患肺癌后,人若问之何病,将军必面带微笑,朗声应答:“癌症,不治之症。”故张爱萍将军于北京三○一医院探望将军后曰:“老聂死不了,精神好得很!”

每次战前,聂凤智将军喜化装侦察,必亲睹当面之敌情,始放心。将军或农夫,或雇工,或小贩,或灾民,扮谁像谁,无有差错者,盖将军相貌平平也。将军任师长、军长后,仍乐此不疲。济南战役前,聂凤智将军任纵队司令,仍率侦察科长,扮为拾粪农夫,数次近城下,于敌军岗哨前拾粪。

何鸣告余:1940 年元旦,延安。聂凤智与何鸣结婚,抗大校长罗瑞卿主持婚礼,婚礼酒席为十桌粉丝烧豆腐。

1940 年冬,何鸣于行军途中生产,聂凤智将军端水持剪,做“接生婆”,一女婴于枪炮声中降生。次日,驻地被日军包围,聂凤智将军指挥部队突围。何鸣将女婴疏散老乡家,匆忙中未问老乡姓名,女孩从此不知下落。

1946 年11月,聂凤智将军患阑尾炎,住院开刀。术后次日,将军来坐,沉默良久,不发一言。将军知有难言之事,追问之。告之,灵山久攻不下,死了不少人。聂凤智将军抚伤而起,以一丈多长之绸布,扎紧刀口,跃马挎枪,急赴前线。灵山大捷后,许告聂曰:“你继续住院吧。”将军解绸布视之,刀口已愈合。

1948 年8月,山东曲阜。华野众将领云集,研讨发起济南战役。其时,中央精神为,“整个战役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时任华野九纵司令员的聂凤智将军则不以为然,口出狂言:“15天到20天就可以把济南拿下。”众将军窃笑,郭化若特捧茶至将军前,曰:“聂老兄高见,敬你一杯!”众将军纷纷应和:“聂老兄高见!高见!”聂凤智将军毫无愧色,仍据事论理,侃侃而谈。史载,1948 年9月16日至24日,我军激战八天八夜,即克济南。

1948 年9月中旬,我军发起济南战役,分东线集团和西线集团。东线由九纵司令员聂凤智指挥,西线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兵团命令西线集团为主攻,东线集团为助攻。聂凤智将军下达命令时,大笔一挥,改“助攻”为“主攻”。各师师长纷纷来电询问,有否弄错?将军断然曰:“没有错,九纵什么时候打过助攻?”故此,九纵官兵士气大振,一举攻克济南东门。事后,将军曰:“‘助攻’改‘主攻’,一不要增人,二不要添枪,一字之变,变的是精神状态。”当是时,一被俘济南守军高级将领问将军:“贵军攻城主力,置于哪一边?”将军笑答:“两边都是主力。”

1949 年4月20日午夜,时任二十七军军长的聂凤智将军率部横渡长江,直取南岸。是时,明月当空,云开雾散,江面风平浪静,千舟争渡。上岸,将军诗兴勃发,拟电文向、报告:“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二十七军之第一梯队为百万渡江大军最先到达江南之部队。

刘昌义,五十一军军长。汤恩伯逃离上海时,命其为“淞沪警备副司令”,坚守上海。刘昌义见大势已去,前来与聂凤智谈判,唯担忧陈毅态度。聂凤智将军急中生智,嘱政治部主任用萝卜刻成陈毅“关防大印”。谈判时,将军当场向刘昌义宣读陈毅命令,刘昌义连连点头,表示“谨领”。

孙子曰:“预则立,不预则废。”聂凤智将军指挥作战常有先见之明,其决策往往先于上级命令。淮海战役中,聂凤智将军率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奉命赴徐州阻击邱、李、孙三个兵团。将军发觉敌开始西撤,急令部队追击,一个纵队直插敌三个兵团间,与敌并驾齐驱,金戈交错。途中,方接华野“西追”命令。渡江战役后,将军率二十七军进军上海。途中休息,将军展地图,见前面有一大铁桥,名大东滨,纵贯南北,直通上海。即下令,不准休息,继续前进,迅速占据大东滨铁桥。夺桥战斗打响后,总部命令才到:命令二十七军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大东滨铁桥。

建国初期,聂凤智将军率部卫戍上海。某日,将军逛街,至淮海路,见一教授于路旁出让《鲁迅全集》。将军上前闲聊。教授见将军海阔天空,无所不知,觉穷途遇知音,遂将《鲁迅全集》送将军。将军如获至宝,保存至今。

1958 年9月24日,出动100 余架飞机,进犯大陆。聂凤智将军于指挥所持话筒指挥,将军命路桥、衢州、连城、惠阳等飞机出动,由于各地距离不同,到晋江时间不同,呈层层包围之态势。敌不知内情,以为是之新战法,急撤退。美国《航空》杂志特登文章,介绍聂凤智的“口袋战术”。为此,彭德怀元帅打电话询之聂凤智,将军老老实实答曰:“歪打正着。”彭总感慨系之:“若是其他人,早就吹上天了。”将军时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有人言,聂凤智将军“只抗上,不坑下”,是“带肉的骨头,食之有味,咽之鲠喉。”某日,聂凤智将军至武汉开会。期间,刘亚楼、吴法宪约大家见,聂凤智称病避之。某日,聂凤智将军至广州开会,刘亚楼、吴法宪又约大家去看,将军曰:“见了林总,怕出洋相。”又避之。某日,聂凤智将军至长春开会,会议结束,刘亚楼通知再留一日,曰接见,聂凤智将军借口“前线紧张”,又避之。将军与无隙,然不媚不亲,心中坦然也。

1965 年10月,叶群、吴法宪至江苏太仓搞“四清”,亦至苏州疗养。空四军政委江腾蛟,逢周日即去苏州、太仓,请客送礼,忙得不亦乐乎,部队工作则不闻不问。聂凤智将军闻之,大怒,当面责问江腾蛟:“你是空四军政委,还是招待所所长?”

聂凤智将军言,“”中将军被打倒后,批斗时打落8个门牙,下放广西某空军农场,曾日挑水200 担。

1973 年4月,聂凤智将军患重症,生命垂危。周恩来总理闻讯,嘱挂帅组织抢救事宜。4月2日,将军进空军总医院手术室抢救。抢救持续24小时,其间将军数次断气,均被救活。医生切气管,割小腹,去胃囊,共开六刀,抢救过程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聂凤智将军1985 年复出,始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继任司令员。因身体状况欠佳,需每日挂吊针,输抗菌素,然将军从不迟到早退。某日,上班时间到,吊针尚未滴完,夫人何鸣曰:“你是司令员,迟几分钟上班有什么关系?”将军曰:“迟一分钟也不行。”遂拔吊针急走。

钱钧中将爱

铁掌钱钧

钱钧将军原名钱运彬,河南光山县人。12岁离家出走,步行七日,至开封少林寺谋生。始学徒,后学拳,再学画。学拳,独得朱砂掌;学画,专擅佛堂像。文武之道,皆掌上功夫也。

钱钧将军喜作画,八十四高龄仍挥毫不辍,或雄鹰展翅,或青松红梅,或旭日东升,使笔如使拳,运毫如运指,点划撇捺犹如龙腾虎跃。1986年10月20日,余访将军于画室。将军告余,年作画200余幅,作品均无翼而飞。将军愤曰:“家中有贼。”

钱钧将军身材魁梧,苍发铜颜。八十高龄,头发仍竖立如针。作画喜用一对惠山泥人镇纸:一光屁股男孩,一红围兜女孩。小男孩压右纸角,小女孩压左纸角,面向将军,喜笑颜开,天真可爱。将军挥毫间,常与两小泥人喃喃对语,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凡人赞将军画,钱钧将军皆答之:“拿着牛当驴骑。”

钱钧将军屋内贮一幅中堂,长一米五,宽一米。画面为一戎装士兵,胸戴红花,肩扛机枪,浓眉大眼,虎气生生。兼有写意之豪放,工笔之典雅。左上题诗一首,书发古拙。诗曰:“新打钢刀初试锋芒,年轻战士初上战场,毛主席思想闪金光,勇猛杀敌势不可挡。”诗下有工笔小楷注:“边防部队某部六连二班新战士、机枪副射手张棉新同志在浙江平阳大渔湾围歼美蒋特务的战斗中英勇作战,首战立功,表现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和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将军此画曾参加1965年全军美展,观者刮目,好评如潮,时将军作画参展仅其一人,故“将军画家”之誉鹊起。将军时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钱钧将军言:进少林寺次日,值班和尚命其烧火。灶前立一木桩,约碗口粗。将军问:“劈柴刀在哪?”值班和尚举手曰:“这就是刀。”将军惊诧。旋见值班和尚用手拧木桩,一拧一片,一撕一片,如拧面团,如撕棉絮。顷刻,木桩化为纷纷碎片。自此将军练武不辍。

钱钧将军言:于少林寺学艺时不识将军。后在延安抗大学习,和同窗,扯乱谈时方认起少林寺师兄之缘。

钱钧将军言:时入少林寺,寺门雄伟阔大,寺前有一片松林,山边有一片塔林,印象极深。其时少林寺有僧九百,枪二百。寺内最高最好之建筑,为一尼姑堂。将军回忆当时情景仍迷惑不解。“和尚庙内建尼姑堂,真是怪事!”

钱钧将军警卫员杨文艺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为将军口头禅。将军晨起必练功,风雨无阻。始口吟《峨嵋道人拳歌》散步。吟罢,舒臂抬腿,摆成“弓字桩”,双替前出,旋又换为“骑马桩”推掌,“虚字桩”定型。站桩完毕,又打一套“小红拳”。有时兴起,亮几手朱砂掌。某日,将军练功完毕,嘱我寻一岩石置前。将军止步拉架,聚神运气,忽出右手,猛劈掌,岩石即断为两截。过后,我量其石,长度16厘米,宽度与厚度均达10厘米。其时将军已年过七旬。

1963年夏,钱钧将军至江苏海安“角斜民兵团”视察。某日,众民兵请将军表演朱砂掌。将军慨然应允。一民兵捡一石,请将军用之,将军曰:“太小。”又捡一石,稍大。将军仍曰:“太小。”一民兵急回家,搬出一腌咸菜用之大卵石,排球大小,略扁。将军曰:“此石正好。”言罢,微微一笑,绕石走三圈,随即站定,抬臂悬腕,突举右臂,猛喝一声。只见大卵石砰然断裂四瓣,碎渣四溅,众民兵皆瞠目结舌,许久,掌声骤起。

“”中某日,钱钧将军乘车途经南京中山门,被一群“”所阻。“”手持铁长矛,欲检查军车。将军下车,与之论理。一“”挥舞长矛,直逼将军胸。将军微微一笑,轻出左手擒之。“”急回收,则纹丝难动。将军又出右手握矛首端。双手略使劲,铁矛即成弓形。“”见之大惊,遂放行。

“拼命三郎”陶勇

陶勇将军,直鼻梁,厚嘴唇,卧蚕眉。作战豪勇,言语粗鲁,性格火暴,临阵常脱外衣,挥战刀,赤膊冲锋,人称“拼命三郎”,又称“傻子团长”。

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安徽省霍丘县叶集乡人。抗日战争时期,陶勇由延安至华东,任新四军二支队参谋长。后东进抗日,为迷惑,陈毅为其改假名“陶勇”。陶勇问其故,陈毅对曰:“陶者,无忧也;勇者,无畏也。”陶勇将军甚喜其意,遂用一生。

1940 年冬,陶勇奉陈毅命令,率部东进通(南通)如(如皋)海(海安)启(启东)四县,伪顽闻讯,或避之,或降之,或固守城堡不出。有当地土匪者,诈称“陶勇部队”名,伪顽亦避之。

陶勇将军豪饮。凡打胜仗归来,必高呼:“拿酒来!”四分区专员季方,亦豪饮,当地有“季一缸”之酒名。某仗胜,将军与季方以茶缸对饮。酒过三巡,季方渐渐不支,告饶;陶勇不让,拧其鼻子灌酒。季方大醉三天。醒后对陶勇言:“陶司令打仗是英雄,喝酒也是英雄。”

1941 年7月,陶勇与朱岚于苏北沙家庄喜结连理。是夜,将军大醉。朱岚扶其入洞房,将军醉眼朦胧曰:“真有意思,洋包子嫁了个土包子。”

黄桥决战前夕,陶勇将军召各旅领导下达作战命令。将军端坐一桌前,突然站起,虎眼圆瞪,指挥刀和驳壳枪,砰然甩桌上,曰:“谁丢了黄桥一间房,一条街,要杀头,要枪毙,你们自己挑。我这两个家伙可不认得谁是谁!”众将官闻之觫然。是役,将军所部守黄桥,英勇无比,大捷。

1947 年1月,鲁南战役。陶勇部向敌快速纵队进攻,陶勇将军亲临战场指挥。突然,敌发起反扑,数辆坦克“隆隆”而来,陶部官兵如潮而退。将军见之,急至路口,安然坐一大石砘上,朗声喊曰:“陶勇在此,谁敢往后跑。”随行人员急团团围陶勇,以保安全。陶勇怒曰:“闪开!”安坐石砘如故。溃退官兵纷纷回返,冲向坦克,遂克敌。

鲁南战役,陶勇将军率部攻枣庄,连战四日,屡攻不下。陈毅、粟裕严令陶勇限时拿下枣庄。陶勇将军当即调整部署,命张震东将军:“拿不下枣庄,咱俩都准备脑袋搬家。”张震东再次发起进攻,终克枣庄。张震东班师归,陶勇将军急迎候,双手抱起张震东,大叫:“打得好啊,老张,脑袋保住了。”两将军遂大笑。

1940 年12月,陶勇将军率三纵主力离掘港参加曹甸之役。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闻之,密令游击第六纵队司令徐承德、保安一旅旅长詹长佑乘机夺掘港。两路兵马,数倍于掘港留守之部队。曹甸之役毕,陶勇急令主力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掘港解围,一路直捣徐承德老巢石港。将军则只身骑摩托车飞奔马塘,以阻詹长佑驰援。詹长佑正欲领兵出发,忽见陶勇推门入室,大惊。经陶勇说明厉害,詹长佑答应按兵不动。陶勇即驱车奔掘港,解围,一举击溃徐承德部队。

1944 年3月,陶勇之三纵包围启东县城西北的久隆镇之敌。敌首徐宝富自恃碉堡工事坚固,固守不出。陶勇将军命伪镇长喊话,仍无效。又令机枪连用掷弹筒发射两枚炸弹,削城东北角。徐宝富始回话:“请陶司令亲自出面谈判,再作考虑。”陶勇将军决定亲往,部将彭德清等人劝道:“恐有诈。”将军取钢笔交彭德清曰:“万一有诈,此笔打坏太可惜,请你代我保存一下。”即带一名警卫员,昂然走向吊桥,大声喊道:“徐宝富,陶勇在此。”徐宝富震惊,折服,走下碉堡,双手高举克罗米弯把指挥刀,曰:“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陶司令大勇大义,坦荡豪侠。特送此刀,以表心迹。”遂率部投降。

孙二虎,如东的海匪头目,身佩双枪,百发百中。1942 年春,孙二虎上岸向渔会要粮,被渔会稳在龙王庙。陶勇闻讯,出兵奇袭,生擒之。孙二虎对陶勇言:“要杀就杀,无须多言。”陶勇甚喜其勇,亲为松绑。孙二虎告陶勇:“如能一起上船,愿说服部下投诚新四军。”陶勇将军慨然应许。次日,将军随孙二虎单刀赴会,登海匪指挥船,会众头目。众匪见将军虎胆侠义,遂愿听候收编,并交出五十支枪和所有船只。后,孙二虎被任命为新四军海防团营长。

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某村长送一头小牛慰问志愿军。其时陶勇将军因饥饿而犯胃病,保健医生王丰文喜孜孜请示:“杀了吃吧?”陶勇将军怒目圆瞪曰:“你敢杀牛,我就敢杀你!”王医生喏喏而退。

1953 年2月,主席于武汉视察海军“南昌”舰等。临行,时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的陶勇将军于舰上摆纸笔,请主席赐墨宝。毛主席欣然挥毫,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并连写三幅,分赠“南昌”、“广州”、“黄河”三舰。

1959 年春节,陶勇将军腰扎围兜,洗手下厨,宴请海航班全体水兵。将军全家以乒乓桌为宴桌,与水兵共餐。酒过半巡,陈毅元帅偕夫人张茜到,欣然入席。元帅、将军、士兵,融融一堂,共贺新岁。

豪勇梁兴初

梁兴初将军身高一米八,眉浓黑,鼻微红,颧骨略高,门牙外突。故人称之为“梁大牙”;少时曾打铁,又称“梁铁匠”。

梁兴初将军,“万岁军”军长也。1950 年10月,将军率三十八军入朝作战。首战,攻熙川失利。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怒骂梁兴初:“都说梁大牙是打铁的,一员虎将,我看是鼠将,你那个三十八军是什么鸟主力部队。”初始,梁兴初将军沉默无言。之前,三十八军一一二师进熙川途中,遇朝鲜人民军某师。该师退于熙川,言熙川之敌为美军一黑人团,而志愿军司令部通报为一个营,相差甚多。一一二师即报告梁兴初将军。将军为求初战必胜,待增兵齐才发攻击令,故打熙川扑空,敌一营逃遁。第二次战役,梁兴初将军率三十八军打德川,果大捷。彭总复大喜,特通令嘉奖:“此次战役,我三十八军发挥了优良的战斗作风,尤其是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击南逃北援,敌虽在百余架飞机与百余辆坦克终日轰炸掩护下,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致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近千辆,被困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故“万岁军”美誉名扬天下。

“万岁军”前身即东野一纵,为麾下主力之主力。据云进东北,有算命先生折其字,曰:“‘彪’为三虎,三虎在林中,进可攻,退可守,无往而不胜也。”故麾下三支主力有“三虎”之美称,“三虎”者,一纵、二纵、六纵也。其时,梁兴初将军为一纵一师师长。

梁兴初将军,江西吉安陂头圩人。年少时,性顽皮。进学堂读书,常捉鸟雀放飞于课堂,抓虫蛙置同窗书包。稍长,学裁缝,将长衫剪作短衫,被辞退。又学理发,某人尝欠资,梁将其剃为阴阳头,又被辞退。后学打铁,始安心。故人称“打铁将军”。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梁兴初将军用兵,善于以诈惑敌,以奇制胜,且屡屡得手。长征途中,将军曾佯装敌军中校,轻取哈达铺。抗美援朝打德川,将军遣一侦察大队,于敌军阵内穿插,渡大同江,越仙游岭,炸武陵桥,若利刃直插敌之心脏。电影《奇袭》,盖以此役为原型也。

梁兴初将军遍身弹痕累累,共负九次伤,均大难不死。戎马生涯中遇险不计其数。抗美援朝即三次。某日,将军欲骑马待发,忽敌炮弹骤至,三匹马一马毙命,即军长座骑大青马也。又一日,一发炮弹落指挥所旁,弹片飞入屋内,洞穿屏风,擦将军肩过,刘兴元、江拥辉将军同在现场。又一日,将军于指挥所看地图,忽电话铃响,将军急接之,一炮弹正落地图前,将军无恙。其时,来电话者为杨大易将军,故梁兴初将军见之谢曰:“救命恩人。”杨如丈二金刚,后乃知其所以然。

抗美援朝期间,梁兴初将军回国内铁岭三十八军后方基地。先看留守人员,再看伤病员,最后接见三十八军家属。去家属院时,将军面露难色,参谋问何故?将军曰:“这些‘麻雀’太厉害!”参谋曰:“堂堂的‘万岁军’军长还镇不住几只‘麻雀’?”将军勇而前往。即刻,被家属团团围住,叽叽喳喳,非要将军批准她们上前线不可。将军漏嘴曰:“打仗是男人的事。”家属群起而攻之:“这是大男子主义,瞧不起女同志。”将军急辩白:“谁说我瞧不起女同志?我们男人都是女人生的嘛!”众家属大笑不止。将军乘机溜之。

梁兴初将军夫人任桂兰言:小儿八岁时,因不听话,将军欲揍之。小儿急逃,将军举牛皮腰带,怒叱:“我揍死你!”然于院中追三圈,牛皮腰带始终未下落也。

刘结挺、张西挺,四川省“”时头头。1967 年冬,四川因之一分为二,一派曰:“刘张坐牢我坐牢,刘张杀头我杀头。”另一派曰:“刘张坐牢我把门,刘张杀头我提刀。”届时,梁兴初将军初入川,两派逼其表态,将军均答:“统统枪毙!”次日,“打倒梁大牙”大字报铺天盖地。

成都军区文工团原团员彭林东言:1969 年9月,梁兴初将军至川东动员两派大联合。两派头头互不相让,屡谈屡崩。某日,将军召两派头头开会,会场置游动哨兵若干。两派头头进场落座,将军突以拳击桌,怒曰:“妈了×,你们是,我也是,我造了几十年的反,哪像你们这个样。你们再吵再闹,就把你们统统关起来。”此招果灵。次日,两派即联合也。梁将军以毛遂之锐促成联合为人乐道也。

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朱月华言:事件后,张春桥任总政主任,约梁兴初将军谈话,将军拒之。张亲率随员造访,将军蓬头赤足,横卧床上,与之对语。

“斋公”詹才芳

某日中秋,詹才芳将军托秘书刘曙光看望陈锡联将军,陈夫人闻知,即对警卫言:“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将军资历之老,亦鲜为人知也。

詹才芳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为军职干部,这种资历在1600多位开国将军中是罕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年的一些老搭档的军衔或官职都在他之上,一些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或与他同级。

1970年5月23日,我到北京301医院11楼18病室8床访詹才芳将军。医生护士告诉我,来访之人有徐向前、、洪学智、秦基伟、陈锡联、陈再道等,徐向前元帅称之为“老战友”,主席称之为“老班长”,陈锡联、陈再道、秦基伟等将军称之为“老领导”。

1955年军队授衔后,曾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詹才芳资格既然这么“老”,为何只被授予中将军衔?也有人这样评价:詹才芳是上将的资历授了中将军衔。对于授衔,詹才芳很少提及。

詹才芳将军魁梧高大,长耳厚唇,双目望人如鹰视。性内向,常作沉思状,凡人来访,不吐只言片语,皆失望而归。

詹才芳将军出身雇农,家境贫寒,少年曾学徒做工。1924年于董必武主办的武汉中学半工半读,遂参加革命。将军有一兄,孪生,名詹才华。某日,家乡土豪领还乡团逮捕詹才华,鞭挞至死。詹才芳将军闻讯,遂请示董必武,率两个学生连夜回乡报仇,怒杀土豪十余人。

詹才芳将军曾言:当兵时就有酒瘾。红军时期某日,将军到班排检查内务,见床铺墙上挂一水壶。将军取下,摇三摇,问:“这是什么?”“嘿嘿”笑而不答。将军欲开水壶盖,忙答:“酒。”詹才芳将军曰:“军部规定不准喝酒?你知道不知道?”对曰:“报告,我这个人不喝酒,腿没劲,走不动。”詹才芳将军一笑了之。其时,詹才芳任连长,任班长。

詹才芳将军与将军友情甚笃。凡至北京开会,安排住处,将军必欲与詹才芳将军为邻,否则便大吵大闹。

詹才芳将军曾论及嗜枪如命言:“许疯子,许疯子,他说他除了见毛主席不带枪,见其他人都要带枪。碰到敌人300发子弹,270发打敌人,30发留给自己。”中队裁军百万后,中央决定退居二线老同志一律不发军装,曾向詹才芳发牢骚:“他**,活着有什么意思,军装也不给穿,还不如死了好。”詹才芳将军劝之曰:“莫讲疯话哟!”“呐呐”无言。

红军长征途中某日,詹才芳将军见数红军抬一红军欲弃之草地,急下马询之,答:“此人病得太重,带不走了。”詹才芳仔细观察,沉思片刻曰:“不要扔,这么年轻,个子又大,扛机枪是把好手,你们给他一个马尾巴试试。”生病红军即尤太忠将军,享受拉马尾巴之待遇后,果随大部队走出草地。故尤太忠将军常曰:“我这条命是拉马尾巴拉出来的。”

詹才芳将军素食,猪、牛、羊、鸡、鸭、鹅肉均不沾,为红军中有名之“斋公”。吴克华将军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宣布军区大院不准养鸡规定时,补充一条,曰:“詹才芳副司令员例外。他不吃肉,只吃鸡蛋。”将军常曰:“粗茶淡饭,百事可做;清心素食,万物不移。”

詹才芳将军乡土情结极深。凡家乡来人,必以最高礼遇接待。较好的衣服、鞋子、裤子、大衣、帽子,均送老家。詹才芳有一支双筒猎枪,儿子多次想要,他都坚拒之。有一次,老家来人看他,临别时,他取猎枪送之。事后儿子问:“为什么给他,就不给我?”他回答儿子:“老家苦得很,他们很可怜,猎枪带回老家可以打猎,解决吃的问题。”

詹才芳谦虚正直,和蔼可亲。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警卫员小熊上茶时先送到首长面前,然后再送给客人。客人走后,詹才芳对小熊讲:“今后来客,不论职务高低,要先给客人上茶,最后再给我倒,这是礼貌。”他还告诫身边工作人员:“司令就是司令,副司令就是副司令,以后接电话不要说是詹司令家,要讲是詹副司令员家。”

詹才芳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20世纪60年代末期,他的女儿詹小晶当兵,到了解放军一七七医院后,被分配在传染病房肝炎病区,负责刷厕所倒大便等护理工作。那时医院条件差,还要挑开水到病房,给伤病员先用。詹小晶当时心里有些委屈,感到工作太苦了,心想要是能在父母身边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多好。假期詹小晶回家后向父亲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詹才芳认真与女儿交谈,说他是个苦孩子,很小就在地主家干活儿。17岁参加革命工作。去部队就是要学会吃苦,在医院工作不要怕脏臭,争取努力工作早日入党。

后来,詹小晶根据父亲讲的写下了“苦难家史”,并在18岁生日那天加入了中国。据詹小晶后来回忆:“我们几个孩子当兵都不在父母身边,大弟在野战军开坦克时才15岁。当时如果给有关部门打个招呼,可以调到军区机关当参谋,但父亲没有这样做。小弟在家里最小,父亲对他从不溺爱。小弟比较淘气,父亲对他的批评最多,有几次特别严厉的批评把我们几个孩子都吓住了。我们5个孩子在工作、晋级等方面,父亲从来没有开口要求组织特殊照顾过。几个孩子都立过三等功。父母养育和培养了我们,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父。”

“”中,詹才芳将军负责湖南省“三支两军”工作。1967年6月,周恩来总理问詹:“湖南还有没有干部可以出来工作?”詹答:“有两人,一个叫万达,一个叫。”总理问:“这个人怎么样?”詹答:“老实可靠。”总理问:“现在何处?”詹答:“‘湘江风雷’(注:组织)所握。”于是,将军依总理指示,亲往长沙夺之,并用专机护送至北京。由此得“解放”。后詹才芳每入湘,必设素宴招待。

詹才芳将军去世前,弥留之际,亲往探视,默默无语。断气之后,又急至,握将军手,漓漓泪别。次日,又至詹才芳家中慰问亲属,并书挽联曰:“德高望重,万古添芳。”

资料来源:

吴东峰《开国将军轶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1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